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讀書的好句子有哪些
形容一本的成語有:叫絕、扣人心弦、字字、引人入筆下生花。
一、拍案叫絕1、拼音:pāi àn jiào jué2、釋義:意思是拍著桌子叫好。
形容非常贊賞。
可用于對某人的言語或佳作等。
3、出處:唐·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翻譯:情不自禁的拍著桌子叫好。
)二、扣人心弦1、拼音:kòu rén xīn xián2、釋義:指因感動而引起共同反應的心。
3、出處:魏巍《東方》:據(jù)說這人最不愛講話,但那天的幾句話,卻是那樣扣人心弦,感動得自己當時流下了眼淚。
三、字字珠璣1、拼音:zì zì zhū jī2、釋義:意思是比喻說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yōu)美。
3、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任憑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會不上一名進士。
(翻譯:無論你的文章每一篇,每個字都很優(yōu)美,也不會考上進士的。
)四、引人入勝1、拼音:yǐn rén rù shèng2、釋義:意思是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優(yōu)美的境界。
3、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立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翻譯:將軍王薈說: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種美妙的境界。
)五、筆下生花1、拼音:bǐ xià shēng huā2、釋義:指一個人的文筆很好或者寫出來的作品或詩篇非常好。
3、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翻譯:李白小時候夢到自己用的筆的筆頭上生出了花,后來表現(xiàn)出驚人的才能,聞名于天下。
)
形容女子容顏較好的古詩
1、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2、冶容多姿鬢,芳香已盈路。
3、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鄰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4、有美一人,。
--詩經(jīng) 5、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6、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
--曹植 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李白 8、照花前后鏡,花面相交映。
-- 9、,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10、燦如春華,皎如秋月。
11、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12、沉魚落雁鳥驚喧,羞花閉月花愁顫。
--湯顯祖 13、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14、綽約多逸態(tài),輕盈不自持。
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15、次女本應天上有,人間難得機會聞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16、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嫻靜以嬌花照水,行動如。
17、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
18、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王昌齡 19、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20、共道幽香聞十里,絕知芳譽亙千鄉(xiāng)。
21、何彼濃矣,華若桃李。
22、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23、佳人自鞚玉花驄,翩若驚燕踏飛龍。
--蘇軾 24、漸消酒色朱顏淺,欲語離情翠黛低。
25、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鴻波。
26、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
27、經(jīng)珠不動凝兩眉,鉛華銷盡見天真。
28、,動若脫兔。
29、鏡中貌,月下影,隔簾形,睡初醒。
30、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 31、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 32、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33、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
34、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宋玉 35、眉似遠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點而朱。
36、美女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37、夢笑開嬌靨,眼鬟壓落花;簟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蕭綱 38、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 39、翩如浮云,矯若驚龍。
面如凝脂,眼如點漆。
--劉與義 40、翩若輕云出岫,攜佳人兮步遲遲腰肢裊娜似弱柳。
41、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42、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枝頭二月初。
--杜牧 43、普天壤其無儷,曠千載而特生。
44、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 45、螓首蛾眉,。
46、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47、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48、盛服濃妝韶顏雅容。
