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關(guān)于玉蘭花的描寫詩句。
明·睦石《玉蘭》 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淺暈,故將清露作芳塵。
明·沈周《題玉蘭》 翠條多力引風(fēng)長,點破銀花玉雪香。
韻友自知人意好,隔簾輕解白霓裳。
明·文征明《玉蘭》 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試羽衣。
影落空階初月冷,香生別院晚風(fēng)微。
玉環(huán)飛燕原相敵,笑比江梅不恨肥。
清·查慎行《雪中玉蘭花盛開》 閬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紛紛下,齊戴華陽玉道冠。
清·朱廷鐘《滿庭芳·玉蘭》 刻玉玲瓏,吹蘭芬馥,搓酥滴份豐姿。
縞衣霜袂,賽過紫辛夷。
自愛臨風(fēng)皎皎,笑溱洧、芍藥紛遺。
藐姑射,肌膚凝雪,煙雨畫樓西。
開齊,還也未,綿苞乍褪,鶴翅初披。
稱水晶簾映。
云母屏依。
綽約露含日,冰輪轉(zhuǎn)、環(huán)參差。
問瓊英。
返魂何處
清夢繞瑤池。
七絕。
玉蘭花臨窗聽雨亦悵愁,橫笛斜吹未解憂,信手拈來花幾許,自此暗香閨中留。
七律
關(guān)于玉蘭花的詩句
早在春秋時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國文化先師孔夫子曾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
他還將蘭稱之為“王者之香”,足以證明中國蘭花在歷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fēng)遠(yuǎn),蕙草流芳根” 北宋黃庭堅在《幽芳亭》中對蘭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華而香有余者蘭,一干五七華而香不足者蕙”。
魯迅 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巖展素心。
豈惜芳馨遺志者,故鄉(xiāng)如醉有荊榛。
朱德《七絕》 尖峰嶺上產(chǎn)幽蘭,古木林中草樹邊。
多費專家勤采掇,新種移出認(rèn)人觀。
幽蘭吐秀喬木下,仍自盤根眾草傍; 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張學(xué)良《詠蘭》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
常綠斗嚴(yán)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fēng)姿寄高雅。
陳毅《幽蘭》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 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郭沫若《詠蘭》 澤國孤臣邈,澧蘭尚有香。
年年春日至,回首憶高陽。
香本無心發(fā),何須譬作王
寄言謝君子:實在不敢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