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金字塔的句子
2500年前希臘人列出了當時世界奇觀,如今,七大奇觀中為首的金字塔經(jīng)受住了歲月千考驗留存下來。
難怪埃及有句諺語說:“人類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
” 古埃及人有建造金字塔作為國王和王后的陵墓的習俗,因此埃及的金字塔很多,素有金字塔之國的美稱。
其中最宏偉的當然是位于吉薩的胡夫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它已成為 埃及國家和文明的象征。
大金字塔總共由大約230萬塊石灰石和花崗巖壘疊而成,中間不用任何粘合材料。
而石塊與石塊之間吻合得天衣無縫,盡管歷經(jīng)4000多年的風吹雨打,石縫之間都插不進哪怕一把鋒利的小刀。
每一方石塊平均有2。
5噸,最重的達到100多噸。
以古埃及人當時的勞動力,它們是如何把巨大的石塊開采出來,并且運到這里來?又如何把它們壘砌起來? 何以抗拒時間的侵蝕直至今日
而且金字塔的底部四邊幾乎對著掙南、正被、征東、鄭洗,誤差小于一度。
古埃及人是怎么計算的這精確的呢
多少年來,大金字塔一直是人們探索而又無法確證的一個謎。
因為不知道如何解釋這些現(xiàn)象,現(xiàn)代人用盡了自己的想象力和推斷能力。
有人說金字塔時外星人所建,是他們到地球上來的一個降落點,還有人說胡夫金字塔是由失蹤的亞特蘭蒂斯島先民所建。
為了揭開金字塔之謎,人們進入大金字塔探密的嘗試從未停止。
與中國的秦始皇陵設置機關對付盜墓人不同,埃及法老憑借咒語來保護自己。
胡夫金字塔上刻有一段讓人不寒而栗的文字:“不論誰打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翼將降臨在他頭上。
”而且美國《醫(yī)學月刊》也確切刊登過報告,證實100名曾經(jīng)進入過大金字塔的人之中,未來10年內死于癌癥的幾率高達40%,但是,這并沒有阻擋人們探尋金字塔深處的奧秘的腳步。
最近一次也是最受關注的一次行動便是2002年全球142個國家同時直播的考古發(fā)掘過程,還動用了微型機器人。
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人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期待中的寶藏,墓室,或是木乃伊。
石門的背后又是一道石門。
未解的迷仍然困擾著好奇的現(xiàn)代人。
只要金字塔仍然屹立,人們大約還會繼續(xù)追尋下去。
雖然無法確證雄偉的金字塔是如何造就的,但是金字塔的存在卻可以很好地解釋古埃及人的生死觀。
古埃及人認為現(xiàn)世是暫時的,來世才是永恒的,而死亡就是開往永生的大門。
但是前提是要妥善報關號它們的尸體。
同樣成為埃及象征的獅身人面像,是吉薩另一個吸引游人的地方。
古埃及人崇拜獅子,他們認為獅子是力量的化身。
獅身加上法老的頭像,則是智慧加力量的象征,同時這種奇特的形象也符合了古埃及人認為法老既是神又是人的觀點。
大金字塔的秘密仍然沒有破解,而吸引人的又豈止金字塔或是獅身人面像
整個埃及的文明,沙漠中的一切都讓人神往不已。
不管金字塔的迷有沒有被揭開,人們都會向往去尼羅河西岸親自體驗金字塔撒向大地的光芒,畢竟這也是四千年前同樣撒向大地的光芒啊。
地理概況: 埃及現(xiàn)存金字塔107座,主要位于埃及首都開羅附近的吉薩(Giza)高原。
這一地區(qū)有三座較大的金字塔,分別是胡夫金字塔(也叫大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其中又以胡夫金字塔最為著名,它是吉薩金字塔群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也是建筑成就最高的一座。
歷史概況: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埋葬國王和王后的陵墓,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歷史從第三王朝延續(xù)到第十三王朝(前2686年-前2181),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
鼎盛時期出現(xiàn)于法老胡夫以及其后的兩代君主卡夫拉和孟卡拉統(tǒng)治時期,他們都選擇了吉薩地區(qū)沙漠與綠洲的交界出建造他們的金字塔和其他附屬建筑。
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游歷埃及時記下了最早關于金字塔的文字,近代關于金字塔的研究開始于拿破侖入侵埃及之后的進行的資料調查。
名稱來由: 金字塔在阿拉伯文里是“放錐體”的意思,因為形狀頗似漢字“金”,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金字塔。
最著名的三座金字塔及其附屬建筑物: 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孟卡拉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埃及規(guī)模最大的金字塔,通常被稱為“大金字塔”,是法老胡夫(Khufu)(前2543年至前2520年在位)的繼承人為他建造的王陵。
大金字塔大約建造于前2570年,動用了十萬勞工和奴隸,歷時20年才完成。
大金字塔原始高度為146.6米,幾千年的風化后,現(xiàn)在高度為138米,在1889年巴黎320米的艾菲爾鐵塔落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大金字塔四周整齊排列著許多貴族的平頂石墓,眾星捧月般襯托出大金字塔的雄壯與威嚴。
卡夫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卡夫拉金字塔是繼胡夫金字塔后第二座在吉薩建造金字塔,其規(guī)模完全可以和胡夫金字塔媲美,只是內部構造較為簡單。
著名的獅身人面守護在卡夫拉金字塔前。
這是一尊具有獅身和卡夫拉王頭像的巨型石像。
古埃及有許多獅身人面像,象征法老既是神又是人的概念,以吉薩的這座最大,石像長73米,高21米。
石像原本有鼻子,耳朵和胡須。
可惜在土耳其人攻打埃及時被當作炮靶子,被打掉的獅身人面像的耳朵和胡須現(xiàn)被大英博物館收藏。
(
) 孟卡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是卡拉夫的繼承者的金字塔,不過規(guī)模和建筑藝術遠遠低于前面兩座金字塔。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5埃及的金字塔描寫宏偉的句子。
