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孟子珍惜時間的名言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
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孟子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孟子曰:“魚,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惡。
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離婁上》作者: 守時間的鬧鐘 2005-10-12 04:39 回復此發(fā)言--------------------------------------------------------------------------------2 回復:[原創(chuàng)]《孟子》名言名句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銳者,其退速。
(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yīng)該處于統(tǒng)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tǒng)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仁者無敵。
(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當?shù)墓傥?,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wù)。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人皆可以為堯舜。
(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
)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修養(yǎng)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zhì)欲望。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對別人恭敬的人不會侮辱別人,自己節(jié)儉的人不會搶奪別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
(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yōu)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
關(guān)于時間的名言`.. 孔子或孟子 都有哪些啊`???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郄,忽然而已。
(莊子 《知北游》)
孟子時間流逝的名言
孟子“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大意是:“雖然有智慧,不如借助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待農(nóng)時.”這句話,將的是“勢”和“時”的重要!要我們把握時機和機遇!看看是不是你想要的.希望能幫到你
孟子、列子時間流逝的名言,
孟子的名言名句1、彼一時,此一時也2、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5、盡信書,不如無書6、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7、人不可以無恥8、仁人無敵于天下9、仁者榮,不仁者辱10、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1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13、一葉蔽目,不見泰山14、以五十步笑百步1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16、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8、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19、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26、天下之本,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7、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28、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30、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1
孟子說過那些激勵人們學習或珍惜時間的名言
心之官則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心這個器官職在思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能獲得。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譯文】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yè)。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譯文】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yōu)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譯文】不以趕不上別人為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盡信《書》,不如無《書》。
【譯文】完全相信《書》,那還不如沒有《書》。
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
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皆可以為堯舜。
(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先就這些吧,有時間我再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