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電影,說的是發(fā)生在東北的一個小分隊去救一個煤炭專家的故事
黎明行動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佳木斯市,由于戰(zhàn)爭的破壞和嚴冬的到來,正面臨著一場因缺煤造成的巨大災難。
缺煤使工廠停工,缺煤使城市無法供暖,使城市陷入了黑暗。
成千上萬的市民擁擠在各個煤炭店,煤炭店卻無煤可供。
嚴峻關頭,以共產(chǎn)黨領導的佳木斯市人民政府,與在郊外和暗處覬覦的國民黨特別行動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找煤斗爭。
找煤的關鍵是找人,而這個人就是日偽時期的佳木斯市市長段景頤。
他是畢業(yè)于日本帝國大學的煤炭專家,整個東北的煤炭分布情況只掌握在他一個人的手中。
此刻的段景頤,正從死囚的深牢中押出。
他將作為日偽時期的大漢奸押赴刑場槍決。
行刑在即,段景頤的人頭就要落地。
合江省委書記力排眾議,打電話到佳木斯,對這個沒有血債、只當了50天偽市長的段景頤,下達了停止行刑,槍下留人的命令。
然而已經(jīng)晚了。
當市公安局干事吳延慶趕赴刑場帶人時,段景頤已被假...
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的第一個人民自己的電影制片廠
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制片廠在黑龍江興山正式宣布成立,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第一個大型電影制片廠,它是在接管日本人“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xié)會”的基礎上建立的。
建廠之初,為了適應解放戰(zhàn)爭的需要,東北電影制片廠按照中共東北局宣傳部的要求確立了以生產(chǎn)新聞紀錄片為主的方針。
那時最重要的作品就是紀錄片《民主東北》。
隨著全中國解放的日益臨近,東北電影制片廠也開始嘗試拍攝其他電影片種。
1948年夏天,35歲的導演王濱開始籌拍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這是一部反映東北的鐵路工廠工人們?yōu)橹г夥艖?zhàn)爭,克服困難搶修松花江鐵橋的影片。
此時,遼沈戰(zhàn)役已經(jīng)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jīng)占領了東北全境。
許多在前線的文藝兵被抽調(diào)到東影廠,剛從延安來到東北的年輕演員陳強、于洋等進入了攝制組。
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前身叫什么電影制片廠
長春電影制片廠是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制片廠。
前身是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人建立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
1946年抗戰(zhàn)勝利后由中國人接收,更名為中央電影局東北電影制片廠,1955年更名為長春電影制片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