49、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螓首蛾眉,,美目盼兮。
--出自《詩經(jīng) 碩人》 50、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51、微暈紅潮一線,拂向桃腮紅,兩頰笑渦霞光蕩漾。
52、委委佗佗美也,皆佳麗美艷之貌。
53、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54、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55、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56、秀色空絕世,馨香為誰傳
57、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58、秀靨艷比花嬌,玉顏艷比春“紅”。
59、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60、眼波才動被人猜。
--李清照
“女子”有哪些別稱
形容讀書的優(yōu)美句子 1、對喜歡閱讀的人來說,看書就是一種享受。
書卷中的意念像一股無形的動力,影響你的思想和心態(tài)。
書鄉(xiāng)浸淫日久,則心胸玲瓏,見識廣闊,自然語言有味,氣質(zhì)高雅,此書卷氣也。
2、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每當我讀一本新書,獲一份知識的時候,我心中的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如培根所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一個教師,要想能夠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就必須讀書加以補足,況且,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沒有一個淵博的大腦是不行的。
讀書讓我們能夠很好的乘上時代的風帆,才能夠讓自己的職業(yè)生輝。
3、讀書可供消遣,可供裝飾,也可供增長才干。
為消遣而讀書,常見于獨處退居之時;為裝飾而讀書,多用于高談闊論之中;為增長才干而讀書,主要在于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
4、正確的讀書方法,也許應該是,在思想上要重視讀書,要在有選擇的前堤下讀好書,時間上對讀書要給予保證,但我們也要勇敢地走出書本,勇于在實踐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讀書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我們的讀書行為才能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可。
5、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shù)。
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fā)現(xiàn)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
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6、讀書是一種清福,這種境界被吳延康說得直白:“讀書身健即是福,種樹開花亦是緣。
”好一個讀書人,好一片讀書的心境。
我們不是哲學家,能從一滴水中看世界,從一朵花中參悟人生,但我們可以像吳延康這樣,靜靜地做個讀書人,在一片蕓蕓眾生里感悟人生收獲快樂。
7、讀書之所以是一種樂趣,并不在于作者告訴你什么,而是因為讀書使你積極思考。
在作者的書里,你的想想在書里馳騁,你的思考有可能比作者的文筆更好,更詳細這樣一來你不僅從書中了解世界,體驗作者的生活,你也會重新認識你自己。
但是,只有誠信讀書,讀書才能成為一種樂趣。
假如你因閱讀而變得高尚、聰明、善良、文雅,讀書就不再是一種負擔! 8、書,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它帶我暢游理性世界,領(lǐng)略大自然風光,了解大自然奧秘,它能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
書,用它豐富的知識甘露,澆灌了我求知的心田。
六年級下冊語文認知規(guī)律答案
二、我的母親1.(1)chōngchōng往來不定的樣子(2)xīngsōng因剛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3)niè放輕(手腳)(4)wěiwěi言談動聽(5)lài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泛指聲音2.(1)蒙眬、蒙蔽蒙騙、蒙頭轉(zhuǎn)向蒙古族(2)檢查、查處查氏3.(1)元宵、宵禁、夜宵云霄、霄漢、重霄(2)金鎖、鎖鏈、鎖住瑣碎、瑣事、瑣屑銷聲匿跡、銷量、銷贓4.(1)帳輾轉(zhuǎn)(2)歉5.熱淚盈眶莫名其妙無緣無故6.才并如果必7.(1)“至今”是直到今天的意思,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內(nèi)疚之情。
(2)“清算”一詞表現(xiàn)了父親對子女學習上嚴格要求和嚴厲的態(tài)度。
(3)“不幸”表達了惋惜的感情。
(4)“前世冤家”表達了作者對孔孟經(jīng)典厭惡的態(tài)度8.(1)不能刪去。
因為“居然”表達了作者出乎意料,沒有想到的驚喜之情。
(2)不能刪去,因為“都”表示總括,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扼殺婦女全部才干的憤慨之情。
9.示例:愿你像清潤的水分,天天浸潤我們的喉嚨。
10.鄒韜奮散文萍蹤寄語萍蹤憶語11.(1)活潑、歡悅、柔和、青春(2)不能。
因為“瞥”是很快地看一下的意思,而“看”“瞧”等不能把“很快”的意思表達出來。
(3)①“大約”表示估計,不是確數(shù)。
②“大概”“也許”兩詞都表示猜測,不是確指。
只有這樣才符合語境。
(4)①背②容貌姿態(tài)(5)①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情不自禁地“微笑”起來,表達了一個母親的愛子深情。
②母親生怕驚醒熟睡中的孩子,所以“躡手躡腳”,表達了深切的愛子之情。
(6)元宵夜的“巡閱”綜合題答這道題首先要說明課文用了哪四個片段,對表現(xiàn)母親的品格和才具有何作用,(答出這一點可得“中”)然后聯(lián)系自己的作文實際談體會,談得好的可得“優(yōu)”,談得一般化的可得“良”。
如果既沒有結(jié)合課文來談,又沒有聯(lián)系自己的作文實際來談,則得“下”。
