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寫 紅樓夢中賈府的輝煌景象(主要是賈府的建筑)。
散文體。
優(yōu)美一點。
人間奇境——大觀園 造園之法曹雪芹懂得很多,包括起造的種種程序,如劃界、請山子野設(shè)計,引水整地,移花木、山石,建屋、合地,布設(shè)家具,打造金銀器皿,買帳幔陳設(shè),訂采蓮船、座船,聘教習(xí),買尼姑、道士、和尚、道姑,他都一一道來,絲毫不亂。
有紅學(xué)家稱雪芹很可能取景自北京苑囿,構(gòu)筑他的大觀園,譬如稻香村等。
但是借著寶玉的話,雪芹也批評了稻香村的設(shè)計過于人力穿鑿。
聲稱園林設(shè)計之基本目標(biāo)在“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并且“因地相宜”,這些原則正如明代計成《園冶》所述。
對于水脈、山石的處理,作者也極盡文筆:“得泉一脈”、“清溪瀉至”、“忽聞水聲潺諼”、“溶溶蕩蕩”,尤其“落花浮蕩”與凹晶館面對的“水中月”更可謂一絕。
翠嶂、大山、蘆港洞皆不算稀奇,蘅蕪院的穿墻山石生香草異蔓,卻是空前的設(shè)想。
前已述及大觀園的配置具有的種種特質(zhì),倒是住人的院宇卻在現(xiàn)實里找不到模子,只能說曹雪芹做了文學(xué)上相當(dāng)?shù)尿v躍創(chuàng)發(fā)。
有關(guān)配置景區(qū)的串連,描寫的文字表達了人行走的視野,收放自如,引人人勝,上上下下、遠遠近近,的確表達了含蓄、驚奇之節(jié)奏。
不過,也受限文筆園林,水的主次大小無法分辨,山脈走向也無法斷定景與景的交迭,對景的關(guān)系僅限于少數(shù)精彩例子,如第四十九回寶玉嗅香回顧櫳翠庵外的紅梅。
“借景”更是沒有。
對于建筑與植物的描寫,雪芹可謂下了最大的工夫,這包括眾多住人的院宇以及各個景點,先說前者,為了讓讀者了解寶玉與諸釵之個性,雪芹盡力描寫了怡紅院、瀟湘館、蘅蕪院、秋爽齋、稻香村,其次是應(yīng)制的行宮殿宇、談筆寫過的暖香塢及櫳翠庵、迎春住的紫菱洲最淡。
遵行的原則則是建筑學(xué)與文學(xué)理論的“一個人的房子是他自己的一種延伸”。
如果把各院宇的院內(nèi)外、處理室內(nèi)設(shè)計與主人的心性排比出來,即可了然此言不虛。
譬如:“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黛玉,非但貌美,才能又是諸釵之冠,卻性中孤絕、自怨自嗟,淚很多,印合寶玉與她命中的 “木石前緣”還淚說。
她住的“瀟湘館”非但名稱已夠瀟灑,院內(nèi)蒼苔小路、細水折廊、竹影斑駁,竿竿修竹“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是白綠色調(diào)相配,也連上湘妃竹、斑竹與黛玉愛哭之秉性。
后院芭蕉、梨花也是綠白并植,清淡色譜隱含了黛玉草木之神話仙源,房舍尺度即“小”且“精” ,室內(nèi)書桌是視覺焦點,書桌面對月洞窗,圓窗又糊“碧”紗,難怪脂硯齋也批:“此可為顰兒之居。
” 又如,蘅蕪院住入了貌如楊妃、才情亦高的寶釵。
只是她的才情隱伏于她的德性之下,有如她生染熱疾需用“冷香丸”來調(diào)理。
在寶玉心目中,她“任是無情也動人”。
蘅蕪院便以此二要點來設(shè)計。
它該是坐落于山背冷濕之處,外觀僅只一所不起眼的清涼瓦舍,一人院卻有驚人創(chuàng)意。
迎面插天的大玲瓏山石圍繞各式石塊,沒有一株花木,山石間卻生出幽柔香郁的各式香草異蔓,紅實點點、花如金桂。
房內(nèi)綠窗油,雪洞一般,只用最樸素的土瓶,供數(shù)枝菊花,同樣顯示了冷香。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住的是秋爽齋。
她雖為庶出,卻能代鳳姐管理大觀園,興利除弊。
后來,大觀園抄檢,也被她譏諷為“自殺自滅 ”的舉措。
秋爽齋即“秋掩書齋”,后院梧桐更增強此寓意,所謂“桐剪秋風(fēng)”、“梧桐好逸”。
后院尚有芭蕉,似為才情之象征。
室內(nèi)三間屋子并不隔斷,因為探春素喜闊朗。
陳設(shè)豐富,書桌筆墨、比目盤等尺度、形式大方。
墻上的《襄陽煙雨圖》、顏真卿遒勁秀拔的“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聯(lián)句,均襯托了探春的志趣。
