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形容舊城、古城、小城、老街的詞語跟句子,越多越好
夕陽向大地灑下金輝,整個古城披上了蟬翼般的金紗,大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汽車嘟嘟的喇叭聲,自行車叮叮當當?shù)拟徛?,霎時構成一組清晨交響曲。
我的家鄉(xiāng)棗港城煙臺,它像一顆閃亮的明珠,鑲嵌在膠東半島的海疆上。
縱橫交錯的交通設施,構成了城市的血脈和骨架,推動著古城北京大踏步邁向現(xiàn)代化國際城市 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明,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也都變成了皓光閃耀的銀河。
夜深了,小城的燈光像遠飛的螢火蟲,忽閃忽閃地越來越昏暗,整個城市像籠罩在夢幻中。
蘇州,這古老的城市,現(xiàn)在是熟睡了。
她安靜地躺在運河的懷抱里,像銀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蓮。
萬盞燈火閃爍著,我像在遨游太空銀河,又像在觀賞古都長安的燈會。
在夜幕的襯托下,街道上的汽車一輛緊跟一輛,一排緊挨一排,好似流淌著一串串耀眼的珍珠,又像是一行行閃爍的星星在移動。
如果說白天廣州像座翡翠城,那么當太陽沉沒,廣州就成了一顆夜明珠,燈光如海,千街閃。
旋風卷著黃塵灰土夾著雞毛蒜皮,把整個鎮(zhèn)子攪得烏煙瘴氣,把熱鬧的集市搗亂得蕭條起來。
夜幕降臨了,一盞盞明晃晃的電燈,像一顆顆金光燦燦的夜明珠星羅棋布地鑲嵌在小鎮(zhèn)上。
雨夜中的小鎮(zhèn),點點朦朧燈火,像似睜似閉的無數(shù)個眼睛。
大田里的麥苗像片海,遠近村莊像綠海中的船。
田野靜悄悄的,遠遠近近的村舍,開始出現(xiàn)了一兩盞如豆的小燈,怯生生地閃爍著。
水鄉(xiāng)的河,密得像蛛網(wǎng),圓圓的石拱橋,多得像雨后的水泡。
蒲公英托著一朵朵小小的金色花兒,好像在禮贊這水鄉(xiāng)的春天。
鄉(xiāng)間小路,彎彎曲曲,像頑皮的孩子在捉弄人,不時露出一點點蹤影,不時又隱沒了。
家鄉(xiāng)的河流,縱橫交錯,密如蛛網(wǎng),可稱得上是東方的威尼斯。
金翅雀唱著、跳躍著,有時也撲打著,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孩子,給這幽靜的山村更增添了情趣。
圓月像一盞巨大的天燈,把山鄉(xiāng)映照得像個透明的水晶世界。
溶溶的月光,奶水一樣透過傘狀的洋槐樹枝椏,灑在山村泥墻小院里。
村子的上空升起裊裊炊煙,好像一個個身穿白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陽的照耀下婀娜多姿。
熙(xī)熙攘(rǎng)攘、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人聲鼎沸,像一鍋沸騰的水。
寬闊的街道像一條條輸送帶,把人們送向四面八方。
大風過去,街上的幌子、小攤與行人,仿佛都被風卷了走,全不見了,只剩下柳枝隨著風狂舞。
風越刮越大,大街上的行人,身上、臉上落滿了黑土,像剛由地下鉆出來。
那條小巷像條游蛇似的,蜿蜒在一排高樓和一片居住區(qū)的中間。
小巷那兒沒有花,也沒有樹,枯焦焦的,干巴巴的,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就像一條干涸(hé)了的小河。
蘇州的小巷是饒有風味的,它整潔幽深,曲折多變,巷中都用彈石鋪路,春天沒有灰沙,夏日陣雨剛過,便能穿布鞋而不濕腳。
我愛那平凡的小巷,我熟悉它的每一處小角落,熟悉它的每一塊青磚,磚上的每一道裂紋。
五光十色的燈光照在馬路上,像鑲嵌了一串美麗的珍珠,過路行人的身上仿佛都披上了漂亮的彩衣。
明亮的街燈與天上的群星遙相輝映,整個街市都沉浸在一片珠光寶氣之中,炫人眼目。
沿著大道向遠看,一盞盞路燈雪亮雪亮,像是一條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火龍。
遠遠近近的路燈已經(jīng)亮了,起先像一個暗紅的水果盤,漸漸變成了明晃晃的大銀球。
馬路兩側的街燈亮了,遠遠看去,像一條波光閃爍的長河。
那圓球狀的街燈,像是一顆顆放大了幾萬倍的珍珠;它們結集在一起的時候,又很像一串葡萄 那一根根燈柱上高擎著一盞盞球燈,像盛開著一朵朵紅荷。
向遠處伸展的兩排明光閃閃的街燈,活像是蜿蜒飛舞的火龍。
相距很遠的路燈,投下一束束光圈,雪花像螢火蟲似的在燈光下飛舞著。
一兩點沒精打采的燈光,仿佛是瞌睡人的眼睛。
