天于舊地重游的詩詞
唐·劉禹錫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常家。
唐·趙嘏《江樓》:同來玩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宋·晏殊《浣溪沙》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現(xiàn)代:倒底是時過境遷,往昔如過往云煙。
重溫故景,回望經(jīng)年,一切似曾相識,一切又如隔岸觀花
有些許惆悵,有些許感傷。
成語解釋+造句要短一些的
1.孜孜不倦→勤勉不知疲倦。
他孜孜不倦的鉆研學問。
2.堅持不懈→堅持到底不松懈。
他努力工作,堅持不懈,深受老板器重 3.變本加厲→變得比原來更加嚴重,事隔二年,他的壞習慣不但沒有改,反而 變本加厲。
4.飽讀詩書→讀了很多詩書。
王老師飽讀詩書,知識淵博,同學們都很尊重他。
5.反敗為勝→從失敗轉為勝利。
下午的籃球賽,有了亮亮的上場,才反敗為勝。
6.響徹云霄→聲響透過云層,形容聲音非常響亮。
我們的歌聲響徹云霄。
7.汗流浹背→形容出汗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哥哥打完籃球,回家時總是汗流浹背的。
8.錦上添花→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
家里已經(jīng)有了電視機,現(xiàn)在又買了電腦,真是錦上添花。
9.氣喘如?!扔鳉獯煤軈柡Α?/p>
他剛跑完400米,就氣喘如牛的問:「我是第一名吧
」 10.能跑善鉆→形容動作靈活。
小強的動作很敏捷,能跑善鉆,這次比賽應該是穩(wěn)操勝券。
11.狂吠不已→狗不停地叫。
狗見到陌生人時,往往會狂吠不已。
12.提高警覺→要有敏銳的感覺。
在陌生的地方,夜間外出要提高警覺,盡量結伴而行。
以策安全, 13.呼朋引伴→招呼朋友 ,吸引伙伴。
鳥兒們在和煦的春風中呼朋引伴,唱出宛轉的曲子。
14.大打出手→比喻逞兇打人或毆斗。
他們原本是好朋友,想不到竟為了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
15.千變萬化→形容變化極多。
天上的云,會隨著氣候的改變而千變萬化,人們看云往往可以識天氣。
16.五花八門: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這次趣味運動會的項目五花八門,妙趣橫生 ,太棒了。
17.風吹草動→比喻輕微的動蕩或變動。
敵人吃了敗仗后,成了驚弓之鳥,一有風吹草動就驚惶逃竄。
18.生生不息→不停地繁衍生息。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就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19.欣欣向榮→草木生機旺盛的樣子,比喻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興旺昌盛。
我們的祖國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新氣象。
20.寸草不生→連小草也不能生長的地方,比喻 荒涼貧瘠之地。
我們要把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改造成造福人民的綠洲。
21.崎嶇不平→前面那段路崎嶇不平,要小心行走,注意安全。
22.奇形怪狀→形狀奇特怪異。
這里的石頭奇形怪狀,很有觀賞價值。
23.怵目驚心→眼睛一看,就會引起內心震動。
目睹了那場怵目驚心的車禍,我一夜不能成 眠。
24.斷垣殘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殘破的景象。
地震之后,災區(qū)到處都是斷垣殘壁,慘不忍 睹。
25.談笑風生→形容談話十分生動有趣。
他看起來非常嚴肅,實際上很隨和,聊起天 來談笑風生,令人如沐春風。
26.活力十足→形容旺盛的生命力。
看到小明嘻嘻哈哈、活力十足的樣子,我心中 的不快立刻一掃而空。
27.一掃而空→全部掃除干凈。
這個好消息,把我心中的煩惱一掃 而空。
28.眾說紛紜→各種各樣的說法很多。
這件事眾說紛紜,令人莫衷一是。
29.綠意盎然→綠間濃厚的樣子。
花園內綠意盎然。
春光明媚。
30生機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春天到了,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31.按部就班→比喻做事按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他做事總是按部就班,一絲不茍。
32.形同陌路→看情形好像是路上不認識的人。
他們曾經(jīng)是最好的朋友,卻因為一個小小的 誤會,變得形同陌路。
33.兵戎相見——以武器和軍隊相見意為開戰(zhàn)。
這兩個諸侯國為了邊界的事,經(jīng)常兵戎相見。
34.蓬勃興旺→繁榮旺盛折樣子。
我們要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出一片蓬勃興旺的氣 象。
35.貧富貴賤→貧窮、富有、高貴、卑賤。
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36.連根拔起→比喻徹底鏟除干凈。
爸爸把花園里的雜草連根拔起。
37.信心滿懷→即滿懷信心。
說明有充足的信心。
他信心滿懷地說:“放心
我一定會成功”。
38.多彩多姿→形容事物豐富多彩。
我要讓我的生活多采多姿。
39.出人頭地→指高人一等。