除此之外,稻香村之于早寡李紈,暖香塢“穿云”、“度月”門之于惜春,櫳翠庵禪房花木深、庵外紅梅十?dāng)?shù)株之于妙玉,也各有設(shè)計巧思。
至于諸艷之冠賈寶玉的居處“怡紅院”,雪芹更是細寫無彌。
人院之前, “粉墻環(huán)護,綠柳周垂”,脂批日“與萬修竹遙映”,指的是黛玉的瀟湘館。
入院后。
寶玉心目中的“兼美”,已化為幾本芭蕉與西府海棠,并植左右,象征釵、黛對峙。
寶玉題的“紅香綠玉”,賈妃所改之“怡紅快綠 ”,以及寶玉“兩兩出嬋娟”的詩句,均有相同寓意。
院內(nèi)幾點山石加上仙鶴及回廊掛籠的珍禽異鳥,增添了女性化的富貴氣。
屋內(nèi)多層隔飾、陳設(shè)、大鏡、床帳、地磚也鑿花碧綠,顯示了同樣的氣象,劉姥姥也以為進了“繡房”。
其中大鏡又曾是“賈”、“甄”寶玉相夢的道具。
再次強調(diào)了真假之辨。
令人摸不著門路的多層隔架,連同院外、后院的曲折行徑與花障,隱喻了寶玉見棄于世道的心性才情,其實自有其“投投是道也”。
小說里的雪芹還描寫了眾多的景點,配著特殊事件、季節(jié)、時辰、人物,作了最佳的組合,呈現(xiàn)了寫景文學(xué)的和諧與美,是為小說情節(jié)不可缺少的片斷。
第二十七回春末夏初的交芒種節(jié),為餞別花神、女孩兒“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迭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滿園里繡帶飄搖,花枝飚飚……”此時,寶釵持團扇一路撲彩蝶,追到池中“滴翠亭”,無意聽到小紅與墜兒的私語。
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橋……四面雕鏤子糊著紙……”此后再也沒出現(xiàn)在小說里。
第三十八回海棠詩社首宴開在藉香榭,正值秋日、菱角蓮藕成熟,此榭因而得名。
榭內(nèi)寬敞,近可賞山坡桂花,又可容眾人食蟹,作菊花詩,滿紙秋意。
第四十九、五十兩回,十二金釵皆入住園內(nèi),是大觀園觀景的至高潮,初冬一夜北風(fēng)緊,帶來一場大雪,海棠詩社第二次詩會便在蘆雪庵舉行了。
白雪蘆葦圍幾間臨池的茅屋土壁、竹牖槿籬,室內(nèi)地炕暖烘,正好供眾人開席,再往櫳翠庵妙玉處討紅梅,賞花聯(lián)詩。
紅香圃、榆蔭堂二廳出現(xiàn)于第六十二回,分別供寶玉、平兒生日設(shè)宴。
此時初夏,紅香圃四周芍藥花開得繁盛,女孩兒穿紅戴綠,烘托一片喜氣、熱鬧。
果然,平兒嫌熱,次日的回請宴,特往蔭涼的榆蔭堂。
第七十五、七十六兩回的中秋家宴,引出凸碧山莊、凹晶館二景,雪芹藉黛玉道出其設(shè)計旨趣,原來它們均為賞月而設(shè),一上一下,一山一水,一大一小,一明一暗,相映成趣。
家宴開在主山山脊的凸碧山莊大廳月臺,臨高好賞月。
席面大圓桌象征團圓,山坡植桂花,與桂輪、桂魄典故與伐桂神話相合。
然而小說至此,情節(jié)轉(zhuǎn)下。
賈母嘆人丁不滿圓桌,又聞桂蔭傳來笛音裊裊,更增悲凄。
此時黛玉、湘云卻早已溜出席間,下到凹晶館卷棚,“如置身晶宮鮫室之內(nèi),微風(fēng)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正好臨水賞水月,與上面景象截然兩樣。
她二人獨享此天地,詩性大發(fā),聯(lián)詩不斷,卻一句悲似一句,即使由女尼妙玉恰時截斷,終以黛玉的“冷月葬花魂”了結(jié)哀音,預(yù)示了自己的命定。
上引文字其實充分發(fā)揮了文學(xué)中“一切景語接情語”、“寓意則靈” 等原則,依陶恂君之整理,《紅樓夢》的文字呈現(xiàn)了種種人、物、景之情、境、神的交迭與隨時遞變,真正描繪了中國宦宅人家的生活樣態(tài)。
其中細致精妙處自不待言,而大觀園整個布景相對于小說重大關(guān)節(jié),也顯示了不同的意象面貌。
P249-253
三門峽地坑院作文
按照人們一直以來的,“天棚魚缸石榴先生肥狗胖丫頭”舊時京城小康人家生活的生動寫照。
夏天在四合院搭起天棚遮陽,院中擺放著大金魚缸,屏風(fēng)前面是幾盆石榴;家中請了老師教孩子功課,養(yǎng)著肥狗,連使喚的傭人都吃得白白胖胖的。
生活衣食無憂,自得其樂。
但是這句話是一句徹頭徹尾的罵人的話,是明顯的貶意。
這句話的來源被記錄在《舊京瑣記》一書中,書的作者是夏仁虎先生,江蘇江寧人。
他曾經(jīng)是滿清的舉人,做過御史。
