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菊花的佳句,贊美菊花的詩詞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詠菊 唐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⑴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⑵ 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題菊花》) ⑶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鄭谷《菊》)
這是什么花
不要說是金雞菊和黃菊花。
油菜花兒。
春夏天為什么會開菊花
所以請問他是菊花嗎
菊花有用處 如下: 提起菊花的用途,也許人們不禁要問:這有什么值得一提
菊花的類型繁多,色彩艷麗、姿態(tài)多變;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這些世人皆知的,這誠然不錯,但菊花除此以外更多的用途,往往被人忽視。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釀制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yǎng)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將菊花與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煩、悅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氣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風(fēng)、潤喉、養(yǎng)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漿里,蒸制成糕,或用綠豆粉與菊花制糕,具有清涼去火的食療效果。
菊花肴:用菊花與豬肉、蛇肉炒或與魚肉、雞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葷中有素,補(bǔ)而不膩,清心爽口,可用于頭暈?zāi)垦?、風(fēng)熱上擾之癥的治療。
菊花羹:將菊花與銀耳或蓮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許冰糖,可去煩熱,利五臟,治頭暈?zāi)垦5劝Y。
[傳統(tǒng)藥效]菊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傳統(tǒng)的常用中藥材之一,以頭狀花序供藥用。
據(jù)古籍記載,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野菊和家菊之分,“但家種為佳,補(bǔ)多于瀉;野菊味苦,瀉多于補(bǔ)”,即家菊清肝明目,野菊祛毒散火。
菊花效用非凡,中醫(yī)中多用以主治目赤、咽喉腫疼、耳鳴、風(fēng)熱感冒、頭疼、高血壓、癰瘡療毒等病癥。
若長期食用,還有“利血氣、輕身、延年”之功效,相傳《神仙傳》中的康風(fēng)子、朱孺子都是以服食菊花而成仙的,因而菊花素有“藥膳佳肴、飲中極品”的美譽。
[醫(yī)化機(jī)理]經(jīng)理化分析表明,菊花中含有揮發(fā)油、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膽堿、水蘇堿、小蘗堿、黃酮類、菊色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質(zhì),可抗病原體,增強(qiáng)毛細(xì)血管抵抗力;其中的類黃酮物質(zhì)已經(jīng)被證明對自由基有很強(qiáng)的清除作用,而且在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卓有成效。
從營養(yǎng)學(xué)角度分析,植物的精華在于花果。
