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騙子的句子有哪些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 最遙遠的地方( 天角) 最荒地方( 不毛之地) 最有學問的人(學富五車 ) 最長的腿( 一步登天) 最反常的天氣(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闊的胸懷 胸懷若谷 最重的話 一言九鼎 最愛學習的人 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 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 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 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 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 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 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 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 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 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 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 盡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 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 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 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 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 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 無孔不入 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 最有分量的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萬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獨的人——形單影只、孑然一身、煢煢孓立、形影相吊、眾叛親離、孤家寡人 最遙遠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 、荒無人煙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反常的氣候——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長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 最大的利潤-一本萬利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氣吞山河 最吝嗇的人——一毛不拔 最大方的人——一擲千金 最寬闊的胸懷——胸懷若谷 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 最厲害的賊——偷天換日 最寬的嘴巴——口若懸河 最難的話——一言難盡 最快的話——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最準的話——一言為定 最大的誓言——??菔癄€ 最有學問的人——無所不知、學富五車 最重的頭發(fā)——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家——四海為家 最愛學習的人——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路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無孔不入 最怪的動物——虎頭蛇尾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大的手術——脫胎換骨 最大的冒險——孤注一擲 最大的樹葉——一葉障目 最大的聲響——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錯的追求——南轅北轍 最危急的時刻——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本領——開天辟地 最小的郵筒——難以置信 最長的句子——文不加點 最大的被子——鋪天蓋地 最大的空間——無邊無際 最大的影集——包羅萬象 最大的幸運——九死一生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遠的分離——天壤之別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萬機 最徹底的美容術——面目全非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好的司機——駕輕就熟 最好的藥方——靈丹妙藥 最好的箭術——一箭雙雕、百發(fā)百中 最大的地方——無邊無際 最干凈的地方——一塵不染 最便宜的東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資源——取之不盡 最完美的東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藥 最危險的工作——虎口拔牙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 最遙遠的地方( 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有學問的人(學富五車 ) 最長的腿( 一步登天) 最反常的天氣(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闊的胸懷 胸懷若谷 最重的話 一言九鼎 最愛學習的人 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 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 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 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 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 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 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 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 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 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 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 盡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 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 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 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 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 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 無孔不入 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 最有分量的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萬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獨的人——形單影只、孑然一身、煢煢孓立、形影相吊、眾叛親離、孤家寡人 最遙遠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 、荒無人煙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反常的氣候——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長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 最大的利潤-一本萬利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氣吞山河 最吝嗇的人——一毛不拔 最大方的人——一擲千金 最寬闊的胸懷——胸懷若谷 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 最厲害的賊——偷天換日 最寬的嘴巴——口若懸河 最難的話——一言難盡 最快的話——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最準的話——一言為定 最大的誓言——??菔癄€ 最有學問的人——無所不知、學富五車 最重的頭發(fā)——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家——四海為家 最愛學習的人——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路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無孔不入 最怪的動物——虎頭蛇尾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大的手術——脫胎換骨 最大的冒險——孤注一擲 最大的樹葉——一葉障目 最大的聲響——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錯的追求——南轅北轍 最危急的時刻——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本領——開天辟地 最小的郵筒——難以置信 最長的句子——文不加點 最大的被子——鋪天蓋地 最大的空間——無邊無際 最大的影集——包羅萬象 最大的幸運——九死一生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遠的分離——天壤之別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萬機 最徹底的美容術——面目全非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好的司機——駕輕就熟 最好的藥方——靈丹妙藥 最好的箭術——一箭雙雕、百發(fā)百中 最大的地方——無邊無際 最干凈的地方——一塵不染 最便宜的東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資源——取之不盡 最完美的東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藥 最危險的工作——虎口拔牙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 最遙遠的地方( 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有學問的人(學富五車 ) 最長的腿( 一步登天) 最反常的天氣(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闊的胸懷 胸懷若谷 最重的話 一言九鼎 最愛學習的人 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 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 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 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 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 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 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 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 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 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 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 盡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 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 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 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 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 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 無孔不入 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 最有分量的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萬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獨的人——形單影只、孑然一身、煢煢孓立、形影相吊、眾叛親離、孤家寡人 最遙遠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 、荒無人煙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反常的氣候——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長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 最大的利潤-一本萬利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氣吞山河 最吝嗇的人——一毛不拔 最大方的人——一擲千金 最寬闊的胸懷——胸懷若谷 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 最厲害的賊——偷天換日 最寬的嘴巴——口若懸河 最難的話——一言難盡 最快的話——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最準的話——一言為定 最大的誓言——??