“都中土著,在士族工商以外。
有數(shù)種人,皆食于官者,曰書吏,世世相襲,以長子孫。
起原籍貫以浙紹為多,率擁厚資,起居甚奢。
夏必涼棚,院必列瓷缸以養(yǎng)文魚,排巨盆以栽石榴。
無子弟讀書,亦必延一西席,以示闊綽。
譏者為之聯(lián)云:‘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
’其習(xí)然也。
”所謂“皆食于官”不等于是今天的公務(wù)員,而是他們在履行職務(wù)的時候,用不同的方法中飽私囊。
這些人最善謀劃,并善于弄錢。
正所謂“縣官不如現(xiàn)管”。
所以就給這種人冠以了以上的譏諷之詞由此看來,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毫無疑問就是對于這些人得財不義、生活奢侈、趨庸附雅的極大諷刺,是標(biāo)準的罵人的話。
通過這篇文章想讓大家了解一下歷史,但時代不同,咱們也沒必要較真兒。
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現(xiàn)在這句話寄托了北京人對四合院愜意生活的懷念。
東北十八怪是指哪些
東北十八怪 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 過去因地制宜的一種冬季御寒措施。
東北冬季溫度普遍在零下三四十度,經(jīng)常刮西北風(fēng),下“大煙兒泡”雪。
為了取暖,保持室內(nèi)的溫度,又不能讓風(fēng)把窗戶紙刮掉,或者因為屋內(nèi)外的巨大溫差將窗戶紙弄濕而掉了,一般都把窗戶紙糊在木制的小格子窗外面。
不論平民百姓的破舊房屋還是富豪大臣的深宅大院,都是如此。
窗戶用紙是當(dāng)?shù)厝司偷厝〔淖约褐谱鞯?,耐用,結(jié)實,亮堂,保暖,一般都能用一兩年。
現(xiàn)在偏遠的東北農(nóng)村也看不到了。
第二怪:草苫土房籬笆寨 草苫土房籬笆寨是對昔日的住房和院落的普遍描述。
用從山上或者草甸子割來的草苫房;先是找那些耐腐爛的草,后來也有用稻草等代替的。
用黃土與軋碎的草和泥做成坯,曬干之后壘墻蓋房,然后在坯壘的房墻外面再抹上混雜著碎草的泥;從附近的山林中砍來細木頭截成一人左右高,將房子和空地圍起來,形成一個院落。
草都是耐雨抗腐爛的,房屋和墻保暖性能好。
現(xiàn)在這樣的房屋很少見,土房早換成磚瓦房,墻也是紅磚砌成。
第三怪:煙囪貼在山墻外 的清寧宮的煙囪和房子有一段距離,是典型的滿族房屋特點,而老東北漢族房屋一般都把煙囪貼在山墻外。
為了讓保持熱度的煙火給房間內(nèi)帶來更多的熱量,一般都把煙囪緊貼著山墻修筑,也有的把煙囪的大部分直接裸露在室內(nèi),還把煙囪安上“插板”(通常用鐵片)。
冬季晚上睡覺前,還要燒一遍炕,生煙出的差不多了,關(guān)上“插板”,這樣火炕能一直熱到天亮。
風(fēng)大的天氣,為防止從煙囪里夾帶出的火星兒引燃苫房草,一般不燒火,等風(fēng)停了再燒。
煙囪一般都是泥坯壘起來的。
現(xiàn)在煙囪都用磚,各種燒制的瓦代替了苫房草。
第四怪: 除病驅(qū)邪薩滿舞 薩滿信仰是滿族民間信仰中最重要的信仰形式。
薩滿溝通人神兩界,有著非同一般的神秘色彩。
滿族的薩滿分為兩種,一種是氏族薩滿,也叫家薩滿;一種是職業(yè)薩滿,也稱野薩滿。
為崇信者除病驅(qū)邪主要是野薩滿,薩滿行祭時要跳太平神或家神,俗稱跳大神。
野薩滿除病驅(qū)邪時也跳神,而且法衣、法器俱全,身帶腰鈴,手持神鼓敲擊。
舞蹈模擬各種動物跑動飛翔的姿態(tài),以示各種神靈附體。
現(xiàn)在東北城鄉(xiāng)連由此變異而來的“裝神弄鬼”的都很少見,更別說薩滿舞了。
第五怪:火盆上炕烤爺太 火盆和火炕、火墻一樣,是過去冬天取暖的必要設(shè)備之一。
除去日常用火之外,并不能滿足人們對“熱”的要求。
冬天過于寒冷和漫長,所以早晚要燒木頭或者玉米“瓤子”之類硬柴,然后將碳火放在“火盆”里取暖。
火盆一般也是就地取材,用黏土做成口大底小呈圓形的器皿。
黏土做的火盆不需要什么技藝,大人孩子都會。
泥火盆保溫效果好,搬動也不燙手,用料一般選黃土,到處都有。
后來有鐵的、銅的等火盆,但用的不多。
家有老人的,因為身體和寒冷的原因,冬天基本不參加戶外活動,就坐在熱炕頭上,盤腿抽煙袋,烤火,給小孩子講故事。
火盆的用途除了暖身之外,還用來燒烤一些食物,燒水,熱飯等等。