菊花花瓣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等含量較高。
此外,還富含維生素及鐵、鋅、銅、硒等微量元素,因而具有一般蔬果無法比擬的作用。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xué)也證明,菊花可擴(kuò)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壓,對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清膽固醇過高癥都有很好的療效。
[其他]艷麗多姿的菊花,不但是藝術(shù)品和繪畫的常用素材;在環(huán)境保護(hù)抗吸H2S、Cl2、SO2等工業(yè)有毒氣體和粉塵上也有特殊的功能;它還可以大量的吸收CO,放出O2,是城市綠化的材料之一;而菊花傲立風(fēng)霜的高潔,也一直是人性氣節(jié)的象征,被稱頌為“四君子”之一,千百年來,始終為中國的知識分子傳頌并以之自勵。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
”在寒意凜然,百花凋零之季,惟有她傲然獨秀,不屈不撓;可觀可賞,可食可藥,可嘆可佩,菊花確實是上天賜予人類最珍貴的禮物之一。
十月又稱“菊月”,雖霜寒露重,卻是菊花開得如火如荼的時節(jié)。
菊花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常見花卉,國人賞菊、食菊的習(xí)慣,一直綿延了幾千年。
當(dāng)光彩照人的菊花在秋風(fēng)中搖曳多姿時,它也可在餐桌上精彩紛呈;養(yǎng)眼,亦養(yǎng)身。
在我國的文學(xué)史上,詠菊之作浩如煙海,以白紙黑字清晰地銘記了菊花與國人生活難以分割的關(guān)系。
菊素有“延壽客”的美譽,除了藥用和觀賞,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風(fēng)俗。
“朝飲木蘭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的吟唱或許是食菊最早的見證。
后來陶淵明、李嶠、王維、鄭板橋等一干大詩人也都有食菊養(yǎng)生的篇章;“東籬同坐嘗花筵,一片瓊霜入口鮮”,菊之味,食之樂,不言而喻。
菊花氣味芬芳,綿軟爽口,是入肴佳品。
其吃法很多,可鮮食、干食、生食、熟食,燜、蒸、煮、炒、燒、拌皆宜,還可切絲入餡,菊花酥餅和菊花餃都自有可人之處。
菊花雖品種很多,但入食多用黃、白菊,尤以白菊花為佳,杭白菊,黃山貢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
秋高氣爽時節(jié),讓菊花在眼中、口中綻放,實是人生一大快事。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和菊花是早已注定了的千年之約。
讓我們輕盈地度過重陽,看菊花香在整個秋天徐徐飄蕩…… ■菊花茶 “研暖春風(fēng)蕩物華,初回午夢頗思茶。
難尋北苑浮香雪,且就東籬擷嫩芽。
”清香宜人的甘菊適合泡茶飲用,蘇杭一帶產(chǎn)的白菊更是上選。
菊花茶香氣濃郁,提神醒腦,而且有疏風(fēng)清熱、養(yǎng)肝明目、降壓通脈的作用;早起時,用化妝棉蘸菊花茶汁輕敷眼周,更可消除黑眼圈。
菊花也適宜與多種花、茶一起泡水飲用,功效更為顯著,如以下幾種菊花茶飲。
□菊花山楂茶:取菊花10克,加山楂、金銀花各10克,代茶飲用,能消脂降壓、減肥輕身,適用于肥胖癥、高血脂癥和高血壓患者。
□三花茶:菊花,金銀花,茉莉花均少許,泡水作茶飲,可清熱解毒,適用于防治風(fēng)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寧神靜思的效用。
□菊花蜜飲:菊花50克,加水20毫升,稍煮后保溫30分鐘,過濾后加入適量蜂蜜,攪勻之后飲用。
具有養(yǎng)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腦、潤腸等作用。
方法:每次用菊花3~5克左右泡茶飲用,日飲2~3次。