菔癄€ 最有學問的人——無所不知、學富五車 最重的頭發(fā)——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家——四海為家 最愛學習的人——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路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無孔不入 最怪的動物——虎頭蛇尾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大的手術——脫胎換骨 最大的冒險——孤注一擲 最大的樹葉——一葉障目 最大的聲響——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錯的追求——南轅北轍 最危急的時刻——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本領——開天辟地 最小的郵筒——難以置信 最長的句子——文不加點 最大的被子——鋪天蓋地 最大的空間——無邊無際 最大的影集——包羅萬象 最大的幸運——九死一生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遠的分離——天壤之別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萬機 最徹底的美容術——面目全非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好的司機——駕輕就熟 最好的藥方——靈丹妙藥 最好的箭術——一箭雙雕、百發(fā)百中 最大的地方——無邊無際 最干凈的地方——一塵不染 最便宜的東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資源——取之不盡 最完美的東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藥 最危險的工作——虎口拔牙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 最遙遠的地方( 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有學問的人(學富五車 ) 最長的腿( 一步登天) 最反常的天氣(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闊的胸懷 胸懷若谷 最重的話 一言九鼎 最愛學習的人 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 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 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 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 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 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 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 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 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 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 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 盡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 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 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 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 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 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 無孔不入 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 最有分量的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萬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獨的人——形單影只、孑然一身、煢煢孓立、形影相吊、眾叛親離、孤家寡人 最遙遠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 、荒無人煙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反常的氣候——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長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 最大的利潤-一本萬利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氣吞山河 最吝嗇的人——一毛不拔 最大方的人——一擲千金 最寬闊的胸懷——胸懷若谷 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 最厲害的賊——偷天換日 最寬的嘴巴——口若懸河 最難的話——一言難盡 最快的話——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最準的話——一言為定 最大的誓言——??菔癄€ 最有學問的人——無所不知、學富五車 最重的頭發(fā)——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家——四海為家 最愛學習的人——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路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無孔不入 最怪的動物——虎頭蛇尾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大的手術——脫胎換骨 最大的冒險——孤注一擲 最大的樹葉——一葉障目 最大的聲響——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錯的追求——南轅北轍 最危急的時刻——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本領——開天辟地 最小的郵筒——難以置信 最長的句子——文不加點 最大的被子——鋪天蓋地 最大的空間——無邊無際 最大的影集——包羅萬象 最大的幸運——九死一生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遠的分離——天壤之別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萬機 最徹底的美容術——面目全非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好的司機——駕輕就熟 最好的藥方——靈丹妙藥 最好的箭術——一箭雙雕、百發(fā)百中 最大的地方——無邊無際 最干凈的地方——一塵不染 最便宜的東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資源——取之不盡 最完美的東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藥 最危險的工作——虎口拔牙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 最遙遠的地方( 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有學問的人(學富五車 ) 最長的腿( 一步登天) 最反常的天氣(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闊的胸懷 胸懷若谷 最重的話 一言九鼎 最愛學習的人 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 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 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 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 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 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 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 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 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 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 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 盡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 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 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 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 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 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 無孔不入 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 最有分量的話——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最失望的心情——萬念俱灰、心灰意冷 最孤獨的人——形單影只、孑然一身、煢煢孓立、形影相吊、眾叛親離、孤家寡人 最遙遠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涼的地方——不毛之地 、荒無人煙 最懸殊的區(qū)別——天壤之別 最反常的氣候——晴天霹靂 最昂貴的稿費——一字千金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難做的飯——無米之炊 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 最短的季節(jié)——一日三秋 最長的腿——一步登天、一日千里 最無作為的人-一事無成 最快的流水-一瀉千里 最大的巴掌-一手遮天 最寬的視野-一覽無余 最大的利潤-一本萬利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氣吞山河 最吝嗇的人——一毛不拔 最大方的人——一擲千金 最寬闊的胸懷——胸懷若谷 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 最厲害的賊——偷天換日 最寬的嘴巴——口若懸河 最難的話——一言難盡 最快的話——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最準的話——一言為定 最大的誓言——??菔癄€ 最有學問的人——無所不知、學富五車 最重的頭發(fā)——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家——四海為家 最愛學習的人——如饑似渴 最愛工作的人——廢寢忘食 最長的時間——千秋萬代 最長的棍子——一柱擎天 最成功的戰(zhàn)斗——一網(wǎng)打盡 最慘的結局——一敗涂地 最徹底的勞動——斬草除根 最大的滿足——天遂人愿 最多的顏色——萬紫千紅 最費時的工程——百年樹人 最繁忙的季節(jié)——多事之秋 最公開的事情——路人皆知 最高明的醫(yī)術——藥到病除 最高超的技術——鬼斧神工 最高明的指揮——一呼百應 最好的記憶——過目成誦 最大的眼——放眼世界 最小的針——無孔不入 最怪的動物——虎頭蛇尾 最大的容量——包羅萬象 最大的變化——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風馳電掣 最大的手術——脫胎換骨 最大的冒險——孤注一擲 最大的樹葉——一葉障目 最大的聲響——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 最錯的追求——南轅北轍 最危急的時刻——千鈞一發(fā) 最大的本領——開天辟地 最小的郵筒——難以置信 最長的句子——文不加點 最大的被子——鋪天蓋地 最大的空間——無邊無際 最大的影集——包羅萬象 最大的幸運——九死一生 最絕望的前途——山窮水盡 最遠的分離——天壤之別 最繁忙的航空港——日理萬機 最徹底的美容術——面目全非 最長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好的司機——駕輕就熟 最好的藥方——靈丹妙藥 最好的箭術——一箭雙雕、百發(fā)百中 最大的地方——無邊無際 最干凈的地方——一塵不染 最便宜的東西——一文不值 最多的資源——取之不盡 最完美的東西——十全十美 最重的疾病——不可救藥 最危險的工作——虎口拔牙
形容箭術高超的詞語
箭術高超的詞語:百步穿楊、百發(fā)百中、弦無虛發(fā)、一箭雙雕、一矢雙穿一、百步穿楊【解釋】在一百步遠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
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
【出處】關羽帶箭回寨,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譯文】關羽帶箭回寨,才知道黃忠有百步穿楊的本領【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射擊技術高明二、百發(fā)百中【解釋】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處】回見子牙,叩頭在地:“丞相妙計,百發(fā)百中。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六回【譯文】回頭看見子牙,叩頭在地:“丞相妙計,百發(fā)百中。
三、弦無虛發(fā)【解釋】指射箭百發(fā)百中。
【出自】南北朝·陳書《陳書·蕭摩訶傳》:“又有西域胡,妙于弓矢,弦無虛發(fā),眾軍尤憚之。
”【譯文】“又有西域胡,精通弓箭,箭無虛發(fā),眾軍士特別害怕的。
”四、一箭雙雕【解釋】: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
后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出自】唐·李大師《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
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fā)雙貫焉。
”【譯文】有兩只大雕盤旋著,正在爭奪一塊肉,(首領)叫人拿兩枝箭遞給長孫晟,命令他把兩只雕射下來。
長孫晟翻身上馬飛馳而去,離大雕的位置很近了,拉弓搭箭,認準目標一箭射穿了兩只大雕的胸膛。
五、一矢雙穿【解釋】猶一箭雙雕。
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出自】清·陳天華《獅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還他個一矢雙穿。
”按,此指抗洋倒清二者并進,一舉兩得。
【譯文】“這是英雄從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砧板,返回一個一箭雙穿。
”按,這是指抗洋倒清二者并進,一次兩個得到。
形容射箭技術高的成語
應弦而倒 隨著弓聲音而倒下.形容射高超.左右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只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沒金飲羽 指射箭入石,箭鏃和箭桿后的雕翎全都隱沒不見.沒金鎩羽 指射箭入石,箭鏃和箭桿后的雕翎全都隱沒不見.巧發(fā)奇中 發(fā):射箭,比喻發(fā)言.形容善于乘機發(fā)表意見,后能為事實所證實.百不失一 一百次中無一次失誤.表示射箭或打槍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百發(fā)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一箭雙雕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矢不虛發(fā) 矢:箭.形容射箭本領極高.弦無虛發(fā) 指射箭百發(fā)百中.