只要努力不懈,你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
40.開花結果→比喻有了好的收成,或事情有了好的結果。
我種的桃樹終於順利的開花結果了。
41.靈魂人物→關鍵人物。
趙強是飛龍隊的靈魂人物。
42.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等待。
→我迫不及待得找老師了解半期考成績。
43.荒郊野外→在荒涼的郊區(qū)野外。
夏天,你在荒郊野外要預防被毒蛇咬傷。
44.意猶未盡→意興還沒有盡。
他打了半天乒乓球居然意猶未盡,還約定下午繼續(xù)呢。
45.栩栩如生→指藝術 形象非常逼真,像真的一樣。
這件木雕雕刻的孔雀開屏的作品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
46.指手畫腳→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放肆或得意忘形。
大家都在埋頭苦干,就他一個人在指手畫腳的放空炮。
47.移山填谷→搬動大山來填平山谷。
這是一項移山填谷的巨大工程,我們必須全力以赴。
48.滄海桑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爺爺常??畤@滄海桑田,世事無常。
49.歷歷在目→清清楚楚地出現(xiàn)一眼前。
童年往事歷歷在目,令人回味無窮。
50.感慨萬千→內心有非常多的感慨。
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奶奶每次看《白毛女》話劇都感慨萬千。
鶯啼序·念長沙是誰寫的
3月22日以前給答案。
最好能介紹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背景和感慨。
【南宋】吳文英《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 (一疊)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韻)。
殘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繡戶。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韻)。
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畫船載、清明過卻,晴煙冉冉吳宮樹。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念羈情、游蕩隨風,化為輕絮。
(二疊)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韻)。
十載西湖,傍柳系馬,趁嬌塵軟霧。
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韻)。
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
(三疊)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韻)。
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水鄉(xiāng)尚寄旅。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別后訪、六橋無信,事往花萎,瘞玉埋香,幾番風雨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韻)。
青樓仿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
(四疊)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韻)。
危亭望極,草色天涯,嘆鬢侵半苧。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亸鳳迷歸,破鸞慵舞。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韻)。
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沉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韻)。
傷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
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
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
逗號“,”和句號“。
”:表示句;頓號“、”:表示逗。
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
下劃線:領格字。
『』: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2詩詞鑒賞編輯此詞為夢窗詞集中的名篇佳作。
全詞四片,前兩片寫生離,后兩片寫死別。
首片描述清明春寒襲人,殘春柳絮添愁的景象和詞人病酒醉眠,羈情游蕩的傷春恨別之情。
二片追憶客游西湖十載間與情侶的艷遇歡情。
三片寫別后重訪西湖,以“事往花萎、瘞玉埋香”之暮春風雨葬埋殘花景象,隱喻情侶遭不測風雨而亡逝的悲劇。
“記當時”四句寫重過桃根渡訣別之地,重訪青樓題詩破壁,尋賈淚墨殘痕。
以“慘淡”二字傳達出詞人睹物懷人的傷情之痛。
四片哀悼情侶離魂。
“危亭”三句慨嘆歲月流逝,鬢發(fā)半白,年老愁深。
