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軍隊 座右銘是什么
二戰(zhàn)結束后戰(zhàn)勝國對戰(zhàn)敗國的軍事限制如下: 一 嚴格控制戰(zhàn)敗國軍隊的數(shù)量,戰(zhàn)敗國只能有基本的自衛(wèi)軍隊。
二 決不允許戰(zhàn)敗國研究軍事領域核能和生化武器 。
且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
三 不允許戰(zhàn)敗國生產航空母艦,并限制大型水上艦只的噸位數(shù)。
四 不允許戰(zhàn)敗國建立本國外的軍事用途基地。
此外,戰(zhàn)敗國還應履行的條例有: 1、嚴懲戰(zhàn)犯,向被侵略國家道歉申明。
2、戰(zhàn)后由戰(zhàn)勝國分區(qū)占領 。
3、不得使用法西斯名義組建任何組織和活動。
4、不得侵占他國領土。
5、不得擁有戰(zhàn)爭野心,包括迅速擴充軍備,大量招兵,挑釁別國,在非自衛(wèi)前提下作出攻擊性行為.。
戰(zhàn)敗國要遵守以上規(guī)定,否則受到聯(lián)合國制裁。
二戰(zhàn)各國軍隊總數(shù)
這問題太籠統(tǒng)了吧,也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國家的軍隊,要是我國的話百分之九十都是步兵,只有百分之十是其他兵種,不過全世界的軍隊中也是陸軍兵種居多,尤其是步兵,炮兵,在大國中裝甲兵也有很多一部分~
二戰(zhàn)各國軍隊人數(shù)
美國:參戰(zhàn)兵力1400萬人英國:參戰(zhàn)兵力1200萬人:參戰(zhàn)兵力2200萬人德國:參戰(zhàn)兵力1700萬人日本:參戰(zhàn)兵力970萬意大利:參戰(zhàn)兵力650000
二戰(zhàn)期間英國有多少人口,軍隊又有多少
國戰(zhàn)后初步統(tǒng)計傷亡2100萬,其中死亡1000萬,波蘭死亡了50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平民,然而,蘇聯(lián)承受了最大的生命損失,在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永遠難以抹去的陰影。
戰(zhàn)后初步統(tǒng)計的數(shù)字,二戰(zhàn)人類共付出了2000萬蘇聯(lián)人,1000萬中國人,500萬德國人,230萬日本人,40萬美國人,26萬英國人,16萬意大利人的生命。
1995年,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日,一些國家公布了新的傷亡情況(死亡人數(shù))如下 蘇聯(lián)2700萬(傷亡累計6000萬) 中國1800萬(傷亡累計3500萬) 德國680萬(軍人470萬,其中在蘇德戰(zhàn)場死亡350萬) 日本234萬(軍人185萬,其中在中國戰(zhàn)場死亡45萬,在太平洋戰(zhàn)場死亡129萬,另有8.3萬被蘇聯(lián)紅軍擊斃) 英國及其他不列顛國家45萬 美國40萬(全部是軍人) 波蘭630萬(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萬是猶太人) 南斯拉夫,170萬 法國81萬(36萬平民) 意大利16萬 羅馬尼亞37萬2005-5-315:30cnpjg二戰(zhàn)各國傷亡人數(sh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浩劫。
英法意等國傷亡人數(shù)比上次大戰(zhàn)少,但其他國家多的驚人。
中國戰(zhàn)后初步統(tǒng)計傷亡2100萬,其中死亡1000萬,波蘭死亡了500多萬,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平民,然而,蘇聯(lián)承受了最大的生命損失,在民族心理上留下了永遠難以抹去的陰影。
戰(zhàn)后初步統(tǒng)計的數(shù)字,二戰(zhàn)人類共付出了2000萬蘇聯(lián)人,1000萬中國人,500萬德國人,230萬日本人,40萬美國人,26萬英國人,16萬意大利人的生命。
1995年,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日,一些國家公布了新的傷亡情況(死亡人數(shù))如下 蘇聯(lián)2700萬(傷亡累計6000萬) 中國1800萬(傷亡累計3500萬) 德國680萬(軍人470萬,其中在蘇德戰(zhàn)場死亡350萬) 日本234萬(軍人185萬,其中在中國戰(zhàn)場死亡45萬,在太平洋戰(zhàn)場死亡129萬,另有8.3萬被蘇聯(lián)紅軍擊斃) 英國及其他不列顛國家45萬 美國40萬(全部是軍人) 波蘭630萬(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萬是猶太人) 南斯拉夫,170萬 法國81萬(36萬平民) 意大利16萬 羅馬尼亞37萬美合計占領法國時,德國動員141個師,兵力335萬,坦克2445輛,火炮7378門,戰(zhàn)機5446架
二戰(zhàn)士兵標準
