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xué)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3開滿鮮花的小路》【第2課時】自助學(xué)習(xí)PPT
3開滿鮮花的小路品讀釋疑結(jié)構(gòu)主旨課堂拓展當(dāng)堂檢測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理解課文內(nèi)容。
(重點(diǎn))3.體會出開滿鮮花的小路給大家?guī)砹丝鞓贰?/p>
(難點(diǎn))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xué)習(xí),我們已經(jīng)初步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老師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這就是核心問題和串珠問題。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理解課文。
核心問題:文中“美好的禮物”指的是什么
為什么稱其為“美好的禮物”
串珠問題:1.一讀:讀課文,想一想文中開滿鮮花的小路在哪里。
2.二畫:畫出描寫開滿鮮花的小路特點(diǎn)的句子。
3.三品:說一說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是怎么來的。
4.四探: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給大家?guī)砹耸裁?/p>
聽錄音回顧課文邊聽邊想課文中美好的禮物指的是什么
為什么稱為美好的禮物
郵遞員黃狗在門口喊:“鼴鼠先生,您的包裹單
”從“先生、您”可以體會出什么
從“先生、您”可以看出郵遞員黃狗很有禮貌。
鼴鼠先生趕緊騎著摩托車,到郵局去領(lǐng)包裹。
你從“趕緊”這個詞體會出了什么
“趕緊”說明鼴鼠先生急切地想知道包裹里是什么,然而打開后他卻認(rèn)不出來,為下文去松鼠太太家做好了鋪墊。
拓展:用“趕緊”寫一句話。
天要下雨了,張明趕緊把曬在陽臺上的衣服收了進(jìn)來。
原來,包裹破了,里面的東西不見了,看來都漏在來時的路上啦
鼴鼠先生很懊喪。
“懊喪”一詞說明了什么
“懊喪”一詞寫出了鼴鼠先生心中的懊惱
江畔獨(dú)步尋花 是什么季節(jié)?寫了哪些景物?這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江畔獨(dú)步尋花描寫的是春季,寫的景物有小路、花枝、彩蝶、黃鶯等景物。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diǎn)明尋花的地點(diǎn)。
“蹊”是小路。
“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
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
“千朵萬朵”形容數(shù)量之多。
“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
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
“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
這句從側(cè)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
其實(shí)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
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
“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
“恰恰啼”是說正當(dāng)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
只因為詩人內(nèi)心歡愉,所以想當(dāng)然地認(rèn)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
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原文:江畔獨(dú)步尋花·其六【作者】杜甫 【朝代】唐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創(chuàng)作背景:這組詩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jīng)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卜居》);詩人感到很滿足,“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
這是他寫這組詩的生活和感情基礎(chǔ)。
第二年(一說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他獨(dú)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dú)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賞析:第六首詩寫尋花到了黃四娘家。
這首記敘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場面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dá)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
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
首句點(diǎn)明尋花的地點(diǎn),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歷歷在目。
“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zhǔn)確、生動。
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
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
但他也許并未停步,而是繼續(xù)前行,因為風(fēng)光無限,美景尚多。
“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
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
這就是末句的意境。
“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diǎn)。
“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tài)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輕松的感覺。
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jié)束,饒有余韻。
此詩寫的是賞景,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
但像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xì)微,色彩異常秾麗的,則不多見。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尋李九莊》),“昨夜風(fēng)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這些景都顯得“清麗”;而杜甫在“花滿蹊”后,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秾麗了。
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diào)的和諧。
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xié)律。
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xiàn)拗句。
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dāng)平而用仄。
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fù)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
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diào)上仍具有變化。
詩人也并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
這表現(xiàn)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yùn)用。
“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lián),音調(diào)宛轉(zhuǎn)。
“時時”、“恰恰”為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使語意更強(qiáng),更生動,更能表達(dá)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
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yùn)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維妙維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
聲音的效用極有助于心情的表達(dá)。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天然渾成,杜甫則與之異趣。
比如“對結(jié)”(后聯(lián)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diào),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jié)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
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后聯(lián)既對仗工穩(wěn),又饒有余韻,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
此外,這兩句按習(xí)慣文法應(yīng)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
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韻上的需要,同時又在語意上強(qiáng)調(diào)了它們,使含義更易體味出來,句法也顯得新穎多變。
最后一首:“不是愛花即欲死”。
痛快干脆,毫不藏伏。
杜甫慣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語,如“語不驚人死不休”,即是如此。
他又寫道:“只恐花盡老相催。
”怕的是花謝人老。
下兩句則是寫景,寫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開,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對句出之,更是加倍寫法,而又密不透風(fēng),情深語細(xì)。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江畔獨(dú)步尋花的句子意思.
