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上冊復習筆記 不要怎么復習,筆記發(fā)上來就行,兩天之內(nèi)就行 ~>_<~+::>_<::~>_<~+
第1課 新聞兩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荻dí 潰kuì退 泄xiè氣 阻遏è 綏suí 聿yù 2.解釋下列詞語。
(1) 業(yè)已:已經(jīng)。
(2) 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
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有很大關系。
2.白崇禧經(jīng)常說;“不怕共產(chǎn)黨兇,只怕共產(chǎn)黨生根。
”他是怕對了。
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qū)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兩則新聞的作者是。
2.新聞的特征是用事實說話。
3.新聞的六要素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
4.新聞的結構包括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第2課 蘆花蕩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瘧yào子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躥cuān 仄zè歪 轉彎抹mò角(點撥: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釋下列詞語。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wǎng)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
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撤。
第3課蠟燭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匍匐pú fú 揣chuāi在懷里 衰shuāi老 淹沒mò (點撥:注意多音宇“揣”“沒”的讀音。
)2.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jū gōng) 鞠躬 肅(mù) 穆3.解釋下列詞語。
(1) 名副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2)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
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第4課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琺瑯fà láng 脂zhī粉 驚駭hài 箱篋qiè 野蠻mán2.解釋下列詞語。
(1) 不可名狀:不能夠用語言說明。
(2) 蕩然無存:指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一點也沒有留下。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
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
第5課 親愛的爸爸媽媽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蜿蜒wān yán 屹yì立 荒謬miù 憧chōng憬2.用恰當詞語填空。
(1) 人已滿山滿谷。
人潮仍沿著山路瀉下。
(2) 歷史,現(xiàn)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這是歷史事實。
但是,多少人記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
不記仇,很對。
但是,不能忘記。
第6課 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憎惡zēng wù 書齋zhāi 震悚sǒng 詰jié問(點撥:“憎”不要誤讀成zèng,“惡”、“詰”是多音字。
)2.解釋下列詞語。
(1) 絮說:絮絮叨叨地說。
(2) 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 書的模樣,到現(xiàn)在還在眼前,可是從還在眼前的模樣來說,卻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經(jīng)》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這又使我發(fā)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作者是魯迅,選自《朝花夕拾》,你還能寫出兩篇出自這部散文集的文章題目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
第7課 背影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奔喪sāng 差chāi使 簌sù 蹣跚pán shān頹tuí唐 箸zhù 點撥:注意多音字“喪”、“差”的讀音。
2.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滿院狼(jí) 藉 晶(yíng) 瑩 妥(tiē) 帖 瑣(xiè) 屑 點撥:不要把“藉”誤寫為“籍”,“瑩”誤寫為“螢”。
3.解釋下列詞語。
(1) 典質:(把財產(chǎn)、衣物)典當、抵押出去。
(2) 慘淡:凄慘暗淡,不景氣。
(3) 賦閑:失業(yè)在家。
(4) 勾留:短時間停留。
(5) 蹣跚:因為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6) 觸目傷懷:看到(眼前的情況)心里感到悲傷。
(7) 情郁于中:感情積聚在心里。
(8) 頹唐:衰頹敗落。
4.用恰當?shù)膭釉~填空。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2.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第8課 臺階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揩kāi 黏nián 尷尬gān gà 凹凼dàng2.解釋下列詞語。
(1)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談。
(2) 大庭廣眾:人多而公開的場合。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天若放晴,穿堂風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親又用竹絲掃把掃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寬敞陰涼,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臺階》的作者是當代小說家李森祥。
第9課 老王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取締dì 傴yǔ 翳yì 愧怍kū 骷髏lóu2.解釋下列詞語。
(1) 湊合:將就。
(2) 滯笨:呆滯笨拙。
(3) 愧怍:慚愧。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
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 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
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第10課 信客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脾pí氣噩 è 耗 文縐zhōu縐 伎倆jì liǎng 吊唁yàn2.解釋下列詞語。
(1) 接濟:在物質上援助。