中年人和青年人火力旺,家有火盆的都要先讓給長輩和年幼的孩子。
現(xiàn)在的東北農(nóng)村一般采用地炕(相當(dāng)于樓房的地?zé)幔┗蛘唠娕瘹獾?,封閉的更嚴實,廢棄雖然暖和,但是翻動時,會讓灰塵跑滿房間的火盆,已經(jīng)是多年以前的事兒了,不過對于上了年紀的人,火盆帶來的溫暖和幸福不是語言能描述的。
第六怪:百褶皮鞋腳上踹 百褶皮鞋就是靰鞡,也叫烏拉,東北滿族人最先發(fā)明和穿著的一種特有的鞋子。
靰鞡多用牛皮或者鹿皮縫制而成,鞋幫和鞋底有的是一整塊皮子,鞋臉兒帶褶并縫有穿鞋帶的耳子,鞋面可以蓋住腳背。
鞋里面絮上靰鞡草,穿在腳上松軟暖和還結(jié)實。
靰鞡鞋因為絮靰鞡草得名。
這種鞋曾經(jīng)在東北非常流行,尤其是那些趕大車的車老板更喜歡穿。
現(xiàn)在完全看不到了,只在一些民間收藏家或者民俗村里能到真正的百褶皮鞋,也就是靰鞡鞋。
東北還有一句歇后語,靰鞡頭子邁門檻,先進者(褶),說的就是靰鞡鞋。
第七怪:雙腿沒有單腿快 和“雙腿沒有單腿快”類似的還有“馬拉爬犁比車快”等等,說的都是和東北的冰雪有關(guān)的“怪”。
冰雪一直是東北的獨特景觀,過去交通不便,一到冬天,河流封凍,到處都是積雪,人們便用“馬拉爬犁”這樣特殊的方式來解決通行的問題。
“雙腿沒有單腿快”是描述大人們?yōu)榱藥椭⒆觽兿猜L的冬季時光,想出來的冰雪娛樂活動的一種。
當(dāng)時冰上滑具有雙腿的小爬犁和單腿的劃子,有些地方管劃子也叫“單腿驢”,劃子和現(xiàn)在的滑冰鞋的構(gòu)造和原理差不多,只是材料是木頭和厚鐵片,人的雙腳站在上面。
劃子小,冰上阻力小,所以在鐵釬的支撐輔助下,行進速度比爬犁更快更敏捷更需要技巧。
第八怪:冰上釣魚單線拽 冬季鑿冰捕魚,在關(guān)東有悠久的歷史,形式多樣。
有的在冰下撒網(wǎng)捕魚,有的在冰下放置誘魚進去的器具,定期砸冰來取。
“冰上釣魚單線拽”是老關(guān)東人根據(jù)個人的經(jīng)驗,鑿開冰面,和夏季在河邊釣魚一樣,將魚線、魚鉤和魚餌放到冰面下,但魚竿和魚漂兒此時就派不上用場了,所以只能根據(jù)每根線的蠕動情況來判斷是否有魚上鉤。
釣上來的都是大魚。
第九怪:大姑娘上樹比猴快 生活在東北山林地區(qū)的百姓,每年到了收山貨的季節(jié),女人們便三五成群地進山打山貨,摘松籽,采猴頭,日積月累練就了一身登高爬樹的本領(lǐng)。
她們的膽量和技能,令男人自愧不如。
孩子們都是從小和大人們一起上山的,不分男女。
所以在東北,有些地方女孩子爬樹玩耍是很正常的事情。
國內(nèi)其他山區(qū),也應(yīng)該有這樣的現(xiàn)象。
第十怪:大碗白酒輪著喝 過去關(guān)東人親友聚會,招待客人或者紅白事兒,尤其在農(nóng)村,飯桌上除了豐盛的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一大碗白酒大家輪著喝,喝光再滿,盡醉而止。
東北人大碗喝酒的習(xí)慣,和過去關(guān)東的氣候和人的性格有關(guān)。
尤其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凍,忙碌一天,男人盤腿上炕,燙一壺酒,媳婦給炒幾個菜,大口吃肉,和老婆孩子熱炕頭一樣,是典型的幸福生活。
因為大雪封山封路,沒特殊事情,很少有人走親戚看朋友,一旦來了,主人肯定熱情招待,說不完的話,喝不夠的酒。
過去東北人趕車出遠門兒,也隨身帶著白酒,冷了下車跟著車馬跑一段兒,跺跺腳,最好也啁上一口白酒祛寒暖身。
東北人愛喝酒,講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
現(xiàn)在東北人喝酒,喝白酒,喝純正的東北糧食酒的習(xí)慣還普遍存在。
第十一怪:嘎啦哈姑娘愛 抓嘎啦哈曾經(jīng)是漢、滿、蒙等民族比較流行的,具有游獵生活遺風(fēng)的。
嘎啦哈滿語發(fā)音,是一種用豬、牛、羊的蹄骨和一個布面內(nèi)裝糧食或者沙子的口袋來進行的一種游戲,口袋上拋過程中,以手翻動和抓取嘎啦哈的多少,同時接住下落的口袋為勝負標(biāo)準,骨頭四面都有不同的累計標(biāo)準,花樣繁多,幾人一起玩,樂趣無窮。
過去嘎啦哈不僅僅是大姑娘喜歡,所有人都喜歡,也是進入冬季,北方室內(nèi)活動中多人參與的重要娛樂活動之一。