街上的路燈發(fā)射出昏暗的紅色的電光,活像那些醉鬼醉漢的一對紅眼,一閃一閃地在望著他。
路面鋪著棗子般大小的石子,白的、黃的、暗紅的、五顏六色,像一條無盡頭的彩帶。
一條曲折的石板路,雞腸子似的盤在山灣河邊。
在那層通往湖邊的小路上,落了一層樹葉,斑斑點點,就像一條花皮蛇。
寬闊的馬路上樣式繁多的汽車穿梭來往,像一條彩色的河在流動。
晚上,上海南京路上萬燈齊明,光輝燦爛,連天上的星月也黯然失色。
公路南北走向,它兩邊栽著松柏和梧
描寫潮州風景美麗的詞語
青山綠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畫 、春暖花開、春雨綿綿、桃紅李白、百花爭艷、春光明媚、桃紅柳綠、蜂飛蝶舞、
請問潮州湘子橋這幾天燈光秀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停放
燈光秀全程約8分鐘,每場演示重復二次共16分鐘。
2月15日至3月2日,每晚19時、20時、21時、22時正將準時上演燈光秀。
3月3日起,每晚20時及21時各演示16分鐘。
除特殊情況外,燈光秀將每晚上演。
廣東潮州古城有什么歷史文化?
一、潮州歷史悠久。
潮州自古以來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素有“嶺海名邦”、“海濱鄒魯”的美譽,并在歷史上有“十相留聲”和“韓愈治潮”等佳話。
唐宋時期,韓愈、文天祥、陸秀夫、李德裕等歷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潮州留過足跡。
根據(jù)歷史記載,潮州建制很早,始于東晉咸和六年,也就是公元331年,距現(xiàn)在是1669年。
最早稱東官郡,不久又改為義安郡。
到了公元591年,也就是隋朝的開皇十一年,義安郡改稱為潮州。
后人有詩云:“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取義就是“潮水往復之意”。
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xiàn),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以后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
崇幀六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xiāng)、大埔、鎮(zhèn)平共11縣。
潮州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是粵東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也是閩、贛、粵東韓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及海外貿(mào)易的始發(fā)地。
二、潮州文化源遠流長。
潮州文化是以歷史上潮州府所在地(今潮州市區(qū))為中心,包括現(xiàn)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一種地域文化,盡管各地有些差異,但主流和淵源是一致的,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文化體系。
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早在七、八千年前,潮州先民就創(chuàng)造了“象山文化”(南澳島),此后又發(fā)現(xiàn)“陳橋文化”(潮安,距今約五、六千年),“后山文化”(普寧,距今約四、五千年)和“浮濱文化”(饒平,距今約二、三千年)。
這些文化包括古人類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的石器、骨器、陶器等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而在“浮濱文化”中則有青銅制品以及與中原華夏文化融合的象征。
此階段基本屬于新舊石器時代的遠古百越文化。
由于潮州地處東南沿海,居于閩、粵兩省交界,既受閩文化的影響,也受粵文化的影響,而且中原文化的流播也至此積淀而形成的獨特的文化。
唐宋明清是潮州文化興盛之時。
潮州的文物古跡眾多,門類齊全,建筑古雅,各具一格。
如開元寺始建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為潮州最大的古建筑群,素有粵東第一古剎之稱。
寺內還保存了唐代的石經(jīng)幢、宋代政和年間的大銅鐘、元代泰定年間的石香爐、明代的潮州木雕千佛塔和清代乾隆御賜的雍正版《大藏經(jīng)》等一批珍貴文物。
