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感恩報德的成語(或諺語,格言,詩句,故事)
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 恩欲怨,報怨短,報恩長 哀哀父母,生兒不知父母恩 知遇之恩永生不望 孝在于質(zhì)實(shí),不在于飾貌。
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
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yīng)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duì)?人家?guī)臀?,永志不忘;我?guī)腿思?,莫記心上?/p>
—— 華羅庚 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饒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惡德還要厲害—— 英國諺語 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fù)義的:忘恩負(fù)義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諺語 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而后來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shí)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薩克雷 感謝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fù)義是惡習(xí)中最不好的 ——英國諺語 無知的人本想做點(diǎn)好事,結(jié)果卻害人不輕;小喜鵲拔出媽媽的羽毛,還以為報答了養(yǎng)育之恩 ——藏族諺語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蘇聯(lián)諺語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諺語 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 日本諺語 養(yǎng)兒方知娘辛苦,養(yǎng)女方知謝娘恩 - 日本諺語 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 日本諺語 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報母恩 - 中國諺語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銜環(huán)結(jié)草,以恩報德 竟夜孤燈剪影蕭,視子如蛟,望子騰霄。
悠忽雙鬢冷霜飄,春下裙腰,秋上眉梢。
卅二年風(fēng)雨浪澆,雨霽云消,心事如潮。
念慈母半世辛勞,跪乳羊羔,還報今朝。
感恩詩 白云飄走的時候 誰會停止流浪 海水拍打著紫百合的夢境 美人魚在天堂微笑 古老的婚禮 香檳酒的色澤 在罌粟花叢中傳遞 她的歌聲 離去是否存留 希冀的不曾放棄 積雪的森林 麋鹿的圣誕節(jié) 美麗的公主已經(jīng)安睡 傳說的夜空中 無數(shù)的珠翠無人采摘 時間的巢穴 安琪兒飛翔 羽翼的光芒 穿越巴比倫的花園 安拉是個女人 她的化身不是太陽神 嬌滴的千金 沙漠戈壁的罅谷 比宮殿華貴的 河流是生靈的母親 圣潔的浪花 普澤萬物長存 七彩的花容是雨水 光照古埃及艷美的婦人 白云飄走的時候 背影將要遠(yuǎn)去 海水拍打著紫百合的夢境 美人魚在天堂微笑 王子的婚禮 香檳酒的色澤 在罌粟花叢中傳遞 她的歌聲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爸爸媽媽 感謝你們 把我?guī)У搅诉@個 美好的世界 感謝你們 給了我自由的空氣 燦爛的陽光 感謝你們 諄諄的教導(dǎo) 殷殷的囑托 我長大了 而你們卻老了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我會向你們獻(xiàn)上一片誠摯的孝心 祝你們永遠(yuǎn)健康 美國的羅斯??偨y(tǒng)就常懷感恩之心。
據(jù)說有一次家里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后,忙寫信安慰他。
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xiàn)在很好,感謝上帝:因?yàn)榈谝唬\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一學(xué)期的工作到頭了,該交的總結(jié)、該梳理的心情都梳理玩了,所以這幾天過著神仙一般的日子,雙休日逛逛街,平時看看電視。
早上王丹老師交給我一份團(tuán)市委下達(dá)的關(guān)于寒假社會實(shí)踐的文件“關(guān)于組織開展‘2006感恩父母賀歲家書’征文活動的通知。
突然想到百度里面去搜索一下,4,320,000篇。
看了幾個感恩的故事,其實(shí)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這樣的故事,有一則比較喜歡,就COPY下來了。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xué)費(fèi),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
他的推銷進(jìn)行得很不順利,傍晚時他疲憊萬分,饑餓難耐,絕望地想放棄一切。
走投無路的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
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笑著遞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
男孩和著眼淚把它喝了下去,從此對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氣。
許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嚴(yán)重的婦女被轉(zhuǎn)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yī)院。
大夫順利地為婦女做完手術(shù),救了她的命。
無意中,大夫發(fā)現(xiàn)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饑寒交迫時給過他那杯熱牛奶的年輕女子
他決定悄悄地為她做點(diǎn)什么。
一直為昂貴的手術(shù)費(fèi)發(fā)愁的那位婦女硬著頭皮辦理出院手續(xù)時,在手術(shù)費(fèi)用單上看到的是這樣七個字:手術(shù)費(fèi):一杯牛奶。
能幫則幫,有能力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幸福吧。
諺語和格言的區(qū)別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八海,神通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十木,百年樹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眾口鑠金,集毀銷骨 寧為雞頭,不為牛后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遠(yuǎn)在天邊,近在眼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洞不補(bǔ)大洞吃苦 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自家人不說客套話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走到哪兒算到哪兒 當(dāng)面是人背后是鬼 會干的不如會說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有錢的是爺爺,沒錢的是孫子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diǎn)燈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不是東風(fēng)壓倒西風(fēng),就是西風(fēng)壓倒東風(fēng)
格言 諺語 對聯(lián)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jīng).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木瓜>> 4.結(jié)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6.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yè)>>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結(jié)交在終結(jié),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jìn)明<<行路難五首>>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唐.杜甫<<徒步歸行>>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君有奇才我不貧。