三、我的第一本書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或“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或“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趙恒”二、B(因為A項中“紅”應寫為“紅薯”,“翻來負去”的“負”應為“覆”,錯了兩處;C項“師”的“”應為“塾”,“敬”的“”應為“崇”,錯了兩處;D項全對;只有B項“盈”的“”應為“眶”,錯了一處,所以選B)三、1.課本沒有什么好寫的。
2.我的課本一點也不像書。
3.我真不能不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
4.難道它不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嗎
四、1.A2.B3.A4.B5.B五、1.熱情鼓勵嚴格要求2.能同時得到鼓勵和鞭策3.不因得到贊揚而得意忘形,不因受到批評而灰心喪氣。
4列夫·托爾斯泰1.zīránliǔquánzhūrúɡānɡàzènɡcàn2.《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3.①氣概,風度。
②束縛,限制。
③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④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
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⑤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4.答案舉例:為勾畫托爾斯泰的面部特征,作者用了大量比喻:臉龐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臉膛“皺似樹皮”;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灰白的鬈發(fā),像堆在額頭上的泡沫;須發(fā)覆蓋,像熱帶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這些比喻(內(nèi)含夸張)的大肆鋪排,濃墨重彩,讓讀者對托翁的面部特征產(chǎn)生深刻的不同尋常的印象。
二、(一)5.選文主要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6.選文第一段抓住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去寫。
“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形象精妙地寫出托爾斯泰眼睛深刻、準確的洞察力。
7.托爾斯泰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憤怒使之冷峻,不悅使之結(jié)冰,友善使之和緩,激情使之熾烈如火。
”“在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影響下,它們可以像村婦那樣熱淚漣漣。
精神上感到滿足自在時,它們可以閃閃發(fā)光”,“它們可以變得冷酷銳利,可以像手術(shù)刀……”用高爾基的話說:“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8.課文前半部分寫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來粗鄙的外表是用來保護精美的珠寶的。
這是用了欲揚先抑的藝術(shù)手法。
寫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的精美絕倫。
9.參考答案:二者并不矛盾。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將是雙倍的。
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己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
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chǎn),以致和家人產(chǎn)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二)10.依次是:眨眨眼、風趣地、睜大敏銳、富有洞察力的眼睛11.塔吉娜是托爾斯泰妻子的妹妹、托爾斯泰是塔吉娜的姐夫。
12.“我把你們的行動全都記下來了。
”13.答案舉例:“眼到”就是對現(xiàn)實生活及周圍的事物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
14.三者之中,“聯(lián)系”是基礎(chǔ),“思考”是在此基礎(chǔ)上的繼續(xù),“積累”是經(jīng)過思考之后的收獲,三者有相承關(guān)系。
15.提示: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只要睜開我們發(fā)現(xiàn)的眼睛,像托爾斯泰一樣善于積累,你會體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的。
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去答即可。
三、16.提示:此題須在課外閱讀的基礎(chǔ)上完成,理解可淺可深,關(guān)鍵能通過課內(nèi)外閱讀了解托爾斯泰這位文學巨匠,尤其是他的思想變化和精神追求。
5、再塑生命答案與提示1.D2.C3.A.指不深入領(lǐng)會,只停留于一知半解;B.指某種心情自然而然的產(chǎn)生;C.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描述或說出;D.深入思考,想盡法。
4.A5.(1)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shù)。
(2)海倫·凱勒本人的求知欲望。
提示:此題應抓住文中兩個主人公的形象加以分析。
6.“愛”就是“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靈中間”的那種美好的情感。
提示:此題應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并結(jié)合人物的心理加以分析。
7.讓“我”感受到愛,表明愛是發(fā)自心靈的情感。
提示:此題可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理解其用意及含意。
8.對愛初有所悟,但只是一種直觀的感性認識。
提示:此題可結(jié)合后文分析語句所揭示的含意及發(fā)展層次。
9.為了引導海倫獲得思維的提升,從而開發(fā)海倫思維、智慧和心靈世界。
提示:此題旨在考查學生結(jié)合文意揣摩人物心理意圖的能力。
10.把抽象的道理說得具體形象,深刻的內(nèi)涵與孩子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
