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埃菲爾鐵塔”的句子有哪些
1. 曾以為那歷經(jīng)一百多年風雨的銹鐵會呻吟,會晃悠顫栗……據(jù)說它的最大擺度是十八厘米,此時它卻紋絲不動,不必擔心它會斷裂倒塌。
這在工業(yè)革命的輝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邊席卷而來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較量。
2. 埃菲爾鐵塔在初建時涂覆了一道油性鐵紅底漆和兩道亞麻油鐵紅漆,外加一道厚厚的亮紅色清漆,根據(jù)規(guī)格書要求,外表的顏色從底部到上部由深變淺。
3. 法國人說,埃菲爾鐵塔是“首都的瞭望臺”,事實的確如此。
它設(shè)有上、中、下三個瞭望臺,可同時容納上萬人,三個瞭望臺各有不同的視野,也帶來不同的情趣。
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大約有300萬人登臨塔頂,俯瞰巴黎市容,嘆為觀止。
4.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之一,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它和紐約的帝國大廈、東京的電視塔同被譽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5. 埃菲爾鐵塔如同一位巨人屹立在這個城市中,觀望著人們的生活。
6. 若在某年某月某天,你與我在法國的某個地方眺望埃菲爾鐵塔,我愿陪你到白頭。
7. 埃菲爾鐵塔的含義是: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何時,假若你愿意回頭看,我會一直在守候。
8. 有人說,埃菲爾鐵塔的物語就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你肯回頭,我就一直在你身后。
9. 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建筑物像埃菲爾鐵塔那樣同時是技術(shù)先進而材料過時,毫無意義的。
10. 我們周圍一片寥落死寂。
就連塞納河對岸的埃菲爾鐵塔,平時那么令人慰藉,此刻也像燒焦的廢鐵架了。
11. 你知道埃菲爾鐵塔周圍為什么沒有高的建筑物嗎
因為幾乎在巴黎的任何地方,抬頭都可以看到它。
所以,這座鐵塔本身就是一句很美的情話:無論何地,無論何時,假若你愿意回頭看,我一直在守候。
有關(guān)巴黎鐵塔的唯美句子
1、埃菲爾鐵塔的高度,就是我與你的距離。
2、阿姆斯特丹的風車轉(zhuǎn)得不會有我對你的愛長久,埃菲爾鐵塔沒我對你的愛深沉,我相信我是你惟一的選擇。
3、我和你就像一座埃菲爾鐵塔和愛琴海。
我能站在遠方默默的注視著你,你能靜靜的看著我的方向。
雖似彼岸花不能相見,但能相思。
4、埃菲爾鐵塔如同一位巨人屹立在這個城市中,觀望著人們的生活。
5、埃菲爾鐵塔的頂端,是不是藏著我要的幸福。
6、如果沒有埃菲爾,巴黎也就不再是巴黎了吧。
如果沒有你,我就不再是我了。
描寫埃菲爾鐵塔的優(yōu)美段落和文章(中文的)多一點
1、真的,在巴黎,你要想看不見埃菲爾鐵塔,就得時時處處當心。
不管什么季節(jié),不管是云霧彌漫、薄云蔽日、陰天、雨天,還是風和日麗,不管你在哪里,也不管有哪一片屋頂、教堂或樹葉,把你和它隔開,鐵塔總在那兒。
它已融人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不再能賦予它任何特殊屬性,它簡直就是注定了要像一塊巖石或一條河流那樣存在著,因此干脆成了一種自然現(xiàn)象,其意義雖可不斷質(zhì)疑,其存在卻不容爭辯。
在一天的任何時刻,巴黎人的目光大概都不會不觸及到它。
當我寫著關(guān)于它的這幾行字時,鐵塔正在那兒,在我眼前,并被框入我的窗內(nèi)。
而當無月之夜模糊了它的形影,差不多要使我們看不到它了、使它不再顯現(xiàn)了時,兩束微弱的燈光點亮,在塔頂上輕柔地閃爍著。
于是漫漫長夜中它仍然在那里,它從巴黎上空把我和我的每一位友人連接在一起,因為他們也會同時眺望它。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它的不同的形象,而它是不變的中心。
埃菲爾鐵塔是友善的。
2、《埃菲爾鐵塔沉思》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一座電視劇塔略高些的大鐵架;而在視線所及的圖像中,它又淹沒在巴黎擠擠撞撞的建筑物中間,只露給你一個纖瘦的頂部。
即使是在它對面的人類博物館廣場的噴泉邊上眺望它,它也似乎只是一個小擺設(shè),甚至,有那么一點被壓抑的冷峻。
我總沒有想到它竟會如此之高--當你來到它的面前,站在它的腳下的時候;當你尚未抬頭,僅僅感覺到它籠罩的陰影的時候;當你完全抬起頭,卻望不到它的全部,而要向后仰著身子,扶住你的帽子或眼鏡兒,瞇著眼尋找天空的時候,你才會確實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氣勢,明白它的驕傲。