誰能教我李少波12天真氣運行法,
那個都說是罵過..... 張儀是在蘇秦之后的~~~~蘇秦要他幫自己的合縱成功~~~~~ 安邑屏障頓失,簡直就在秦軍的鐵蹄之下。
無奈之中,提前遷都大梁,舉國上下很是灰溜溜了一陣。
好在遷都大梁準備了好多年,本來就在籌劃之中,也算是朝野盡知,沒有引起很大的混亂。
再說,魏國的本土也還算完整,丟失的都是祖宗奪取的秦國土地,所以還沒有動搖根本。
要在其他缺乏根基的邦國,遭逢這“失地千里,喪師遷都”的重大打擊,引起內亂逼宮都是經(jīng)常有的
開始,魏惠王倒也是心驚膽顫了好一陣子,后來見國人權臣尚算安定,便漸漸地緩了過來。
回頭一想,竟暗自好笑,自己平定內亂于危難之中,振興國威三十年之久,縱有小敗,何至國人不容
如此一想,負罪歉疚之心頓消,精神頭兒便又振作了起來,準備好好地搜羅幾個象吳起商鞅那樣的名士大才,將失去的霸業(yè)再奪回來
魏惠王決意要重振雄風,便蝸居書房,宣來丞相公子昂很是謀劃了一陣子。
公子昂盛贊魏王“宵衣旰食,為國操勞”;魏惠王也大是欣慰,立即覺得身為一國之君須得張弛有度;于是,公子昂的行獵主張當即被欣然采納,就有了這場“將大漲國人志氣”的狩獵舉動。
“稟報我王——
”掌宮老內侍氣喘吁吁跑來報道:“孟子大師率門生百人,進入大梁,求見大王
” 魏惠王大為皺眉,覺得這老夫子來得實在掃興。
但這孟子乃儒家大師,算得上是天下第一老名士了,若因行獵不見,傳揚開去可是大損聲望,魏國正當用人之際,如何拒絕得這樣一個招牌人物
思忖有頃,魏惠王對公子昂無可奈何地笑笑:“撤消行獵,儀仗迎接孟夫子。
”片刻之間,早已準備好的行獵鼓樂手列隊奏樂,王宮中門大開,魏惠王率領陪獵大臣迎出宮來,一切就便,倒是快捷非常。
但這聲勢,卻使孟子大吃了一驚
孟子在列國奔波多年,來魏國也不知多少次了。
儒家的為政主張已經(jīng)是天下皆知,無論大國小國,雖然無人敢用儒家執(zhí)政,卻也沒有那個國家敢無故開罪于這個極擅口誅筆伐的難纏學派。
時間長了,孟子也明白了此中奧妙,便也打消了出仕念頭,將游歷天下看做了講學傳道的生涯。
各國君主也看出了奧妙,對孟子師生也不再心懷芥蒂,而樂得為自己博個禮賢下士的名望。
如此一來,儒家竟與各國君臣奇妙地融洽了起來,舉凡所過國家,都是一番祥和隆重的禮遇,比起當年孔夫子的惶惶若喪家之犬,可要氣派堂皇多了。
國君不問政事,孟子也只談學問,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問答篇章。
這次,孟子回歸魯國故里,路經(jīng)大梁,本沒有想拜見魏惠王。
畢竟,孟子對這些徒有聲勢而不涉實際的應酬也有些不耐。
但在路上卻聽到一個消息:魏惠王要出大梁行獵三日。
孟子突發(fā)心思:既然魏惠王要出獵,不妨前去拜望,既免去了應酬之苦,又還了魏惠王平素對孟子禮敬有加的情誼,豈不妙哉
這一手也是孔子首創(chuàng)。
當年,孔子不想與陽貨交往,又脫不得禮儀,便故意在陽貨不在家時前去“回拜”,結果自然是兩全其美。
今日之拜見魏惠王,正與孔老夫子見陽貨有異曲同工之妙,孟子還真有些小小得意。
孟子熟知各國禮儀,知道魏國行獵的王制是“卯時出城,無擾街市庶民”;便吩咐大弟子萬章讓車隊緩行,趕辰時到達大梁即可;此時魏王出城已經(jīng)一個時辰,正好“全禮”而歸,不誤自己的行程。
孰料人算不如天算,偏偏魏惠王因遷都大梁后首次出獵,宣布改了王獵規(guī)制,變作“辰時出城,以利庶民觀瞻”,意在讓國人看看王室的振作氣象。
不想恰恰遭逢了孟子前來拜會,便就勢行事,大張旗鼓地開中門率群臣迎接孟子。
這一番意外,如何不讓正在悠然自得的孟子大為驚訝
“孟老夫子,別來無恙啊
”魏惠王遙遙拱手,滿臉笑意,身后的大臣們也是一齊躬身做禮:“見過孟夫子
” 孟子遠遠地聽見鼓樂奏起,就已經(jīng)下車了,及至看見魏惠王君臣戎裝整齊地迎來,就知道自己算計不巧觸了霉頭,心中竟大是別扭。
但孟子畢竟久經(jīng)滄海,立即換上了一副坦然自若的笑容迎了上去,長躬到底:“孟軻何能
竟勞動魏王大駕出迎,孟軻卻無地自容也。
” 魏惠王嫻熟地扶住了孟子:“當今天下第一名士光臨大梁,為大魏國帶來文昌隆運,本王敢不盡地主之誼
”說完順便拉起孟子的左手,環(huán)顧左右大臣:“諸位臣僚,到大殿為孟夫子接風洗塵
孟老夫子,請。
”便與孟子執(zhí)手走向富麗堂皇的王宮正殿。
孟子的學生們也壓根兒沒想到會有這場突如其來的隆重禮遇,一個個被禮賓官員們“侍奉”得方寸大亂。
最后總算是紛紛聚合到偏殿,開始了接風酒宴。
禮賓應酬,魏惠王向來喜歡鋪排大國氣度,場面宏大,極盡奢華。
這次又是借行獵之勢接待天下大宗師,自然更不會省略。
鐘鼓齊鳴,雅樂高奏,燦爛的舞女讓孟子眼花繚亂。
酬酢反復,禮讓再三,孟子卻依然淡淡漠漠,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態(tài),竟沒有往日高談闊論的興致。
魏惠王卻是應酬高手,很善于找話題,見孟子落落寡歡,便關切地問起孟子在齊國的境況。
孟子見問,竟不勝感慨,說已經(jīng)辭了稷下學宮的館爵,準備回魯國興辦儒家學宮了。
魏惠王大為興奮,立即力勸孟子來魏國興辦學宮,職任學宮令,爵同上卿
孟子卻淡然一笑:“孟軻兩鬢如霜,老驥不能千里了,望大王恕罪。
” 魏惠王哈哈大笑,連連勸慰孟子不要歉疚,并慨然許諾,將資助孟子在魯國興辦學宮。
這是一件實事,孟子倒是著實感謝了一番,氣氛便漸漸融洽熱烈起來。
猛然,魏惠王心中一動,便離席起身,恭恭敬敬地向孟子一躬:“孟夫子領袖天下士林,敢請為魏國舉薦棟梁大才,魏罌不勝心感。
”孟子大是意外,這是魏惠王么
他竟也想起了求賢
戰(zhàn)國以來,天下名士十之八九出于魏齊魯三國。
魯國以儒家、墨家發(fā)祥地著稱。
齊國以門類眾多號稱“名士淵藪”的稷下學宮著稱。
魏國則以治國名士輩出著稱,李悝、吳起、商鞅、孫臏、龐涓等皆出魏國,若再加上后來的犀首、張儀、范雎、樂毅、尉僚,魏國簡直可以稱為名將名相的故鄉(xiāng)與搖籃。
雖然群星如此璀璨,魏國的光芒卻是一天天暗淡了下去。
魏國涌現(xiàn)的大才,除了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用了一個李悝、半個吳起而使魏國崛起于戰(zhàn)國初期以外,從魏惠王開始,魏國就再也留不住人才了。
孟子很清楚,舉凡天下才士,莫不以在魏國修學若干年為榮耀。
事實上,魏國才是真正的名士淵藪。
魏國若要著力搜求人才,完全可以悉數(shù)網(wǎng)羅天下名士于大梁。
然則,天下事忒煞奇怪
魏惠王的魏國竟成了名士的客棧,往來不斷,卻無一駐足
孟子本人也是終身奔波求仕的滄桑人物,如何不知其中就里
