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感謝家長送粽子的話
咱們幼兒園全體幼師很感謝家長們能在百忙中送粽子到幼兒園,也祝福家長們和小孩過上一個快樂幸福的端午節(jié),謝謝
幼兒園親子活動手工粽子反思
一、活動意圖: 此次活動我們以親子的形式開展,主旨在讓家長和孩子通過共同制作粽子的活動,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提前感受端午節(jié)的快樂氣氛。
更重要的是要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家”的溫暖。
二、活動準備: 1、家長:葦葉30張、包粽線若干。
2、園部:糯米、黑米、黍米、紅棗;蒙眼巾 3、音樂、視頻 三、活動對象:大二班幼兒及家長 活動時間:2014年5 月26日上午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外走廊 四、活動流程: 致詞: 首先我們非常感謝各位家長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我們今天的,謝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期末將至,我們將期末與我國的——粽子相結合,讓孩子們知道粽子的制作方法,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體驗勞動的樂趣。
臨近期末了,我們歡聚在一起開展了以“老師孩子家長齊動員、團團圓圓迎端午”為主題的,本次親子活動是“包粽子”。
接下來我來介紹一下今天的活動的流程: ?。ㄒ唬┬蕾p包粽子過程,家長與幼兒一起包粽子。
1、先欣賞包粽子的過程:(事先找一個家長代表示范)示范語:“將葦葉3~4片(窄的用4~5片)一葉搭一葉地排好,折成三角形兜,用左手拿住,右手抓一些濕米放入,再放上2~3個大棗或是紅豆,再抓一些濕米放入,然后再抓些濕米添平,把葉子包裹起來,包嚴包密,用棉線捆好” 2、在包粽子前注意事項: ?。?)、請家長帶幼兒去洗手,在制作的過程中應注意衛(wèi)生。
?。?)、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兒家長的座位。
?。?)、家長幼兒教師一起包粽子(播放喜慶的音樂,體驗濃濃的溫馨氛圍) (4)、場地整理(自由洗手)負責人: 李老師、各位家長代表 ?。ǘ┳觥局篝兆訒r間】: 目標: 加深親子依戀之情,培養(yǎng)孩子熱愛自已父母的情感。
準備: 小椅5-6把,蒙眼巾5-6條。
玩法: 幼兒5-6人,蒙眼坐成一排,父母分別走到幼兒面前,主持人說出此人特征,如發(fā)式,衣著,由幼兒猜出自已的爸爸媽媽。
注意:1、猜不著時可以讓幼兒聽被猜人的聲音。
2、猜對時可由父母對孩子做親昵的動作,以表示獎勵。
?。ㄈ┬蕾p幼兒在園的活動照片,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
并引導幼兒給爸爸媽媽捶捶背、說說悄悄話。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安靜的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一下,平時你們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好不好
在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可以幫自己的爸爸媽媽捶捶背、說說悄悄話哦
但是了要保持安靜哦
?。ㄋ模┯變号c家長共享美味的粽子。
(引導幼兒喂爸爸媽媽吃,并說聲:爸、媽您辛苦了
) 師:現(xiàn)在我們親手包的粽子就要出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品嘗我們包的粽子,在品嘗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我們應該怎么做了
師:哦
我們可以先喂自己的爸爸媽媽先吃,可以與同伴分享。
在品嘗的過程中可以對爸爸媽媽說:你辛苦了
?。ㄎ澹┕?jié)目表演 五、活動結束: 結束語:今天,我們要再次感謝各位家長從百忙中抽空來參加這次的親子活動,因為有了你們的參與,使我們這次活動倍感溫馨,也更加有意義
在這里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和美
也祝愿我們的孩子身體健康、快樂成長
跟幼兒園小朋友一起包粽子怎么發(fā)表
拍視頻,發(fā)表
過端午節(jié),幼兒園老師給所有小朋友都發(fā)了粽子,唯獨沒有給我女兒,該怎么辦
榴蓮愛上了黑加侖,菠蘿算什么
大家?guī)臀移饌€名字,幼兒園老師的名字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建議你找一些簡單重疊的生字,這樣既親切又充滿童趣。
我們園外聘的清華少兒英語老師就給自己起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悠悠老師。
孩子們一下子就記住了~
猜謎語大全幼兒園。
1 身小力不小,團勤勞,搬糧食,有時挖地道。
(打一動物)【謎底】2 身體形,背上七顆星,棉花喜愛它,捕蟲最著名。
(打一動物)【謎底】七星瓢蟲3 頭戴珊瑚帽,身穿梅花襖,腿兒細又長,翻山快如飛。
(打一動物)【謎底】鹿4 頭黑肚白尾巴長,傳說娶妻忘了娘,生活之中人喜愛,因為常來報吉祥。
(打一動物)【謎底】喜鵲5 本是古老一游禽,零下百度能安家,唯它南極能生存,遇人相迎不害怕。
(打一動物)【謎底】企鵝6 鳥兒當中數(shù)它小,針狀嘴巴舌尖巧,身子只有野蜂大,飛行本領卻很高。
(打一動物)【謎底】蜂鳥7 兩彎新月頭上長,常常喜歡水中躺,身體龐大毛灰黑,勞動是個好闖將。
(打一動物)【謎底】水牛8 周身銀甲耀眼明,渾身上下冷冰冰,有翅寸步不能飛,沒腳五湖四海行。
(打一動物)【謎底】魚9 粽子頭,梅花腳,屁股掛把彎鐮刀,黑白灰黃花皮襖,坐著反比站著高。
(打一動物)【謎底】狗10 耳朵長,尾巴短,紅眼睛,白毛衫,三瓣嘴兒膽子小,青菜蘿卜吃個飽。
(打一動物)【謎底】白兔18 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家家廚房,都有一個 (打一生活用品)。
【謎底】鍋
幼兒園端午活動過后家長的感想的句子
兒歌《五月。
一、設計思考節(jié)是我們中華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jié)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jié),感受端午節(jié)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jié)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