第十二怪:女人叼個大煙袋 這樣的說法沒“大姑娘叼著個大煙袋”或“小姑娘叼著個大煙袋”更吸引人,但更貼近現(xiàn)在的生活實際,只是用煙袋抽煙的人,越來越稀少了。
如今的農(nóng)村姑娘抽煙的很少,倒是城市里的吸煙女子越來越多了。
農(nóng)村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也許還有抽煙袋的習(xí)慣。
過去女孩子抽煙都是從小學(xué)會的,先是就著火盆,抽幾口,把煙袋點著了,然后遞給老人,一來二去就學(xué)會了。
女人叼煙袋和過去的生活條件艱苦有關(guān)。
漢族民間還有新娘子要給公婆行“裝煙禮”,公婆掏“裝煙錢”,等等和抽煙有關(guān)的習(xí)俗。
煙袋曾經(jīng)不但是女人,也是關(guān)東人人必備的器物。
和煙袋有關(guān)的故事與傳說,以此衍生出來的趣聞也數(shù)不勝數(shù)。
第十三怪: 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 滿族先民的狩獵生活,女人也要騎馬。
婦女生小孩難以攜帶,為防備野獸對初生嬰兒的傷害,就用樺樹皮編制成最初的搖車,把孩子放進去,掛在樹上。
后來生活條件改善,這樣的習(xí)俗被保存了下來。
北方漢族也用這樣的方式撫育孩子,只不過悠車掛在房梁上,孩子安全。
悠車子搖起來,防蒼蠅、蚊蟲,有細微的風(fēng),孩子睡得舒坦。
搖車、搖籃,悠車等都是大致相同的東西,古時制作一般用樺樹皮,長四尺,寬二尺,兩端呈半圓形,狀如小船。
后來多選用椴木薄板,邊沿要漆上顏色,繪制花紋,寫上吉利話等等。
為了避免孩子從搖車里翻出來,還要把孩子的胳膊肘,膝蓋,腳脖子等地方用寬帶子捆起來。
悠車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后來就越來越講究了。
比如結(jié)籽多的樹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隱喻著多生兒育女。
比如借誰家有出息的孩子曾經(jīng)睡過的搖籃等等。
現(xiàn)在這樣的養(yǎng)活孩子的方式也沒了,有搖籃,也沒地方掛了。
過去裸露在房屋內(nèi)的大梁,都用鋼筋做成的房梁代替了,還吊了棚。
第十四怪: 年節(jié)喜慶吃豆包 “臘月到,蒸豆包,熱氣冒,香味飄。
”說的就是東北的,它外形酷似元宵,大小如雞蛋,色金黃,有粘度,象征小日子團圓美滿,所以過年時家家都要蒸上幾鍋。
皮用大黃米(學(xué)名糜子)面做成。
也有用小黃米和粘玉米面做豆包,但都不如大黃米正宗。
過去一到冬深天冷,家家戶戶卻都忙著打糜子、淘黃米、壓面子,準備蒸過年的。
一家做粘豆包的女人都來幫忙。
今天我?guī)湍?,明天你幫我,成為一種習(xí)俗。
蒸好的粘豆包,個個金燦燦、圓鼓鼓、粘稠稠、筋道道,熱氣騰騰地噴香。
東北人吃粘豆包要凍起來,這樣貯藏的粘豆包不但沒有一絲裂痕,而且色澤新鮮。
什么時候想吃凍豆包再用鍋餾熱一次,更筋道、更可口了。
吃粘豆包可以蘸白糖、拌蜂蜜、抹葷油,就著滾燙的酸菜湯吃,滿口甜香,爽胃熱心。
有句老話:“順垅溝找粘豆包吃”。
老意思是只要勤勞種地,就能過上好日子。
現(xiàn)在農(nóng)村,多用于開導(dǎo)不愛學(xué)習(xí)的孩子。
第十五怪:家家戶戶有醬缸 東北人的家,特別是農(nóng)村,過去家家門前或小院里都有一個大醬缸,醬缸都是附近瓦窯燒制的,醬缸口用白布或者豆腐布蓋著,邊角系上紅布條和螺絲帽,最后用“醬缸帽子”(葦子編制,形狀和過去土改地主頭上戴的尖頂紙糊帽子一樣)蓋上。
東北的大醬在制作過程中,從選料、烀豆、做成醬塊子、存放、下醬、打醬缸等等,都有很多細節(jié)的講究。
每家的醬都不一樣,更離譜的是,幾乎一個人做醬一個味兒,但共同的特點如童謠唱的那樣,“烀黃豆,摔成方,缸里窖成百世香;蘸青菜,調(diào)菜湯,撈上一匙油汪汪。
”。
大醬在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蘸大醬、大醬燉豆腐、大醬燉小魚、醬燉茄子、醬炒角瓜片、小青菜、蘸大醬等等,吃的贊不絕口、津津樂道。
如今的東北農(nóng)村,家家還都下醬,每家都有用來下醬的大缸。
第十六怪:不吃鮮菜吃酸菜 關(guān)東大地冬季嚴寒而漫長,新鮮蔬菜很難保存,放在外面會凍,放在屋子里容易爛。
過去農(nóng)村一般人家還挖很深的地窖,來儲存新鮮的白菜和土豆,后來基本上沒了。