要他薦舉賢才原也不難,非但自己門下盡有杰出之士,就是法家兵家,孟子也大有可薦之名士大才。
譬如稷下學宮的荀子、慎到等第一流的名士,以及后起之秀莊辛、魯仲連等。
可魏惠王能真心誠意地委以重任么
禮遇歸禮遇,那與實際任用還差著老遠呢。
有魏罌這樣的國王,公子昂這樣的丞相,誰要給魏國薦賢,那必是自討沒趣。
但無論如何,公然的求賢之心,孟子卻是不好掃興的。
思忖有頃,孟子肅然拱手:“魏王求賢,孟軻欽佩之至。
然則,孟軻多年來埋首書卷,與天下名士交游甚少,急切間尚無治國大才舉薦,慚愧之至。
” “既然如此,日后但有賢才,薦于本王便是。
”魏惠王極有氣度地笑著。
殿中突然一人站起:“啟奏我王,臣有一大賢舉薦。
” “噢
”魏惠王一看,竟是敖倉令先轢
他素來不喜歡小臣子搶班奏事,先轢雖是名將之后,畢竟只是個司土府低爵臣工,哪來大賢可薦
但方才公然向孟子求賢,此刻也不好充耳不聞,于是矜持地拉長了聲調:“諺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敖倉令職司細務,也有大賢之交
卻是何人啊
” “啟奏我王,”先轢走出一步拱手高聲道:“臣雖職司低微,然因先祖之故,與名士賢才尚有交往。
臣所舉薦之人,乃齊國稷下名士惠施
此人正游學大梁,機不可失。
” “惠施
何許人也
噢——,想起來了,他不是在安邑做過幾天上大夫么
才情如何
”魏惠王恍然轉向孟子:“若是名士,孟夫子定然知曉也。
” 孟子見魏國官場竟有人薦舉惠施,自然明白是惠施想重回魏國下力斡旋所致,心下便對這種有失名士身份的做法大不以為然。
但孟子在公開場合卻也不能計較這些,惠施畢竟還不算徒有虛名之輩,便微笑答道:“惠施乃宋國人,久在稷下學宮致力于名家之學,持‘合同異’之論,確是天下名士也。
” 魏惠王素知孟子孤傲,他說是名士,那一定是大名士無疑,便欣然笑道:“好啊
我大魏國正是用人之際。
先轢,明日即帶惠施隨同行獵,本王自有道理。
” “謹遵王命
”先轢興奮了,應答得格外響亮。
正在此時,總管老內侍匆匆進殿,“稟報我王,名士張儀求見。
” “又是名士
”魏惠王不耐地皺起了眉頭巡視大殿:“張儀何許人也
誰知道
” 丞相公子昂等幾位重臣齊聲回道:“臣等不知。
”末座中的先轢與左右對視會意,也齊聲答道:“臣等不知。
” “舉朝不知,談何名士
賞他五十金罷了,本王要就教孟夫子,不見。
” “魏王且慢。
”孟子擺擺手,臉上露出一絲莫測高深的笑意:“這個張儀,雖則未嘗揚名于天下,然則孟軻卻略有所聞。
他與蘇秦同出一隱士門下,自詡縱橫策士。
魏王不妨一見,或能增長些許見識。
” “好吧。
孟夫子既有此說,見見無妨。
”魏惠王大度地揮揮手:“讓他進來。
” 片刻之間,一個年輕士子悠然進殿,舉座目光立即被吸引了過去——一領黑色大袖夾袍,長發(fā)松散地披在肩上,頭上雖然沒有高冠,高大的身材卻隱隱透出一種偉岸的氣度;步履瀟灑,神態(tài)從容,在貴胄滿座的大殿中非但絲毫不顯寒酸,反有一股逼人的清冽孤傲之氣。
士子從容地躬身做禮:“安邑士子張儀,參見魏王。
” 魏惠王卻大皺眉頭,冷冷問:“張儀,你是魏人,卻為何身著秦人衣色
” 這突兀奇特的一問,殿中無不驚訝
孟子不禁感到好笑,身為大國之王,婦人一般計較穿戴服色,真乃莫名其妙。
此時卻見張儀不卑不亢道:“張儀生地乃魏國蒲陽,與秦國河西之地風習相盡,民多黑衣。
此無損國體,亦不傷大雅。
” “此言差矣
”丞相公子昂深知魏惠王心思所在,覺得由自己出面更好,便指著張儀高聲道:“魏秦,世仇也
目下正當大魏朝野振作,圖謀復仇之際,魏國子民便當惡敵所好,尚我大魏本色
一介士子,就敵國服色而棄我根本,大義何在
” 張儀滿懷激情而來,迎頭就碰上這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問,心中頓時膩歪,及至聽得這首座高冠大臣振振有辭的滑稽斥責,不禁哈哈大笑:“公之高論,當真令人噴飯。
若以公之所言,秦人好食干肉,公則只能喝菜湯;秦人好兵戰(zhàn),公則只能斗雞走馬;秦人好娶妻生子,公則只能做鰥夫絕后了;秦人尚黑衣,公也只能白衫孝服了
” 話音未落,大殿中已轟然大笑
魏惠王笑得最厲害,一口酒“噗
”的噴到了下手公子昂的臉上。
公子昂面色脹紅,本想發(fā)作,卻見魏惠王樂不可支,頓時換了一副面孔,竟也一臉酒水的跟著眾人哈哈大笑起來,于是禁忌全消,大殿中笑聲更響了。
魏惠王向孟子笑道:“孟老夫子,如此機變之士,常伴身邊,倒是一件快事呢。
” 孟子帶著揶揄的微笑:“魏王高明。
此子,當?shù)靡粋€弄臣也。
” 張儀本傲岸凌厲之士,長策未進卻大受侮辱,不禁怒火驟然上沖,欲待發(fā)作,腦海中卻油然響起老師蒼老的聲音:“縱橫捭闔,冷心為上”,瞬息間便冷靜下來,正色拱手道:“魏王為國求賢,大臣卻如此怠慢,豈非令天下名士寒心
” 魏惠王哈哈一笑卻道:“張儀啊,孟夫子說你乃縱橫策士,但不知何為縱橫之學
” “魏王,”張儀見涉及正題,精神振作,肅然道:“縱橫之學,乃爭霸天下之術。
縱橫者,經(jīng)緯也。
經(jīng)天緯地,匡盛霸業(yè),謂之縱橫。
張儀修縱橫之學,自當首要為母國效力。
” “經(jīng)天緯地
匡盛霸業(yè)
縱橫之學如此了得
”魏惠王驚訝了。
孟子卻冷笑著插了進來:“自詡經(jīng)天緯地,此等厚顏,豈能立于廟堂之上
” “孟夫子此話怎講
倒要請教。
”魏惠王很高興孟子出來辯駁,自己有了回旋余地。
孟子極為莊重:“魏王有所不知。
所謂縱橫一派,發(fā)端于春秋末期的狡黠之士。
前如張孟談游說韓魏而滅智伯,后如犀首游說燕秦。
如今又有張儀、蘇秦之輩,后來者正不知幾多
此等人物朝秦暮楚,言無義理,行無準則;說此國此一主張,說彼國彼一主張,素無定見,唯以攫取高官盛名為能事。
譬如妾婦嬌妝,以取悅主人,主人喜紅則紅,主人喜白則白;主人喜肥,則為饕餮之徒;主人喜細腰,則不惜作踐自殘;其說辭之奇,足以悅人耳目,其機變之巧,足以壞人心術
此等下作,原是天下大害,若執(zhí)掌國柄,豈不羞煞天下名士
”孟子原是雄辯之士,一席話慷慨激昂義正詞嚴,殿中竟是一片默然。
魏國君臣雖覺痛快,卻也覺得孟子過份刻薄,連死去近百年的“三家分晉”的功臣名士張孟談也一概罵倒,未免不給魏國人臉面。
然則,此刻卻因孟子對的是面前這個狂士,便都不做聲,只是盯著張儀,看他如何應對
事已至此,張儀不能無動于衷了。
他對儒家本來素無好感,但因了敬重孔子孟子的學問,所以也就井水不犯河水,今日見孟子如此刻薄兇狠,不禁雄心陡長,要狠狠給這個固步自封的老夫子一點顏色
只見張儀悠然轉身對著孟子,坦然微笑:“久聞孟夫子博學雄辯,今日一見,果是名不虛傳也。
” “國士守大道,何須無節(jié)者妄加評說
”孟子冷峻傲慢,竟不屑地回過了頭去。
