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香煙的句子
1、緩緩將煙點上,憂傷的望著手中將要燃盡的火柴。
一根燃盡的火柴,一段瀕臨的愛,早已隨著淡淡火光,消失。
2、煙、一顆顆的吸進肺里,你還是走的那么瀟灑,不帶一絲的感情。
愛、過你不會后悔也不會忘記你,你呢? 3、有那么一瞬間,心會忍不住的抽搐一下,直到幾支煙回復(fù)平靜,只有那一瞬間才能感覺到,跳動的心,是活的…… 4、有人說,煙酒能解憂愁,我今天吸了無數(shù)的二氧化碳,卻沒能解我一絲的愁。
5、你說過抽煙可以傷肺不傷胃,那為什么你不讓我抽,因為我心比你傷得多十倍之上。
6、抽煙,不是因為瀟灑,而是寂寞,喝酒不是因為好喝,而是為了不傷心。
不再愛你,是因為我已失去愛的資格。
7、我抽煙、喝酒、打架,我樂意。
我的是不需要你來管。
我的世界不需要你的加入。
8、黑深夜,點上空虛的一支煙、想起將近忘記的你,相思別離叫人愁。
難忘過去情深厚 。
9、今天他在我旁邊抽煙,我一直看著他,他也看著我,然后就把煙扔了,你知道那個時候多么暖心嗎? 10、如果說不吸煙的女人是一抹胭脂紅,那么吸煙的女人就是一朵曼陀羅。
吸煙的女人,內(nèi)心冰涼猶如一朵凌霄花。
11、愛情就像吸煙者對海洛因的感覺,一旦深陷,就永遠找不回那個純真的自己。
12、原來并不用把你的名字寫在煙上,因為你一直在我肺的左邊,只是為什么我吸煙的時候你卻沒有流淚。
13、我希望你能把煙戒掉,我不希望你抽煙,我做什么都可以就是希望你別抽煙,你讓我離開我都可以 14、那一夜,我抽了很多煙,煙霧化成你的臉。
我揮一揮手,一切都已成過往云煙。
15、看著它逐漸沒有痕跡,空氣中聞到一股股淡淡的味道。
我彈落的煙灰如此的寂寞,寂寞如我。
16、你就像酒一樣明明胃還疼卻還喝,你就像煙一樣知道吸多了不好卻不吸更難受。
17、女人別活的跟支煙似的讓人無聊時點起你抽完了又彈飛你。
記住你要活的和毒品一樣要么不能棄,要么惹不起。
18、你再貴的煙,我一塊錢的火機照樣給你點著,人不分貴賤,你看不起我,我也未必看得起你。
19、你就像、煙 一樣、剛抽時是一點感覺沒有,一旦上口、就很難戒掉了。
20、用了一支煙的時間,我終于想通了,即使明天我會離開,起碼今天我還在你的身邊。
古詩《夏意》的意思
形容感情深厚的句子 1、寂寞的夜你我相思,寒冷的風(fēng)我你相擁。
愿我們永遠相思相擁
2、讓我們的手緊緊地握住,互相交流吧
心靈相通,快樂地笑吧
共同傾吐一下,各自向往的美好的未來。
3、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長。
4、春去春會再來,花謝花會再開。
然而,擁有的不懂珍惜,一旦失去才知珍貴。
當(dāng)生活再也找不到停靠的碼頭,一顆受傷的心只好帶著遺憾于思念之中無言地飄泊。
5、我每天都在數(shù)著你的笑,可是你的時候,都好寂寞。
他們說你的笑容,又漂亮又落拓。
6、你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弄明白對方的意思很重要,接著兩個進一步了解,然后是漫長的適應(yīng)階段,我們需要磨合,如果愛情戰(zhàn)勝了自己,那么,他會愿意為你改掉自己的壞習(xí)慣,如果他因為這個說我們不合適,證明他愛的只是他自己。
7、逝水不會有重歸,時間不會有重返。
8、,怎么會深夜還沒睡意,每個念頭都關(guān)于你,我想你,
9、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生活,是用來經(jīng)營的,而不是用來計較的。
感情,是用來維系的,而不是用來考驗的。
愛人,是用來疼愛的,而不是用來傷害的。
金錢,是用來付出的,而不是用來衡量的。
謊言,是用來擊破的,而不是用來粉飾的。
信任,是用來沉淀的,而不是用來挑戰(zhàn)的。
10、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不能傷害我們。
11、長長的思念,就象風(fēng)箏斷了線,飄啊飄啊,飄到你的身邊。
12、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電話給我,不能保證逗你笑,但我能陪著你一起哭;假如有一天你想逃跑,打電話給我,不能說服你留下,但我會陪著你一起跑;假如有一天你不想聽任何人說話,c打電話給我,我保證在你身邊,并且保持沉默;假如有一天我沒有接電話,請快來見我,因為我可能需要你。
13、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yīng)該如何把握自己的生命之舟,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精彩,創(chuàng)造一個有關(guān)生命的奇跡,是每一個人都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14、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春風(fēng)吹又生的野草擁有它一年的輪回,兒女們點點滴滴的成長伴著父母班駁的青絲,生命以它自己的姿態(tài)存在我們的周圍,無聲地流淌,悄悄地演繹,只是我們匆忙的腳步把它們忽略了,用心去留意,你會驚詫于漫山紅遍的壯觀,驚詫于冰天雪地中孕育的勃勃生機,可你知道,最是那春寒料峭中的春意開創(chuàng)了生命的奇跡,最是那劃破寒冷的第一枝嫩芽寫滿了生命的崇敬。
16、要珍惜夫妻的緣分,因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夫妻之間的彼此依賴和幫助,才有了一生一世的
17、,“足”中正浸透著對已有一切的珍惜。
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樂趣才會得到淋漓盡致的詮釋。
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會溢滿充實。
只有在珍惜中心靈才能體會出身邊的美麗。
又何必讓欲望迷住你的眼睛。
18、我在生命轉(zhuǎn)彎的地方等你,讓我像昨天一樣地問你,你可否愿
19、與你同行,回想起我們曾擁有過的;與你分手,憧憬著我們重逢時的狂歡。
20、生活不應(yīng)該過于拘泥,過于刻板,只要有可能就要任其。
21、閃電在夜晚將天空撕裂,悔恨的狂風(fēng)在身邊簌簌飛揚,一切都是我的錯,異鄉(xiāng)的街頭閃爍著對你的渴望。
22、或者,珍惜已經(jīng)擁有的,你就有可以對自己大聲的唱:「你快樂嗎
我很快樂。
」在忙忙碌碌的生命,可曾有過真正的滿足
可曾有過真正的感恩
可曾享受真正的淡泊自適
那不是一種離群而索居的孤寂,而是一種更入世的付出,而因為有了真心的付出,以致于心中有一種富足和平靜的淡淡感應(yīng),那份感應(yīng),會使得自己覺好。
23、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她許下愿望:希望能找到一生一世的愛情。