多年以前,東北的城市和鄉(xiāng)村一到秋季都要買大量的白菜,場面很壯觀,也是一個民生大問題,有專門的機構(gòu)負責(zé),類似“冬儲辦”。
這些菜一部分用來吃鮮菜,大部分用來淹漬。
東北冬天沒什么新鮮的蔬菜,靠地窖這樣的儲存根本不夠吃,因此用淹漬大白菜方法貯存,經(jīng)發(fā)酵變酸,夠一家人吃整個冬天。
過去東北城鄉(xiāng)幾乎家家都有酸菜缸。
城市居民的酸菜缸都擺在樓道里。
最近一些年,因為城市管理逐漸嚴格,由于樓道衛(wèi)生和防火等問題,加上蔬菜品種一年四季都很豐富,城市的酸菜缸已經(jīng)被全部清理掉了。
淹漬大白菜成酸菜,在東北農(nóng)村還普遍存在,和超市里賣的酸菜比起來,還是自家的好吃。
第十七怪:上貼餅子下燉菜 上貼餅子下燉菜這樣的烹飪方式,有的地方也叫一鍋出。
鍋里又燉菜又烀餅子,菜燉在鍋底,餅子貼在鍋邊。
多數(shù)一鍋出里有排骨、油豆角、土豆塊,鐵鍋的四周貼上玉米面的餅子。
用料十分豐富,味道也一樣,豆角綠綠的,綿而不過爛,土豆塊已經(jīng)到了被燉得沒有任何棱棱角角的狀態(tài),入口即化,而吸收了青菜香味的排骨,味道也不錯。
當(dāng)然主菜可以改成魚、牛肉、排骨、雞肉等等,也可在鍋邊貼上一圈白面小花卷,吃起來特別有味道。
現(xiàn)在東北這樣的烹飪方式在農(nóng)村見到的不多,反而城里人喜歡。
第十八怪: 南北大炕對腦袋 過去東北的人家,一般都是南北大炕。
炕用來睡覺,吃飯,招待客人,取暖等等。
這是為了節(jié)約柴草,保持冬季室內(nèi)有足夠溫度的一個辦法,有時祖孫好幾代都睡在一個屋里的南北大炕上。
一般長者都睡在朝陽的南炕,少者在背陰的北炕。
晚上睡覺,還要掛上帷幔,一般南炕老人的炕沿外掛藍色的帷幔,北炕小夫妻的炕沿外掛紅色的帷幔。
睡覺時,南北炕上的人都是頭朝外,所以出現(xiàn)“南北大炕對腦袋”的說法。
現(xiàn)在人口越來越少,基本都分家另過,沒有一大家子人睡在一個房間里的情形了。
火炕還有,但大致都是北炕,南面空出來,放點家具什么的,和城市里的臥室一樣。
過去取暖,主要靠燒火做飯產(chǎn)生的熱量。
現(xiàn)在的新房都在地面下也如炕一樣搭建,為了干凈,灶坑都設(shè)置在房子外面。
什么材料鋪火炕最好呢
喝完咖啡,搖搖杯子 (短文閱讀) 黃培昭 阿曼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它的居民注重禮節(jié),待人接物、迎來送往都有固定的套數(shù),從喝咖啡這等小事上就能窺見一斑。
阿曼人管咖啡叫“喀赫瓦”,喜歡在咖啡里加豆蔻等香料。
他們的咖啡呈濃黑色,含有類似中藥的苦味,與西方醇香的咖啡有所不同。
記者到馬斯喀特不久,有一次被熱情豪放的阿曼人請去做客。
一通大餅烤肉之后,已是心有余而肚不濟了,望著滿桌的各色吃食,只有徒喚奈何。
偏偏,阿曼人在待客接近尾聲時,還有邀請客人喝咖啡的習(xí)俗。
客人若不喝,通常會引起主人的誤解,還以為你對他的招待有什么看法呢。
于是記者在主人連聲的相勸中接過滾燙的咖啡,雖面有難色,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一點點勉強喝起來。
好容易喝完一杯,持壺立在一邊的侍者說時遲那時快,又要給記者斟上一杯。
“夠了,夠了,謝謝謝謝
”記者連忙阻止,但侍者滿臉疑惑地望著記者,不解地反問道:“夠了
真的不要了嗎
”見記者重重地點了點頭,侍者才問:“那你為什么不搖晃杯子
”“搖晃杯子
”記者一頭霧水,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目睹了這一切的主人,早在一旁笑彎了腰,他接過話茬說:“看來你還不知道阿曼人喝咖啡的規(guī)矩呢,喝完后,侍者不像其它國家那樣問你還要不要,而是盯著你的手看,你要是不想再喝,就手舉杯子,當(dāng)著侍者的面,把杯子在空中搖晃幾下,侍者見狀就不會再給你添加了。
你若無動于衷,把喝空的杯子隨手丟在一旁,他就會一杯一杯不停地給你滿上。
還有,你如果只對他說‘不喝了,謝謝’一類的話,他多半會理解成你是在客氣,通常仍會堅持給你續(xù)加。
記住,在阿曼,只有晃動杯子,才表示你真的喝夠了,不再要了
” 原來如此
記者在此后的活動中留意觀察,果然見阿曼人都很自然地在喝了一兩杯咖啡之后,把手中的杯子在空中瀟灑地搖搖,這仿佛成了阿曼人獨特的風(fēng)景,上起王室成員,下到黎民百姓,莫有外者。