(2) 噩耗:指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3) 伎倆:不正當?shù)氖侄巍?/p>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問家屬。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婦女們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在信客家里訴說,信客鋪紙磨墨,琢磨著句子。
他總是把無窮的幽怨和緊迫的告急調(diào)理成文縐縐的語句,鄭重地裝進信封,然后,把一顆顆破碎和焦灼的心親自帶向遠方。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信客》的作者是著名學者余秋雨,文章選自《秋雨散文》 第11課 中國石拱橋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xiáo河 勻稱chèn 惟妙惟肖xiào 點撥:注意多音字“稱”的讀音,“肖”不要誤讀成xiao.2.解釋下列詞語。
(1) 勻稱:均勻,比例和諧。
(2)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風格。
(3)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4) 巧妙絕倫:(方法或技術等)靈巧高明,獨一無二。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
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第12課 橋之美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頤yí和園 浮萍píng2.解釋下列詞語。
(1) 煞它風景:破壞人的興致。
(2) 駐足:停止腳步。
(3)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
3.用恰當詞語填空。
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guī)律往往與美感的規(guī)律相拍合。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凡是起到構成及聯(lián)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第13課 蘇州園林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軒榭xuān xiè 嶙峋lín xún 鏤lòu空 薔薇qiáng wēi2.解釋下列詞語。
(1) 嶙峋:枯瘦的樣子。
(2) 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
(3) 敗筆:寫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
(4) 雷同:指不該相同而相同。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 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2) 因此,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3)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蘇州園林》的作者葉圣陶,原名紹鈞,字圣陶,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編輯家(稱謂)。
第14課 故宮博物院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額枋fāng 金鑾luán殿 藻zǎo井 磬qìng 鎏liú金 蟠pán龍 鰲áo頭2.用恰當詞語填空。
(1)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
(2) 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tǒng)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
第15課 說“屏”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忒tè 閨guī房 傖cāng俗2.用恰當詞語填空。
(1) 過去的院子或天井中,為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
(2) 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nèi)置屏,它與帷幕起著同一作用。
(3) 其實,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
2.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
第16課 大自然的語言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孕yùn育 萌méng發(fā) 銷聲匿nì跡 連翹qiáo點撥:注意多音字“翹”字的讀音。
2.解釋下列詞語。
(1) 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2) 孕育:懷胎生育,用來比喻醞釀著新事物。
(3) 銷聲匿跡:原意是不公開講話,不公開露面,本課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4)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環(huán)。
3.用恰當詞語填空。
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
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同氣候的關系,據(jù)以安排農(nóng)事。
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
第17課 奇妙的克隆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胚pēi胎 蟾蜍chán chú 兩棲qī類 分泌mì 瀕bīn臨 繁衍yǎn2.用恰當?shù)脑~語填空。
(1))關于克隆的設想,我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孫悟空經(jīng)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猴毛變猴就是克隆猴。
(2)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這就是無性繁殖。
第18課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臀tún 骨骼gé 銥yī 潮汐xī塵埃āi 硅guī 追溯sù點撥:“臀”不要誤讀成dian2.解釋下列詞語。
(1)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發(fā)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
(2)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沒有一點破綻。
(3) 致密:細致精密。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
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chǎn)生影響。
第19課 生物入侵者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歸咎jiù 藩fān籬 扼è制2.解釋下列詞語。
(1)束手無策:比喻沒有任何辦法對付。
(2)無動于衷:心里一點也不受感動。
(3)歸咎:歸罪。
(4)藩籬:籬笆。
比喻門戶或屏障。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一些產(chǎn)自他鄉(xiāng)的寵物,如蛇、蜥蜴、山貓等,往往會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遺棄而逃出藩籬,嘯聚山林,為害一方。