11.莎莉文熱愛海倫,講求教育方法藝術(shù),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而且善于抓住時機,開啟思維、智慧和情感。
提示:此題可抓住文中莎莉文小姐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仔細品味揣摩人物形象。
12.(1)“富”改為“賦”;(2)“偕”改為“諧”。
13.聽到的只是聲音、顏色。
改為:聽到的只是聲音,看到的只是顏色。
14.示例:青山綠水,在他讀來是大自然抒寫的美妙絕倫的山水詩。
15.做人要心胸豁達,心平氣和。
(或:做人不要心存猜忌、煞費苦心。
)提示:此題要讀懂文段大意,分析其中蘊含的道理,言之成理即可。
第六課《雪》1、 shuòzhuólǐnjuanhepanghuangtuì yanliánging2、(1)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突出了它的生機勃勃。
(2)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朔方的雪的孤獨而倔強的性格。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未若柳絮因風起4、文章細致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在對比中表現(xiàn)了對江南雪的喜愛和對北方雪的贊美。
5、江南的雪滋潤美艷,色彩斑斕,蘊涵著生命,透露著生機。
江南的雪,傾注著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懷戀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6、表現(xiàn)了對美好事物不能長久的遺憾和引起下文對朔方雪的描寫和贊美。
7、北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在凜冽的天宇下奮飛升騰。
這些描寫傾注了作者對北方雪不畏嚴寒,在孤獨中抗爭、奮斗的贊美之情。
8、雪羅漢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是美的象征。
但是它卻很快消融,讓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戀的。
這樣的描寫還自然引出對下文對朔方的雪的壯美的描述和歌頌。
9、北方雪的特質(zhì)之一是孤獨,在這里還被表現(xiàn)為死掉的雨的意思。
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獻身,讓它成為雨的精魂--堅強和不屈的精魂。
10、文章細致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并在對比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傾向。
11、江南的雪有一種平和恬靜的美,她“滋潤美艷”、色彩斑斕,蘊育著生命,透露著生機。
江南優(yōu)美的雪景中,傾注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幾多懷戀,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
12、北方的雪“永遠如粉、如沙”“在凜冽的天宇下”,“奮飛”“升騰”,儼然一個奔放的挑戰(zhàn)者。
這里地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賞北方雪的壯美,在孤獨中抗爭、奮斗、向上,這種張揚的個性與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前行動力。
13、雪羅漢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也是美的象征。
在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是聯(lián)接朔雪之景的橋梁。
雪羅漢雖然“潔白”“明艷”,非常優(yōu)美,但卻很快消融。
作者更欣賞的還是朔方雪的壯美,那種在苦寒中獨立抗爭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不屈不撓戰(zhàn)斗的形象吻合。
14、6.①“冰冷的”“堅硬的”強調(diào)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欣賞的。
②北方雪的特質(zhì)之一是孤獨,在這里還被表現(xiàn)為死掉的雨的意思。
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nèi)核的精魂。
15、“享受春雨”或“喜愛春雨”等。
16、第③語段讓我們感受到春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愜意與舒暢;第④語段讓我們感受到春雨的寶貴,對鄉(xiāng)間萬物的滋潤,生命的律動。
17、春雨隨著氣候變化不同姿態(tài)、不同神情,也會隨聽雨者心情,演繹不同內(nèi)涵;它滋潤了萬物,點燃生命的期待與呼喚;春雨萌生了綠色,舒展了生命,讓萬物充滿生機。
18、想象 如“恰似煙霧迷蒙、若有若無、若即若離的水墨畫,朦朧且迷人。
”或“令人悄然想起“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美妙佳句。
”19、不設(shè)統(tǒng)一答案,示例1:我更喜歡選文的這個句子,它不僅形象地說出了春雨的輕柔細,并給人朦朧的夢幻感,有詩一般的意趣;示例2:我更喜歡《春》的這個句子,因為它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了春雨的“細、密、多、閃亮”等特點。
20、略,強調(diào)符合題意,語句通順。
示例1:激越的夏雨,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讓我感受到奮斗的暢快;激越的夏雨,讓我感受到勝利的喜悅;示例2: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輕盈,夏雨的激越,冬雨的冷冽。
23。
略第七課《雷電誦》1.C(pītà)2.B(絲騁)3.(1)擬人、呼告、排比 ?。?)比喻 ?。?)反復、排比 ?。?)排比、反問 4.早愛國主義浪漫主義《離騷》《九歌》《九章》《天問》郭沫若旗手詩人歷史學家《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 5.風,你咆哮吧
咆哮吧
運用擬人、呼告歌頌了風。
你,你東君,你是什么個東君
運用呼告、反問、排比,無比憤怒地斥責惡神。
這些修辭格的運用有力地表達了愛憎感情,增強了語句的氣勢和表達效果。
6.風、雷、電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
7.答案要點:①午夜已經(jīng)過去,黎明尚未到來;②鄭詹尹準備執(zhí)行南后毒死屈原、縱火焚尸的密令; ③東皇太一廟神像林立,陰森恐怖;④雷電交加,狂風大作;⑤屈原的肉體和精神受到嚴重傷害,光明與黑暗在殊死搏斗。