用玻璃器皿來盛菊花茶,加入一兩枚玉蝴蝶和幾支竹葉青;晾到七八分熱的水;可以看到茶水漸漸釀成微黃色,菊花花瓣一片片在清透的水中舒展開來,清澈明艷、香氣襲人。
每次不要將茶水飲盡,留約莫1\\\/3,再續(xù)入水,可盡得菊花香韻。
■菊花酒 菊花用于釀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經(jīng)盛行。
民俗有在菊花盛開時,將之莖葉并采,和谷物一起釀酒,藏至第二年重陽飲用。
菊花酒清涼甘美,是強(qiáng)身益壽佳品。
從醫(yī)學(xué)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bǔ)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陶淵明詩云“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便是稱贊了菊花酒的祛病延年作用。
傳說中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還能辟邪祛災(zāi)。
制作:將干菊花去蒂洗凈晾干,泡于低度糧食酒中,一兩天后就可以飲用。
常飲可活血行氣、抗衰老、延年益壽;如果再向酒中加入地黃、當(dāng)歸、枸杞,對頭暈?zāi)垦?、疲勞多夢有不錯的療效。
■菊花糕 吃菊花糕是重陽的風(fēng)俗之一,“糕”與“高”同音,原是借吃菊花糕來補(bǔ)償不能登高的心愿。
但因為此糕比一般糕點多了菊花的冷香和淡定,而且外形美觀,格外受人喜歡,于是一直流傳下來并有了諸多做法。
這里為大家介紹最簡單的一種。
材料:杭白菊20~30朵,馬蹄粉 200 克,新鮮菊花 1 朵 (切碎) 冰糖適量 (可根據(jù)個人口味調(diào)節(jié)甜度) 做法:用清水煮菊花約10分鐘(將菊花用紗布包起來,可避免隔渣的麻煩),當(dāng)顏色呈現(xiàn)淡黃色即可,不要煮的時間過長,否則會略帶苦味。
取出菊花加入冰糖調(diào)味,甜度要比正常的略甜一點,因為加入馬蹄粉溶液后會有稀釋作用。
加入已切碎的新鮮菊花。
將馬蹄粉以適量清水溶解,倒入菊花水大火蒸約15~20分鐘,變成完全透明即熟,熱食或冷食均可。
也可在糊中加入葡萄干、紅綠絲、杏肉等細(xì)小果脯塊或者鋪上檸檬片,更增風(fēng)味。
此糕甜軟酥松,入口即化,齒頰生香。
功用清涼去火。
溫馨提示: □食用前須先用鹽水洗凈,但不可浸泡太久,以免破壞菊花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營養(yǎng)風(fēng)味。
□苦薏——形狀與菊花相似,葉片深綠厚實,有艾蒿味極苦,不可吃。
□飲菊花茶時,可隨意加入砂糖或冰糖,增加風(fēng)味,又定神穩(wěn)心。
□泡茶的白菊,宜用小朵而偏黃的菊花。
□泡茶劑量和飲用量均不可太大。
無論是量太大,或是服用時間過長,均會產(chǎn)生毒副作用。
這在野菊花茶飲用時,尤其明顯。
生活鏈接: □三更有夢菊當(dāng)枕:近郊山上多生野菊花,可在午后采集曬干,裝進(jìn)紗布袋再塞入枕套即可。
有防治頭痛多夢,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
若與綠豆,決明子同用更可退目翳,故稱“明目枕”。
□菊花煎煮洗凝脂:稱取菊花若干,以水煎汁,倒入浴缸中加水晾溫。
可解暑清熱,明目醒腦,尤適合辦公室白領(lǐng)和文字工作者。
稱取菊花、獨活、防風(fēng)、細(xì)辛、川椒、皂莢、桂枝適量(15-30克,視頭發(fā)多少定),以水煎汁洗發(fā),可防治頭皮屑。
□重陽節(jié)風(fēng)俗集錦:“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收集了這一天的諸多習(xí)俗,以饗大家。
重陽是老年人的節(jié)日,別忘了在那天回家去看看家中的老人,承歡膝下;重陽又稱“菊節(jié)”,與菊花有關(guān)的活動是一定少不了的。
賞菊,飲菊花酒,喝菊花茶,吃菊花糕,佩茱萸、簪菊花,杭州、開封、中山(甚至北京)等產(chǎn)菊的地方,會有盛大的菊花宴;當(dāng)然也要出游登高,為親人乞福;惠州等地還會放風(fēng)箏,讓風(fēng)箏為遠(yuǎn)方的親人捎去一年的想望和思念。