(2)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專家們把這種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它們不僅會破壞某個地區(qū)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且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jīng)濟損失。
第20課 你一定會聽見的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宇注音。
噴嚏tì 嚼jiáo餅干 嘈cáo雜 面頰jiá 點撥:注意多音字“嚼”的讀音。
2.解釋下列詞語, (1)潛意識:下意識。
心理學上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到的心理活動。
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
(2)過濾:這里是選擇的意思。
(3)充耳不聞:塞住耳朵不聽。
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你當然知道,聲音就是物體振動時與空氣相激蕩所發(fā)出的聲響,而每一種聲響,每一種聲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從聲音里,人學會了分辨、感受各種喜怒哀樂,也吸收了知識。
愉快動聽的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嘈雜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
從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
第21課 桃花源記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儼yǎn然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詣yì間jiàn隔 問津jīn 此中人語yù云點撥:注意多音字“間”“語”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緣:沿著。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屬:類。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詳盡,詳細。
(6)問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具言:詳細地說出。
(8)皆嘆惋。
惋:驚訝、驚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順著。
(10)及郡下,詣太守。
及:到。
詣:拜見。
(11)處處志之。
志:做標記。
(12)欣然規(guī)往。
規(guī):計劃。
(13)未果,尋病終。
未果:沒有實現(xiàn)。
尋:隨即,不久。
(14)后遂無問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便要還家。
要通邀,解釋為:邀請。
4.辨析下面加點詞的古今義。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山窮水盡的地步。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各種運輸事業(yè)的總稱。
(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lián)詞。
(5)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夠。
5.請寫出出自本課的成語,并解釋其意思。
(至少三個)(1)成語: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語:豁然開朗。
意思:形容由狹窄昏暗—變而為開闊敞亮。
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語:無人問津。
意思:比喻沒有人過問或嘗試。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用原文填空。
(1)描寫桃花林優(yōu)美景色的句子是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內(nèi)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表現(xiàn)桃源人精神風貌的句子是黃發(fā)垂髫,并 蛔岳?\\\/u>。
(4)表現(xiàn)桃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漁人覺得這種景象非常奇怪,又繼續(xù)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盡頭。
點撥:重點理解“異”“窮”等詞。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整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明凈的水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點撥:重點理解“平曠”“儼然”“屬”等詞語。
(3)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點撥:重點理解“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等詞語。
(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他們)自己說祖上為躲避秦朝時的戰(zhàn)亂,率領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點撥:重點理解“妻子”“邑人”“絕境”等詞語。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點撥:重點理解“何世”“乃”“無論”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默寫漁人“訪問桃花源”的兩段。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屆。
阡陽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 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間有此人,咸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余人各復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shù)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東晉(朝代)著名詩人。
第22課 短文兩篇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馨xīn 苔tái 鴻儒rú 案牘dú 蕃fán淤yū泥 濯zhuó 清漣lián 褻xiè玩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出名,著名。
(2)惟吾德馨。
馨:香氣。
指品德高尚。
(3)可以調(diào)素琴。
調(diào):調(diào)弄,指彈(琴)。
(4)無案牘之勞形。
形:形體、身體。
(5)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滌Q好覽齠 歡俗 ?span>(7)亭亭凈植。
植:立。
(8)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9)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鮮:少。
(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宜:應當。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用原文填空。