現(xiàn)在這個小女孩長大了,她希望你就是她一生一世的情
24、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佇足,然手時光仍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去。
25、朋友就像片片拼圖,結(jié)合后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如果不見了一片,就永遠都不會完整,你-就是我不想遺失的那重要一片。
26、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27、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噓唏。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28、買煙給你,但是只買一點點,因為吸煙有害健康。
29、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 30、幸福就是,堅持了應(yīng)該堅持的,放棄了應(yīng)該放棄的。
3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 32、要珍惜這份真誠的感情,珍惜現(xiàn)在的每分每秒,不要等到失去了以后才知道后悔
33、讓你背著我在屋子里打轉(zhuǎn)。
34、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35、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
36、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
37、只有再顛沛流離之后,才能重新應(yīng)征時間再內(nèi)心留下的痕跡。
38、蕭蕭秋雨,漫漫長路,愁斷人腸。
點點輻射,虛虛網(wǎng)路,遙思萬里。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9、愛情不是去愛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去接受他和我一樣,是個不完美的人。
我們都不完美,都有太多的缺點;然而,也正是這些不完美、是愛情的千古荒涼與滿目瘡痍使我心懷感激,伸出一雙震顫的手去撫愛那個看到我所有缺點卻依然如此愛我、甘愿和我相依相伴的人。
40、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蘊涵著我;當(dāng)我們再次相見的時刻,你我仍然是一個整體。
41、有些人,這一輩子都不會在一起。
但有一種感覺,卻可以藏在心里守一輩子。
42、對所有的人以誠相待,同多數(shù)人和睦相處,和少數(shù)人常來常往,只跟一個人親密無間。
43、花兒還有重開日,人生沒有再少年。
44、大海廣闊無垠,因為他珍惜每一條小溪;樹葉發(fā)榮滋長,因為他珍惜每一縷陽光;群山連綿巍峨,因為他珍惜每一塊礫石。
45、誰若想在厄運時得到援助,就應(yīng)在平日待人以寬。
夏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夏意》是宋詩中的名篇之一。
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曠達的心境。
作者:蘇舜欽 蘇舜欽[2]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遷居開封(今屬河南)。
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
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
罷職閑居蘇州。
后來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
有《蘇學(xué)士文集》。
在對詩歌的政治作用的認(rèn)識上,蘇舜欽與梅堯臣是一致的。
他在《石曼卿詩集序》中說:“詩之于時,蓋亦大物。
”所謂“大物”,即是指詩可以反映“風(fēng)教之感,氣俗之變”,若統(tǒng)治者有“采詩”制度,就可以據(jù)以“弛張其務(wù)”,達到“長治久安”。
因此,他批評“以藻麗為勝”的文學(xué)風(fēng)氣,而大力贊揚穆修等人“任以古道”,石曼卿的詩能“警時鼓眾”。
而且如前所言,他還提出過“文之生也害道德”的頗為極端的意見。
其實蘇氏為人性格偏于豪放開張,并無道學(xué)家的氣息,他的這些主張與他在仕途上積極進取的欲望有重要的關(guān)系。
作為一個關(guān)切時政、渴望有所作為的詩人,蘇舜欽的詩常常觸及一些嚴(yán)峻的現(xiàn)實問題。
他的《慶州敗》記敘了宋王朝與西夏戰(zhàn)爭的失敗,痛心疾首地批評了朝廷在邊防措施上的松懈和將領(lǐng)的無能;《吳越大旱》寫到一方面饑荒病癘使“死者道路積”,另一方面官府為了應(yīng)付與西夏的戰(zhàn)爭,仍無情搜括糧食,驅(qū)使丁壯勞力上戰(zhàn)場,致使“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最后并以“胡為泥滓中,視此久戚戚。
長風(fēng)卷云陰,倚柂淚橫臆”之句,表述了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城南感懷呈永叔》同樣寫出民間由于饑荒而出現(xiàn)的慘狀:“十有七八死,當(dāng)路橫其尸。
犬彘咋其骨,烏鳶啄其皮。
”并以“高位厭粱肉,坐論攙云霓”與之相對照,直斥權(quán)勢者的無能與無恥。
編輯本段啟示 在反映時弊、揭露社會矛盾方面,蘇舜欽往往比梅堯臣來得尖銳直截。
這一方面是由于個性的關(guān)系,另一方面也同蘇舜欽郁郁不得志的遭遇有關(guān)。
他本是自視很高的人,卻總是受排擠乃至遭誣陷,所以既感到自己無法為社會盡到應(yīng)有的責(zé)任,又感到個人失意的苦悶。
這兩種情緒糾合在一起,使彼此都強化了。
《城南感懷呈永叔》的末一節(jié)說:“我今饑伶俜,憫此復(fù)自思:自濟既不暇,將復(fù)奈爾為
愁憤徒滿胸,嶸峵不能齊。
”言外之意是:倘若自己能掌握權(quán)位,便能夠拯救百姓;無奈自顧不暇,所以格外憤懣。
而在有些詩中,他更把個人的不滿直接宣泄出來,如《對酒》: 丈夫少也不富貴,胡顏奔走乎塵世
予年已壯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
有時愁思不可掇,崢嶸腹中失和氣。
侍官得來太行顛,太行美酒清如天,長歌忽發(fā)淚迸落,一飲一斗心浩然。