-(清)鄭板橋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zhàn)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各自回頭看后頭。
-(明)馮夢龍 于患難風(fēng)豪杰。
-(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fù)鼓琴。
-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鮑溶 大丈夫處世處,當(dāng)交四海英雄。
- 君子上交不謅,下交不瀆。
-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陳剛中 朋友,以義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 同心而共濟(jì),始終如一 。
-(宋)歐陽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貧一富,乃知交態(tài)。
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晉)陶淵明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從此重相憶。
-(唐)白居易 人生結(jié)交在終始,莫為升沉中路分。
-(唐)賀蘭進(jìn)明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
-(三國)曹植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明)馮夢龍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韓愈 一貴一賤交情見。
-(唐)駱賓王 相知在急難,獨(dú)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 人生所貴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親。
- 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投機(jī)。
-(明)馮夢龍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 嬰其嗚矣,求其友聲 。
- 樂莫樂兮新相知。
-(戰(zhàn)國)屈原 刎頸之交。
-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論語.子路》 禮尚往來。
-《禮記.曲禮》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戰(zhàn)國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權(quán)利合者,權(quán)力盡而交疏。
-《史記》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選.爭報恩》 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
-(唐)張九齡 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親。
-(唐)杜甫 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樸子.交際》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轉(zhuǎn)眼如仇人。
-《遜志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雜。
-《抱樸子.交際》 勢力之交難以經(jīng)遠(yuǎn)。
-(晉)陸機(jī) 丈夫結(jié)交須結(jié)貧,貧者結(jié)交交始親。
-(唐)高適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陶潛 味甘終易壞,歲晚還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棄疾 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
-《戰(zhàn)國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
-魯迅 找一個贊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個挑你刺的朋友。
-《當(dāng)代青年談人生》 人家?guī)臀?,永志不忘,我?guī)腿思?,莫記心?。
-華羅庚 在背后稱贊我們的人就是我們的良友。
-(西)塞萬提斯 事實(shí)上,每個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進(jìn)與落后的,問題在于我們怎樣去幫助后進(jìn)朋友,使他進(jìn)步,切莫跟著他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夠朋友”。
-謝覺哉 友情在我過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盞明燈,照徹了我的靈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點(diǎn)點(diǎn)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樂,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談工作,不談學(xué)習(xí),不談?wù)?,只談個人之間私利私憤的事,這叫做“群居終日,言不乃義” 。
-謝覺哉 友誼永遠(yuǎn)是美德的輔佐,不是罪惡的助手 。
-(羅馬)西塞羅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敵人更糟糕。
-(印度)釋迦牟尼 誰若想在厄運(yùn)時得到援助,就應(yīng)在平日待人以寬。
-(波斯)薩迪 把友誼歸結(jié)為利益的人,我以為是把友誼中最寶貴的東西勾銷了。
-(羅馬)西塞羅 有些人對你恭維不離口,可全都不是患難朋友 -(英)莎士比亞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臘)伊索 友誼真是一樣最神圣的東西,不僅值得特別推崇,而是值得永遠(yuǎn)贊揚(yáng)。
-(意)卜伽丘 趨炎附勢的小人,不可共患難
-(英)拜倫 你若聰明,莫把那人當(dāng)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敵人交情深厚。
-(波斯)薩迪 友誼永遠(yuǎn)是一個甜蜜的責(zé)任,從來不是一種機(jī)會。
-(黎)紀(jì)伯倫 患難識朋友 。
-(蘇)列寧 在快樂時,朋友會認(rèn)識我們;在患難時,我們會認(rèn)識朋友。
-(英)柯林斯 在緊急時舍棄你的朋友不可信賴。
-(希臘)伊索 不要靠饋贈去獲得朋友。
你須貢獻(xiàn)你誠摯的愛,學(xué)會怎樣用正當(dāng)?shù)姆椒▉碲A得一個人的心。
-(希臘)蘇拉格底 擇友宜慎,棄之更宜慎。
-(美)富蘭格林 朋友是抵抗憂愁、不愉快和恐懼的保衛(wèi)者,是友愛與信賴的罐子。
-《五卷書》 朋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使友誼永存。
-查理士 陰險的友誼雖然允許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卻要剝奪掉你的珍寶-獨(dú)立思考和對真理純潔的愛
-(俄)別林斯基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并不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點(diǎn)什么,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 。
-(俄)別林斯基 仁愛的話,仁愛的諾言,嘴上說起來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難的時候,才能看見朋友的真心。
(俄)克雷洛夫 不論是多情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么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誼 。
-(俄)普希金 真正的朋友應(yīng)該說真話,不管話多么尖銳...... -(前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友誼,以互相尊重為基礎(chǔ)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yǎng)一種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識。
-(前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
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
在你有缺點(diǎn)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 。