(1)《陋室銘》中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陋室銘》中從反面寫陋室主人高雅脫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愛蓮說》中從生長環(huán)境表現(xiàn)蓮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愛蓮說》中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蓮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5)《愛蓮說》中寫蓮的清高風度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愛蓮說》中高度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句于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點撥;“牘”、“淤”、“濯”“漣”“褻”等字字形較復雜,容易寫錯。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丁)。
點撥:重點理解“惟”“馨”等詞浯。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點撥:重點理解“絲竹”“亂”“案牘”“形”等詞。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簡陋的呢? 點撥:此句句式為賓語前置,翻譯時要調(diào)整詞序,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浯習慣。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點撥;重點理解“染”“濯”“清漣”“妖”等詞語。
(5)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只可以遠遠地欣賞卻不可貼近去玩弄啊。
點撥:重點理解“觀”“褻玩”等詞語。
(6)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明說過。
點拔:重點理解“鮮”“聞”等詞語。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于牡丹的愛好。
人該是很多了。
點撥:重點理解“宜”“眾”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1.默寫《陋室銘》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默寫《愛蓮說》第1段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四、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1.《陋室銘》的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
2.《愛蓮說》的作者是北宋(朝代) 哲學家周敦頤。
第六單元 山水詩文 第26課 三峽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闕quē 曦xī 襄xiāng陵 湍tuān yǎn 漱shù 屬zhǔ引凄異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絕。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奔:飛奔的馬。
疾:快。
(4)素湍綠潭。
湍:急流的水。
(5)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良:實在。
(6)屬引凄異。
屬:連接。
引:延長。
(7)哀轉久絕。
絕;消失,停止。
(8)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飛漱:急流沖蕩。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1.用原文填空。
(1)寫三峽連綿、高聳的山勢的句子是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寫三峽夏季水勢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峽凄清悲涼氣氛的漁歌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點撥:“闕”“曦”“襄”等字易寫錯。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見到日月的。
點撥:重點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詞語。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綠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種景物的影子。
點撥:重點理解“素湍”“回清”等詞語。
(3)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點撥:重點理解“清”“榮”“峻”“茂”等詞語。
(4)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常常聽到高處傳來猿猴的叫聲,凄厲異常,綿延不息。
(那叫聲)在空谷中回蕩,哀婉凄切,久久不絕。
點撥:重點理解“屬”“引”“絕”等詞語。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默寫描寫三峽四季景色的內(nèi)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 點撥:這三段分別描寫了三峽夏、春冬、秋等四季景色。
秋水對聯(lián)文庫 \\\/ 查查362
宮室洪荒之世,野處穴居;有巢以后,上棟下宇。
注釋:上棟下宇:相傳有巢氏架屋為巢,綴葉為衣。
竹苞松茂,謂制度之得宜;鳥革翚[hui]飛,調(diào)創(chuàng)造之盡善。
注釋:竹苞松茂:《詩經(jīng)》中的句子,指如松竹一樣茂盛。
形容房屋建造得好。
(見《詩經(jīng)·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 苞:茂盛。
松竹繁茂。
比喻家門興盛。
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宇宙漫游者補注)鳥革翚飛:翚:音灰(huī)。
《詩經(jīng)》中的句子,像野雞毛和鳥毛一樣漂亮。
也是形容房屋建造得好。
(《詩·小雅·斯干》:“如鳥斯革,如翚斯飛。
” 如同鳥兒張開雙翼,野雞展翅飛翔一般。
舊時形容宮室華麗。
革:鳥張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雞。
宇宙漫游者補注)朝廷曰紫宸,禁門曰青瑣。
注釋:紫宸:漢代有紫宸殿。
青瑣:宮中的禁門用青色涂抹。
宰相職掌絲綸,內(nèi)居黃閣;百官具陳章疏,敷奏丹墀。
注釋:絲綸:指皇帝的詔書。
黃閣:亦作黃合。
漢代丞相﹑太尉和漢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門,廳門涂黃色,以區(qū)別于天子。
故稱黃閣。
后也用來借指宰相。
(宇宙漫游者補注)丹墀:指宮中的臺階,用丹朱色涂抹,故稱丹墀。
木天署,學土所居,紫薇省,中書所蒞。
注釋:木天署:唐代秘書閣穹窿高敞,稱為木天。
后以木天署稱翰林學干官署。
紫薇省:據(jù)《新唐書·百官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改中書省曰紫微省、中書令曰紫微令”。
五年,復原名。
白居易詩云:“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
”(宇宙漫游者補注)金馬玉堂,翰林院宇;柏臺烏府,御史衙門。
注釋:金馬玉堂:漢代有金馬門,學士常聚集于此。
宋代蘇易簡任翰林學士,宋太祖書寫玉學之署給他,故后以金馬、玉堂指翰林院。
柏臺烏府:漢代朱博為御史,府中有柏樹,樹上有烏鴉,故后來以柏臺、烏府稱御史衙門。
布政司,稱為藩府,按察司,系是臬司。
注釋:藩府:作為王室屏障的意思。
臬司:執(zhí)法司。
潘岳種挑于滿縣,人稱花縣;子賤鳴琴以治邑,故曰琴堂。
注釋:(無,宇宙漫游者補注)潘岳:潘岳(247-300),字安仁,后人常稱其為潘安,西晉文學家。
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
子賤:孔子的弟子叫宓子賤,他擔任單父縣(今山東單縣)的地方長官時,并未像他的前任那樣成天忙得焦頭爛額,而是常常身不出公堂,瀟灑自如地撫琴彈曲,結果把縣里的事治理得順順當當,受到老百姓的擁戴:“這縣官會彈琴,不多事,是個好官。