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樂如摧朽。
讀書百車人不知,地下劉伶吾與歸
這種詩情緒坦露激昂,略近于李白的風(fēng)格,雖然畢竟還不如李白的意氣高揚,不可一世。
《宋史》本傳說蘇舜欽“時發(fā)憤懣于歌詩,其體豪放,往往驚人”。
在北宋詩人中,他確是有些唐人的氣味。
所以他的理論表述雖然迂腐,詩歌卻因情感袒露而顯得頗有生氣,不是一副道學(xué)面孔。
在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方面,蘇舜欽也同梅堯臣一樣,力圖用新意象、新句法來打破圓熟陳舊的詩歌格局。
他的詩中??梢钥吹缴⑽幕木渥?,生僻艱澀的語匯,怪異奇麗的意象。
不過,由于兩人的所長不同,詩風(fēng)還是有很明顯的區(qū)別,這正如歐陽修《六一詩話》所評:“圣俞、子美齊名于一時,而二家詩體特異。
子美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
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yōu)劣也。
”前面的《對酒》就是一個例子,下面再以《松江長橋未明觀漁》為例: 曙光東向欲朧明,漁艇縱橫映遠汀。
濤面白煙昏落月,嶺頭殘燒混疏星。
鳴根莫觸蛟龍睡,舉網(wǎng)時聞魚鱉腥。
我實宦游無況者,擬來隨爾帶笭箵。
這詩中某些特異的語匯、意象,在梅堯臣詩中也可找到類似的用法,全篇的奔放豪健,氣象開闊,則是梅詩中難以找見的;反過來說,梅堯臣詩的精微、深沉、含蓄、細膩等特點,蘇舜欽也比較缺乏。
他的詩最明顯的弱點,就在于有時只顧感情的宣泄,而忽略了感情表達方式與語言內(nèi)在張力的推敲,以致顯得粗糙乃至氣格不完。
但也有些小詩,蘇舜欽寫得相當(dāng)精致,如《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fēng)雨看潮生。
第二句有些散文化,但用了一個“時”字,使視境動了起來,仿佛花樹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時跳入眼簾。
“幽”和“明”都是形容花,一重心理感受,一重視覺,配合得很別致。
全詩的情韻近于唐詩,但更顯得清幽細巧些,意脈也較為流動曲折。
又如《夏意》: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dāng)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也寫得小巧別致,情趣盎然。
它也不是以平行的意象呈現(xiàn)的,詩中的視線是在不斷的流動轉(zhuǎn)換中:先是幽深的小院,然后透過竹簾望見一樹明艷的石榴,再是日在中天、樹蔭垂地的一片夏日景色,最后以一聲流鶯驚破主人的夢和午睡時的靜寂。
通過詩人內(nèi)在體驗的流程來構(gòu)成詩的節(jié)奏,脈絡(luò)肌理十分細密,這正是宋詩的一種特色。
編輯本段背景 此詩作于慶歷四年或之后。
詩人被革職削籍為民后,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
《夏意》作于蘇州隱居之時。
編輯本段賞析 別院:正院旁側(cè)的小院 ?。褐裣? 覺:睡醒 蘇舜欽這首《夏意》詩,能于盛夏炎熱之時寫出一種清幽之境,悠曠之情。
“別院深深夏席清”:“夏”字點明節(jié)令,而“別院”、“深深”、“清”三詞卻層層深入,一開始即構(gòu)成清幽的氣氛。
別院即正院旁側(cè)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huán)境中有小軒一座,竹席一領(lǐng)。
韓愈《鄭群贈簟》詩曾以“卷送八尺含風(fēng)漪”、“肅肅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
“夏席清”,正同此意,謂雖當(dāng)盛夏,而小院深處,竹席清涼。
深深是疊詞,深深與清,韻母又相近,音質(zhì)均清亮平遠。
這樣不僅從文字形象上,更從音樂形象上給人以涼爽幽深之感。
“石榴開遍透簾明”:“簾”字點明夏席鋪展在軒屋之中。
詩人欹臥于席上,閑望戶外,只見榴花盛開,透過簾櫳,展現(xiàn)著明艷的風(fēng)姿。
韓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卻又加上了一重帷簾。
隔簾而望榴花,雖花紅如火,卻無刺目之感。
陶淵明有句云:“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
此詩第三句正由陶詩化出,謂雖當(dāng)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陰遍地,一片涼意。
此句與上句設(shè)色相映,從“樹陰滿地”可想見綠樹成林,不寫樹,而寫陰,更顯得小院之清涼寧謐。
在這清幽的環(huán)境中詩人又在干什么呢?“夢覺流鶯時一聲”,原來他已為小院清景所撫慰,雖然烈日當(dāng)午,卻已酣然入睡,待到“夢覺”,只聽得園林深處不時傳來一兩聲流鶯鳴啼的清韻。
寫鶯聲而不寫黃鶯本身,既見得樹蔭之茂密深邃,又以闃靜之中時歇時現(xiàn)的嚦嚦之聲,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寧謐。
南朝王籍詩云:“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維《辛夷塢》:“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末句意境正與二詩相類。
此詩無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著清爽之意,讀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詩的表現(xiàn)手法尚有三點可注意: 筆致輕巧空靈:寫庭院,落墨在深深別院;寫榴花,則施以帷簾;寫綠樹,從清陰看出;寫黃鶯,從啼聲聽得,句句從空際著筆,遂構(gòu)成與晝寢相應(yīng)的明麗而縹緲的意境。
編輯本段特點 結(jié)構(gòu)自然工巧:詩寫晝寢,前三句實際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夢覺”字挑明,并續(xù)寫覺后之情景。
看似不續(xù),其實前三句清幽朦朧的氣氛句句都是鋪墊,而“日當(dāng)午”一語更先埋下晝寢的伏線,待末句挑明,便覺悄然入夢,驟然而醒,風(fēng)調(diào)活潑可喜,避免了質(zhì)直之病。
風(fēng)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題破山寺后院》云:“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形象與此詩一二句相似,但常詩寫出世之想,寂滅之感,而此詩給人的印象是灑脫不羈。