錦上添花菊花膳 菊花入菜,是實實在在的“錦上添花”,她透徹人心的清香,比之香草蘭、香菜、蔥等一干調(diào)香食物,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菊花菜是粵菜、淮揚菜里大名鼎鼎的菜肴;在以花卉為名的宴席中,也是菊花宴最為有名。
“菊花濃湯過橋桂花魚”、“菊香百花脯”、“菊花竹絲雞燴五蛇”、“菊露香液雞”、“秋菊伴春巢”、“荔茸秋菊鴨” “菊花鮮栗羹”等等,只聽聽這些生動的名字,便足以讓你生出超凡脫俗,口齒噙香之感。
在諸款菊肴中,深受人們喜愛的莫過于“菊花炸鯪球”,這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群來自北方的流民,因香山縣一帶風(fēng)景秀美而在廣東落戶,見鯪魚鮮美,便剔其凈肉用刀剁爛,攪拌呈膠稠狀,用傳統(tǒng)炸肉丸法炸成魚球。
花生油炸過的魚球鮮香無比,酥軟之至。
偶用當(dāng)?shù)仉S處可見的鮮菊花拌著魚球一塊啖食,更覺異香襲人、回味悠長。
于是有了今天這道人們百吃不厭的席上名珍。
您心動了嗎
在溫暖而懶洋洋的秋陽里采摘來菊花,或炒或拌都清冽可口。
下面是幾道簡單易行又營養(yǎng)美味的菊花小菜(還有MM們關(guān)注的大致營養(yǎng)核算哦),快把它端上您家餐桌吧
■菊花雞片 原料:鮮菊花瓣100克,雞脯肉半斤,雞蛋2只(用蛋清),雞湯150克,鹽3克,黃酒、蔥、姜、玉米粉各20克,胡椒粉2克,白糖、芝麻油各3克,水淀粉50克。
制作: 1、將雞脯肉去皮、筋后,切成薄片。
菊花瓣用清水輕輕漂洗干凈,蔥、姜洗凈后切成指甲片。
2、雞片加蛋清、鹽、黃酒、味精、胡椒粉、玉米粉調(diào)勻上漿,另用小碗放鹽、白糖、雞湯、胡椒粉、味精、水淀粉、芝麻油(少許)調(diào)成芡汗。
3、炒鍋燒熱,放豬油,油燒至五成熟時,投雞片,劃散后盛起,留余油50克,下蔥,姜稍煸,再放雞片,烹黃酒。
4、將調(diào)好的芡汗攪勻倒入鍋內(nèi),先翻炒幾下,接著加入菊花瓣,翻炒均勻即成。
特點:雞肉鮮嫩、爽口,飄浮菊香,并具補(bǔ)養(yǎng)五臟,祛風(fēng)明目,益血潤容之功,堪稱秋令佳肴。
營養(yǎng)核算:熱量885.9大卡 蛋白質(zhì)22.3克 脂肪26.1克 碳水化合物123.8克 ■三色菊花絲 原料:黃瓜250克,胡蘿卜100克,鮮菊花50克。
做法:黃瓜、胡蘿卜切絲,菊花用食鹽和清水漂洗干凈。
胡蘿卜用熱水焯一下,加入鹽、味精、小麻油等調(diào)味,與黃瓜絲、菊花瓣一起拌合。
特點:色澤豐富,咸香爽口。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水分,是美容養(yǎng)顏的好菜肴哦
營養(yǎng)核算:熱量121.4大卡 蛋白質(zhì)3.1克 脂肪0.8克 碳水化合物12.9克 ■菊花肉絲 原料:鮮菊花一兩,豬瘦肉300克,雞蛋1個。
做法:菊花去蒂撕下花瓣,洗凈,瘦肉切薄絲,和蛋清、淀粉拌勻。
油五成熱時放入肉絲,快速翻炒幾下,接著放入菊花,加鹽翻炒均勻,熟即起鍋,盛入白玉盤中。
可先將蔗糖熬漿浸泡嫩豬肉片,味道更佳。
特點:肉嫩花香,流光溢彩。
養(yǎng)肝血、悅顏色、清熱明目。
營養(yǎng)核算:熱量968.9大卡 蛋白質(zhì)67.6克 脂肪23.2克 碳水化合物6.8克 ■菊花豬肝湯 有兩種方法。
其一:準(zhǔn)備豬肝100克,鮮菊花12朵,油、鹽、酒適量,將豬肝洗凈,切薄片,用油、酒腌10分鐘;鮮菊花洗凈取花瓣待用。
先將菊花放入清水鍋內(nèi)煮片刻,再放豬肝,煮20分鐘調(diào)味即成。
其二:準(zhǔn)備枸杞50克,菊花12朵,鮮豬肝100克,鹽、味精少許。
制菊花水:將菊花用紗布包著加水大火煮沸約一刻鐘,取出紗布袋,放入枸杞大火煮沸,一刻鐘后改用小火;鮮豬肝洗凈切片,放入熱油鍋內(nèi)略煸,將煮好的菊花水倒入,熟時放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
特點:此湯清淡爽口,幽香宜人。
有滋養(yǎng)肝血,養(yǎng)顏明目功效。
營養(yǎng)核算:熱量369.9大卡 蛋白質(zhì)26.6克 脂肪4.4克 碳水化合物30.9克 ■腌菊香 原料:黃瓜100克,海帶100克,芹菜50克,菊花50克 做法:海帶在熱水中焯熟撈出,芹菜切細(xì),菊花先后用鹽水和清水洗凈。