”見《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譚府是仕宦之家,衡門乃隱逸之宅。
注釋:潭府:《韓符詩》有“潭潭府中居”之句,形容深宅大院。
衡門:門上有一根橫木。
形容簡陋之家。
賀人有喜,曰門闌藹瑞;謝人過訪,曰蓬蓽生輝。
注釋:門闌藹瑞:指門庭充滿吉祥。
蓬蓽:柴門。
美奐美輪,禮稱屋宇之高華;肯構肯堂,書言父子之同志。
注釋:美奐美侖:《禮記》載“晉獻子成室。
張老曰:美哉侖焉,美哉奐也。
形容高大寬敞明亮。
肯構肯堂:堂:立堂基;構:蓋屋。
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還談得上肯蓋房子。
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yè)。
(宇宙漫游者補注)土木方興,曰經(jīng)始;創(chuàng)造已畢,曰落成。
注釋:(無,宇宙漫游者補注)經(jīng)始:開始。
《詩經(jīng)》有“經(jīng)始靈臺”句。
樓高可以摘星,屋小僅堪容膝。
注釋:(無)寇萊公庭除之外,只可栽花;李文靖廳事之前,僅容旋馬。
注釋:寇萊公:指宋代宰相寇準,他的庭院很小,只能栽花。
李文靖:宋宰相,廳堂很小,只能容下一匹馬轉身。
恭賀屋成,曰燕賀;自謙屋小,曰蝸廬。
注釋:燕賀:燕雀都來祝賀房屋落成。
蝸廬:蝸牛的殼。
民家名曰閭閻,貴族稱為閥閱。
注釋:閭閻:音呂沿(lǘ yán),里巷的門,指老百姓。
(閭泛指門戶、人家。
中國古代以二十五家為閭。
閻指里巷的門。
《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白居易《湖亭望水》:“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 宇宙漫游者補注)閥閱:有等級的為閥,有功為閱,指貴族。
朱門乃富豪之第,白屋是布衣之家。
注釋:(無)客舍曰逆旅,館驛曰郵亭。
注釋:逆旅:逆:迎接,旅:眾人。
書室曰蕓窗,朝廷曰魏闕。
注釋:蕓窗:蕓:香草。
(蕓窗亦作“ 蕓牕 ”。
指書齋。
唐蕭項 《贈翁承贊漆林書堂詩》:“卻對蕓窗勤苦處,舉頭全是錦為衣。
”金馮延登《洮石硯》詩:“蕓窗盡日無人到,坐著玄云吐翠微。
”宇宙漫游者補注)魏闕:古代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稱。
(宇宙漫游者補注)成均辟雍,皆國學之號;黌宮膠序,乃鄉(xiāng)學之稱。
注釋:成均:本為西周天子為教育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之一,唐代曾將國子學改名為成均。
辟雍:亦作“璧雍”等。
本為西周天子為教育貴族子弟設立的大學。
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環(huán)為名。
其學有五,南為成均、北為上庠,東為東序,西為瞽宗,中為辟雍。
其中以辟雍為最尊,故統(tǒng)稱之。
(宇宙漫游者補注)黌宮:周代學校名。
黌,音紅(hong)。
(黌門與泮宮的合稱,代指學校。
因為黌宮與泮宮皆為古時的學堂或學校。
宇宙漫游者補注)膠序:周代學校名。
(殷學名序, 周學名膠,后即用為學校的通稱。
南朝齊王融 《為竟陵王與隱士劉虬書》:“膠序肇修,經(jīng)法敷廣。
”《隋書·煬帝紀上》:“優(yōu)德尚齒,載之典訓,尊事乞言,義彰膠序。
” 宇宙漫游者補注) 笑人善忘,曰徙宅忘妻;譏人不謹,曰開門揖盜。
注釋:徙宅:搬家。
揖盜:把強盜請進門。
何樓所市,皆濫惡之物;壟斷獨登,譏專利之人。
注釋:何樓所市:宋代都城里有何氏,樓下所賣的東西多是偽劣之物。
壟斷:土岡高而不相連者,稱為壟斷,后指獨占。
蓽門圭竇,系貧土之居;甕牖繩樞,皆窶人之室。
注釋:蓽門圭竇:竹編的門和墻上挖的小門。
甕牖強樞:以瓦甕作窗,以繩子系的門軸。
窶:音具(jù),泛指貧窮。
宋寇準真是北門鎖鑰,檀道濟不愧萬里長城。
注釋:北門鎖鑰:寇準自稱為守衛(wèi)北門的鎖鑰。
萬里長城:檀道濟為南宋大臣,受冤被誅時說:“這是毀壞自己的萬里長城。
”器用。
(檀道濟為南宋將領。
東晉末,從劉裕攻后秦,屢立戰(zhàn)功,官至征南大將軍。
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糧盡退兵,敵不敢追。
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諸子皆善戰(zhàn),忌而殺之。
宇宙漫游者補注)器用一人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但用則各適其用,而名則每異其名。
注釋:(無)管城子、中書君,悉為筆號;石虛中、即墨侯,皆為硯稱。
注釋:管城子、中書君:古代毛筆的別稱。
毛筆封在竹管中,又是書寫的工具,故戲稱為管城子、中書君。
(由于相傳毛筆是蒙恬發(fā)明,秦始皇封蒙恬于管城,并累拜中書之故,后人遂別稱筆曰“管城子”或“中書君”。
又唐韓愈曾寫《毛穎傳》,說毛筆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
宋劉克莊《念奴嬌》詞:“顛毛雖禿,尚堪封管城子。
”宋蘇軾《自笑》:“醉筆得天全,宛宛天投霓。
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
”宇宙漫游者補注)石虛中、即墨侯:硯的別稱。
游戲寓言文章中以擬人手法給石硯起的姓名。
據(jù)蘇易簡《文房四譜·硯譜》中載,唐人文嵩曾以硯擬人作《即墨侯石虛中傳》曰:“石虛中,字居默 ,南越高要人也。
隱遁不仕,因采訪遇之端溪,上利其器用,嘉其謹默,詔命常侍御案之右,以備濡染,因累勛績,封之即墨侯。
” (宇宙漫游者補注)墨為松使者,紙?zhí)栬壬?/p>
注釋:松使者:墨是用松樹的墨煙熏成的,故稱松使者。
唐玄宗用的墨叫龍香臍,一天看見墨上像蒼蠅那么大的小道士行走,就呵叱一聲,小道士連呼萬歲說:“我是墨的精靈,松使者。
”楮先生:楮樹皮是造紙的原料,故稱紙為楮先生。
紙曰剡藤,又曰玉版;墨曰陳玄,又曰龍臍。
注釋:剡藤:紙的別稱。
剡:音眼(Shàn)。
剡溪的藤,造出的紙極美。
玉版:紙的別稱。
成都的浣花溪,造出的紙光滑,稱為玉版。
陳玄:墨的別稱。
墨色黑,存放年代越陳越佳,故稱。
(宇宙漫游者補注)龍臍:墨的別稱。
唐玄宗用的墨叫龍香臍,簡稱龍臍。
(宇宙漫游者補注)共筆硯,同富之謂;付衣缽,傳道之稱。
注釋:(無,宇宙漫游者補注)付衣缽:衣缽是佛教僧尼的袈裟和乞食用的缽盂(碗);傳付衣缽給誰,誰就是接班人。
以后用于指代立接班人。
篤志業(yè)儒,曰磨穿鐵硯;棄文就武,曰安用毛錐。
注釋:磨穿鐵硯:五代時桑維翰因姓與“喪”諧音,屢次應試不中,于是鑄了一個鐵硯,發(fā)誓鐵硯磨穿才改業(yè),后來果然中了進士。
毛錐:毛筆。
(毛筆的別稱,宋陸游《醉中作行草數(shù)紙》詩:“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
” 元 徐再思 《蟾宮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班超 ,投卻毛錐。
” 宇宙漫游者補注)劍有干將鏌鎁之名,扇有仁風便面之號。
注釋:干將鏌铘:即干將莫邪,是《搜神記》中所記故事。
中國古代傳說中造劍的名匠。
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曾為吳王造劍。
后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铘)。
干將將雌劍獻與楚王,雄劍傳給其子,被楚王所殺。
其子眉間尺長成,終于為父報仇。
此一傳說贊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文字的神采,統(tǒng)治者的殘暴和少年的壯烈。
(宇宙漫游者補注)仁風:指仁德之風。
(仁風是古時美化帝王或地方長官的諛詞,言其恩澤如風之遍布。
《后漢書·章帝紀》:“功烈光于四海,仁風行于千載。
”晉代袁宏為東陽守,謝安授以扇贈行,宏答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
”此后,“仁風”也作為扇的雅稱。
)便面:用扇子擋住臉,不使人看見。
(便面本是古時用來遮面的扇狀物。
《漢書·張敞傳》:“(敞)使御史驅,自以便面拊馬。
”后來也稱團扇、折扇為“便面”、“障面”。
《清詩別裁集》吳綺《見人扇頭是友沂絕句愴然和之》:“只令便面春風在,曾向章臺拂柳花。
”)何謂箑,亦扇之名;何謂籟,有聲之謂。
注釋:箑:音廈(shà),傳說古代有一種吉祥草叫做箑,葉子自動扇風。
后以箑指扇。
籟:指各種聲音。
(籟為古代的一種簫。
也指從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自然界的各種聲響。