歐陽修稱舜欽“雄豪放肆”(《祭蘇子美文》),故雖同寫清景,卻能寓流麗俊爽于清邃幽遠之中,清而不弱,逸氣流轉(zhuǎn),于王、孟家數(shù)外別樹一格。
[3] 這首詩主要用了反襯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優(yōu)美的意境。
何謂列錦修辭,有何作用
“列錦”是將幾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排列起來構(gòu)成句子的一種修辭手法。
句中沒有謂語成份,卻能表達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描繪事物。
譚永祥先生在《修辭新格》中說: “古典詩歌作品里面,有一種頗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詞或以名詞為中心的定名結(jié)構(gòu)組成,里面沒有形容詞謂語,卻能寫景抒情;沒有動詞謂語,卻能敘事述懷,這種語言現(xiàn)象…… 我們把它叫做‘列錦’。
”例如“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馬戴《灞上秋居》),“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崔涂《除夜有作》)、“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晏殊《破陣子》)、“煙楊畫柳,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柳永《望海潮》)等等。
構(gòu)成列錦的心理基礎(chǔ)是聯(lián)想。
詩人常常借助于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將幾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詞語羅列起來,構(gòu)成意象的組合與疊加,營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讓讀者去感知畫面之間的流動和聯(lián)系,從而把握作者所描繪的復(fù)雜事物和抒發(fā)的復(fù)雜情懷,窺斑見豹,見木思林。
如宋代詞人賀鑄的《青玉案》中的妙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這組佳句,借用相似聯(lián)想,連用三喻,將本是無情之物的風(fēng)雨草絮進行詩人獨特的審美觀照加工,而后疊加復(fù)合,以實擬虛,把作者紛亂的愁情形象生動地描摹出來。
你看:那一腔愁緒,仿佛遍地如煙的青草,連綿彌漫,無邊無際:又像那滿城隨風(fēng)飄舞的柳絮;濛濛一片,遮天蓋地;更似那江南黃梅時節(jié)的霏霏細雨,淅淅瀝瀝,飄飄灑灑。
整個句子就由三個名詞性短語設(shè)喻而成,通過內(nèi)在的愁思將三個各自獨立的意象,三個不同的畫面巧妙地組合起來。
將主觀的情緒、心境移注到審美客體上;使無情之景物人格情感化;反過來,又通過讀者的想象、賞鑒、品味,起著烘托、渲染、強化主體的情感心緒的作用。
再看元曲作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起勢連用九個常見名詞構(gòu)成了一幅秋天傍晚肅瑟蒼涼的圖畫,表現(xiàn)出天涯游子的彷徨愁苦的心境。
枯藤攀纏;老樹衰頹,昏鴉瑟縮,萬物蕭殺,了無生機;此句既是工筆實景,又是鋪陳心緒。
面對如此凄清之情境;羈旅天涯的游子如何不趕歸途啊
然而古道坎坷漫長,秋風(fēng)蕭瑟凄冷,坐下瘦馬如柴,歸家的路途還迢迢千里……誦讀至此,游子思鄉(xiāng)盼歸的哀傷之情怎不讓人肝腸寸斷、潸然淚下!一曲小令既非清詞麗句,也無奇崛境象,僅幾個簡單的名詞組合,卻讓人咀嚼不已,百感交集。
同樣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也有這樣的佳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全句由十個純名詞構(gòu)成六個意象,疊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畫面:殘月高懸,雄雞清聲;茅房客舍,思歸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來趕路,誰料,板橋橫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
整句詩僅由疊加的六個意象來突出“早行”二字,不著一閑詞,盡得“早”之風(fēng)流韻味。
正如李東陽《懷麓堂詩話》所言:“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出緊關(guān)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始為難得。
” 在古代詩詞中諸如此類的佳言妙句還很多,像“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柳永《雨霖鈴》)、“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陸游《書憤》)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運用“列錦”修辭方法不是古典詩詞的獨有現(xiàn)象,古代其它文體和現(xiàn)代作品中也時有偶見,如“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水滸》第lO回回目)、“巍巍天山,浩浩長江;駿馬西風(fēng)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故園的竹籬茅舍,童年的如豆青燈……”(袁鷹《<海天·歲月·人生>序》)。
運用“列錦”辭格的語句除了其自身的辭格特點和修辭效果外,還往往與比喻、對仗、排比、借代等疊用,以增強表達的效果。
因此,在賞鑒時就需要我們仔細地去咀嚼品評。
參考文獻:《語文天地》 歐陽宇
表達兄弟感情句子
1、兄是一幕短暫的煙而是一幅真心的畫卷;兄弟一段長久識,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
2、兄弟不是一堆華麗的辭藻,而是一句熱心的問候;兄弟不是一個敷衍的擁抱,而是一個會心的眼神。
3、兄弟,有??赡懿槐赝恚须y必定同當(dāng)。
兄弟,簡單兩個字卻承載了太多的感情
兄弟,是親情的另一種詮釋
4、現(xiàn)在我才真正體味到:真正稱得上兄弟的人,無論他是尊是卑;是偉大,還是平凡,都是值得我們敬重和書寫的。