“暗點檢”四句寫詞人重訪青樓,尋覓情侶遺帕之淚跡唾痕,以“迷”、“慵”二字寫孤鳳之迷路不返,離鸞之孤殘不舞,暗喻人亡鏡破,不復團聚。
“殷勤”七句申發(fā)悼亡之痛:欲寄相思書信以訴長恨,人間與幽冥如隔茫茫大海,鴻雁難渡:欲借哀箏之怨曲以吐相思,招離魂,然而,斷魂縹緲,難以覓尋,徒增哀痛,流露出傷離悼亡,綿綿無絕之長恨。
本片以開闊之境寫長恨之情,又是“暗點檢”,又是“漫相思”,最后以招魂古曲收束全詞,更顯沉郁凝重。
編4今人作品編輯1、鶯啼序[1]作者:羯杰式新詞又還恨始,且聊宵斷緒。
酒寒矣、一味酸涼,更費生火多煮。
早華謝、紅顏誤卻,參燈道以風流句。
判時花將殞,總修分寸相妒。
璱水西渟,啖月青瑌,著樓丁掠羽。
舊節(jié)日、分嘆虛年,何妨杯仰杯俯。
弄無言、阿情盼望,醉萎往、教思空付。
可憐春,如料人間,幾番嘗遇。
銅門銹少,曲徑猶輕,剩此香塵去。
那更作、千種緣廢,癡好夢中,舊地重游,不語當古。
催零夕息,皋山半瘦,浮峰何事斜陽憫,卻黃昏、雁子天涯雨。
柔腸次第,誰詡自笑南柯,怨切憔悴無數(shù)。
夢回凝盡,久久凄垂,惹暗疊肺腑。
等閑夜、松音楚楚,幸迋酣成,耇老躬斟,馮樽繁取。
余閬極樂,捫歡歸后,多情向與殘景說,玉樓危、遺是紅塵故。
一廂斯恨和愁,念至今昔,豈曾名主。
2、鶯啼序作者:陳敏毓(酌水亭主人)(第一疊)新春正歸舊舍,植蘭方一歲。
矮墻院、啼燕初還,物事流愿籬外。
小窗妒、憂飛不過,朝朝暮暮樊籠味。
道幽情、難邁深門,嘆魚扶桂。
(第二疊)百丈寒冰,萬樹玉柱,竟消融這快。
裹銀褸、剛氣回腸,風翔龍翥仍在。
望平蕪、天仙咫尺,采冬峭、孤松云里。
猛捶額,輕暖熹光,早來新季。
(第三疊)空山墨畫,點點生靈,尚存記昨筆。
不慎想、一招棋定,苦頓舟車,落寞家音,霧霾難揩。
錚錚志趣,赳赳雄步,烏騅獒躍終知淺,恨當初、錯向他人跡。
忽傷仲永,韶光背負天機,露珠換作糠滓。
(第四疊)癡愚久甚,醒悟猶遲,斷縱文棄理。
秀幕卷、才開深院,爽氣撲迎,骨脈通寰,羨魚情殆。
惠風煦影,青蓮歸去,華冠肥祿多可誘,只游俠、千兩休為市。
而今重過春江,復度清商,壯哉濟濟
形容“旅游的美好”的詞語有哪些
1.與物相聯(lián)法 將要記的內容和與之相關的物結合在一起,通過物的形象或意義記憶所記內容的方法。
這種方法一般用來記憶生字詞或外語單詞。
它是借助聯(lián)想在記憶中的作用,通過熟知的事物或其意義把新內容與其聯(lián)系起來記,再通過物及其含義把新內容回憶起來的記憶方法。
與物連接,可以在腦海里加深所記內容的形象,容易記住;可以憑借這個中介,回憶再現(xiàn);可以因經(jīng)常接觸而重復記憶。
可見它是一種簡明方便有效的記憶方法。
例如初學識字的兒童,可以把桌、椅、沙發(fā)、墻壁、窗臺、門、書柜、衣架等字詞寫成紙片,貼在相應的物上,看物識字,隨見隨記。
又如記憶英文中的綴詞,也可以在卡片上寫下來,把有……之上意思的super-、 extra-貼在天花板上 ,把有下的意思的如sub- 、under-貼在桌子玻玻璃板下,前面的墻壁貼per-、pro-、ante-(前),后面的墻壁貼 post-、 re-(后),這樣每次看到紙片上的單詞,都會與物的背景聯(lián)系起來,一同記入腦海,達到加強記憶的目的。
[replyview] 2.聯(lián)系愉快經(jīng)歷法 把所要記憶的事物同自己的愉快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以增強記憶的方法。
這種方法一般用來記憶某些枯燥無味的內容。
它也是利用聯(lián)想在記憶中的作用并增加趣味的記憶方法。
現(xiàn)代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凡是威脅自我的記憶,都被打入潛意識的控制范圍內,無法爬升到意識的階層上來。
痛苦的經(jīng)歷往往在夢中出現(xiàn),這是因為人在入睡時,防線松懈,潛意識里的記憶趁機溜進意識范圍里來的緣故。
不管記憶什么,如果以極其痛苦的心情來記,不久就會被打入潛意識的冷宮。
如果聯(lián)系愉快經(jīng)歷記憶,則既可以提高記憶的興趣加深印象,又可以通過對愉快經(jīng)歷的回憶,聯(lián)想起記憶的內容。
如記憶生物知識,聯(lián)系假日到野外旅游時接觸各種動植物的愉快情形,記憶關于大海的描寫時聯(lián)系海濱避暑時的美好享受,記憶人名時聯(lián)系和他(她)在一起的趣事等都會取得好的記憶效果。
就是記憶單調的生詞,也可以把它包在愉快的事情里記,這如同將藥包在糖衣里服用一樣,不管多難,都可以順利地裝入腦海。
3.觸景生情記憶法 憑借接觸過的景致回憶材料的方法。
這種方法多用于回憶自己的實踐活動或記憶與其相關的材料。
關在屋子里讀書,常常因為搞不清具體形象而使記憶淡薄。
如果身臨其境,借助其景,既可用具體形象的幫助使記憶深刻,又可在景致聯(lián)系誘導下輕松地回憶出有關內容,因而是較好的記憶方法。
比如舊地重游,常常觸景生情,使往事歷歷在目,這是回憶舊事寫回憶錄的很好的方法。
又如游覽名勝古跡,結合景致記憶古人對名勝的描寫或曾經(jīng)在這里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等,會有接觸實物所產(chǎn)生的可信感,可以強化理解和記憶,當回憶這些曾記過的內容時,會因曾身臨其境而感到親切,會借助這些景致聯(lián)想起曾記過的內容。
把記憶的內容和記憶時周圍的景致聯(lián)系起來,也可以增加回憶的中介。
有個人在經(jīng)過北京廣播大廈時記住了一段英文材料,以后每當他想起廣播大廈,便回憶起當時的內容,嘗到了觸景生情記憶法的甜頭。
4.比喻記憶法 用人們較為熟悉的事物來比喻識記內容來提高記憶效率的方法。
這種方法有廣泛的適用性。
比喻即打比方,以此物喻彼物。
生動貼切的比喻具有形象的特點,容易造成頭腦中的感性形象;具有新穎性的特點,能給人以鮮明的刺激,便于集中注意;具有通俗淺顯的特點,使人減輕記憶的負擔。