宇宙漫游者補注)小舟名蚱蜢,巨艦曰艨艟。
注釋:蚱蜢:蚱蜢是一種很常見的小昆蟲,蚱蜢舟就是小船。
是一種呈柳葉狀雙倉小船,多用作漁船。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宇宙漫游者補注)艨艟。
艨艟音蒙沖(méng chōng), 古代戰(zhàn)船,船體用牛皮保護。
金根是皇后之車,菱花乃婦人之鏡。
注釋:金根:用金裝飾的車。
菱花:古代鏡子背面有菱花圖案,故可代指鏡。
銀鑿落原是酒器,玉參差乃是簫名。
注釋:銀鑿落:唐代稱杯為鑿落。
玉參差:簫長短不齊,故用玉參差指簫。
刻舟求劍,固而不通;膠柱鼓瑟,拘而不化。
注釋:(無,宇宙漫游者補注)膠柱鼓瑟:瑟上調(diào)節(jié)聲音的短木。
瑟:一種古樂器。
是用膠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動,就無法調(diào)弦。
比喻固執(zhí)拘泥,不知變通。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
”斗筲言其器小,梁棟謂是大材。
注釋:筲:音稍(shāo),半斗。
鉛刀無一割之利,強弓有六石之名。
注釋:鉛刀:用鉛作成的刀,很軟。
強弓:晉朝羊祜的弓要六石的力氣才能拉得開。
杖以鳩名,因鳩喉之不噎;鑰同魚樣,取魚目之常醒。
注釋:杖以鳩名:古時手杖稱為鳩杖,據(jù)說是因為鳩吃東西不會噎食,以提醒老人吃飯慢一點。
鑰同魚樣:古代的鎖和魚外形一樣,據(jù)說是取自魚常睜著眼,以提醒人們注意的意思。
兜鍪系是頭盔,叵羅乃為酒器。
注釋:兜鍪:鍪:音謀。
(兜鍪是一種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物資,戰(zhàn)時為頭盔,平時又是煮飯的炊具。
后也借指士兵。
宇宙漫游者補注)叵羅:唐李白《對酒》詩:“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醉馬馱。
”(古代飲酒用的一種敞口的淺杯叫叵羅。
宇宙漫游者補注)短劍名匕首,氈毯曰氍毹。
注釋:氍毹:音渠書(qú shū)。
毛織的布或地毯,舊時演戲多用來鋪在地上。
琴名綠綺焦桐,弓號烏號繁弱。
注釋: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張傳世名琴,琴內(nèi)有銘文曰:“桐梓合精”。
相傳此琴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有如綠色藤蔓纏繞于古木之上,因而名為“綠綺”。
(宇宙漫游者補注)焦桐:相傳東漢蔡邕曾用燒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稱此琴為焦桐。
唐張祜《思歸引》:“焦桐彈罷絲自絕,漠漠暗魂愁夜月。
”(宇宙漫游者補注)烏號:柘樹上常有烏鴉聚集,趕走時烏鴉號呼,用柘樹做的弓因此稱為烏號。
繁弱是地名,出產(chǎn)的弓很硬。
(繁弱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一把弓。
它相傳是中國上古夏朝的兩位君主仲康和相時部落首領羿的配弓。
由于羿常常與堯時的後羿混淆﹐所以也有傳聞繁弱是後羿射日時所用的弓。
《荀子·性惡》:“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宇宙漫游者補注)香爐曰寶鴨,燭臺曰燭奴。
注釋:(無,宇宙漫游者補注)寶鴨:古時香爐因作鴨形,故稱。
唐孫魴《夜坐》詩:“劃多灰雜蒼虬跡,坐久煙消寶鴨香。
”燭奴:原為雕刻成人形的燭臺。
后泛指燭臺。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燭奴》:“(申王)每夜宮中與諸王貴戚聚宴,以龍?zhí)茨镜癯蔂T跋童子,衣以綠衣袍,系之束帶,使執(zhí)畫燭列立於宴席之側,目為燭奴。
” 清黃景仁《夜起》詩:“深夜燭奴相對語,不知流淚是誰多
”龍涎雞舌,悉是香名;鹢首鴨頭,別為船號。
注釋:龍涎:龍涎香,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作“阿末香”,云撥拔力國所產(chǎn)。
撥拔力,宋人筆記寫作“弼琶羅”,即今索馬里的柏培拉。
蔡絳在《鐵圍山叢談》中說,政和間徽宗檢察奉辰庫,見前朝舊存龍涎香,既不知所從來,也不知為何物,更不必說用途;及至“以一豆火之,輒作異花氣,芬郁滿座,終日略不歇”,方驚為珍奇,乃至把已經(jīng)分賜臣下的,又一一收回。
(宇宙漫游者補注)雞舌:雞舌香即丁香。
古代尚書上殿奏事,口含此香。
《初學記》卷一引漢應劭《漢官儀》:“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唐劉禹錫:《郎州竇員外見示與澧州元郎中郡齋贈答長句二篇因而繼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
” (宇宙漫游者補注)鷁首:鷁:音益(yì),水鳥名。
(古代畫鷁鳥于船頭,故稱。
唐薛用弱《集異記補編·葉法善》:“法善 徐謂侍者曰:‘取我黑符投之鷁首。
’”明張煌言《舟行阻風口號》之二:“明朝鷁首還東指,禁得誰摶萬里風。
”宇宙漫游者補注)鴨頭:古時民間有些船只畫鴨于船頭,故稱之。
(宇宙漫游者補注)壽光客,是妝臺無塵之鏡;長明公,是梵堂不滅之燈。
注釋:壽光客:隋代御史王度有寶鏡,名壽光客,有病者照之即愈。
梵堂:佛堂。
桔槔是田家之水車,袯襫是農(nóng)夫之雨具。
注釋:桔槔:音節(jié)高(jié gāo),井上汲水的一種工具。
也泛指吊物的簡單機械。
袯襫:音脖士(bó shì),古時指農(nóng)夫穿的蓑衣之類。
烏金,炭之美譽;忘歸,矢之別名。
注釋:忘歸:去而忘返。
夜可擊,朝可炊,軍中刁斗;云漢熱,北風寒,劉褒畫圖。
注釋:刁斗:用銅制作,古代軍隊夜間用來打更,白天做飯。
劉褒畫圖:漢代劉褒畫《云漢圖》,觀看的人都感到熱,又畫《北風圖》,看到的人都涼。
勉人發(fā)憤,曰猛著祖鞭;求人宥罪,曰幸開湯網(wǎng)。
注釋:祖鞭:晉代劉琨與祖逖要好,曾給好友寫信說:“我立志驅除南犯的敵人,只恐祖逖的馬鞭打到我的前面。
”宥:音右(yòu),寬待。
湯網(wǎng):商湯看見有獵人捕鳥,四面用網(wǎng)圍住,就說:“這是夏舛的作法”。
于是去掉三面,只留一面,諸侯聽說了,贊嘆說:“商湯的仁慈兼及禽獸,真是德行高尚啊。
”拔幟立幟,韓信之計甚奇;楚弓楚得,楚王所見未大。
注釋:拔幟立幟:韓信打伏時,曾要求部下將敵人陣地的旗幟都換成自己的旗幟,結果敵人大敗。
楚弓楚得:楚王的弓丟失了,手下人要去找,楚王說:“楚人丟失了弓,還不是楚人拾到了,何必去找呢
”董安于性援,常佩弦以自急,西門豹性急,常佩韋以自寬。
注釋:董安于:戰(zhàn)國人,常佩著弓弦以提醒自己保持緊張。
西門豹:戰(zhàn)國時人,常佩著牛皮以提醒自己不要性急。
漢孟敏嘗墮甑不顧,知其無益;宋太祖謂犯法有劍,正欲立成。
注釋:墮甑不顧:甑:音贈(zēng),砂鍋。
漢代孟敏曾把甑掉到地上,頭也不回就走了,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說:“已經(jīng)摔破了,看有何益
”王衍清談,常持麈尾;橫渠講易,每擁皋比。
注釋:王衍清談:王衍,晉代人,終日清談,常拿著拂塵。
每擁皋比:宋代張載,號橫渠。
常常坐在虎皮坐椅中,皋比:虎皮坐墊。
尾生抱橋而死,固執(zhí)不通;楚妃守符而亡,貞信可錄。
注釋:尾生抱橋:尾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為情而死的青年,《史記·蘇秦列傳》:“尾生與女子期于橋下。
女子不來,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
”(宇宙漫游者補注)楚妃守:楚昭王出游時,將夫人留在漸臺,和她約定說,一定派人拿著信符來接她,當楚王派人來接時,使者忘記帶信符,夫人不敢隨往,結果漲水被淹死。
溫橋昔燃犀,照見水族之鬼怪;秦政有方鏡,照見世人之邪心。
注釋:(無,宇宙漫游者補注)燃犀:《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八:“溫嶠至牛渚,燃犀照諸靈怪。
”按《晉書·溫嶠傳》載:溫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遂毀[即焚燒]犀角而照之。
須臾,見水族覆[意趨]火,奇形怪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夜夢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
”意甚惡之。
嶠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zhèn)未旬而卒,時年四十二。
”后因以“燃犀”用作洞察奸邪之意。
方鏡:傳說秦始皇有一面方鏡,能照透人心,用來震懾臣子。