德軍1942年制的步兵師 武器裝備: 手槍-3681支 步槍-12609支 沖鋒槍-321支 反坦克槍-90支 輕機槍-425挺重機槍-110挺 50毫米迫擊炮-84門 81毫米迫擊炮-54門 75毫米炮-20門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36門 150毫米重型榴彈炮-12門火焰噴射器-9具 然后下面找到的是分散到團的裝備編制: 1939年第一線的主力師:3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
一個步兵團的火器包括26挺重機槍、85挺輕機槍、18門81mm迫擊炮、27門50mm迫擊炮、12門37mm反坦克炮、6門76mm 步兵炮和2門150mm步兵榴彈炮。
炮兵團由3個105mm野炮大隊組成,大隊各3個4門制的炮連。
一個150mm中型炮大隊原來是配屬的,后來歸入第1 波步兵師編制。
1944年步兵師:步兵團支援武器為:24挺重機槍、107挺輕機槍、4門120mm迫擊炮、6門81mm迫擊炮、2門150mm步兵炮、6門75mm步兵炮、3門75mm反坦克炮、36件輕型反坦克武器。
實力已經(jīng)大大的下降了。
1911式點45口徑勃郎寧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彈夾:7發(fā) 簡介:由John M.Browning發(fā)明,是二戰(zhàn)時期最著名的美國手槍。
在西美戰(zhàn)爭期間,美軍普遍反映小口徑的左輪手槍威力不足,軍隊急需一種有較大威力的大口徑手槍。
在這種需求下,1911式.45口徑勃郎寧手槍誕生了。
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廠在1911—1915年間生產這種手槍,到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時,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
一戰(zhàn)后,又在扳機、撞針、握把和結構上對它進行了改進,主要是使它更輕便。
在二戰(zhàn)期間,它只配備給軍官和班長,并不是美軍步兵的制式武器。
但是禁止士兵配備手槍的條例被扔到了一邊,在前線許多士兵都擁有一把1911式手槍。
它被認為是最后可以依*的武器,盡管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沒有人會否認它所帶來的安全的感覺。
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標準的美軍隨身武器。
M1 加蘭德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8發(fā) 簡介:M1 步槍,又稱Garand 步槍,是美國步兵的標準配置步槍。
以它的發(fā)明者John C.Garand的名字命名。
它是第一種在戰(zhàn)場是廣泛使用的半自動步槍。
盡管它在1936年就被軍隊采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應不足,但到戰(zhàn)爭結束時,它的產量卻超過了4百萬支。
M1 步槍易于分解和清潔,它的口徑、彈丸速度和半自動性能的結合提供了優(yōu)于其它步槍的火力。
它唯一的缺點就是彈夾重新裝彈很困難。
1903式步槍 工作方式:手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5發(fā) 簡介:1903式.30口徑步槍,簡稱'03式。
1903年被美國軍隊采用,直到1936年,它一直是美軍標準配置步槍。
二戰(zhàn)期間,仍有許多在使用。
36年,M1步槍取代它成為美軍標準配置。
在諾曼底戰(zhàn)役中,它成為狙擊手的主要武器。
不過,它在精度上的許多優(yōu)點已被半自動和全自動武器的速度所取代。
湯姆森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0.45英寸(11.4mm) 彈夾:20和30發(fā)、50發(fā)(彈鼓) 簡介:JohnT.Thompson曾參與發(fā)展`03式步槍和Colt.45手槍,湯姆森沖鋒槍的原型槍于1920年春天誕生,盡管它有優(yōu)秀的測試參數(shù),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都沒有采用它。
湯姆森Colt公司鑒定了生產15,000支該槍的協(xié)議,即1921式。
這批槍的生產一直持續(xù)到二戰(zhàn)前夕。
在1940年,美國陸軍訂購了20,000支該槍;在1941年,陸軍追加了319,000支的定單。
該槍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也能工作。
主要的缺點是太重——超過10磅,缺乏穿透力(這也是二戰(zhàn)中所有沖鋒槍的共同缺點)。
勃朗寧BAR1918輕機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20發(fā) 簡介:最初型M1918A1式勃朗寧輕機槍(BAR)由美軍士兵在一戰(zhàn)中首次使用,并且二戰(zhàn)中該槍仍在使用。
