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華山美景的句子
華山 華山素有“自古華山一條路,奇險天下第一山。
”稱,我們在險峻的華山上艱難地“爬”著,一邊“爬”一邊觀賞著著名山。
我見識過怪石嶙峋的張家界,瀏覽過風景秀美的桂林山,但卻從來沒有看到過西安這一帶的山。
西安的華山真高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從山腳往山上看,根本就看不到頭;西安的華山真奇啊,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像一匹奔騰的駿馬,又像一位羞澀的少女,真是奇峰羅列,姿態(tài)萬千;西安的華山真陡啊,雖然每一條路的兩旁都修筑了鐵鏈和欄桿,但是一個不小心還是有可能會栽倒下去。
行至“蒼龍嶺”,路與名字相對應——是修建在陡峭、窄小的山尖上,用工具鑿出的它酷似一條神氣的蒼龍停在山嶺上,故而得名“蒼龍嶺”,但我在纜車上遠遠望去,更像一把巨斧劈開一條小縫的痕跡。
走上“蒼龍嶺”,我的腳有點發(fā)顫,手也不由自主地握住路旁的鐵鏈,連走上一級臺階都要花上三四秒的時間,更不要提向后面張望一下,甚至連身旁那云霧繚繞的美麗景色都不敢再多看一眼。
及至走完“蒼龍嶺”,我長舒了一口氣,轉(zhuǎn)身向身后望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蒼龍嶺”是那么的美麗迷人:遠處的“蒼龍嶺”完全被云霧給淹沒了,也正因為這樣,前端的“蒼龍”就更像是一架從天而降的天梯。
更奇特的是遠處的一些山峰大半個身體被云霧吞蝕了,只留下了山尖,這就更讓人有種似乎走進了仙境,看到了飄浮在云霧上空的仙島的錯覺,這也讓我想起了寇準詩中句子“舉首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 其實,華山不僅風景迷人,而且還產(chǎn)生了許多傳說,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沉香劈山救母”。
傳說玉皇大帝的女兒三圣母因愛慕凡間書生劉彥昌的才華,私結連理。
后被玉皇大帝發(fā)現(xiàn),壓在西峰巨石下。
三圣母石下產(chǎn)子,取名沉香。
長大后經(jīng)仙石指點,執(zhí)神斧劈開巨石,母子團圓。
而西峰巨石上與下形成空洞也命名為“斧劈石”。
華山是一座美麗的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是一座令所有游客都豎起大拇指的山
描寫華山景色的句子有哪些
1、《詠華山》[ 宋 ] 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2、《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唐 ] 韓愈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3、《華山歌》[ 唐 ] 劉禹錫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靈跡露指爪,殺氣見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托。
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鑰。
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
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4、《過華陰》[ 唐 ] 王昌齡云起太華山,云山互明滅。
東峰始含景,了了見松雪。
羈人感幽棲,窅映轉(zhuǎn)奇絕。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輟。
信宿百馀里,出關玩新月。
何意昨來心,遇物遂遷別。
人生屢如此,何以肆愉悅。
5、《奉和圣制途經(jīng)華山》[ 唐 ] 張九齡萬乘華山下,千巖云漢中。
靈居雖窅密,睿覽忽玄同。
日月臨高掌,神仙仰大風。
攢峰勢岌岌,翊輦氣雄雄。
揆物知幽贊,銘勛表圣衷。
會應陪玉檢,來此告成功。
用什么詞來形容華山的美景
四字詞語也行,急
《山》宋.寇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白云低。
《詠華山》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詠誦的一首詩。
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
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寇準是北宋時期稀世神童,聰慧過人。
他詠的這首詩,緣境構詩,詩與境諧。
孩子的詩是即景即情之作,與先前的爬山描寫投榫合縫,都突出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不凡,顯得貼合山勢,準確傳神,應該說是難能可貴了。
據(jù)記載,寇準小時候,其父大宴賓客,飲酒正酣,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隨口吟出一首五言絕句:“只有天在上,更無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詩還要快出許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描寫華山詩歌還有:《捉搦歌》古樂府《游西岳詩》西晉·潘尼《華山館為國家營功德詩》南北朝·沈約《行經(jīng)太華》隋·孔德紹《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唐·李白《登華山》唐·李白《華山歌》唐·劉禹錫《華岳》唐·王維《望岳》唐·杜甫《華岳廟》唐·張籍《途經(jīng)華山》唐·李隆基《水簾詩》唐·柳宗元《觀華山瀑布》唐·呂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