突然,張儀一陣哈哈大笑,又驟然斂去笑容揶揄道:“一個惶惶若喪家之犬的乞國老士子,談何大道
分明是縱橫家鵲起,乞國老士心頭泛酸,原也不足為奇。
” 此言一出,孟子臉色驟然鐵青
游歷諸侯以來,從來都是他這個衛(wèi)道士斥責別人,哪有人直面指斥他為“乞國老士子”
這比孔子自嘲的“惶惶若喪家之犬”更令人有失尊嚴
孟子正要發(fā)作,卻見張儀侃侃道:“縱橫策士圖謀王霸大業(yè),自然忠實與國,視其國情謀劃對策,而不以一己之義理忖度天下。
若其國需紅則謀白,需白則謀紅,需肥則謀瘦,需瘦則謀肥,何異于亡國之奸佞
所謂投其所好言無義理,正是縱橫家應時而發(fā)不拘一格之謀國忠信也
縱為妾婦,亦忠人之事,有何可恥
卻不若孟夫子游歷諸侯,說遍天下,無分其國景況,只堅執(zhí)兜售一己私貨,無人與購,便罵遍天下,猶如娼婦處子撒潑,豈不可笑之至
” “娼婦處子
妙
”丞相公子昂第一個忍不住擊掌叫好。
“彩——
”殿中群臣一片興奮,索性象酒肆博彩般喝起“彩”來。
魏惠王大感意外:這個張儀一張利口,與孟老夫子竟是棋逢對手
便好奇心大起,笑問張儀:“有其說必有其論,‘娼婦處子’,卻是何解啊
” 張儀卻是一本正經(jīng)道:“魯國有娼婦,別無長物,唯一身人肉耳。
今賣此人,此人不要。
明賣彼人,彼人亦不要。
賣來賣去,人老珠黃,卻依舊處子之身,未嘗個中滋味。
于是倚門曠怨,每見美貌少婦過街,便惡言穢語相加,以泄心頭積怨。
此謂娼婦處子之怨毒也。
” “啊——
”殿中輕輕地一齊驚嘆,臣子們一則驚詫這個年輕士子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二則又覺得他過分苛損,大非敬老之道。
魏惠王正自大笑,一回頭,孟老夫子竟是簌簌發(fā)抖欲語不能,便覺得有點兒不好收拾。
孟夫子畢竟天下聞人,在自己的接風宴會上被一個無名士子羞辱若此,傳揚開去,大損魏國
想到此處,魏惠王厲聲道:“豎子大膽,有辱斯文
給我轟了出去
” “且慢。
”張儀從容拱手:“士可殺,不可辱。
孟夫子辱及縱橫家全體,張儀不得不還以顏色,何罪之有
魏王莫要忘記,張儀為獻霸業(yè)長策而來,非為與孟夫子較量而來。
” 魏惠王愈發(fā)惱怒:“陰損刻薄,安得有謀國長策
魏國不要此等狂妄之輩,轟出去
” “既然如此,張儀告辭。
”大袖一揮,張儀飄然而去。
張儀二罵孟子2007年08月21日 星期二 21:42 此日過午,孟子車隊進入臨淄。
齊宣王仿效當年齊威王之法,率領群臣與稷下名士到郊亭迎接,并在臨淄王宮的正殿舉行了隆重的接風大宴。
白發(fā)蒼蒼的孟子與齊宣王并席而坐,左右便是張儀與孟嘗君,廳中群臣名士羅列,卻是名家大師絕無僅有的禮遇。
孟夫子雄辯善說,席間侃侃而談,歷歷訴說了所過之邦的見聞,時時對各國君主略加評點,竟是揮灑自如,不時引起舉座笑聲。
齊宣王最是看重敬賢之名,況又是第一次與孟子直面對答,實在是對孟子的學問氣度見識敬佩有加,更對孟子的君王評點大有興趣,便謙恭笑道:“先生常過大梁,卻不知魏王近況如何
” “魏王嗣者,實非君王氣象也。
”須知魏國強盛近百年,為天下文明淵藪。
孟子一句話,非但直呼魏王名諱,且公然顯出輕蔑的笑意,舉座皆是一驚
“先生此言,可有佐證
”齊宣王依然是面帶微笑。
孟子從容道:“與魏嗣對答,人無以敬之。
彼問:‘天下何得太平
’我答:‘天下定于一,自有太平。
’彼又問:‘定于一者,何人也
’我答:‘不好殺戮,仁者定于一。
’彼又問:‘不行殺戮,便無征戰(zhàn),誰愿拱手讓位,使仁者定于一
”我答:‘天下庶民皆愿之。
禾田大旱,便望云霓,大雨但落,枯苗便勃勃而起,其勢何人堪當
’此等之王,此等之問,何堪為王也
” 孟子悠然說完,座中卻是一片默然,竟沒有了孟子所熟悉的驚訝贊嘆之聲,甚至也沒有了孟子所熟悉的激烈反對與銳聲辯駁,竟是泥牛入海般無聲無息。
這在講究“論戰(zhàn)無情”的戰(zhàn)國,尤其在論戰(zhàn)風熾熱的百余名稷下名士在座的場合,可說是罕見之極
偏孟子渾然無覺,已經(jīng)有些混沌的眼神高傲的掃視了大殿一圈,悠然一笑:“孟軻游歷天下四十余年,閱人多矣
惟以仁政王道為量人之器,無得有他也。
” 齊宣王卻岔開了話題笑道:“先生從燕國來,以為燕國仁政如何
” “亂邦無道,何談仁政
”孟子喟然一嘆:“奸佞當?shù)?,庶民倒懸,此皆蘇秦之罪也。
” 一言落點,稷下士子中便有嗡嗡議論之聲,并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瞄向了張儀。
蘇秦新喪,張儀容得孟子褻瀆蘇秦么
看那張儀,卻是神色淡漠,徑自飲酒。
孟嘗君卻一眼看到,張儀的那根細亮的鐵杖在案下抖動著
齊宣王明知就里,又岔開笑道:“先生以為,當如何安定燕國
” “置賢君,行仁政,去奸佞,息刀兵,燕國自安。
” 齊宣王聽孟子再沒有觸及難堪話題,便松了一口氣道:“先生所言,天下大道。
敢問先生:如何便能置賢君、行仁政、去奸佞、息刀兵
” 孟子便微微皺起了眉頭,蒼老的語調竟是分外矜持:“上智但言大道。
微末之技,利害之術,惟蘇秦、張儀縱橫者流所追逐也,孟軻不屑為之。
”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目光便齊刷刷聚向了張儀
齊宣王也一時愣怔了。
“孟夫子名不虛傳,果然是大偽無雙也。
”張儀應聲而起,一句悠閑而犀利的評點,便使殿中轟然炸開,嗡嗡議論不絕——方今天下,誰敢直面指斥孟夫子“大偽無雙”
若是別個名士,齊宣王也就阻止了,畢竟孟子是天下大家,如何能讓他如此難堪
可這是名重天下的張儀,聲威赫赫的秦國丞相,況且孟子挑釁在先,他如何能公然攔阻
孟子極不舒坦,沉聲問道:“足下便是張儀了
” “微末之技,利害之術,縱橫者流,張儀是也。
” 孟子本來多飲了兩爵,此刻更顯得面紅耳赤,竟是如坐針氈。
四十余年來,孟子周游列國,雖然無一國敢用,名氣卻是越游越大,漸漸的也就不寄厚望于任何邦國,悠悠然成了一個超脫傳道的大宗師。
如此一來,反倒是放開說話無所顧忌,正合了孟子的傲岸本性,也使孟子的雄辯才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近年來,孟子資望更深,各國皆奉為大賢宗師,孟子便更是揮灑自如,往往對陪宴士子與官員不屑一顧,只與君王問對應答,儼然布衣王侯一般。
常常是宴席結束論戰(zhàn)散場,孟子才問萬章:“今日來者都有何人
論辯者究是那家弟子
”若非萬章一般弟子因了要記錄孟子言談,刻意記下了應對陪同者姓名而后告孟子,孟子便當真是目中無人一片混沌了。
今日入得臨淄,孟子也是對大片冠帶不屑一顧,甚至連丈許之遙的主陪——張儀與孟嘗君,也是漫不經(jīng)心,沒有看進眼里。
也就是說,孟子壓根兒就沒想到能在臨淄碰上張儀。