-(前蘇)高爾基 人生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才是不容易;友誼總需要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yǎng),用諒解去護(hù)理。
-馬克思 真實(shí)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最美好的無價之寶。
-(前蘇)高爾基 友誼像清晨的霧一樣純潔,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誼,友誼只能用忠實(shí)去鞏固它。
-馬克思 有很多良友,勝于有很多財富。
-(英)莎士比亞 友誼的基礎(chǔ)在于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有著最大的相似 。
-(德)貝多芬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曹雪芹 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孔子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中國諺語 朋友間的不和,就是敵人進(jìn)攻的機(jī)會。
---伊索 真實(shí)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最美好的無價之寶。
--高爾基 友誼需要—-忠誠去播種,熱情去灌溉,原則去培養(yǎng),諒解去護(hù)理。
--德國諺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真正的朋友有三種:愛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
--桑弗 真正的朋友,是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里。
---亞里士多德 獨(dú)學(xué)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子
語文常識,名言名句,成語,諺語,歇后語大全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guī)矩(龜舉)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廟)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xué)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臺------------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wǎng)------------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費(fèi)心(費(fèi)芯) 鐘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藥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里------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黃鼠狼鉆雞籠--------投機(jī)(偷雞)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jìn))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bǔ)(后補(bǔ))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shí)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jìn)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墻上栽菜------------無緣(無園)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fēng)言風(fēng)語)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yuǎn)(離屎不遠(yuǎn))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jīng)(一本真經(jīng)]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肉鍋丟進(jìn)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王八肚裏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寺后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邊扎小辮------違法亂紀(jì)(尾發(fā)亂系) 爐子翻身------------倒霉(倒煤)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糞坑關(guān)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下為一些常用的歇后語: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光棍佬教子——便宜莫貪 財?shù)焦夤魇帧蝗o回頭
關(guān)于速度的諺語格言
光景不待人,須叟發(fā)成——李白拋棄時人,時間也拋棄他。
——莎士比盛年不重來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你熱愛生命嗎
那就別浪費(fèi)時間,因?yàn)闀r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好的成績來。
——華羅庚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yīng)惜秒陰。
——董必武我以為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
因?yàn)樗钊菀讍适?,所以更覺得它寶貴。
——李大釗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高爾基節(jié)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長了人的壽命。
——魯 迅我以為世間最可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得也是“今”。
因?yàn)樗钊菀讍适В愿X得它寶貴。
——李大釗必須記住我們學(xué)習(xí)的時間是有限的。
時間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紛繁。
我們應(yīng)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賓塞一個人越知道時間的價值,越倍覺失時的痛苦呀
——但 丁◇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莊子)◇天可補(bǔ),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復(fù)追。
(曾國藩)◇你熱愛生命嗎
那么別浪費(fèi)時間,因?yàn)闀r間是構(gòu)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荒廢時間等于荒廢生命。
(川端康成)◇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莎士比亞)◇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郭沫若)◇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華羅庚)◇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別林斯基)◇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號還是負(fù)號。
(季米特洛夫)◇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
(高爾基)◇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一個人越知道時間的價值,越倍覺失時的痛苦呀
——但 丁
有關(guān)感恩報德的成語 格言 諺語 詩句 故事
1、諺語是群眾口頭流傳的習(xí)用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
恰當(dāng)?shù)剡\(yùn)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fēng)趣,增強(qiáng)文章的表現(xiàn)力。
諺語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結(jié)晶,同時在外國也收到廣泛應(yīng)用。