運用比喻記憶法,實際上是增加了一條新的類比聯(lián)想的記憶線索,幫助打開記憶的大門,既利于記又利于回憶,因而是一條有效的記憶方法。
如記憶哲學原理,可以把普遍聯(lián)系的原理比喻成網(wǎng),把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比喻成對癥下藥、量體裁衣,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喻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等等。
5.轉移記憶法 本來記住的材料或事物一時回憶不起來時,避開絞盡腦汁的硬想,把思緒轉移到所要回憶的內容的周圍去尋找線索,最后達到對所記憶內容的回憶的方法。
這種方法多用于精神比較緊張的時候。
一個人若是回憶不出所需要的材料或事物,如果絞盡腦汗硬想,常常越想越急越緊張,致使頭昏腦脹而無結果。
這時有效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暫時停止直接回憶,而到所記材料的周圍去尋找線索,等到抑制自動解除,由新的線索獲得聯(lián)想、 啟發(fā),就能回憶出所要記憶的內容。
空與萬的成語
1.課文簡說。
《魯濱孫漂流記》是一部長篇小說,本課內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組成。
《魯濱孫漂流記》敘述十七世紀有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航海中遇險,孤身一人流落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
為了戰(zhàn)勝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點生產(chǎn)和生活資料,同大自然展開了頑強的斗爭。
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難,但他經(jīng)得起失敗的考驗,憑著艱苦的勞動,成功地在荒島上建起了房舍,開墾了農田,營造了羊圈,使荒島面貌有了改變,他的生活也有了改變。
經(jīng)過二十八年多的孤苦生活,他終于脫險,返回故鄉(xiāng)。
梗概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遇險島上”“建房定居”“養(yǎng)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突出了魯濱孫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他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特點。
精彩片斷寫的是魯濱孫初到島上的生活狀態(tài)和面對現(xiàn)實的思考。
片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寫魯濱孫在島上的憂郁而寂寞的生活:初到島上,魯濱孫由于缺乏紙筆,就用刀子刻在柱子上記錄時間;從船上雖得到了不少東西,但缺少的東西還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柵欄圍墻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為自己尋找食物。
后半部分,是魯濱孫對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環(huán)境的理性思考:他把自己的幸與不幸、好處和壞處公正地排列出來,找到了值得感謝的東西,對自己的處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開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魯濱孫在嚴酷環(huán)境中心里的斗爭,是這個片段的重點,這也是他身處絕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通過閱讀課文,使學生了解外國名著的內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難及戰(zhàn)勝困難的辦法,關注人物的命運,體會人物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二是激發(fā)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了解名著大意,體會人物的人生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魯濱孫給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魯濱孫救下野人的時間正好是星期五,所以他給野人取名“星期五”。
這個名字,與魯濱孫一貫對時間的重視是有關的。
在原著中,有很多關于時間的記錄,他記得是“9月30日”來到海島,上島十一二天后,想到用刀子在大柱子上刻斫痕來記錄年月日……所以給野人用時間取名字,也在情理之中了。
②現(xiàn)在我要開始過一種世界上聞所未聞的憂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這句話正是魯濱孫孤島生活的寫照。
他所要過的生活是從未聽說過的,他的心情是憂郁和寂寞的。
一人置身于孤島,可以說,魯濱孫面對的困難除了吃穿住的窘迫,還有孤寂和絕望。
如何戰(zhàn)勝心靈上憂郁和失望,是他能否在島上活下去的關鍵。
③我并不想它替我銜什么東西,也不想它替我做個什么伴,我只想它同我說說話,它卻辦不到。