車載斗量之人,不可勝數(shù);南金東箭之品,實是堪奇。
注釋:車載斗量之人:載:裝載。
用車載,用斗量。
形容數(shù)量很多,不足為奇。
《三國志·吳志·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shù)。
”南金東箭之品:古代東南地區(qū)竹箭很好,西南地區(qū)的金礦很好,稱為南金東箭。
晉代顧榮、紀瞻等人品行很好,被譽為南金、東箭。
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
注釋:傳檄可定:韓信曾說,三秦地區(qū)傳一首檄文就可以平定了。
迎刃而解:晉代杜預進攻吳國時說:“現(xiàn)在的形勢就像是劈竹子,破開數(shù)節(jié)后,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以銅為鑒,可整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
注釋:以銅為鑒:古代的鏡子是用銅磨制的。
游子吟中哪個詞后來成為母愛的代名詞
[編輯本段]概況 【原文】: 游子吟 (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解】: 1、游子:出門遠游的人。
吟,吟誦。
2、臨:將要。
3、意恐:擔心。
4、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5、寸草心:子女的孝心。
6、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個月。
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7、歸:回來,回家。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拿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她忙著把衣服縫得嚴嚴實實, 擔心孩子一走很晚才會回來。
誰能明白母親無私的愛, 就像春天的小草不能報答春天給它的光輝
[編輯本段]【作者】: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漢族。
現(xiàn)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
人們曾把孟郊與韓愈并稱“韓孟詩派”,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
代表作有《游子吟》、《列女操》。
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
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
父庭玢,任昆山縣尉時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貧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廣西等地,無所遇合,屢試不第。
貞元中張建封鎮(zhèn)守徐州時,郊曾往謁。
46歲(一說45歲),始登進士第,有詩《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然后東歸,旅游汴州(今河南開封)、越州(今浙江紹興)。
貞元十七年(801年),任為溧陽尉。
在任不事曹務,常以作詩為樂,被罰半俸。
元和初,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xié)律郎,定居洛陽。
60歲時,因母死去官。
鄭余慶鎮(zhèn)守興元,又奏為參謀、試大理評事。
郊應邀前往,到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暴病去世,孟郊的朋友韓愈等人湊了100貫為他營葬,鄭余慶派人送300貫,“為遺孀永久之賴”。
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唐人認為孟詩是“元和體”的一種,“元和已后”,“學矯激于孟郊”(李肇《唐國史補》)。
唐末張為作《詩人主客圖》,以他為“清奇僻苦主”。
宋詩人梅堯臣、謝翱,清詩人胡天游、江湜、許承堯,寫作上都受到他的影響。
對孟詩的評價,持褒義論的,韓愈、李觀以后,有貫休、黃庭堅、費袞、潘德輿、劉熙載、陳衍、錢振锽、夏敬觀等;持貶義論的,有蘇軾、魏泰、嚴羽、元好問、王闿運等。
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又多苦語。
蘇軾稱之“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后來論者便以孟郊、賈島并稱為苦吟詩人代表,元好問甚至嘲笑他是“詩囚”(《論詩三十首》)。
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編刊,黃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見。
陸心源所藏汲古閣影宋精本,今歸日本。
通行本有汲古閣本,閔刻朱墨本。
《四部叢刊》影印杭州葉氏藏明弘治本。
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
注釋有陳延杰《孟東野詩注》,夏敬觀選注《孟郊詩》。
事跡可參考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夏敬觀《孟東野先生年譜》、華忱之《唐孟郊年譜》。
bxcvb 孟郊專寫古詩以短篇五古最多。
其中有的詩反映現(xiàn)實,揭露藩鎮(zhèn)罪惡,如《征婦怨》、《感懷》、《殺氣不在邊》、《傷春》等;有的關心人民疾苦,憤慨貧富不均,如《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現(xiàn)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結愛》、《杏殤》等;有的刻畫山水風景,如《汝州南潭陪陸中丞公宴》、《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歸天臺》、《峽哀》、《游終南山》等;有的寫仕途失意,抨擊澆薄世風,如《落第》、《溧陽秋霽》、《傷時》、《擇友》等,還有的自訴窮愁,嘆老嗟病,如《秋懷》、《嘆命》、《老恨》等;而“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贈崔純亮》)一類詩,雖反映了世途艱險,但也表現(xiàn)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詩藝術風格,或長于白描,不用詞藻典故,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或精思苦煉,雕刻奇險。
這兩種風格的詩,都有許多思深意遠、造語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詩過于艱澀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賈島齊名,皆以苦吟著稱,唐人張為稱他的詩“清奇僻苦主”,而蘇軾則稱“郊寒島瘦”。
后來論者把孟、賈二人并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
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
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有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
夏敬觀、華忱之均著有其年譜。
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tài)。
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
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編輯本段]【評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
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
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
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
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