加入調(diào)味料香油、鹽、味精腌制。
半小時后可食。
特點:美觀可口,是佐餐佳肴。
營養(yǎng)核算:熱量164.4大卡 蛋白質(zhì)4.1克 脂肪0.7克 碳水化合物2.5克 ■菊花蛋絲湯 原料:干菊花150克,雞蛋2個,高湯4勺。
調(diào)料:鹽、醋、料酒、清油、白胡椒粉適量,味精、香油、姜絲各少許。
制作: 1、撕下菊花花瓣洗凈,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淘涼備用;雞蛋打入碗內(nèi),加鹽、料酒,用筷子打勻。
2、鍋內(nèi)添清油40克,油六成熱時倒入雞蛋,攤成圓餅狀,兩面煎黃,切成3厘米長的雞蛋絲。
3、鍋放火上,加入鮮湯,放入調(diào)料,沸后撇去浮沫,調(diào)好味道,下入雞蛋絲、菊花攪勻,淋入香油,出鍋即成。
特點:芳香軟嫩,湯鮮味濃,色澤艷麗,暗香浮動。
營養(yǎng)核算:熱量556.8大卡 蛋白質(zhì)17.2克 脂肪11.5克 碳水化合物36.9克 原料:蝦肉150克,牛柳150克,豬里脊150克,雞肉150克,白菊花20克,菠菜60克,粉絲50克,花生米30克,鹽4克,味精2克,料酒6毫升,胡椒粉0.2克,蔥15克,香菜20克,香油10克,辣椒油3克,植物油20克,高湯1500克。
做法: 1、蝦、牛、豬、雞肉各放一盤。
花生末一盤,辣椒油1小碗。
2、火鍋裝高湯對好味,上桌點燃,與涮料一起上桌,待高湯燒開后放入菊花,客人自己用筷子涮食。
3、各種調(diào)料供蘸食即成。
特點:口味咸鮮,香辣,湯清味美。
高血壓病、高血脂癥、冠心病、肥胖癥、糖尿病患者宜少量食用;骨質(zhì)疏松癥、佝僂病患者及孕產(chǎn)婦宜適量食用。
營養(yǎng)核算:熱量1974大卡 蛋白質(zhì)140.1克 脂肪126.2克 碳水化合物69.6克 (附注:以上營養(yǎng)核算表均僅供參考。
因食物、火候等因素各有差異。
)
劍葉金雞菊的主要價值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金雞菊是觀賞品種。
建議不要泡茶還是買菊花,或者是秋天,去采摘野菊花泡水喝吧
寫菊花的外形、色彩、姿態(tài)優(yōu)美的句子,有那些
1“我重點觀察了‘白呼嘯’, ‘白呼嘯’潔白如雪,那一朵朵、一株株的‘白呼嘯’連在一起,仿佛是一片白云,又似一層層浪峰。
我仿佛坐在一只輕舟之中,凌駕浩蕩的秋風(fēng),撥動雙槳,濺起雪白的浪花,耳邊呼嘯著萬頃海浪……” “紅菊花圍成一簇,像一團(tuán)熊熊燃燒的火焰。
我置身其中,輕輕撫摸,細(xì)細(xì)觀賞。
那些紅菊花的莖,呈墨綠色,微微彎曲,似乎很神氣。
當(dāng)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數(shù)它的花瓣了,在幾片手掌形綠葉的襯托下,一絲一絲,彎彎曲曲,美麗極了。
那花盤微微低垂的,更像一個害羞的姑娘,低垂著腦袋,泛紅了小臉,默默不語。
” “我發(fā)現(xiàn)了一棵深紅色的無名菊,它在姿態(tài)各異的菊花中是那樣矮小,那么不起眼。
它沒有“綠朝云”那樣迷人的華貴姿態(tài),但它美得自然、樸實,也在散發(fā)著誘人的芳香。
它那默默無聞的奉獻(xiàn)精神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 “最逗人喜愛的要算那‘黃龍戲珠渡金樓’了,它是叔叔、阿姨們用自己的巧手將一簇簇黃菊扎成。
只見兩條巨龍張牙舞爪,怒目圓睜,正在爭奪一顆龍珠,龍身上的朵朵黃菊,恰似片片龍鱗。
龍身后,那人工鑲成的裊裊的白云、霧靄,別有一番情趣……” “我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邊走邊看,在一股股濃郁的菊花香氣迎面撲來之時,我們已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
這時,我第一次感到目不暇接,只好摸一摸這一簇,聞一聞那一朵。
啊,這里的菊花顏色真多,金黃的、雪白的、粉紅的、玫瑰紫的……我流連在似錦的菊花中,誦讀著它們的名字,欣賞著它們的風(fēng)姿。