在孤島上有一只狗在身邊,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伴兒。
魯濱孫這樣說,是他極度寂寞的表現(xiàn)。
人是需要交流的,這種想法太強烈以后,就希望身邊的狗能開口說話。
這也反映出魯濱孫的孤寂和無奈。
難怪后來魯濱孫遇見“星期五”時,有這樣的描寫:“但是,此刻那頭一個被擊昏的人蘇醒過來了,我就指著他,讓被救的野人看。
這個人馬上對我說了一串我聽不懂的話,我感到說不出的親切,因為這是我來到荒島上二十五年以來頭一回聽見人說話的聲音。
”④總起來說,事實證明,我當前的不幸處境,是世界上很少有的。
可是,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或積極的東西值得感謝。
這段話要結合前文魯濱孫把流落荒島的“幸”和“不幸”排列出來來理解:孤身一人,流落荒島,艱險重重,是大不幸,是消極的東西,可是,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還是幸運的,畢竟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所以應該心存感激。
這句話是魯濱孫“知足安命”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⑤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jīng)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這句話是魯濱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的集中體現(xiàn)。
他之所以能孤身荒島28年,跟他這種生活態(tài)度有密切的關系。
他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對現(xiàn)實,從絕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從而得到內心的安慰,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jīng)驗,對于處在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2)對詞語的理解畜養(yǎng):飼養(yǎng)動物。
圈養(yǎng):放在圈里飼養(yǎng)。
本文指魯濱孫把山羊放在圈里飼養(yǎng)。
教化:用倫理道德等約束和引導人,使人受到教育和感化。
本文指魯濱孫教“星期五”說英語和學習文明人的生活習慣等,試圖把“星期五”從野人變成文明人。
知足安命:對已得到的感到滿足,安于命運對自己的安排。
聊以自慰:姑且用來安慰自己。
二、教學目標1.閱讀作品梗概,瀏覽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關注人物命運,體會魯濱孫不怕困難、頑強生存、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3.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愿望。
三、教學建議1.本文是略讀課文,篇幅較長。
教學過程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先讓學生閱讀梗概,整體把握梗概內容,簡單講述一些梗概中魯濱孫戰(zhàn)勝種種困難的經(jīng)歷。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瀏覽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處,以及自己對魯濱孫的評價或讀后的感受。
2.教學本課,要使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并從他在荒島上的非凡經(jīng)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熟悉魯濱孫戰(zhàn)勝各種困難的經(jīng)歷,尤其是應該讓學生讀精彩片段中的后半部分,體會他內心斗爭中傳遞出來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3.學完課文,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整部書的興趣。
如果有學生讀過這本書,可以請他們講講其中的精彩片斷;如果學生沒有讀過這本書,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梗概猜測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或提出自己的疑問,比如,種出了糧食,他怎樣做成食物
野人野蠻的宴會是什么樣的
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講述自己讀原著的體會。
4.如果有條件,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摘錄感受深刻的句子,組織召開讀書交流活動。
課后提示語的編排就體現(xiàn)了編者的這個意思。
學生可以就精彩片斷來交流,可以就內容來交流,可以就摘錄的句子來交流,可以就這部書給人的啟示來交流,可以就寫法來交流,當然也可以就魯濱孫這個人物形象進行評價。
5.“魯濱孫”在有的譯本中翻譯成“魯濱遜”或“魯賓遜”,學生可能會有疑問,教師只需給學生講明這是人名的不同譯法即可。