三、潮州方言獨具魅力。
我覺得潮州方言的魅力在于對潮人群體的高度凝聚力。
潮州方言即潮州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
它的詞匯豐富,幽默生動,富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并保存著很多古漢語的成份,被人稱為“福佬語”或“學老語”。
據(jù)有關史料載,潮語初始于秦。
漢時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
主體是中原的古漢語,混雜問方言,音韻與現(xiàn)在的閩南話大體相同。
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
現(xiàn)在的潮州人與閩南人仍可用一些簡單的生活方言交流。
而潮州人不管在哪里,只要講潮州話的人都會被稱為“自已人”。
對潮州人來說,潮州話是維系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
許多旅居海內外的潮籍華人都對自已的家鄉(xiāng)有著獨特的感情。
繁榮故鄉(xiāng)經(jīng)濟,弘揚潮州文化,似乎是潮州人與生俱來的職責。
潮州人足跡編四方,但不管離家鄉(xiāng)多遠,凡是潮人聚居之處,幾乎都保留了鄉(xiāng)音、鄉(xiāng)俗(包括一些在潮州本土已消失的習俗)。
有人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
目前,潮州共有230萬旅外華人華僑、港澳同胞遍布于世界各地。
商界巨賈李嘉誠、國際漢學大師饒宗頤、蜚聲世界藝壇的著名攝影師陳復禮都是潮籍人士。
潮州人即使離鄉(xiāng)背景,便還是不忘回報自已的家鄉(xiāng)。
我們在潮州城參觀時,看到許多的學校、醫(yī)院、道路、橋梁、福利院、娛樂設施都是這些華僑建設的。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僑胞在潮州興辦公益事業(yè)2600多宗,捐款超10億元。
其中新建修建學校610多所,總值4.7億元;興建擴建醫(yī)院26所,捐贈一大批先進醫(yī)療設備,累計1.08億;建橋85座,修路278條,興辦文化體育項目230個;僅用于修復文物古跡等其他公益事業(yè)便投入2億多元。
四、韓愈對潮州文化的影響。
在潮州的古跡處處見“姓韓”,這與唐朝的大文豪、思想家韓愈貶放潮州不無相關。
潮州的韓文公祠的香火八百年不斷,不管過去還是現(xiàn)代的潮州人,都喜歡到韓文公祠,凡是到潮州的達官貴人都要慕名參觀瞻仰,韓文公祠已被視為潮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
韓愈于中唐時被貶到潮州,雖任潮州刺史僅短短八個月,但他在任期間大力重教興學,“開嶺嶠儒風”,對潮州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韓愈在潮州任職期間,不僅重教興學,而且還驅鱷除害、關心農(nóng)桑、贖放奴婢、延師興學等方面。
韓愈到潮州,不僅加速了當時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使潮州贏得了“海濱鄒魯”、“嶺南名郡”的美稱。
在參觀韓文公祠時,看到刻在祠內堂東側的石柱上的“辟佛累千言,雪冷藍關,從此儒風開海嶠;到官才八月;潮平鱷渚,于今香火遍瀛洲”這一對聯(lián),深刻體會到潮州人民對韓公的感激之情。
如何保護潮州古城的的論文怎么寫
可以從幾個重點來著手,第一從潮州的歷史寫。
盡量寫重點不宜太長,第二寫潮州的保護文物,多寫重點以及細節(jié)。
第三寫些潮州的特產(chǎn)以及特色比如潮州的大鑼鼓以及潮州功夫茶。
希望對你有幫助
潮州美麗美麗的鳳城作文
潮州,我國南方著名國家級歷史文化古城。
秦漢時期這里稱南??そ谊柨h。
自晉代以來歷為路、郡、府的所在地,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設置海陽縣,縣城就在現(xiàn)在的潮州市。
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建立義安郡,郡治便設在海陽縣。
隋開皇十年全國廢郡設州,十一年(公元591年)義安始稱潮州,潮州州治仍在海陽縣城。
歷史上是粵東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
民國3年(1914年),海陽縣改稱潮安縣。
解放后行政體制多變。
1953年拆潮安縣城區(qū)建潮州市為省轄市。