阿曼人鐘愛咖啡,大街小巷布滿了咖啡店,他們對咖啡的研磨、勾兌和調(diào)制都有自己的一套。
在阿曼大小城市的街心花園或廣場上,都樹立著巨大的茶壺、咖啡壺雕塑,體現(xiàn)出阿曼殷勤好客的社會風(fēng)尚。
可以說,咖啡裊裊的味道里,飄蕩著阿曼濃郁的文化氣息;杯子的一搖一晃之間,阿曼人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盡顯無遺。
1、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窺(kūi kuī)見一斑 豆蔻(kòu guàn)勉強(qiáng qiǎng) 勾兌(duì yuè)殷(yīn yìn)勤 裊(niāo niǎo)裊正確的讀音:kuī kòu qiǎng duì yīn niǎo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心有余而肚不濟:心里想吃,而肚子卻裝不下。
一頭霧水:很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面有難色:臉上出現(xiàn)為難的神情。
盡顯無遺:全部顯露出來了,沒有漏掉的。
莫有外者:沒有一個例外的。
3、本文寫了作者在阿曼旅行時許多有趣的見聞,用橫線在文中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寫作者在阿曼旅行時許多有趣的見聞的句子,如:記者到馬斯喀特不久,有一次被熱情豪放的阿曼人請去做客。
一通大餅烤肉之后,已是心有余而肚不濟了,望著滿桌的各色吃食,只有徒喚奈何。
偏偏,阿曼人在待客接近尾聲時,還有邀請客人喝咖啡的習(xí)俗。
客人若不喝,通常會引起主人的誤解,還以為你對他的招待有什么看法呢。
阿曼人鐘愛咖啡,大街小巷布滿了咖啡店,他們對咖啡的研磨、勾兌和調(diào)制都有自己的一套。
在阿曼大小城市的街心花園或廣場上,都樹立著巨大的茶壺、咖啡壺雕塑,體現(xiàn)出阿曼殷勤好客的社會風(fēng)尚。
4、這篇短文還可以用什么作為標(biāo)題
你認為作者的《喝完咖啡,請搖搖杯子》這個標(biāo)題擬得好嗎
為什么
答:還可以用這樣的標(biāo)題:如《杯子的一搖一晃之間》、《阿曼人喝咖啡的習(xí)俗》等。
《喝完咖啡,請搖搖杯子》這個標(biāo)題擬得好。
突出阿曼人浪漫熱情,有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和阿曼的居民注重禮節(jié),待人接物、迎來送往都有固定的套數(shù)。
5、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哪些文化傳統(tǒng)
請列舉一二。
例如:⑴德國風(fēng)俗 :德國人,有一種名副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
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guān)系是很嚴肅的。
要習(xí)慣于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里,這被認為是無理的表現(xiàn))。
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⑵意大利風(fēng)俗習(xí)慣:意大利人比德國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國人多一些熱情。
但在處理商務(wù)時通常不動感情,做出決策較慢,并不是為了同幕僚商量,而是不愿倉促表態(tài)。
⑶西班牙風(fēng)俗:西班牙人強調(diào)個人信譽,寧愿受點損失也不愿公開承認失誤。
如果你認為他們在協(xié)議中無意受到了損失而幫助他們,那么便永久地贏得了他們的友誼和信任。
⑷新加坡風(fēng)俗禁忌: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和多種宗教信仰的國家,因此,要注意尊重不同種族和不同宗教信仰人士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如,參觀清真寺必須脫帽脫鞋進入,女士不能穿短褲或暴露的裙子,也不可進入禱告大廳。
