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中具體描寫景物是哪兩句
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
《憶江南》中具體描寫景物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它主要描寫了初日,江花,、江水等景物。
原詞: 憶江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么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
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賞析: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shù)牧私?,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p>
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
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xiàn)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
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人杜甫的詩里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
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里也可見端倪,“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人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lián)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憶江南》這首詞描寫了哪些景物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組詞。
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向往。
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其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這首詩寫了:初日,江花,江水等景物。
其二: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一寫靈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
其三: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這首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
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三首詩中,以第一首(其一)最為出名,寫景也以第一首最為優(yōu)美。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憶江南》中是怎樣描寫日出景色的?
形容花紅和水綠的兩句詩,都是比喻:春風吹拂的滿江綠水,就像青青的藍草一樣綠;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
結尾用反問,訴說了詩人對江南的深深的熱愛,也激發(fā)著讀者對那美麗風光的深深的向往。
憶江南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那兩種 。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字義 曾:曾經。
諳:熟悉。
勝:比……好。
藍:廖藍,可制成青藍色的一種染料。
這里形容江水深綠顏色。
句意 江南好,那的風景是我以前最熟悉的。
太陽出來了,江邊的花兒比火還要紅,春天的江水綠得如同用藍草染過一樣。
這一切,叫我怎能忘掉江南
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美景的懷念之情。
憶江南描寫什么的美麗景色
原詩: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⑵。
日出江花⑶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⑷。
能不憶⑸江南
答案:(對號入座,依次為)初日、江花、江水。
"江南好" ,"能不憶江南
" ,贊美(或者填喜愛)與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