雍容華貴的‘白呼嘯’,亭亭玉立的‘綠朝云’,五彩繽紛的‘五彩鳳凰’……它們那嫵媚的笑臉,婆娑的舞姿,都充滿著詩情花意。
我完全陶醉在這花香馥郁的花海中。
”2菊花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的根及莖、葉都可入藥,花朵泡茶飲可以清肝明目,解氣消熱。
干菊花可以裝枕頭,做香包,制作成工藝花束。
并且,它一直是餐桌上人們喜愛的菜肴,屈原就曾經(jīng)“夕餐秋菊之落英”。
初春的菊花芽是和香椿芽、花椒芽齊名的鮮品,菊花菜系、菊花火鍋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
這些功用,較之那些徒有嬌艷經(jīng)不得風(fēng)雨的嬌貴花兒,相去不知多遠(yuǎn)了。
菊花,除有一身傲骨以外,奉獻(xiàn)精神也是難得可貴的。
人們賞菊愛菊,情所難免。
牡丹雍容華貴,蓮荷出淤泥不染,幽蘭空谷吐芳,杜鵑高寒綻蕊,各有獨自的韻致,傾倒無數(shù)愛花人。
傲世也因同氣味,喜歡什么,還要看愛花人的主觀性情,看自身的氣質(zhì)稟賦,看個人的理想品位。
天下惜花愛花者甚眾,不過我想,喜愛菊花的人應(yīng)該不算少吧。
九月的天氣,秋風(fēng)已帶來了寒意,百花園中多種鮮花漸漸的凋落。
它們被無情的寒氣所驅(qū)趕,告別了暫短的青春期,慢慢走向衰老。
然而,只有少數(shù)花卻在這時大顯神威,昂首怒放了。
菊花就是這少數(shù)花中的佼佼者。
菊花,花中隱士者也。
她有松樹般的風(fēng)格,有著梅花似的品行。
古往今來,曾被世人所贊許。
它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扎根于土壤之中,它就能茁壯地成長著。
它的枝干挺拔直立,葉片郁郁蒼蒼,足能給人美的享受。
最使人欣賞不夠的是它那盛開著的鮮花。
爬上山坡,走進(jìn)公園,邁進(jìn)庭院,那盛開于凋謝的百花叢中的菊花,散發(fā)出沁人的香氣,置身于菊的海洋中,有誰的心不能被陶醉呢
你看它,五彩繽紛,落落大方,爭芳奇艷。
白的、紅的、紫的,那成百上千的花啊,足有碗口大。
片片彎曲的花瓣,團(tuán)結(jié)緊密,顯得高雅純潔。
萬紫千紅的菊花啊,你羞羞噠噠地低著頭,顯示出你特有的文靜莊重,如火如荼的菊花啊,你不畏寒意,堅強(qiáng)不屈…… 菊花,你給九月帶來鮮艷,菊花,你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的生機(jī)、美感。
3菊花,別名菊華、秋菊、九華、黃花、帝女花等,是中國傳統(tǒng)名花。
菊花不僅有飄逸的清雅、華潤多姿的外觀,幽幽襲人的清香,而且具有“擢穎凌寒飆”、“秋霜不改條”的內(nèi)質(zhì),其風(fēng)姿神采,成為溫文爾雅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菊花也被視為國粹,自古受人愛重。
“春蘭兮秋菊,傳葩兮代苞……”(屈原《九歌.禮魂》)春蘭高潔清雅,秋菊雋美多姿,是上古人民祭祀迎神的圣潔之花。
菊花不以嬌艷的姿色取媚于時,而是以素雅堅貞之品性見美于人。
屈原汲汲于修養(yǎng),“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秋菊之落英”為人格修養(yǎng)之佐餐。
餐菊落英還曾引來詩壇一場有趣的公案。
宋代王安石《殘菊》詩有“黃昏風(fēng)雨瞑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句,歐陽修笑曰:“百花盡落,獨菊枝上枯耳。
”因戲曰:“秋英不比春花落,為報詩人仔細(xì)看。
”向有“拗相公”之稱的王安石反唇相譏曰:“是豈不知楚辭‘餐秋菊之落英’,歐陽幾不學(xué)之過也。
”中國菊花品種之多,難倒了博學(xué)的歐陽修。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辭官歸田后的陶淵明,采菊東籬,在閑適與寧靜中偶然抬起頭見到南山,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達(dá)到了王國維所說的“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無我之境。