6.本課中有些多音字要提醒學生讀正確,“畜養(yǎng)”的“畜”讀xù,“圈養(yǎng)”的“圈”讀juàn,“處境”的“處”讀chǔ。
四、教學案例片段一:閱讀梗概,了解大意師:誰能說說這部小說的大概內容
生:這部小說是講魯濱孫漂流到了一個島上,一個人過著艱難的生活。
師:他為什么會漂流到一個島上
他是怎樣生活的
最后結果怎樣呢
能更完整地說說嗎
生:小說講了一位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遇上大風,船翻了,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
他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后終于獲救,回到了英國。
師:你概括得比較完整,語句也很簡潔。
從“梗概”中,我們看出小說的重點部分是什么
生:是寫魯濱孫漂流到島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他想方設法克服了那些困難。
師:具體地說有哪些困難呢
他又是怎樣克服的呢
請大家再次默讀“梗概”,并把他所遇到的困難及克服的辦法做上記號。
生:首先就是沒有住的地方。
魯濱孫走遍荒島,在山坡上選擇了一塊有水源、有樹陰、又可以防野獸的地方,用木頭和船帆搭起一座簡陋的帳篷,那兒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見過往的船只,以便請求救援。
生:還有吃的困難,因為從破船上搬下來的東西很快就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
他每天拿著槍,帶著狗到森林里打獵,或到海邊去捕魚,并且把捕到的山羊畜養(yǎng)起來。
后來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
從船上搬下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把它們撒到圍墻里,不久長出了嫩芽,后來結出了十幾個穗子。
他用這點麥種反復種和收,到了第四年,終于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生:還有一點,就是“孤獨”,幸虧還有一條狗和兩只貓跟他做伴。
生:我覺得最大的困難是“恐懼”。
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了野人的腳印,擔心野人會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楊柳樁子,又將羊群分成幾個地方圈養(yǎng)。
后來,他再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跡和滿地的人骨。
他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些可能出現(xiàn)的野人。
師:他有什么辦法可以解除孤獨嗎
生:后來,魯濱孫救了一個被同伴追殺的野人,給他取名叫“星期五”,經(jīng)過教化,這個野人成了他的好幫手。
師:現(xiàn)在,我們嘗試著把重點部分展開來,再講一講小說的大意。
生:以前,有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海上遇難,漂流到了一個島上。
為了生存,他用木頭和船帆搭帳篷;拿著槍到森林里去打獵,到海邊去捕魚,還把捕到的山羊畜養(yǎng)起來,并種了一些麥子。
他想辦法對付野人,戰(zhàn)勝恐懼。
十八年后,他救了一個被追殺的野人,教化了他,讓他成為自己的幫手。
有一次,他倆看到附近停了一艘船,船長被綁架,他們便救下了船長,那個船長把他們帶回了英國。
片段二:瀏覽精彩片段,體會精彩之處師:剛才我們讀了小說的梗概。
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寫得引人入勝。
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一個精彩片段。
先請大家瀏覽“精彩片段”,想想這個片段大致在小說中的哪個部分呢
(生瀏覽精彩片段。
)師:誰來說說你認為這個片段大致在小說的哪個部分
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應該在小說的開始部分。
因為片段的第2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大約在我上岸十一二天后”,從這兒可以知道這個片段的大概位置是在“梗概”的第6自然段。
師:有道理。
現(xiàn)在小聲讀讀這個片段,你認為什么地方最精彩
生:我覺得魯濱孫在困難面前,態(tài)度樂觀,能戰(zhàn)勝自己。
那個“好處壞處對照表”就很精彩。
師:好,讓我們對照魯濱孫列出的“好處”和“壞處”,一起來讀一讀。
請男同學讀“壞處”,女同學讀“好處”。
師:現(xiàn)在自己對照讀一讀,想想這樣一個表格,給魯濱孫帶來了什么
生:我想,這個表格給魯濱孫帶來了勇氣,他發(fā)現(xiàn)情況雖然很糟糕,但是自己還是幸運的,還沒有完全處于絕境。
生:我認為,這也使魯濱孫能夠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現(xiàn)實,一心想著往前走。
生:對
我覺得他通過對照也得到了要頑強活下去的理由。
師:你提到了一個詞語“知足安命”,看來你理解了。
在這種情況下,能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能讓自己冷靜理智下來。
魯濱孫自己是怎樣認為的呢
我們來讀一讀他的話。