《國足銘》球不在精,有錢則踢。
人不在多,無恥則靈。
斯是國足,惟腳夠臭。
訓(xùn)練不出力,比賽瞎折騰。
教練戀記者,球員泡小妞。
可以踹胸口,鎖喉嚨。
無進(jìn)攻之進(jìn)球,無防守之得分。
昆明放袋鼠,水滴輸卡伊。
國人云:何球之有
描寫梅花段落的句子
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風(fēng),而是凜冽的北風(fēng);伴隨它成長的不是溫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潤它成長的不是晶瑩的甘露,而是肅殺的寒霜;襯托它美姿的不是濃濃的綠意,而是寒徹的白雪。
花壇暖房里,它不開;寒風(fēng)霜?dú)庵?,它綻開;陽春三月,不見它的蹤影;寒冬臘月,它迸發(fā)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世界名著好句摘抄
1.神要是去跟人作對,那是任何人都難以 (《荷馬史詩》)2.生存還是,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哈姆雷特》)3.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
(《浮士德》)4.認(rèn)識自己的無知是認(rèn)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隨筆集》)5.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fā)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xiàn)在無法離開你一樣。
雖然上帝沒有這么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
(《簡
世間最美的墳?zāi)棺x后感300子
樸素之美,美在樸素的墳?zāi)埂?/p>
在作者的筆下,托爾斯泰墓“遠(yuǎn)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hù),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如此樸素?zé)o華的墳?zāi)梗瑓s讓作者受到震憾,讓讀者感受到那座普通墳?zāi)顾v出來的攫攝人心的力量。
這是因為,追求樸素,遠(yuǎn)離“可恥的奢侈生活”是托爾斯泰的幸福觀,也是他思想感情的寄托。
正是這種“紀(jì)念碑式的樸素”比起那些用大理石和奢華裝飾來修飾自己墳?zāi)沟娜烁幼屓司囱龊统缇?,更容易活在人們的心中,因為這種偉大的人格本身就是一座豐碑。
“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 “誰都可以踏進(jìn)他最后的安息地。
”他的墳?zāi)埂熬拖衽紶柋话l(fā)現(xiàn)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這就是名震全球的俄羅斯偉大文學(xué)巨人列夫·托爾斯泰的墳?zāi)?/p>
一個普通地?zé)o法再普通的墳?zāi)?,一個世紀(jì)偉人的息身之所。
也許我們會在心中自問,怎么會呢
茨威格面對墳?zāi)箷r也是驚訝的。
是的,這是事實(shí),一個讓我們無法相信卻又必須相信的事實(shí)。
樸素的墳?zāi)估锩媛裨嶂晃煌瑯訕闼囟犯窀呱械膫ト?,一位給人類創(chuàng)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
墳?zāi)沟钠椒财胀ㄅc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蘊(yùn)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fā)現(xiàn)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這也正是打動讀者的基礎(chǔ)。
托爾斯泰以他的資財和地位,榮譽(yù)和貢獻(xiàn),比任何人都更有權(quán)來炫耀他的高貴、華美和高不可攀,然而他卻徹底掙脫了市俗的一切羈絆,義無反顧地去追尋人的本質(zhì)的平凡。
正因如此,茨威格“從心底深深熱愛”著托爾斯泰,人們對托爾斯泰的感情更是無比地濃厚而真摯。
樸素之美,美在樸素的語言。
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作者通過語言來承載他的情感及思想,再通過語言傳遞給讀者。
讀散文時尤其應(yīng)當(dāng)捕捉那些滲透著作者鮮明、強(qiáng)烈感情的語言。
本文承載作者鮮明、強(qiáng)烈感情的語句,并不華美、秀麗,而是那么地樸素真實(shí)。
文章文字簡約,行文樸素,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zāi)?,表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語言功力。
同時讀者也被這種樸素感化,對托爾斯泰油然產(chǎn)生崇敬之情。
茨威格佇立墓前,縈思懷想,心靈的那份震撼是自不待言的,似乎他應(yīng)該把自己最顯才情的詞句鋪展出來,用更具色彩的文字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但他沒有。
全文語言極為簡潔樸素,這是一種風(fēng)格,這種風(fēng)格正好適合于描寫托爾斯泰樸素的墳?zāi)?,正好適合于寫出托爾斯泰那樸素的品格,也正好適合于表達(dá)作者對托爾斯泰樸素真摯的敬意。
所以,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樸素之美,閱讀中似乎我們也正好順著這樸素的文字流淌著對托爾斯泰那種真實(shí)的樸素的敬意。
作者對托爾斯泰的仰慕,他為偉人這普通的墓穴所受的感動,以及從中體悟到的深刻哲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全部隱匿在平淡樸素的文字背后。
因此可以說,打動作者的是那偉人墓的樸素,打動讀者的,除此之外還有作者行文語言的樸素。
樸素的墳?zāi)箓ゴ蟮娜耍瑯闼氐恼Z言真摯的心。
茨威格讓我們今天樸素不再多見的生活多了份感動與思考,偉大而平凡的托爾斯泰讓我們更深諳了平凡與偉大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