這是一個廣場,一塊空地。
它從一個平凡的基點拔地而起,不需要鋪墊和過渡,那么輕易而又無情地甩下了世俗和浮塵,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視全城…… 我是要登塔的。
上去尋覓它的眼睛、窺視它的靈魂。
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難以與它平行。
我是要上去的,默默企望一次沒有國界的超越,一次沒有階梯的升華。
我凝視它,仰望它,唯獨沒有、沒有膜拜它。
我相信它不是不可企及的。
它只是有點兒象一座火箭發(fā)射基地,不知要把它的客人們送往哪里。
我聽到耳邊的風呼呼響,緊張地抽搐著的風,拍打你,推動你,如巨鳥撲翼,直貫長空。
你是一記雷聲,一道陽光,一束電波,一條飛船,輕輕揚揚卻又閃電般地穿過大氣層,突破大氣層,拋開大氣層。
我睜開眼,密封的電梯艙內(nèi),四周是人。
風被隔絕在遠遠的腳下與上天,只是在鞭笞我的神經(jīng)。
風在這里變成了速度,變成了暈眩--我只覺得地面迅疾地脫離我的腳跟,向一個無底的深淵墜落。
筆直地、赤裸裸地墜落下去,如懸崖上墜落的石塊,無遮無攔,無法無天地要去撞擊地層深處。
地殼在下陷,在沉沒。
而四處空蕩蕩,一片汪洋,一個無可攀掛,無可扶靠、無可呼救的絕境。
人竟是如此孤立無援,如此微不足道么
我有些懼怕,又有些憐憫自己。
我為瞻仰它的偉大與雄奇,才執(zhí)意匯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覺不到電梯的上升。
我只是覺得從我登上鐵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開始莊嚴地降落。
它瘋狂地鉆入地底。
我透不過氣來,這透明的鐵盒子,快閉上你惡魔的眼睛,我想出去
巴黎依然在飛速下沉。
我無可逃遁。
藍天在黑色的云縫里閃爍--那些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鋼架,從我的頭頂兩邊炸裂開去。
是用那透明的鐵盒子撞開的么
就象汽車的窗玻璃掠開路旁的樹枝。
藍天忽然近了,又忽然遠了,遠得更加冷酷。
永遠被那一雙雙黑色的手臂阻攔著。
時而又是無數(shù)根鋼纜鐵索,纏繞你,勒緊你,使你永遠無法到達那個超然于一切之上的境界。
無意間,我抬頭仰視,砰然心跳--我忽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是在上升,那鋼纜掙斷了,那黑手垂落了,那云朵變得濃亮了,可是,透明的鐵匣子還在瘋狂地往上升,一個勁地向上升,象是要沖破什么,又象是要掙脫什么,咯咯地向上,象是咬著牙根的聲音,象是繃緊骨骼的聲音,固執(zhí)而又癡迷地向上升。
它象是永遠也升不到頭了,永遠也不會停下來了。
因為它無論升得多高,仍然無法接近它--那個藍色的夢想。
我曾以為自己象火箭一樣被發(fā)射出去了呢;我曾以為我離開了地面;我曾以為我離天空很近很近了--當我同隔絕的風在一起的那些瞬間。
我們走出透明的鐵匣子,陽光似乎仍然是那么不冷不熱。
天空仍然是那么不遠不近。
巴黎城,安然無恙地靜臥在綠叢帶似的塞納河兩岸。
只有小轎車變成了玩具;房屋變成了模型,人呢
可惜我沒有帶望遠鏡。
于是我知道鐵塔究竟有多高了(雖然我永遠也弄不清那個字),--我有多高鐵塔就有多高。
那是一座有彈性的鐵塔呀。
于是我知道鐵塔究竟有多大了,--“那是巴黎圣母院
”“那是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
”“那是蒙馬特教堂
”“那是小紐約
” 巴黎多大鐵塔就有多大。
也許還不止。
一本書上說過,萬里無云時,塔頂上可望到外省…… 從神經(jīng)中解放出來的風,無忌地挑逗著鐵塔,搖憾它、敲打它。
我曾以為那歷經(jīng)一百多年風雨的銹鐵會呻吟,會晃悠顫栗……據(jù)說它的最大擺度是十八厘米,此時它卻紋絲不動,不必擔心它會斷裂倒塌。
這在工業(yè)革命的輝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邊席卷而來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較量。
它不會退出,不會退出的,雖然它已是上一個時代的標記,一百年前它卻曾經(jīng)是作為一個標新立異的怪物,在一片噓聲里,誕生于巴黎城的古跡之中的。
塔頂平臺上游人如云,這威嚴古板的鐵塔,我原以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無情的--我卻發(fā)現(xiàn)你是一個不露聲色的老父,將那各種膚色各種頭發(fā)的孩子都擁在你的懷里,一任他們縱情玩樂、觀賞,又走散去,天涯海角,只留下一個模糊的影,在你的視野里…… 有一對少年在塔頂?shù)拇斑吔游?,多么高的吻?/p>
有一對青年在電梯里接吻,多么快的吻。
鐵塔是仁慈的,溫暖的。
假如我不到鐵塔來,我將永遠對它存有那么無知的偏見和戒心…… 我不知我應(yīng)該怎樣下去,或者說,我希望永遠也不要再下去。