8.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怒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9.光明火10.暗喻,比明喻更肯定,更有力。
可以。
但強調(diào)的對象就不是“炸裂”了。
11、“火”。
突出它燃燒得迅速、大和極有氣勢。
12.第二場郭沫若13、你也能夠迸射出光明啊
原句運用反問,顯示出屈原滿腔熱血急切爭取光明的精神,很有力量。
第八課《短文兩篇》1.yānɡhénɡhàojìn2.答案舉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3.果實推開秋天的門,瑞雪推開冬天的門。
4.參考答案:假如我是畫家,我就要用一幅畫卷,描繪她神奇秀麗、雄偉壯觀的景色。
(答案假設(shè)身份與后句表達內(nèi)容相符即可)二、(一)5.此文作于1942年,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寇蹂躪,光明被黑暗所代替。
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zhàn)場,不惜犧牲。
這兒的“飛蛾”,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象征著追求光明勇于獻身的美好人格。
贊美“飛蛾”即是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
6.參考答案:生命固然可貴,但與其茍且活在這“黑暗的寒冷世界”,不如頑強斗爭,追求光明與希望。
即使為此犧牲,也再所不惜。
表達出作者贊美抗爭精神,執(zhí)著追求光明,“雖九死猶不悔”的愛國情懷。
7.月亮帶給作者的最大感受是冰冷。
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月光冷得很”等等。
這種意境讓人想起李商隱的“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蘇軾的“高處不勝寒”;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詩句。
8.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姮娥為了某種理想,為了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
9.其實兩篇都表現(xiàn)了同樣的主題:對光和熱的向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
在那個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熱切盼望光明的到來。
10、因為飛蛾為了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或者浸在油中,這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我的一種偉大行為。
11、“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為著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是作者的理想人格。
12、為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飛蛾、夸父不惜犧牲自己,這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13、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向往和渴求。
14、夸父、嫦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夸父追求光和熱,嫦娥要改變冰冷的月光。
他們代表著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15、熱情洋溢,堅韌向上。
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描述中給人以啟迪和教誨。
第九課《海燕》1.Yínmòfěifáyuānwānqièháo2.(1)蘇聯(lián)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春天的旋律(2)提示:兩個分句的第一個空格處可填“遇到挫折”“怯懦退縮”“空虛寂寞”“失去航向”等方面的內(nèi)容,第三個空格處填寫與之相反的內(nèi)容。
中間的書名(或文章名)只要符合前后語境即可。
(3)略3.(1)“困乏”是困倦的意思。
海燕聽出了雷聲的“困乏”,說明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先驅(qū)者看穿了沙皇反動勢力色厲內(nèi)荏的反動本質(zhì),對革命勝利充滿信心。
(2)“高傲”是貶義褒用,表現(xiàn)海燕藐視環(huán)境的惡劣,突出了它的英勇精神。
4.沙皇反動勢力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的先驅(qū)害怕革命要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5.“閃電”“高傲”“飛翔”“大笑”“號叫”這些詞表明了海燕的矯健、勇敢和樂觀的特點。
6.恐懼和膽怯對比襯托出海燕的英勇無畏、樂觀豪邁的精神。
7.描寫大海的景象,可以烘托出海燕的斗爭精神。
8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先驅(qū)者;海鷗、海鴨、企鵝象征了那些害怕革命要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烏云、狂風、雷聲、閃電則象征了正在做垂死掙扎的沙皇反動派;大海象征革命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
9、(1)暴風雨來臨之前,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1—6)節(jié)。
(2)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
(7—11)節(jié)。
(3)暴風雨就要來臨,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tài)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12-16節(jié)。
10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以樂觀的激情和勝利的信心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11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12運用了排比的修辭。