在惡劣環(huán)境下的可*性使該槍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1940年,M1918A2式投入使用。
與早期型號不同的是它僅有全自動方式下的兩種射擊方式:慢速方式300—450發(fā)\\\/分;快速方式500—650發(fā)\\\/分;而沒有了半自動方式。
兩種型號的勃朗寧機槍都被廣泛的使用。
而且在很多的電影中,你也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該槍是快速火力和穿透力完美結合的典范。
它最大的缺點是缺少可快速更換的槍管來減少槍管的過熱。
M1919A6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式 口徑:.30英寸(7.62mm) 彈夾容量:250 發(fā) 射擊速度:400—500發(fā)\\\/分 簡介:隨著越來越多的美軍部隊參戰(zhàn),戰(zhàn)場上官兵們需求一種比M1919A4式輕、又有比勃朗寧輕機槍更快射速的重機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這種情況下,M1919A6式重機槍誕生了。
它繼承了一些M1919A4式機槍的部件,不再有三角架,但它仍然重達32.5磅。
事實證明,它太累贅而不能滿足戰(zhàn)場上官兵們不斷變化的要求。
即便如此,仍生產了43,000支該槍。
而且,你可以在幾乎所有1944—1945年的影片中看到它。
M1919A4式重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6-12 19:28 Mosin-Nagant 1930G 莫辛步槍是2戰(zhàn)蘇軍主力步槍之一,采用7。
62毫米1891彈槍機,直動式原理,結構簡單,故障少,戰(zhàn)斗性能好,經(jīng)過3次改進,特別是1930年改進的1891\\\/1930式步槍,戰(zhàn)斗射速達到10-20發(fā)\\\/分,殺傷距離2000米。
Tokarev SVT-40 托卡列夫SVT38和SVT40半自動步槍是2戰(zhàn)蘇軍步兵的主要裝備,使用1908凸緣步槍彈,彈匣容量10發(fā),能連續(xù)開火 PPSH41 工作方式:全自動 口徑:7.62MM 槍長:842MM 槍重:3.5KG 槍管:270MM 裝彈:35\\\/71發(fā) 射速:900發(fā)\\\/分鐘 MG28 工作方式:全自動 口徑:7.62MM 槍長:1270MM 槍重:9.2KG 槍管:605MM 裝彈:49發(fā) 射速:600發(fā)\\\/分鐘 反坦克火箭筒 作方式:彈射 手榴彈 斯登姆沖鋒槍 工作方式:半\\\/全自動 口徑:.352英寸(9mm) 彈夾:32 發(fā) 射速:550發(fā)\\\/分 簡介:在1940年,一系列的災難都降臨到了英軍的頭上,當時迫切需要大量的步兵武器,斯坦因沖鋒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研制的。
它設計簡單、廉價、易于大量生產,雖然它沒有隨著英軍而流行起來,但事實證明它是一種有效的武器。
該槍的許多缺陷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做工粗糙使彈倉口易變形、彈倉彈簧強度不夠……。
不過不要指望在眾多的車庫和小工廠中能生產出高質量的武器。
在二戰(zhàn)中,該槍產量超過400萬支。
布朗式輕機槍 工作方式:自動,風冷 口徑:.303英寸(7.7mm) 彈夾:30發(fā) 射速:500 發(fā)\\\/分 簡介:輕機槍首次出現(xiàn)是在一戰(zhàn)的后期,當時的中型機槍普遍不能隨步兵沖鋒,這導致了德國MG08、英國LEWIS、美國布朗寧輕機槍的出現(xiàn)。
在30年代,LEWIS被英國版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即布朗式輕機槍取代。
該槍使用英國.303英寸彈藥,最明顯的特點是30發(fā)彎曲形彈夾從上方插入。
由于它只有22.25磅重,一個人就可以使用,但通常一把槍配備兩人,一人負責攜帶彈藥和裝彈。
盡管它射速不高,但實戰(zhàn)證明,它在各種環(huán)境下都有很高的精度和可*性。
李·恩菲爾德4型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30英寸(7.62mm)彈夾:10發(fā) 簡介:是在對非自動步槍經(jīng)過30年以上的精心改進的基礎上研制的。
該槍的原型是詹姆斯·李(蘇格蘭人,后移民美國)研制的1895式步槍。
1895式步槍發(fā)射6毫米高速彈,但它的筆直拉動的槍栓在戰(zhàn)斗中證明是很不方便的。
1907年,帶短彈倉的Lee Enfield(SMLE) II型步槍被引進英國,幾年后Lee Enfield III型隨著出現(xiàn)。
這些步槍都使用了一種轉動工作的槍栓,而不是筆直的。
這種方式能使一名訓練有素的士兵以每分鐘15發(fā)的速度射擊。
在一戰(zhàn)中,這些步槍成為英國步兵的制式武器。
在對SMLE設計進一步簡化的基礎上,在1928年,誕生了Lee Enfield 4型步槍。
該槍直到1941年才開始大量生產,并成為英軍的制式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