及至那個鐵拐高冠者站了起來,甩出“大偽無雙”四字,竟是擲地有聲
孟子才驀然閃念,此人必是張儀無疑。
仿佛便是冥冥之中的定數(shù),孟子被譽為“大才雄辯,天下無對”,張儀則有“天下第一利口”名號,偏這兩人但見便有口舌,竟是生死糾纏的冤家一般。
二十多年前,孟子在大梁譏諷縱橫家是“妾婦之道”,就被剛剛出山的張儀卒不及防的痛斥了一頓。
從此,孟子便對張儀蘇秦厭惡之極,內心卻也實在有幾分說不清的忌憚。
雖然,孟子還是每說大道必罵縱橫策士,但卻再也沒有說過“妾婦之道縱橫家”那句話了。
今日原本是孟子說得口滑,便滑上了貶損縱橫策士的老路子,卻不意偏偏撞上了張儀在場,又遇蘇秦新喪,孟子便隱隱覺得有些不妥。
雖則心中忐忑,孟子卻從來沒有退讓致歉的習慣,振作心神,一開口便氣度沉雄:“大道至真,不涉得失。
末技卑微,惟言利害。
以利取悅于人,以害威懾于人,此等蠱惑策士,猶辯真?zhèn)沃f,豈非天下笑談耳
” “孟老夫子,爾何其厚顏也
”張儀站在當?shù)?,手中那支細亮的鐵杖竟是直指孟子:“儒家大偽,天下可證: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術皆卑賤,唯我獨尊;學皆邪途,唯我正宗。
墨子兼愛,你孟軻罵做無父絕后。
揚朱言利,你孟軻罵成禽獸之學。
法家強國富民,你孟軻罵成虎狼苛政。
老莊超脫,你孟軻罵成逃遁之說。
兵農(nóng)醫(yī)工,你孟軻罵為未技細學。
縱橫策士,你孟軻罵作妾婦之道。
你張揚刻薄,出言不遜,損遍天下諸子百家
卻大言不慚,公然以王道正統(tǒng)自居。
憑心而論,儒家自己究有何物
你孟軻究有何物
一言以蔽之,爾等不過一群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書呆子,整天淹沒在那個消逝的大夢里,惟知大話空洞,欺世盜名而已
國有急難,邦有亂局,儒家何曾拿出一個有用主意
爾等竟日高談文武之道、解民倒懸,事實上卻主張回復井田古制,使萬千民眾流離失所,無田可耕
爾等信誓旦旦,稱‘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事實上卻維護周禮、貶斥法制,竟要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萬千平民有冤無訟、狀告無門,天下空流多少鮮血
如此言行兩端,心口不應,不是大偽欺世,卻是堂堂正正么
儒家大偽,更有其甚:爾等深藏利害之心,卻將自己說成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但觀其行,卻是孜孜不倦的謀官求爵,但有不得,便惶惶若喪家之犬
三日不見君王,便其心惴惴;一月不入官府,便不知所終。
究其實,利害之心,天下莫過儒家
趨利避害,本是人性。
爾等偏無視人之本性,不做因勢利導,反著意扼殺如閹人一般
食而不語、寢而不語、坐懷不亂,生生將柳下惠那種不知生命為何物的木頭,硬是捧為與圣人齊名的君子
將人變成了一具具活僵尸,一個個毫無血性的閹人
儒家弟子數(shù)千,有幾人如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龍活虎的真人
有幾人不是唯唯諾諾的弱細無用之輩
陰有所求,卻做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求之不得,便罵盡天下
更有甚者,爾等儒家公然將虛偽看作美德,公然引誘人們說假話:為圣人隱,為大人隱,為賢者隱;教人自我虐待,教人恭順服從,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最終使民人不敢發(fā)掘丑惡,不敢面對法制,淪做無知茫然的下愚,使貴族永遠欺之,使爾等上智永遠愚弄之
險惡如斯,虛偽如斯,竟大言不慚的奢談解民倒懸
敢問諸位:春秋以來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誕離奇厚顏無恥之學
有
那便是儒家
便是孔丘孟軻
” 張儀一陣嬉笑怒罵,大殿中竟是鴉雀無聲,惟聞張儀那激越的聲音在繞梁游走:“自儒家問世,爾等從不給天下生機活力,總是呼喝人們亦步亦趨,因循拘泥。
天下諸侯,從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戰(zhàn)國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是沒有一個國家敢用爾等。
儒家至大,無人敢用么
非也
說到底,誰用儒家,誰家滅亡
方今大爭之世,若得儒家治國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飲血
孟夫子啊,干百年之后,也許后輩子孫忽然不肖,忽然想萬世不移,忽然想讓國人泯滅雄心,儒家僵尸也許會被抬出來,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豬肉,成為大圣大賢。
然則,那已經(jīng)是干秋大夢了,絕非爾等生身時代的真相
儒家在這個大爭之世,充其量,不過一群毫無用處的蛀書蟲而已
呵哈哈哈哈哈哈哈……”末了,張儀竟是仰天大笑。
呵呵都是復制的~~~~汗顏啊
魯迅《春末閑談》里面有句話
這句話意思統(tǒng)治者妄想永遠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種種禁錮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統(tǒng)治方法,都是在尋找像細腰蜂的“神奇的毒針” 那樣的“奇妙的藥品”,讓被統(tǒng)治者服用后像小青蟲那樣“不死不活”,供他們驅使和享用,但結果總是失敗。
他們的各種麻痹術,不能像細腰蜂那樣奏效。
因為細腰蜂要求小青蟲或蜘蛛只須不懂而又不死,而統(tǒng)治者要求被統(tǒng)治者的是既運動,貢獻玉食,又要無知覺,不反抗。
這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
因為被統(tǒng)治者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是無法禁止的。
所以歷史在代代更替,統(tǒng)治者一方面統(tǒng)治人民,一方面又被不時地推翻。
附春末閑談及其賞析魯迅北京正是春末,也許我過于性急之故罷,覺著夏意了,于是突然記起故鄉(xiāng)的細腰蜂。
那時候大約是盛夏,青蠅密集在涼棚索子上,鐵黑色的細腰蜂就在桑樹間或墻角的蛛網(wǎng)左近往來飛行,有時銜一支小青蟲去了,有時拉一個蜘蛛。