1955年粵東行署從潮州遷至汕頭。
1958年潮州市改為縣級市, 同年11月根據(jù)省府518號文件撤銷潮州市并入潮安縣。
1979年恢復市建制。
1983年撤銷縣并入潮州市。
1989年1月潮州市恢復為省轄市。
1990年由廣東省定為副地級市。
1991年12月經(jīng)國務院年批準,原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同時擴大區(qū)域,現(xiàn)轄新恢復的潮安縣、新設立的湘橋區(qū)、楓溪區(qū)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
今日的潮州市,是一個管轄二區(qū)二縣的地級市。
二區(qū)二縣即湘橋區(qū)、楓溪區(qū)、潮安縣、饒平縣。
區(qū)、縣下設街道、鎮(zhèn)(鄉(xiāng))。
全市共有9個街道48個鎮(zhèn)和6個農(nóng)、林場,農(nóng)村管理區(qū)933個,城鎮(zhèn)居委會(或辦事處)150個。
市區(qū)被金山、銀山(西湖山)、韓山環(huán)抱,韓江由市區(qū)穿過,潮州八景分布在兩岸,潮州有眾多珍貴歷史遺跡,全市現(xiàn)存古跡六百余處,其中42處被列為國家,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潮州以其“古典旅游城”的物色,迎接眾多海內外游客。
1995年底,全市共有51.4359萬戶,231.18萬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174.128萬人,占75.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50人, 少數(shù)民族主要有畬族,2100多人。
潮州市現(xiàn)有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約120萬人,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xiāng)之一,僑眷和港奧臺同胞家屬在潮州的約110萬人。
我要一篇關于潮州以前到現(xiàn)在的變化的作文
潮州,因其獨特的人文文化及其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而聞名于世。
“海濱鄒魯”、“嶺東首邑”、“嶺海名邦”盡為前人對潮州這座歷史名城的贊譽。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潮州在保留了古城風韻的同時也在改革的大潮中煥發(fā)出奪目的時代風采,展現(xiàn)出勃勃的生機。
市容,交通,信息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發(fā)展。
市區(qū)經(jīng)過近年來不懈的努力,已經(jīng)逐步走向齊整規(guī)范。
綠榕路,西園路,湘橋路的拓寬,濱江長廊的建成,開元寺、古城墻、北大堤的修葺,還有無數(shù)花園市小區(qū)的建成都將這座古城裝扮得美輪美奐。
而這些努力在為潮州創(chuàng)造出一個幽雅的生活及旅游環(huán)境的同時也為古城贏得了“省衛(wèi)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交通建設方面,潮州近十年更是飛速前進。
建成于1995年的廣梅汕鐵路,全長480公里,橫貫粵東大地,并連接向全國的鐵路交通網(wǎng)絡,結束了潮州沒有鐵路運輸?shù)臍v史。
而竣工于2001年的汕汾高速公路,全長67公里,潮州支路6公里,連接潮州、汕頭、福建三地,使得潮州到汕頭的車行時間縮短為半個小時;因其直接接入到深汕高速等高速干路中,潮州市的交通網(wǎng)絡又有了進一步的完善。
如今,潮人出行已有了多種多樣的選擇。
信息技術方面,潮州也跟上了近年的信息大潮。
村村通電話已經(jīng)不是什么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眼前的現(xiàn)實。
移動電話也已經(jīng)基本覆蓋了潮州的大小鄉(xiāng)村。
Internet的接入也從九十年代中期發(fā)展到現(xiàn)在幾乎無處不在。
可以說是信息已經(jīng)遍布潮州大地,通信也是隨手可及的事務,潮州已不再是信息閉塞的古城了。
潮州大地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煥發(fā)著時代的光彩,在未來的時光中也必將會有更加美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