5、我們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信,乃至相互理解,相互尊敬,相互信賴,相互支持。
從此,我們兄弟結(jié)上了緣,這是一種特別的幸福。
6、你又有何能耐讓我有求與你
即使你在有權(quán),有勢。
我也不會巴結(jié)于你,像條狗一樣在你眼前搖頭晃尾。
對你的所做所為不過是一屑而過。
莫以你的可憐,換來我的施舍。
是男人就要敢當(dāng)敢做,胯下有鳥,去……
高中語文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語文修辭手稱列舉如 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比擬(又名比,襯托(分正襯、反襯),頂真(又名聯(lián)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反復(fù),反問,反語,仿詞; 呼告,互體,互文,回環(huán),借代,設(shè)問,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夸張,雙關(guān),用典,諧音,象征,委婉(又分為:迂回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
常用修辭作用特點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gòu)成:(1)、本體(2)、喻體(3)、比喻詞(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 ☆作用:將表達的內(nèi)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jù)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間有相似性)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喻和借喻:明喻(類別) 甲像乙(特點) 出現(xiàn)(主體)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比喻詞)出現(xiàn)(喻體)曉明跑的如離弦的箭。
(例句)暗喻(類別) 甲是乙(特點) 出現(xiàn)(主體) 是、成為(比喻詞)出現(xiàn)(喻體)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例句)借喻(類別) 甲代乙(特點) 不出現(xiàn)(主體) 無(比喻詞) 出現(xiàn)(喻體)地上射起無數(shù)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例句: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老舍《濟南的冬天》 2.比擬: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dāng)成人來寫,或把人當(dāng)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dāng)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fā)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一擬人:把物當(dāng)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dāng)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 朱自清(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二擬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dāng)作彼物來寫。
例句:(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dāng)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1).火山發(fā)出一聲咆哮(2).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寬厚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里。
(《荷花淀》孫犁)(3).夸張:對事物的性質(zhì),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zhì),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
(1)擴大夸張:對事物形狀、性質(zhì)、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2)縮小夸張:對事物形象、性質(zhì)、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3)超前夸張:把后出現(xiàn)的說成先出現(xiàn),把先出現(xiàn)的說成后出現(xiàn)。
例句: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三個或以上結(jié)構(gòu)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guān)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jié)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zhì)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zhì)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1)、正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shè)、條件等關(guān)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復(fù):為了強調(diào)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fù)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xù)反復(fù)(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復(fù)(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fù)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時,反復(fù)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huán)起伏,充滿語言美。