⑸韓國風(fēng)俗禁忌 社交禮儀 韓國人崇尚儒教,尊重長老,長者進屋時大家都要起立,問他們高壽。
和長者談話時要摘去墨鏡。
早晨起床和飯后都要向父母問安;父母外出回來,子女都要迎他人才能吃。
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
接、吃飯時應(yīng)先為老人或長輩盛飯上菜,老人動筷后,其他人才能吃。
乘車時,要讓位給老年人。
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tǒng)禮節(jié)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yīng)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計其先行,以示敬意。
男人之間見面打招呼互相鞠躬并握手,握手時或用雙手,或用左手,并只限于點一次頭。
鞠躬禮節(jié)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
和韓國官員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輕輕點一下頭。
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在社會集體和宴會中,男女分開進行社交活動,甚至在家里或在餐館里都是如此。
在韓國,如有人邀請你到家吃飯或赴宴,你應(yīng)帶小禮品,最好挑選包裝好的食品。
席間敬酒時,要用右手拿酒瓶,左手托瓶底,然后鞠躬致祝辭,最后再倒酒,且要一連三杯。
敬酒人應(yīng)把自己的酒杯舉得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杯沿去碰對方的杯身。
敬完酒后再鞠個躬才能離開。
做客時,主人不會讓你參觀房子的全貌,不要自己到處逛。
你要離去時,主人送你到門口,甚至送到門外,然后說再見。
韓國人用雙手接禮物,但不會當(dāng)著客人的面打開。
不宜送外國香煙給韓國友人。
酒是送韓國男人最好的禮品,但不能送酒給婦女,除非你說清楚這酒是送給她丈夫的。
在贈送韓國人禮品時應(yīng)注意,韓國男性多喜歡名牌紡織品、領(lǐng)帶、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
女性喜歡化妝品、提包、手套、圍巾類物品和廚房里用的調(diào)料。
孩子則喜歡食品。
如果送錢,應(yīng)放在信封內(nèi)。
若有拜訪必須預(yù)先約定。
韓國人很重視交往中的接待,宴請一般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夫人很少在場。
韓國人禁忌頗多。
逢年過節(jié)相互見面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生氣、吵架。
農(nóng)歷正月頭三天不能倒垃圾、掃地,更不能殺雞宰豬。
寒食節(jié)忌生火。
生肖相克思婚姻,婚期忌單日。
漁民吃魚不許翻面,因忌翻船。
忌到別人家里剪指甲,否則兩家死后結(jié)冤。
吃飯時忌帶帽子,否則終身受窮。
睡覺時忌枕書,否則讀無成。
忌殺正月里生的狗,否則三年內(nèi)必死無疑。
與年長者同坐時,坐姿要端正。
由于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腿小桌,放在地炕上,用餐時,賓主都應(yīng)席地盤腿而坐。
若是在長輩面前應(yīng)跪坐在自己的腳底板上,無論是誰,絕對不能把雙腿伸直或叉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或侮辱人。
末征得同意前,不能在上級、長輩面前抽煙,不能向其借火或接火。
吃飯時不要隨便發(fā)出聲響,更不許交談。
進入家庭住宅或韓式飯店應(yīng)脫鞋。
在大街上吃東西、在人面前擤鼻涕,都被認為是粗魯?shù)摹?/p>
在韓國人面前,切勿提“朝鮮”三字,也不要把“漢城”說成“京城”。
照相在韓國受到嚴格限制,軍事設(shè)施、機場、水庫、地鐵、國立博物館以及娛樂場所都是禁照對象,在空中和高層建筑拍照也都在被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