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描寫人物的好句子(摘抄)
1.宋江:眼如龍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懸珠,明皎皎雙睛點漆。
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
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
年及三旬,有養(yǎng)濟萬人之度量。
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
上應星魁,感乾坤之秀氣;下臨凡世,聚山獄之降靈。
志氣軒昂,胸襟秀麗。
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
2. 魯智深:頭裹芝麻羅萬字頂頭巾,腦后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huán),上穿一領鸚哥綠絲戰(zhàn)袍,腰系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絳,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干黃靴。
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貉?胡須。
身長八尺。
腰闊十圍。
3. 李逵? 黑熊般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
交加一字赤黃眉,雙眼赤絲亂系。
怒發(fā)渾如鐵刷,猙獰好似狻猊。
水滸傳景物描寫的句子加賞析
1.桂花離海嶠,云葉散天衢。
彩霞照萬里如銀,素魄映千山似水。
一輪爽塏, 能分宇宙澄清;四海團圞,射映乾坤皎潔。
影橫曠野,驚獨宿之烏鴉;光射平湖, 照雙棲之鴻雁。
冰輪碾出三千里,玉兔平吞四百州。
2.云遮峰頂,日轉山腰。
嵯峨仿佛接天關,崒參差侵漢表。
巖前花木, 舞春風暗吐清香;洞口藤蘿,披宿雨倒懸嫩線。
飛云瀑布,銀河影浸月光寒;峭 壁蒼松,鐵角鈴搖龍尾動。
宜是縣揉藍染出,天生工積翠妝成。
根盤直厭三千丈, 氣勢平吞四百州。
3.山影深沉,槐陰漸沒。
綠楊影里,時聞鳥雀歸林。
紅杏村中,每見牛羊入圈。
落日帶煙生碧霧,斷霞映水散紅光。
溪邊釣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犢歸。
4.緋羅繳壁,紫綬桌圍。
當頭額掛朱紅,四下簾垂斑竹。
官僚守正,戒石上刻 御制四行;令史謹嚴,漆牌中書低聲二字。
提轄官能掌機密,客帳司專管牌單。
吏兵沉重,節(jié)級嚴威。
執(zhí)藤條祗候立階前,持大杖離班分左右。
龐眉獄卒掣沉枷, 顯耀猙獰。
豎目押牢提鐵鎖,施逞猛勇。
戶婚詞訟,斷時有似玉衡明。
斗毆相爭, 判斷恰如金鏡照。
雖然一郡宰臣官,果是四方民父母。
直使囚從冰上立,盡教人 向鏡中行。
說不盡許多威儀,似塑就一堂神道。
5.紅輪低墜,玉鏡將明。
遙觀樵子歸來,近睹柴門半掩。
僧投古寺,疏林穰穰 鴉飛。
客奔孤村,斷岸嗷嗷犬吠。
佳人秉燭歸房,漁父收綸罷釣。
唧唧亂蛩鳴腐 草,紛紛宿鷺下莎汀。
6.層層如雨腳,郁郁似云頭。
杈牙如鸞鳳之巢,屈曲似龍蛇之勢。
根盤地角, 彎環(huán)有似蟒盤旋;影拂煙霄,高聳直教禽打捉。
直饒膽硬心剛漢,也作魂飛魄散 人 7.銀迷草舍,玉映茅檐,數(shù)十株老樹杈枒,三五處小窗關閉。
疏荊籬落,渾 如膩粉輕鋪;黃土繞墻,卻似鉛華布就。
千團柳絮飄簾幕,萬片鵝毛舞酒旗。
《水滸傳》中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有哪些
林沖殺了王倫后,向眾人推薦晁蓋做頭領,晁蓋道:“不可。
自古“強賓不壓主。
”晁蓋強殺,只是個遠來新到的人,安敢便來占上。
” 其實這是晁蓋的計謀,他早就想好了怎么利用林沖在梁山上落腳,他現(xiàn)在這樣說只是以退為進,之前也是通過以退為進激發(fā)林沖對王倫的憤怒以致林沖殺了王倫。
林沖把手向前,將晁蓋推在交椅上,叫道:“今日事已到頭,不必推卻;若有不從,即以王倫為例
” 林沖為人耿直、謙讓,定要推晁蓋為頭領,“推”字可以看出他很重義氣,且決心要讓晁蓋上位;再看他的語言,先穩(wěn)住晁蓋說“不必推卻”,然后以王倫的死鎮(zhèn)壓住梁山上原來的好漢,這招算是殺雞儆猴。
林沖使人探聽家里的情況,結果是他妻子半年前被被高太尉威逼親事,自縊身死,張教頭(林沖岳父)亦為憂疑,半月之前染患身故。
書中寫林沖的反應是“林沖見說了,潛然淚下;自此,杜絕了心中掛念。
”我們可以看出林中生性較懦弱,他畏懼權貴,妻子被人調戲他卻有怒不敢發(fā),后來終于被人陷害,所幸上了梁山,卻又怕王倫不肯,可見他偉人猶豫不決,可以說是他的懦弱、猶豫不決阻礙了他救妻。
摘抄《水滸傳》中寫景物或天氣的段落
關于水滸傳摘抄1.香焚寶鼎,花插金瓶。
仙音院競奏新聲,教坊司頻逞妙藝。
水晶壺內,盡都是紫府瓊漿;琥珀杯中,滿泛著瑤池玉液。
玳瑁盤堆仙桃異果,玻璃碗供熊掌駝蹄。
鱗鱗膾切銀絲,細細茶烹玉蕊。
紅裙舞女,盡隨著象板鸞簫;翠袖歌姬,簇捧定龍笙鳳管。
兩行珠翠立階前,一派笙歌臨座上。
2.青松屈曲,翠柏陰森。
門懸敕額金書,戶列靈符玉篆。
虛皇壇畔,依稀垂柳名花;煉藥爐邊,掩映蒼松老檜。
左壁廂天丁力士,參隨著太乙真君;右勢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
披發(fā)仗劍,北方真武踏龜蛇;趿履頂冠,南極老人伏龍虎。
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
階砌下流水潺。
墻院后好山環(huán)繞。
鶴生丹頂,龜長綠毛。
樹梢頭獻果蒼猿,莎草內銜芝白鹿。
三清殿上,擊金鐘道士步虛;四圣堂前,敲玉罄真人禮斗。
獻香臺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將瑤壇,赤日影搖紅瑪瑙。
早來門外祥云現(xiàn),疑是天師送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