7.設(shè)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fā)讀者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首先有它的物質(zhì)基礎(chǔ)。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fā)人深思,激發(fā)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yīng)該責(zé)備的地方嗎
9.引用:引用現(xiàn)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jù)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fā)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暗 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lián)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體。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②特征代本體。
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biāo)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zhuǎn)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 ——《故鄉(xiāng)》③具體代抽象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
——《梅嶺三章》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jié),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
——《榆錢飯》⑤專名代泛稱。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最后一次講演》11.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
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xué)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biāo)致極了。
12. 對比: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 臧克家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zhì)有深刻的認(rèn)識。
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yīng)該有互相對立的關(guān)系,否則是不能構(gòu)成對比的。
13.聯(lián)想:看到某事物,從而聯(lián)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著了火。
14.通感: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xiàn)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xiàn)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準(zhǔn)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gòu)成特殊的藝術(shù)美。
例如:最典型的例子:“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此外有:“晨鐘云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鐘聲,所聞之鐘聲,穿雨而來,穿云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
15.雙關(guān):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guān)。
☆作用: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1).諧音雙關(guān)。
例如:“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
”(“楊”實際上是指楊開慧,“柳”實際上是指柳直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絲”即“思”的意思,以此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情) (2).語音雙關(guān)。
是一種根據(jù)詞的多義條件而故意導(dǎo)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
這種修辭在歇后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
例如:茶壺里煮餃子——有嘴倒(道)不出 老太太抹口紅——給你點顏色瞧瞧16.頂真:頂真也作頂針。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jié)傳下接,首尾蟬聯(lián),用符號表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lián)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jié)構(gòu)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有機聯(lián)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來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兩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燒。
