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小孩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的詞語有哪些
步履蹣跚bù lǚ pán shān[釋義] 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了。
[語出] 宋·龔熙正《釋常談·步履蹣跚》:“患腳謂之步履蹣跚。
”[近義] 一步一搖[成語故事] 平原君家臨街的樓房很高,在樓上可以俯瞰附近居民的房屋,平原君的美人--待妾,就住在樓上。
有一天,眾美人在樓上閑望,看到一個瘸腿的人到井臺打水。
美人們見到他行路緩慢,東搖西晃的樣子,忍不住哄笑起來,有的還學仿他走路的姿態(tài)來取樂。
這個瘸腿的人,受到這番侮弄很是惱怒。
第二天清早,這個人就來登門拜訪平原君,要求說:“我聽說你喜歡接納賢士,而賢士所以會不遠千里來投奔你,是因為你能看重賢士,輕賤美女的緣故。
我不幸有了腰彎曲,背隆高的病,你的房里人在高處看到了,肆意笑弄我,這是不合禮的。
我要得到笑我的人的頭
”平原君假笑著答應說:“好啦。
”等那個人走了后,平原君冷笑了一聲,對左右的人說:“瞧那個小子,倒想以一笑的原故讓我殺美人,不也太過份了嗎
”到底沒有殺。
過了一年多,往在平原君家里的賓客,一個接著一個的走了有一多半。
平原君很奇怪,對留下未走的門客說:“我對待各位,可以說是誠心誠意的,沒有敢失過禮,為什么走了那么多的人呢
”有一個門客上前直率地說:“就因為你不殺那笑瘸腿的人,這說明你喜歡女色而看不起士人,所以賓客就走了”。
平原群聽了大為后悔,立刻叫人殺了那些嘲笑過瘸腿士人的美人,拿著頭親自到瘸腿人的家去謝罪。
不久,離開平原君家的賓客,才又一個接著一個的回來了。
宋代無名氏在《釋常談》一書中,轉(zhuǎn)述這個故事時,把《史記》原文“磐散行汲”說成是“步履蹣跚”。
據(jù)近人楊天戈在《漢語成語溯源》中解釋:磐散即蹣跚,行汲是步行提水。
可見“步履蹣跚”一語,是“磐散行汲”一語的衍化,它的源頭遠在兩千多年前呢。
形容小孩走路不穩(wěn)的成語
蹣跚學步拼音:pán shān xué bù解釋:小孩學著大人的樣子走路,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比喻做事剛剛開始。
什么詞適合形容小孩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
步履蹣跚 嬰兒學步 蹣跚學步 看這孩子 還沒學會爬就想走路了
關(guān)于描述小孩走路不穩(wěn)的詞語
踉蹌是摔倒了。
你可以試試搖搖晃晃。
或者 搖搖欲墜 步履蹣跚,東倒西歪。
形容“小孩剛走路不穩(wěn)”的成語有哪些
步履蹣跚、跌跌撞撞、踉踉蹌蹌、顫顫巍巍 、蹣跚學步 、磕磕絆絆1、步履蹣跚【解釋】: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子。
【出自】:唐·皮日休《上真觀》:“天祿行蹣跚。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2、跌跌撞撞【解釋】:狀態(tài)詞。
形容走路不穩(wěn)。
【出自】: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2回:“腳底下不曉得高低,跌跌撞撞,進了右首房間。
”【語法】:作狀語;指不順暢3、踉踉蹌蹌【解釋】:踉蹌:走路不穩(wěn)。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頭重腳輕,對明月眼紅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風東倒西歪。
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龜。
”【語法】:聯(lián)合式;作狀語;形容走路的樣子4、顫顫巍巍【解釋】形容顫動搖晃。
【出自】:老舍《母雞》: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可是細聲細氣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著墻根,或沿著田壩,那么扯長了聲,如怨如訴。
使人心中立刻結(jié)起個小疙瘩。
【語法】:作定語、狀語;多用于老年人5、磕磕絆絆【解釋】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出自】:夏敬渠《野叟曝言》:“到后來兩目如漆,只得磕磕絆絆,勉強下了山坡。
”【語法】:作賓語、狀語;指不十分順利
形容走路不穩(wěn)的四字成語
步履蹣跚: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子。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
踉踉蹌蹌:踉蹌:走路不穩(wěn)。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蹣跚學步 :小孩學著大人的樣子走路,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比喻做事剛剛開始。
形容做事情的過程,循序漸進
搖搖晃晃 :左右搖擺,不穩(wěn)定。
形容走路不穩(wěn)的詞語有哪些
步履蹣跚【解釋跚:走路一拐的樣子。
形容走路不方便,歪歪倒樣子。
【出處】唐·皮日休《上真觀》:“天祿行蹣跚。
”跌跌撞撞【解釋】形容走路不穩(wěn)的樣子。
【出處】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2回:“腳底下不曉得高低,跌跌撞撞,進了右首房間。
”踉踉蹌蹌【解釋】踉蹌:走路不穩(wěn)。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頭重腳輕,對明月眼紅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風東倒西歪。
踉踉蹌蹌上山來,似當風之鶴;擺擺搖搖回寺去,如出水之龜。
”顫顫巍巍 【解釋】形容顫動搖晃。
【出處】《紅樓夢》第八三回:“ 賈母 扶著小鴉頭,顫顫巍巍站起來,答應道:‘托娘娘洪福,起居尚健。
’”蹣跚學步 【解釋】小孩學著大人的樣子走路,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比喻做事剛剛開始。
形容做事情的過程,循序漸進
【例句】這小孩多有趣啊,小小年紀就蹣跚學步的。
磕磕絆絆 【解釋】本義為走路不穩(wěn),總有障礙物阻礙,或腿腳不利落。
引申義為辦事不順利,總有由人為或環(huán)境帶來的麻煩。
【出處】到后來兩目如漆,只得磕磕絆絆,勉強下了山坡。
——《野叟曝言》搖搖晃晃 【解釋】左右搖擺,不穩(wěn)定。
【出處】一個酒鬼喝醉了酒,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
東搖西擺 【解釋】形容走路不穩(wěn)。
比喻容易動搖、不堅定。
【出處】《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合作化問題》:“我們的某些同志卻像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