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中能反映詞人愉快心情的句子是(),《如夢令》一詞中抒寫瞬間美的享受的句子是()?l
興盡晚回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我們老師說的
如夢令令詩人心情愉快的詩句
是李清照的常記溪亭日暮么
應(yīng)該是最后一句“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吧興盡回舟,誤入了藕花深處,卻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繽紛,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寫出了她青春年少時(shí)的好心情。
如夢令中間接描寫荷葉彎彎。
藕花挺立的詩句
《如夢令》中間接描寫荷葉彎彎。
藕花挺立的詩句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 。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diǎn)在“溪亭 ”,時(shí)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 ,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dú)w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
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jìn)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么,興未盡呢
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dú)w路”相呼應(yīng),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tài)。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
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dá)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
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dú)w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shí)候,被美景陶醉而流連忘返。
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不小心劃進(jìn)了荷花池深處。
劃呀,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如夢令》中,描寫詞人和伙伴手忙腳亂,但又樂在其中的情景的句子是什么
急
從“常記”,“沉醉”,“興盡”,“誤入”等詞
望采納
如夢令描寫的是什么花
李清照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