夢想是翅,飛翔永恒藍天。
夢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夢想是海,還是小船悠悠。
夢想是船,海上乘風(fēng)破浪。
愛心是風(fēng),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17.互文: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于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yīng),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煙籠寒水月籠沙。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主人下馬客上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于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
例如:(1)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2)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gòu)。
(《文心雕龍·神思》)意為:“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3) 齊魏徭戍,荊韓召募。
(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zhàn)國時期君王為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4)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兇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里,到處叫嚷喧嘩,到處騷擾百姓。
”這里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淹《岳陽樓記》)意為:“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為個人處境好壞而歡欣悲傷。
”18.回環(huán):可以正讀,也可以倒讀,但是都流利,不會不通順
例如: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yǎng)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19.移情: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并不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fā)揮修辭效果。
例如: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③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④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
(白居易《長恨歌》)⑤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蘇軾《水調(diào)歌頭》)⑥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上面例①兩句詩的意思是:露從今夜起才特別慘白,月是故鄉(xiāng)的才格外明亮。
為什么是這樣的呢
因為詩人杜甫親歷了安史之亂的大動蕩,在國家前途、個人命運不斷遭到打擊的情況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客居。
在這凄冷荒漠的邊塞小城里,詩人將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襯托詩人思念故鄉(xiāng)的情緒, 使事人一體,從而更好的表達了詩人思鄉(xiāng)的強烈感情。
例②中兩句詩的意思是:感嘆國家遭逢喪亂,花朵濺滴悲傷的淚;痛恨一家流離分散,鳥兒叫喚驚動憂愁的心。
花開鳥叫是自然界的現(xiàn)象,是沒有人的情感的,詩人運 用移情修辭手法,才能寫出這樣感人的詩句。
例③ 說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時候才“獨向東” ;例④說月亮發(fā)出的是一種叫人看了“傷心”的光,鈴子搖響的是一種叫人聽了“斷腸”的聲;例⑤說月亮常常在人離別時變圓;例⑥說紅豆不是紅豆,而是一顆顆“相思淚”。
以上各例都是運用移情修辭手法,將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這樣人情和事物融為一體,能夠更好的表達人的強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區(qū)別是:移情是將人的主觀的感情移到客觀的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觀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能夠更集中地表達強烈感情;移就是甲乙兩項事物相關(guān)聯(lián),就把原屬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辭語移來屬于乙事物,是一種詞語活用的修辭手法。
簡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詞來形容乙事物。
” 移情和擬人的區(qū)別是:前者是例子(3): 秋,聽說你已來到。
“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將物當(dāng)作人來寫”。
20.呼告:寫文章時,對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喚,并且跟他(它)說起話來,這種修辭手法叫做呼告。
運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強感染力。
例子(1):碩鼠
碩鼠
無食我黍。
——《詩經(jīng).碩鼠》例子(2):天啊
為什么你要這樣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