人到達過那樣的高處,對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過那樣的恐懼,對安全便有了蔑視;人走近過那藍色的夢想,又不得不回到原處,便償?shù)教诫U的悲哀。
因為那不是山的高度,不是懸崖的恐懼,而是人在一個世紀之前的真實創(chuàng)造,是一個永遠矗立的豐碑。
你沒有接近過它,你便沒有權(quán)利輕視;有一日它終會化成一堆廢鐵,但它曾獨一無二地存在過。
當它存在的時候,在巴黎城擠擠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卻也孤獨。
它沒有對話者。
只有風,只有云,只有鳥,是它寂寞的伴侶。
無數(shù)雙溫熱的手撫摸它冰涼的鐵桿,它的內(nèi)心卻依然孤獨。
為什么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是斜著的
埃菲爾鐵塔建于公元1889年,位于法國巴黎戰(zhàn)神廣場上,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
作為法國巴黎地標性建筑——埃菲爾鐵塔非但不是斜的,而且到如今這個鐵塔還保持著完美的水平。
這有益于當年埃菲爾設(shè)計的四個塔墩在180英尺高度合攏的時候,其最大的誤差也沒有2.5英寸。
最后四個塔墩經(jīng)過簡單的調(diào)整并固定完畢。
才有了成就了今天的完美的水平。
于此相反的是始建于公元1178年的意大利比薩斜塔則在建筑的過程中就已出現(xiàn)傾斜,原本是一個建筑敗筆,卻因禍得福成為世界建筑奇觀。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
比薩斜塔下有好幾層不同材質(zhì)的土層,各種軟質(zhì)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
這個結(jié)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后得出的。
最新的挖掘表明,鐘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zhì)在建造時便已經(jīng)沙化和下沉。
而為了拯救比薩斜塔人們想出了很多的辦法,其中一項看似簡單的新技術(shù)——地基應(yīng)力解除法。
則是最終拯救其的“功臣”。
其原理是,在斜塔傾斜的反方向(北側(cè))塔基下面掏土,利用地基的沉降,使塔體的重心后移,從而減小傾斜幅度。
該方法于1962 年,由意大利工程師Terracina針對比薩斜塔的傾斜惡化問題提出,當時稱為“掏土法”,由于顯得不夠深奧而遭長期擱置,直到該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糾偏中成功應(yīng)用,又被重新得到認識和采納。
比薩斜塔拯救工程于1999年10月開始,采用斜向鉆孔方式,從斜塔北側(cè)的地基下緩慢向外抽取土壤,使北側(cè)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漸向北側(cè)移動。
2001年6月,傾斜角度回到安全范圍之內(nèi),關(guān)閉了十年的比薩斜塔又重新迎接游客。
求一篇英語演講稿,3分鐘即可,200詞左右,題目: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
謝謝。
急需,盡求自己寫,謝
艾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國巴黎戰(zhàn)神廣場上的鏤空結(jié)構(gòu)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
艾菲爾鐵塔得名于設(shè)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艾菲爾。
鐵塔設(shè)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術(shù)杰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艾菲爾鐵塔從1887年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shè)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臺,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只鉚釘,超級壯觀。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彩,鐵塔的設(shè)計師居斯塔夫?艾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具體可以到下面去找
幫忙描寫一下巴黎埃菲爾鐵塔的美景,最好也可以寫寫法國的羅普旺斯
最好找以下自助旅游的書里面都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