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計劃反對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
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
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
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
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
樸素自然,親切感人。
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
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
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得了呢。
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
“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
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全詩最后用一雙關句,寫出兒子對母親的深情。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
可見《游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表達了感謝母親的思想感情. 樂府詩的體名 樂府一詞,最初是指主管音樂的官府。
樂府原來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掌管宴會、游行時所用的音樂,也負責民間詩歌合樂曲的采集。
作為詩體名的“樂府”最早即指后者,后來也用以稱魏晉到唐代可以配樂的詩歌和后人效仿的樂府古題的作品。
【中文譯英文】A TRAVELER'S SONG The thread in the hands of a fond-hearted mother Makes clothes for the body of her wayward boy; Carefully she sews and thoroughly she mends, Dreading the delays that will keep him late from home. But how much love has the inch-long grass For three spring months of the light of the sun?
關于母愛的現(xiàn)代詩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
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代,后隱居于福建的尤溪一代。
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
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
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jiān),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
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
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陜西鹽政。
后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御。
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于永樂城之戰(zhàn)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
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zhèn)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原文;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 一印,火燒令堅。
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欲印,則以 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 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 為神速。
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 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 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
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 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 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翻譯; 用刻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采用它。
五代時才開始印刷五經(jīng),以后的各種圖書都是雕板印刷本。
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chuàng)造了活板。
它的方法是用膠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制成一個字模,用火來燒使它堅硬。
先設置一塊鐵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這一東西覆蓋它。
想要印刷,就拿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滿一鐵框就作為一板,拿著它靠近火烤它;藥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塊平板按壓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樣。
如果只印刷三兩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刷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別快。
印刷時通常制作兩塊鐵板,一塊板正在印刷,另一塊板已經(jīng)另外排上字模,這一塊板印刷剛剛印完,那第二板已經(jīng)準備好了,兩塊交替使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每一個字都有幾個字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字模,用來防備一塊板里面有重復出現(xiàn)的字。
不用時,就用紙條做的標簽分類標出它們,每一個韻部制作一個標簽,用木格儲存它們。
有生僻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馬上把它刻出來,用草火燒烤,很快可以制成。
不拿木頭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頭的紋理有的疏松有的細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藥物互相粘連,不能取下來;不如用膠泥燒制字模,使用完畢再用火烤,使藥物熔化,用手擦試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脫落,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臟。
畢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們得到了,到現(xiàn)在還珍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