渲染了海燕朝氣蓬勃、斗志昂揚的氣概。
13寫其他海鳥,是為了和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寫它們驚恐萬狀的丑態(tài),反襯出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的形象。
是抓住它們的聲音、行動、情態(tài)去刻畫的。
14象征了當時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形形色色明哲保身、怯于革命的不革命者。
15、“鷹”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滿腦袋市儈哲學的庸俗小市民。
16、D17、通過對蛇生活的陰暗、腐臭的山谷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襯鷹對重返廣闊自由的美好天空戰(zhàn)斗的渴望之情。
18、文末著重從在藍天中搏擊、不幸負傷的“失敗的英雄”,其熱愛自由、向往光明與英雄業(yè)績的堅強個性,渴望戰(zhàn)斗的激情和念念不忘再一次翱翔天空重新戰(zhàn)斗的精神卻屹立不倒這一內(nèi)外對比的角度來刻畫“鷹”的英雄19、此題是開放題,答案不求統(tǒng)一20.學習海燕的斗爭精神第十課《組歌》1.《淚與笑》紀·哈·紀伯倫《先知》《淚與笑》2.①長吁短嘆吐露紋絲不動面無笑容死里逃生饋贈②嘆息淚水微笑感情大海思想天空心靈田野3.提示:聯(lián)想或想象合乎自然,適當運用比喻、擬人手法,語句前后貫通即可。
4.①E云②A年輪③D蒲公英④B蝦⑤C羊5、①花開花謝,就像大自然在說話、沉默。
?、诰G茵中花朵點點,就像星星從蒼穹墜落。
6、純潔神圣 7、渴飲朝露,向往光明。
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
8、對人類作了一點兒批評。
9、借花寫出一種神韻和品格,為我們樹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10.參考答案:海浪是一個執(zhí)著的愛人形象,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
并由對海岸的愛情上升到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因為愛著這個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它的和諧,它的美。
11.提示:可用原文語言,也可用自己的話描述。
黎明,她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言;傍晚,她又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
潮漲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潮退了,她難舍難分,依戀地撲倒在情人腳下。
12.海浪與海岸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13.執(zhí)著追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雖九死其猶未悔”等。
14.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勢,一個浪頭接著一個浪頭無休止地撲向礁石,想淹沒它,沖垮它,擊碎它,但每一次都被礁石擊得粉碎。
礁石盡管傷痕累累,但它依然堅定,笑對惡浪。
15.一切舊勢力反動勢力的強大及冷酷無情《敬畏自然》教案參考答案1、hāokūnjíjǐngzhǐyáoxiáozhì2、C3、①比擬②擬人③比喻④比擬4、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為人類常常與自然對立,有時違背自然規(guī)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
只有認識、愛護自然,人與自然才能和諧發(fā)展。
人類與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們自己。
敬畏自然,即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5、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散文。
6、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結(jié)論。
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jié)論,從智慧——生命——敬畏自然與生命。
7、也許印象最深的寫法有對比、有擬人、有反問。
教師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例句,讀一讀,并比較一下用法的不同,從中看出用對比、擬人、反問的妙處。
8、文中許多語句富有哲理性,可聯(lián)系文后的研討與練習(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
同學之間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師引導評價就可以了。
9、[甲]④[乙]①[丙]③[丁]②10、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11、①雖然人類的作品飛上太空,但航天事業(yè)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②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后人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的很;③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掘的陷阱;④作者認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12、略13、宇宙已有200億年的歷史了,而太陽系只有40多億年的歷史,就演化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陽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級的生物。
14、起鋪墊作用。
作者寫“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突出時間長,是為后邊寫樹飄散種子的時間之長。
15、“飄散”強調(diào)散開、飛揚,與白色的纖維搭配恰當;“飄送”強調(diào)送走,與塊狀的“云朵”搭配合適。
16、“我感到詫異和震撼”指的是“我”所看到的景象:樹所飄散的纖維時間之長,數(shù)量之多令人吃驚不已。
17、如干枯的胡楊挺立在茫茫沙漠之中,細弱的小草從石隙鉆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