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惟妙惟肖,下筆成章共造一個句子
他太厲害了,老師布置作文,他下筆成章,而且描寫的人物個個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
用七步成詩,下筆成章,寫一句話。
七步成詩 下筆成章伯仲之間位極人臣刮目相待 不是刮目相看【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才高八斗文思泉涌
讀了下筆成章這篇作文的感受
人們用下筆成章比喻文思敏捷,文章寫得既好又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聰明的,他的背后肯定付出了很多,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出口成章。
下筆成章的主要內(nèi)容
下筆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解釋】文章。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寫得很快。
【相關典故】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自幼穎慧,10歲的時候,便誦讀好多的詩、文、辭賦,深得曹操的喜愛。
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以后,問道:“你的文章我看過了,寫得不錯,是不是請別人代你寫的呀
”曹植忙跪下說:“不是的,我能夠言出為論,下筆成章,如果您不相的話,可以當面考我,怎么能說我是請別人代寫的呢
”當時,在鄴城(今河北省臨漳西南)新建了銅雀臺,曹操把幾個兒子都叫到臺上,命他們各做一篇賦。
曹植拿起筆來,馬上就寫成了,而且很有文采,曹操非常驚異。
由于曹操非常喜歡曹植,幾次想要立他為太子。
然而曹植行為放任,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改立其兄曹丕為王儲。
后來有一次,曹操出外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
臨別的時候,曹植當場念了一段頌揚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聽了十分贊賞。
有人在曹丕耳邊小聲說:“大王要離開了,你只要表示傷心就是了。
”曹丕果然抹著眼淚向曹操告別,曹操果然很受感動,也掉下了淚。
這件事后,曹操寵愛曹植的心漸漸改變。
曹操覺得,雖然曹丕文才不如曹植,但是心地老實,對他有感情。
曹丕即魏王位以后,有人告發(fā)曹植經(jīng)常喝酒罵人,還把他派去的使者扣押起來。
曹丕抓住這個機會,立即派人趕到臨淄,把曹植押回鄴城審問。
據(jù)說,曹丕把曹植召來以后,為了要懲罰他一下,要他在走完七步的時間里做出一首詩。
如果做得出,就免他一死。
曹植略略思索一下,就邁開步子,走一步,念一句,隨口就念出了一首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覺得自己對弟弟也逼得太狠,心里感到慚愧,就免去曹植的死罪。
但曹植下筆成章、七步成詩的故事卻開始代代相傳。
后來,人們常用“下筆成章”這句成語形容寫文章很快。
下筆成章中曹植所寫詩句
曹植寫詩下筆成章
用下筆成章造句
他寫字極快,知識淵博,下筆成章。
下筆成章的意思是什么
下筆成章釋義: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
形容寫文思敏捷。
言出為論下筆成章讓我想到了成語
下筆成章xià bǐ chéng zhāng[釋義] 章:文章。
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
一動筆就能寫成文章。
[語出] 《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正音] 章;不能讀作“zānɡ”。
[辨形] 章;不能寫作“張”。
[近義] 出口成章[反義] 江郎才盡[用法] 用作褒義。
用來形容人富有文才。
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連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