這種自然、平和和超逸的境界,猶如千年陳酒,能讓人品味出無限韻味,人們從中獲得的文化快感涌動于心底千余年,這是中國文化人生存意義上的美學(xué)觀,一種生存哲學(xué)。
于是,陶淵明被戴上“隱逸之宗”的桂冠,菊花也被稱為“花之隱逸者”。
菊花的品性,已經(jīng)和陶淵明的人格交融為一,真如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說:“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
”因此,菊花有“陶菊”之雅稱,“陶菊”象征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骨氣。
東籬,成為菊花圃的代稱。
“昔陶淵明種菊于東流縣治,后因而縣亦名菊。
”(《花鏡.菊花》)陶淵明與陶菊成為印在人們心里美的意象。
陶菊在歷代文人詩詞中都被人格化,或贊其品貌,或美其風(fēng)神,或借以言志:朱淑真“寧可抱香株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黃花》);南宋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fēng)中
”(《寒菊》)她“不與百卉同其盛衰”(宋史正志《菊譜前序》),“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冷霜留晚節(jié),殿歲奪春華”,一身傲骨,特別是“晚艷出荒籬”、“伴蛩石縫里”(唐王建《野菊》)的野菊花,生命力更為旺盛。
菊花在九九重陽應(yīng)節(jié)而開,所以有“節(jié)花”之名。
“九”與“久”、“酒”諧音,所以,重陽除了賞菊、登高外,必飲菊花酒,以求延年益壽。
宋李清照在佳節(jié)重陽日思念遠(yuǎn)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趙明誠,填了一闋《醉花陰》詞函寄明誠,其中有“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風(fēng)摧殘下的菊花還瘦,清麗高雅,文雅優(yōu)美,透出脫俗的人格襟懷。
重陽賞菊自唐宋以來成為風(fēng)俗,蘇州亦很盛。
清顧祿《清嘉錄.菊花山》記載蘇州賞菊之俗:“畦菊乍放,虎阜花農(nóng)已千盎百盂擔(dān)入城市。
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抬……或于廣庭大廈,堆疊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明唐寅《賞菊圖》,畫面上二株長松,前后遙接,間以點點紅楓,寫出一片秋意。
長亭坡間石上,二翁并坐,一人揚手欲語,一人穆坐似聆聽然。
右側(cè)有石桌,羅列杯盤,一童生火,二童正料理品茗,另一童則捧瓶灌溉。
數(shù)叢秋菊散植岸邊,以朱黃二色點出滿園金黃。
塘邊巨巖用大斧劈,墨色上重下輕,墨氣蘊藉,以苔點攢簇石罅暗處,更顯蒼勁。
遠(yuǎn)處化去,僅在松顛微露峰頭,和色點出青峰三四,隱沒云際。
詩云:“滿地風(fēng)霜菊錠金,醉來還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趣,千載無人會此心。
” 菊花在園林中不僅地栽、盆植,而且大量出現(xiàn)在建筑小品和雕刻圖案上。
菊花與蘭花、梅花和竹通稱為“四君子”。
成為歷代文人畫家不倦的創(chuàng)作母題。
宅園大廳里陳設(shè)的清式太師椅靠背上,往往是四把椅子一套,其中就有靠背上分別雕刻著“梅、蘭、竹、菊”圖案,象征著四君子,以映襯人物。
古代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含義,常常成為組合圖案中的吉祥符號,如菊花與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松樹組合就成為“益壽延年”的象征等,園林漏窗也不乏菊花圖案。
菊花華麗、閑寂的風(fēng)度十分投合日本皇室貴族和文人墨客的情趣,長期成為日本皇室的象征,平安朝的宮廷貴族、文人墨客仿效中國重陽節(jié)飲菊花酒的習(xí)俗,賦詩探韻,酒為菊酒,杯為菊杯。