生(齊讀):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師:魯濱孫的這種做法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我們遇上不利環(huán)境的時候,就要像他一樣,直面現(xiàn)實,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增強跟困難作斗爭的信心。
你還覺得什么地方很精彩?生:我覺得魯濱孫的語言很精彩,我來讀一讀:即使是在這樣的處境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或積極的東西值得感謝。
師:是啊,不少名著,人們之所以喜歡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語言給人們很好的啟示,給人們帶來精神力量,就像你剛才讀的這句,可以說它是給處于逆境中的絕望者的一劑良藥
本組的“日積月累”中,我們還能欣賞到很多名著中的警句。
片段三:激發(fā)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師:我們閱讀了梗概部分,又瀏覽了精彩片段,請大家對照著讀一讀,你猜想在梗概中還有哪些部分也會很精彩
你還想了解什么
生:魯濱孫從船上搬來的東西里有一些麥子,他用那些麥種反復種收,到了第四年,終于吃到了自己種的糧食。
我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種、怎么收糧食的。
生:還有,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開始教化他,對于一個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生:我發(fā)現(xiàn)片段后的的提示語中,提到“魯濱孫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寫很細致”,我想了解是怎樣的“細致”。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的疑問,我們還是找到原著讀讀吧。
我想,你一定會被小說精彩的情節(jié)所吸引,能解開心中的疑問,還能發(fā)現(xiàn)值得珍藏的精彩語言。
我們可以共同來瀏覽一下這本書的目錄,先睹為快吧
五、相關鏈接1.笛福(1660—1731),英國作家。
1660年誕生于商人的家庭,1731年4月26日在窮困中去世。
早年以寫政論和諷刺詩著稱,反對封建專制,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
晚年開始發(fā)表海上冒險小說、流浪漢小說和歷史小說。
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上升時期要求“個性自由”,發(fā)揮個人才智,勇于冒險的精神。
其他小說有《辛格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杰克上?!贰洞笠吣耆沼洝贰读_克查娜》《一個騎士的回憶》等,均受讀者歡迎。
《魯濱遜漂流記》最負盛名,寫于1719年。
小說是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
兩百多年前,有一個蘇格蘭人塞爾柯克在一艘英國海船上當水手,因與船長發(fā)生沖突,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
他在島上生活4年多,最后被救回英國。
塞爾柯克在荒島上沒有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孫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第一個理想化的新興資產(chǎn)者形象。
主人公魯濱孫因沉船遭遇風暴失事,漂流到孤島,獨自在那里生活了28年,歷盡艱難困苦,不但供給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經(jīng)營了一片肥美的土地。
魯濱孫是他那個時代的創(chuàng)業(yè)者。
作者借此歌頌了處在上升時期的資產(chǎn)階級個人奮斗精神。
小說情節(jié)生動,細節(jié)逼真,描寫細致,語言流暢,富于深刻的哲學和社會意義。
作者繼此又寫了第二部和第三部。
第二部寫魯濱孫舊地重游,以島的主人自居,開化島上居民,接著又到世界各地冒險,包括中國和西伯利亞。
第三部大多是道德說教。
2.《魯濱孫漂流記》中的名言*世間萬物,只是有用處,才是最可寶貴的。
任何東西,積攢多了,就應送給別人;我們能夠享用的,至多不過是我們能夠使用的部分,多了也沒有用。
*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著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
*我已學會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東西。
這種態(tài)度使我內心感到由衷安慰。
*我們老是感到缺少什么東西而不滿足,是因為我們對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
*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樣變幻無常啊
我們今天所愛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恨的;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逃避的;我們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們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會嚇得膽戰(zhàn)心驚。