諺語反映的內(nèi)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根據(jù)內(nèi)容,可以分為三類:(1)認(rèn)識自然和總結(jié)生產(chǎn)經(jīng)驗(yàn)的諺語:如“長蟲過道,大雨要到”、“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2)認(rèn)識社會和總結(jié)社會活動經(jīng)驗(yàn)的諺語: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3)總結(jié)一般生活經(jīng)驗(yàn)的諺語:如“寒從腳起,病從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覺老”。
2、俗語屬于口語型的語句,與書面語型的成語、格言有所區(qū)別,它們是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的兩大系統(tǒng)。
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shù)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
反映人民生活經(jīng)驗(yàn)和愿望。
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yīng)該是同義詞。
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guān)連。
如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吃人家飯,受人家管大樹底下好乘涼大意失荊州大丈夫能屈能伸地在人種,事在人為3、成語是語言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
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dāng)于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
并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
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語。
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成語的來源有五個方面:(一)神話傳說:如夸父逐日和精衛(wèi)填海;(二)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和狐假虎威;(三)歷史故事:如負(fù)荊請罪和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驥伏櫪和青出于藍(lán);(五)是外來文化,如功德無量和火中取栗。
俗語以形象為主體;成語以精練為特色。
俗語多為完整的句子,長短不一,運(yùn)用時可以變通;成語多為四個字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形式整齊。
俗語流行于人民群眾的口頭上,文字上保持著通俗的特點(diǎn);成語多用作書面語,文字上趨向典雅。
俗語語句結(jié)構(gòu)如果趨向整齊,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成語;成語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轉(zhuǎn)化為俗語。
俗語轉(zhuǎn)化為成語,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語轉(zhuǎn)化為俗語,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補(bǔ)充,往往轉(zhuǎn)化為歇后語。
俗語與成語,二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俗語有俗語的優(yōu)點(diǎn);成語有成語的長處。
俗語使得描寫生動活潑,成語使得論述鏗鏘有力,都值得很好學(xué)習(xí)。
有些圖書把俗語、諺語并稱為俗諺,把它們匯編在一起。
匯編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
諺語只是俗語的一部分,它是一些總結(jié)知識經(jīng)驗(yàn),寓有思想意義的俗語。
4、諺語是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固定語句,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實(shí)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yàn)和教訓(xùn)的結(jié)晶。
諺語雖然簡單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卻非常深刻,一般都能揭示客觀事理,富于教育意義,如“天下烏鴉一般黑、眾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jì)一世窮”等。
諺語是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樣式,句式勻稱,音調(diào)和諧,具體通俗,形象生動。
所以,適當(dāng)?shù)剡\(yùn)用諺語,能夠增強(qiáng)表達(dá)效果。
但是,有不少諺語含有剝削階級或封建迷信的意識和偏見,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顯然,這是應(yīng)該剔除的糟粕。
諺語與成語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諺語一般是句子,成語大多是詞組;諺語一般顯得通俗,成語大多顯得典雅。
農(nóng)諺往往帶有地域性,成語具有全民性。
歇后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
歇后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shí)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
由前后兩部分構(gòu)成的固定性口語。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隱語,像謎語里的“謎面”;后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解釋,像謎語里的“謎底”,是表達(dá)意義的重要部分。
兩部分之間有間歇,間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說出來,好讓人猜想它的含義,所以叫作歇后語。
人們也常常把它稱為“俏皮話”。
歇后語分為喻意的和諧音的兩類。
喻意的歇后語,它的前部分是一個比喻,后部分是對前部分的解釋。
歇后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fēng)趣,耐人尋味,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例如: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在一般的語言中。
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如“大海里撈針——無處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諧音的歇后語,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現(xiàn)象表達(dá)意思,這是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語雙關(guān)的現(xiàn)象,如“旗桿頂上綁雞毛——好大的撣(膽)子、窗戶上吹喇叭——鳴(名)聲在外”。
說話或?qū)懽髦星‘?dāng)?shù)剡\(yùn)用歇后語,可以使語言表達(dá)得形象活潑,饒有風(fēng)趣,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較好的表達(dá)效果。
但是,要選擇內(nèi)容健康的,拋棄內(nèi)容庸俗落后的。
對于內(nèi)容健康的歇后語,也要根據(jù)作品所要表達(dá)的意思和語言環(huán)境恰當(dāng)?shù)厥褂茫荒転E用。
不宜在莊嚴(yán)的場合里使用。
如果用得牽強(qiáng),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5、格言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
一股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眾中廣泛流傳。
例如“窮不失義,富而不驕(《孟子》)、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格言意在闡發(fā)事理,多為警策之辭,所以在議論中引用格言,能夠給人以啟示,更富于說服力。
格言在形式上與諺語解相似,都是完整的句子,在內(nèi)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義。
但二者又有區(qū)別:從來源看,諺語多出自群眾集體創(chuàng)造,格言則往往出自名人之手;從語體看,諺語多為口語,而格言多為書面語。
綜上所述,諺語,俚語(描述性的俗語),歇后語,這三部分構(gòu)成俗語的整體。
俗語是歇后語、諺語、順口溜等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