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抒發(fā)出的歸隱情趣,也引起不少古代日本人的共鳴,他們在園林中廣植菊花,以營造野趣。
在江戶初期畫家菱川師宣所畫的《余景作庭圖》中,有一園畫滿菊花,并注明:“此名為菊水之庭……池之周圍結(jié)菊籬以植菊,以陶淵明之詩心而作。
” 菊花能卻老延齡。
據(jù)東漢應(yīng)劭的《風(fēng)俗通》記載,“南陽酈縣有甘谷,谷水甘美。
其山有大菊,水從山上流下,得其滋液。
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復(fù)穿井,悉飲此水,上壽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天。
菊花輕身益氣,令人堅強(qiáng)故也。
”成書于秦漢時期的《神農(nóng)百草經(jīng)》列菊花為百草上品,名醫(yī)陶弘景說菊花主治“風(fēng)眩,能令頭發(fā)不白”。
中醫(yī)把菊花看作為一種神經(jīng)強(qiáng)壯藥和清涼解熱藥,認(rèn)為它對防治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清膽固醇過高癥等,有很好的療效,對胸悶、心悸、氣急、頭暈、頭痛、四肢麻木,以及感冒、喉嚨疼痛等緩解效果明顯。
《澄懷錄》載:“秋采甘菊花,貯以布囊,作枕用,能清頭目,去邪穢。
”菊花還是空氣“衛(wèi)士”呢
文人愛菊、種菊蔚為風(fēng)氣,歷史上藝菊專書近40種,宋劉蒙、史正志《菊譜》、范成大《范村菊譜》,明黃省曾《藝菊書》、陳繼儒的《種菊法》,清陸廷燦的《藝菊志》等。
我很喜歡花,尤其是菊花。
夏姐姐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的離開了,秋姑娘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她用一支美麗的畫筆,把楓樹染紅了,把小草染黃了;她又施展她那神奇的法力,使菊花在秋風(fēng)中綻開了美麗的笑容。
平原公園每年的秋季都要舉辦菊花展覽,展覽期間儼然就是花的海洋。
瞧
那一朵粉紅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緊緊簇?fù)碓谝黄?,遠(yuǎn)遠(yuǎn)望去,既像一個小絨球,又像一個大家族圍坐在一起商議什么事情。
再瞧那兒,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聽秋風(fēng)老師為她們講故事呢
看她們一個個揚著腦袋,挺著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風(fēng)老師的表揚吧
美麗的菊花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每一個人到了這里都要彎下腰來聞一聞,仿佛吸足了氧氣,站起來就覺得心曠神怡,走起路來顯得那么精神。
登上鐘姿山,站在高處向下看,只見滿園的菊花,紅的像火,黃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嬌媚。
整體看來,就像一塊花地毯。
我不僅喜歡菊花的美麗,更喜歡它傲霜的精神。
到了秋天,別的花都凋謝了,惟獨菊花開的轟轟烈烈,在寒冷刺骨的秋風(fēng)里,昂首挺胸向秋風(fēng)挑戰(zhàn)。
陳毅爺爺曾這樣寫詩贊美秋菊: 秋菊能傲霜, 風(fēng)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 風(fēng)霜其奈何。
的確,菊花雖然沒有牡丹雍容華貴,沒有月季嬌艷嫵媚,沒有百合高貴優(yōu)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確實令人喜愛。
我們做人,就要像菊花那樣,不怕困難,知難而進(jìn),努力攀登科學(xué)文化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