青蟲或蜘蛛先是抵抗著不肯去,但終于乏力,被銜著騰空而去了,坐了飛機似的。
老前輩們開導我,那細腰蜂就是書上所說的果贏,純雌無雄,必須捉螟蛉去做繼子的。
她將小青蟲封在窠里,自己在外面日日夜夜敲打著,祝道“像我像我”,經(jīng)過若干日,——我記不清了,大約七七四十九日罷,一那青蟲也就成了細腰蜂了,所以《詩經(jīng)》里說:“螟蛉有子,果贏負之。
”螟蛉就是桑上小青蟲。
蜘蛛呢?他們沒有提。
我記得有幾個考據(jù)家曾經(jīng)立過異說,以為她其實自能生卵;其捉青蟲,乃是填在窠里,給孵化出來的幼蜂做食料的。
但我所遇見的前輩們都不采用此說,還道是拉去做女兒。
我們?yōu)榇媪籼斓亻g的美談起見,倒不如這樣好。
當長夏無事,遣暑林陰,瞥見二蟲一拉一拒的時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滿懷好意,而青蟲的宛轉抗拒,則活像一個不識好歹的毛鴉頭。
但究竟是夷人可惡,偏要講什么科學。
科學雖然給我們許多驚奇,但也攪壞了我們許多好夢。
自從法國的昆蟲學大家發(fā)勃耳(Fabre)仔細觀察之后,給幼蜂做食料的事可就證實了。
而且,這細腰蜂不但是普通的兇手,還是一種很殘忍的兇手,又是一個學識技術都極高明的解剖學家。
她知道青蟲的神經(jīng)構造和作用,用了神奇的毒針,向那運動神經(jīng)球上只一螫,它便麻痹為不死不活狀態(tài),這才在它身上生下蜂卵,封入窠中。
青蟲因為不死不活,所以不動,但也因為不活不死,所以不爛,直到她的子女孵化出來的時候,這食料還和被捕當日一樣的新鮮。
三年前,我遇見神經(jīng)過敏的俄國的E君(u,有一天他忽然發(fā)愁道,不知道將來的科學家,是否不至于發(fā)明一種奇妙的藥品,將這注射在誰的身上,則這人即甘心永遠去做服役和戰(zhàn)爭的機器了?那時我也就皺眉嘆息,裝作一齊發(fā)愁的模樣,以示“所見略同”之至意,殊不知我國的圣君,賢臣,圣賢,圣賢之徒,卻早已有過這一種黃金世界的理想了。
不是“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②么?不是“君子勞心,小人勞力”么?不是“治于人者食(去聲)人,治人者食于人”么?可惜理論雖已卓然,而終于沒有發(fā)明十全的好方法。
要服從作威就須不活,要貢獻玉食就須不死;要被治就須不活,要供養(yǎng)治人者又須不死。
人類升為萬物之靈,自然是可賀的,但沒有了細腰蜂的毒針,卻很使圣君,賢臣,圣賢,圣賢之徒,以至現(xiàn)在的闊人,學者,教育家覺得棘手。
將來未可知,若已往,則治人者雖然盡力施行過各種麻痹術,也還不能十分奏效,與果贏并驅爭先。
即以皇帝一倫而言,便難免時常改姓易代,終沒有“萬年有道之長”;“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鐵證。
現(xiàn)在又似乎有些別開生面了,世上挺生了一種所謂“特殊知識階級”的留學生,在研究室中研究之結果,說醫(yī)學不發(fā)達是有益于人種改良的,中國婦女的境遇是極其平等的,一切道理都已不錯,一切狀態(tài)都已夠好。
E君的發(fā)愁,或者也不為無因罷,然而俄國是不要緊的,因為他們不像我們中國,有所謂“特別國情”,還有所謂“特殊知識階級”。
但這種工作,也怕終于像古人那樣,不能十分奏效的罷,因為這實在比細腰蜂所做的要難得多。
她于青蟲,只須不動,所以僅在運動神經(jīng)球上一螫,即告成功。
而我們的工作,卻求其能運動,無知覺,該在知覺神經(jīng)中樞,加以完全的麻醉的。
但知覺一失,運動也就隨之失卻主宰,不能貢獻玉食,恭請上自“極峰”下至“特殊知識階級”的賞收享用了。
就現(xiàn)在而言,竊以為除了遺老的圣經(jīng)賢傳法,學者的進研究室主義,文學家和茶攤老板的莫談國事律,教育家的勿視勿聽勿言勿動論之外,委實還沒有更好,更完全,更無流弊的方法。
便是留學生的特別發(fā)見,其實也并未軼出了前賢的范圍。
那么,又要“禮失而求諸野”了。
夷人,現(xiàn)在因為想去取法,姑且稱之為外國,他那里,可有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沒有。
所有者,仍不外乎不準集會,不許開口之類,和我們中華并沒有什么很不同。
然亦可見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無華夷之限也。
猛獸是單獨的,牛羊則結隊;野牛的大隊,就會排角成城以御強敵了,但拉開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
人民與牛馬同流,——此就中國而言,夷人別有分類法云,——治之之道,自然應該禁止集合:這方法是對的。
其次要防說話。
人能說話,已經(jīng)是禍胎了,而況有時還要做文章。
所以蒼頡造字,夜有鬼哭①。
鬼且反對,而況于官?猴子不會說話,猴界即向無風潮,——可是猴界中也沒有官,但這又作別論,——確應該虛心取法,反樸歸真,則口且不開,文章自滅:這方法也是對的。
然而上文也不過就理論而言,至于實效,卻依然是難說。
最顯著的例,是連那么專制的俄國,而尼古拉二世“龍御上賓”②之后,羅馬諾夫氏竟已“覆宗絕祀”了。
要而言之,那大缺點就在雖有二大良法,而還缺其一,便是:無法禁止人們的思想。
于是我們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這樣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一恨其沒有永遠分清“治者”與“被治者”;二恨其不給治者生一枝細腰蜂那樣的毒針;三恨其不將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著的思想中樞的腦袋而還能動作——服役。
三者得一,闊人的地位即永久穩(wěn)固,統(tǒng)御也永久省了氣力,而天下于是乎太平。
今也不然,所以即使單想高高在上,暫時維持闊氣,也還得日施手段,夜費心機,實在不勝其委屈勞神之至……。
假使沒有了頭顱,卻還能做服役和戰(zhàn)爭的機械,世上的情形就何帝,1917年2月革命時被推翻,次年被處死。
等地醒目呵!這時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勛章來表明闊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頭之有無,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貴賤的區(qū)別。