“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jié)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屈原的傳說等。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年齡段主要目標小班(1)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感受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氛圍;(2)喜歡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做、玩玩、嘗嘗,共享節(jié)日的快樂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年齡段序號活動內容主要涉及領域組織形式 小班1參觀端午節(jié)的環(huán)境社會集體2好吃的粽子科學分組3綠豆糕藝術分組、區(qū)域4劃龍船健康體育、游戲5一起過端午綜合集體7端午節(jié)親子活動綜合年級組活動5熱鬧的賽龍舟語言、社會集體6龍舟競賽健康、社會集體7一起過端午綜合大帶小活動 四、主題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及資源利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園內大廳布置“賽龍舟”的場景;(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3)各班以端午節(jié)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jié)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收獲與體驗: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fā)現(xiàn)”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jié)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②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jié)里”為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4)區(qū)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jié)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③動手區(qū):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資源利用(1)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jié)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并攝像
兒子上幼兒園。
教我兒子老師對我孩子非常好。
這端午節(jié)我親手包的棕子。
我給孩子老師拿點去可以嗎
挺好的啊,表達一種心意。
最好是附上一張紙條,寫上自己包的棕子,感謝老師對小孩的教育之類的話。
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qū)別是什么
園和小學是相互銜接的兩個教育階段。
幼兒園與小學在教育性質程設置、教學方有所不同。
1.幼兒園屬于非義務教育,而小學屬于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普及性”等特點,即讓每個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
因此,家長必須將適齡孩子送到學校接受小學教育。
2.幼兒園“教養(yǎng)并重”,小學則“以教為主”。
幼兒園除了對兒童進行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啟蒙教育外,還要給兒童以生活照料和養(yǎng)育等。
小學則要依據(jù)一定的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標準對孩子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德、智、體等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
每門課程都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
還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3.幼兒園課程是綜合性的,將各領域內容有機整合起來,以主題方式呈現(xiàn)。
小學課程則以分科為主,如語文、英語、數(shù)學、自然、體育與健身、唱游、美術等,還有各類興趣活動和探究活動等。
4.幼兒園以游戲為主,注重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
小學則以課堂教學為主。
教師除采用講授的形式教學外,還非常注重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操作、探究、討論、表達等方式進行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
教育內容的變化 在幼兒園里孩子們的主要活動是游戲,小學教育是對兒童進行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教育的開始,學習成為孩子們主要的任務,孩子需要付出相當緊張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活動形式的變化 幼兒園活動生動有趣,孩子們不會感到枯燥,而小學是通過課堂授課的形式進行學習,教師的教學任務大多是通過講課、作業(yè)、檢查、考 試來完成,這對兒童自然會產生一定的壓力,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控要求的變化 幼兒園雖然也很重視幼兒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但紀律的約束度沒有小學那么高。
孩子一旦上了小學,他們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還要學習他雖不感興趣但又必須掌握的知識。
因此兒童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必須有較強的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行為的能力。
而幼兒園是從尊重孩子角度出發(fā),以孩子興趣點為重. 所以,我們更側重對幼兒三大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為幼兒跨入小學更能適應小學生活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