[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二冊課文] 15 埃及的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開羅西南面金黃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錐形建筑物。
它們巍然屹立,傲對碧空。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墳墓。
大約在公元前27世紀,埃及古王國由法老統(tǒng)治。
法老死后,他們的尸體都埋葬在巨大的石頭墳墓里。
這些墳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為尖頂。
因為它們的輪廓有點兒像漢字的“金”字,所以稱為金字塔。
古埃及各個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開羅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
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
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經(jīng)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曬下干活兒。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
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勤勞而聰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許多科學的方法。
他們把石頭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來拉。
載著很重石塊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動,于是他們又專門修了一條石路。
開始砌金字塔了,當時沒有起重機,怎樣把這么多巨大的石塊壘起來呢
據(jù)說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層,然后堆起一個和這一層同樣高的土坡,人們就順著傾斜的土坡把石塊拉上第二層。
這樣一層層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塔建成后,土坡變成了一座很大的山。
然后人們又把這座土山移走,讓金字塔顯露出來。
現(xiàn)在,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黃沙之中已經(jīng)有四五千年了。
它們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描寫金字塔高大宏偉的句子
古埃及各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開羅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
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塔身由231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
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
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描寫金字塔色彩的句子
“它像漂浮在大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從它那里放射出來的”;“天上地下,黃澄澄,金燦燦,一片耀眼的色調”;“在夕照中那片迷人的金色”。
寫金字塔的句子
2500年前,古希臘人列出了當時世界七大奇觀,如今,七大奇觀中只有為首的金字塔經(jīng)受住了歲月千年的考驗留存下來.難怪埃及有句諺語說:“人類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古埃及人有建造金字塔作為國王和王后的陵墓的習俗,因此埃及的金字塔很多,素有金字塔之國的美稱.其中最宏偉的當然是位于吉薩的胡夫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它已成為 埃及國家和文明的象征.大金字塔總共由大約230萬塊石灰石和花崗巖壘疊而成,中間不用任何粘合材料.而石塊與石塊之間吻合得天衣無縫,盡管歷經(jīng)4000多年的風吹雨打,石縫之間都插不進哪怕一把鋒利的小刀.每一方石塊平均有2.5噸,最重的達到100多噸.以古埃及人當時的勞動力,它們是如何把巨大的石塊開采出來,并且運到這里來?又如何把它們壘砌起來?何以抗拒時間的侵蝕直至今日?而且金字塔的底部四邊幾乎對著掙南、正被、征東、鄭洗,誤差小于一度.古埃及人是怎么計算的這精確的呢?
描寫金字塔的好詞好句
去看冒險王這一期、、
摘抄描寫金字塔夕照的句子
雷鋒夕照的句子可以寫夕陽西下雷峰塔的樣子。
《金字塔》課文中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的句子
《金字塔》課文中動態(tài)描寫的句子:據(jù)說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層,然后堆起一個和這一層同樣高的土坡,人們就順著傾斜的土坡把石塊拉上第二層。
這樣一層層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
塔建成后,土坡變成了一座很大的山。
然后人們又把這座土山移走,讓金字塔顯露出來。
描寫金字塔的詩句
金字塔史詩《和平之歌》一、長河悠悠 烈日炎炎赤道流火,維多利亞湖畔群山巍峨。
巍巍群山掩無邊清涼,孕育出世上最長的那條河。
靜靜穿越半個非洲,尼羅河水喲萬里揚波。
原始長河的下游頭,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到處是一望無際的黑森林,到處有迷人的草地和花朵。
只因萬年前逝去了遠古冰河,東北非便難奈那萬古干渴;繁茂植物逐稀疏而消失,茫茫大陸成為一望無垠的沙漠。
人們輾轉遷徙到長河兩岸,依賴那一泓碧水滋潤生活河岸上野草青青,他們捉來山羊和綿羊小心放牧;河谷里黑土肥沃,他們找來天然銅認真打磨;世世代代在那里漁獵,祖祖輩輩在那里耕作。
北非干旱雨水不多,古埃及人受盡折磨;一桶桶尼羅河水倒入莊稼地,三千桶水換來一頃地的收獲。
每年有四個月份河水泛濫,洪流滾滾將河谷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