并且也不至于再鬧什么革命,共和,會議等等的亂子了,單是電報,就要省下許多許多來。
古人畢竟聰明,仿佛早想到過這樣的東西,《山海經(jīng)》上就記載著一種名叫“刑天”的怪物。
他沒有了能想的頭,卻還活著,“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這一點想得很周到,否則他怎么看,怎么吃呢,——實在是很值得奉為師法的。
假使我們的國民都能這樣,闊人又何等安全快樂?但他又“執(zhí)干戚而舞”,則似乎還是死也不肯安分,和我那專為闊人圖便利而設的理想底好國民又不同。
陶潛先生又有詩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連這位貌似曠達的老隱士也這么說,可見無頭也會仍有猛志;闊人的天下一時;總怕難得太平的了。
但有了太多的“特殊知識階級”的國民,也許有特在例外的希望;況且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頭就會提前飛去,區(qū)區(qū)物質的頭的有無也算不得什么難問題。
1925年4月22日提示:《春末閑談》是一片寓意深刻的雜文。
文章揭露中外古今的統(tǒng)治者,妄想永遠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種種禁錮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統(tǒng)治方法:從古代圣人的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論,到近代學者的進研究室主義,以及外國統(tǒng)治者的不準集會、不許開口等等。
但無論什么方法,都無法禁止人們的思想。
中國歷史上常常改朝換代,俄國沙皇專制統(tǒng)治終被推翻,說明統(tǒng)治者的各種麻痹術,都不能奏效。
文章引陶潛詩句,指出被治者“無頭也會仍有猛志,闊人的天下一時恐怕總難得太平”,表現(xiàn)出對人們的力量、對人們的反抗斗爭精神的信心和樂觀態(tài)度,對統(tǒng)治階級的蔑視和辛辣嘲諷。
說理形象化,是魯迅雜文的重要藝術特點。
本文暴露統(tǒng)治階級為實現(xiàn)其黃金世界的理想施行種種麻痹術,以自然界中的細腰蜂作比,分析其同異,揭示其實質,顯得生動形象,新鮮貼切。
以“刑天”的傳說和陶潛的詩句,來說明人民的斗爭精神及一切壓迫和麻痹術之無效,也十分鮮明有力。
文章題名“閑談”,思路無拘無束,結構活潑富于變化,細腰蜂和青蟲的傳說,中外古今各種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豐富的知識性和生動的趣味性,在“閑談”中闡發(fā)了深刻的思想。
語言幽默風趣,好用反語,令人在開顏一笑中受到思想啟示和感情陶冶。
相關:1.分析《春末閑談》的思想意蘊。
魯迅寫雜文,其題目看似隨便、平淡,其實卻平中見奇。
名為“閑談”,實乃有深刻寓意,即借“閑談”而談階級社會里復雜的階級關系、階級統(tǒng)治等重大的問題。
作者先從細腰蜂談起。
這種蜂十分殘忍,在它捕捉小青蟲或蜘蛛后,并不立即吃掉它們,卻用它那“神奇的毒針”,把他們麻痹到不死不活的狀態(tài),作為自己孵化子女的載體,等到幼蜂出來后,又成為幼蜂的食料,而且是新鮮的食物。
因為它們并沒有死,不會腐爛。
魯迅把細腰蜂視為一種殘忍的兇手,而又是一個學識技術極高明的解剖學家。
它的殘忍之處在于它不立刻致小青蟲或蜘蛛于死地,而是讓他們“不死不活”,在痛苦中受折磨而又為它服務,直到最后被吃掉。
作者在這里談細腰蜂,實際上是一種形象化的說理,說明了古今中外的統(tǒng)治者雖有細腰蜂之志,卻無細腰蜂之術的道理。
他們妄想永遠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奴役人民,采取了種種禁錮和麻痹人民思想的統(tǒng)治方法,都是在尋找像細腰蜂的“神奇的毒針” 那樣的“奇妙的藥品”,讓被統(tǒng)治者服用后像小青蟲那樣“不死不活”,供他們驅使和享用,但結果總是失敗。
他們的各種麻痹術,不能像細腰蜂那樣奏效。
因為細腰蜂要求小青蟲或蜘蛛只須不懂而又不死,而統(tǒng)治者要求被統(tǒng)治者的是既運動,貢獻玉食,又要無知覺,不反抗。
這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
因為被統(tǒng)治者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是無法禁止的。
所以歷史在代代更替,統(tǒng)治者一方面統(tǒng)治人民,一方面又被不時地推翻。
作者借引陶潛的詩句,指出被統(tǒng)治者“無頭也會仍有猛志,闊人的天下一時總難得太平”。
這表現(xiàn)了魯迅對人民的力量,對人民的反抗斗爭精神的信心和樂觀態(tài)度,也表現(xiàn)出了他對統(tǒng)治者的嘲弄和諷刺。
于是在“閑談”之中,深刻的寓意和鮮明的現(xiàn)實性也就表現(xiàn)出來了。
2.分析《春末閑談》的藝術。
說理形象化。
《春末閑談》一文暴露統(tǒng)治階級為實現(xiàn)其黃金世界的理想施行各種麻痹術,以自然界中的細腰蜂作比,分析其異同。
魯迅借談細腰蜂,說明古今中外的統(tǒng)治者雖有細腰蜂之志,卻無細腰蜂之術的道理,他們妄想永遠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尋找像細腰蜂的“神奇的毒針”那樣的“奇妙的藥品”,但結果總是失敗。
豐富的知識性和生動的趣味性。
文章題名“閑談”,思路無拘無束,結構活潑富于變化,細腰蜂和青蟲的傳說,中外古今各種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豐富的知識性和生動的趣味性,在“閑談”中闡發(fā)了深刻的思想,借“閑談”來談社會復雜的階級關系、階級統(tǒng)治等重大問題。
語言幽默風趣,好用反語,令人在開顏一笑中受到思想啟示和感情陶冶。
文中寫道:“當長夏無事,遣暑林蔭,瞥見二蟲一拉一拒的時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滿懷好意,而青蟲的宛轉抗拒,則活像一個不識好歹的毛鴉頭”,寫得極富情趣而令人捧腹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