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格言和古詩
格言: 1.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現(xiàn)代 2.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 戰(zhàn)國 3.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周恩來 現(xiàn)代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 唐 5.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 張聞天 現(xiàn)代 6.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諸葛亮 三國 7.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但丁 意大利 8.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清 9.書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 ——高爾基 蘇聯(lián) 10.要成就一件大事業(yè),必須從小事做起. ——列寧 蘇聯(lián) 格言,是指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guī)范的言簡意賅的語句,是人們機智的精華,眾人匯成的睿智,是指導(dǎo)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寶,時刻激勵人生取得進(jìn)步。
古詩: 贈汪倫——李白 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清明——杜牧 唐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古詩是古代漢族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
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fēng);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后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于格律聲韻之分。
古體詩的字?jǐn)?shù)和詩行: 古體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
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jǐn)?shù)分類。
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
四言詩,遠(yuǎn)在《詩經(jīng)》時代就已被人們采用了。
但至唐代卻逐漸衰微,寫它的人很少了。
所以古體詩仍以五言、七言為代表。
五言古詩,是古體詩的正統(tǒng),寫的人很多。
七言古詩,不是古體詩的主流,這是它起源較晚的緣故。
所以,七言股風(fēng)頗受七言近體詩的影響。
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都是字?jǐn)?shù)整齊的古體詩。
另有一類雜言古詩,詩行里的字?jǐn)?shù)長短相雜,參差不齊。
有關(guān)時間的古詩和格言
1。
離情別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風(fēng)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yuǎn)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別情。
世界上的一起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 爾 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 但 丁
愛國的格言和古詩
十分詳細(xì)的參考資料
兩首古詩和兩句格言急
早發(fā)白帝城唐-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贈汪倫》賞析贈汪倫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格言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托爾斯泰誰若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yuǎn)是一個奴隸。
——歌德
對應(yīng)的古詩名句、格言和警句
聞而不審,不若無聞 讀書不知義,等于嚼樹 吃飯不知味,讀書不想不知意。
讀書不想,隔靴撓癢。
溫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腦越用越靈。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
強記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爭論。
(西班牙諺語) 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
(南斯拉夫諺語) 知識無底,學(xué)海無涯 萬川歸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頭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識學(xué)不完。
書囊無底。
生命有限,學(xué)問無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學(xué)如積薪,后來者居上。
學(xué)到知恥處,方知藝不精。
到處留心皆學(xué)問。
泉水挑不干,知識學(xué)不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有關(guān)愛國的格言和古詩詞
人民不僅有權(quán)愛國,愛國是個義務(wù),種光榮。
—— 徐特立 常思顧身,而殉國急。
—— 司馬遷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陸游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 呂坤 各出所學(xué),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
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
—— 陳輝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jìn)步。
—— 魯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xiàn)大同。
—— 趙博生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jì)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 周恩來 祖國如有難,汝應(yīng)作前鋒。
—— 陳毅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 巴金 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后,亞洲崛起有黃人。
—— 吳玉章 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 古詩名句(愛國憂民) 1.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戰(zhàn)國.楚.屈原《國殤》 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11.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12.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1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 16.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三國.曹操《蒿里行》 17.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nóng)》 18.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9.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0.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1.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2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3.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24.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25.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xì)堦?-宋.李綱《病?!?26.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唐·王 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岑 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hù)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和張仆射塞下曲 ★ 唐·盧 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少 年 行 (選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fēng)走馬出成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
夏 日 絕 句 ★ 宋·李清照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牡 丹 宋·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fēng)看牡丹。
示 兒 ★ 宋·陸 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州 橋 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初入淮河 (選一) 宋·楊萬里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遠(yuǎn),中流以北即天涯。
題 臨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軍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fēng)雨濕征衣。
出嶺誰同出
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話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題鄭所南蘭 元·倪 瓚 秋風(fēng)蘭蕙化為茅
南國凄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望 闕 臺 明·戚繼光 十年驅(qū)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馬 上 作 ★ 明·戚繼光 南北驅(qū)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榆 河 曉 發(fā) 明·謝 榛 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guān)。
云出三邊外,風(fēng)生萬馬間。
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
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渡 易 水 明·陳子龍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海 上 (選一) 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
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鄭成功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一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
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
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
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漫 感 清·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fù)盡狂名十五年。
己 亥 雜 詩 (選一) ★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游<<示兒>> 4、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清?徐錫麟<<出塞>> 6、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對酒>> 7、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宋?辛棄疾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揚子江>> 9、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1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顧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