*人在恐懼中所作出的決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
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占了上風,他們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
*等待大難臨頭比遭難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無法逃避這種災難而不得不坐等其降臨,更是無法擺脫這種擔驚受怕的恐懼。
3.關于制罐子的精彩片段我早就想用什么辦法制造一些陶器,我急需這類東西,可就是不知怎么做。
這里氣候炎熱,因此,我敢肯定,只要能找到陶土,就能做一些缽子或罐子,然后放到太陽底下曬干;炎熱的太陽一定能把陶土曬得既堅硬又結實,并能經(jīng)久耐用,可以用來裝一些需要保存的干東西。
要加工糧食,制造面粉等工作,就必需要有盛器貯藏。
所以,我決定盡量把容器做大一些,可以著地放,里面就可以裝東西。
要是讀者知道我怎樣制造這些陶器,一定會為我感到又可憐又可笑。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調合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狀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為陶土太軟,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進去,就是凸出來,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為曬得太早,太陽熱力過猛而曬裂了;也有多少在曬干后一搬動就碎裂了。
一句話,我費了很大的力氣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來,調合好,運回家,再做成泥甕。
結果,我工作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才做成兩只大瓦罐,樣子非常難看,簡直無法把它們叫作缸。
最后,太陽終于把這兩只大瓦罐曬得非常干燥非常堅硬了。
我就把它們輕輕搬起來,放進兩只預先特制的大柳條筐里,防備它們破裂。
在缸和筐子之間的空隙處,又塞上了稻草和麥稈。
現(xiàn)在,這兩個大缸就不會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來裝糧食和糧食磨出來的面粉。
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做得還像樣,像那些小圓罐啦,盤子啦,水罐啦,小瓦鍋啦等等,總之,一切我隨手做出來的東西,都還不錯,而且,由于陽光強烈,這些瓦罐都曬得特別堅硬。
但我還沒有達到我的最終目的。
這些容器只能用來裝東西,不能用來裝流質放在火上燒,而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過了些時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東西,煮完后我就去滅火,忽然發(fā)現(xiàn)火堆里有一塊陶器的碎片,被火燒得像石頭一樣硬,像磚一樣紅。
這一發(fā)現(xiàn)使我驚喜萬分。
我對自己說,破陶器能燒,整只陶器當然也能燒了。
于是我開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給自己燒出幾只鍋子來。
我當然不知道怎樣搭一個窯,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燒陶器用的那種窯;我也不知道怎樣用鉛去涂上一層釉,雖然鉛我還是有一些的。
我把三只大泥鍋和兩三只泥罐一個個堆起來,四面架上木柴,泥鍋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頂上點起了火,一直燒到里面的罐子紅透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讓火把它們燒裂。
我看到陶器燒得紅透后,又繼續(xù)保留了五六小時的熱度。
后來,我看見其中一只雖然沒有破裂,但已開始溶化了,這是因為摻在陶土里的沙土被火燒溶了,假如再燒下去,就要成為玻璃了。
于是我慢慢減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紅色逐漸退去。
我整夜守著火堆,不讓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燒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鍋和兩只瓦罐,雖然談不上美觀,但很堅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燒溶了,還有一層很好的釉。
這次實驗成功后,不用說,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
但我必須說,這些東西的形狀,是很不像樣的。
大家也可以想象,因為我沒有辦法制造這些東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餅,或像不會和面粉的女人做餡餅那樣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