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右銘的由來?
關(guān)于“座右銘”一詞的來歷,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一種傳說是這樣的:宋朝時有個叫吳介的人很喜歡史書。
史書中記載的可以吸取經(jīng)驗教訓的事,他都抄下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稱之為“座右銘”。
銘就是刻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業(yè)或警惕自己的文字。
時間長了,他家連墻上、窗上都貼滿了警句、格言。
以后就慢慢地傳開了。
“座右銘”的內(nèi)容也不僅僅是可以借鑒的往事,形式也不僅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邊了。
另一種說法是有關(guān)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據(jù)古書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死了,齊國人為了紀念他,就給他造了一個廟堂。
廟堂里擺設(shè)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種很特別的裝酒的器皿。
它空著的時候是傾斜的,把液體裝進一半就直立起來。
這種酒具叫“欹(qī)器”。
有一天,孔子帶著學生到廟里來朝拜,看到了欹器。
孔子于是對學生們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把酒或水倒進去,到一半的時候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了就又會傾斜。
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側(cè),用來警戒自己決不可以驕傲自滿。
自滿就好比欹器里裝滿了水,必然要傾斜倒覆。
”說完,他就讓學生取來水倒進欹器。
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說的一樣。
孔子又對學生說:“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
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
”回到家里,孔子也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座位的右側(cè),用來警戒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滿足。
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屬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
后來人們掛在書房里的銘文也并不都是金屬戒訓文字,還包括許多格言,警句;大多數(shù)人也不再用金屬,而是使用書法條幅來代替了。
“座右銘”這個詞一直用到今天,詞義也擴大為“信條、準則、追求”等。
如:“這種事我是不會過分計較的,‘淡泊名利’是我的座右銘”。
座右銘的由來
東法家崔瑗年輕時好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殺害,大怒之了仇人,只身逃.幾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鄉(xiāng).崔瑗自知因一時魯莽起大禍,吃足苦頭,就作銘(文體的一種)放在座位的右側(cè),用以自戒.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座右銘是恪守這一原則的較常見的形式.座右銘的內(nèi)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座右銘一般包括三種形式:一是自題;一是筆錄經(jīng)典言論或名人格言;一是請人題.座右銘多置于人們能常見的地方,以時刻提醒自己.較常見的或貼在屋里顯眼的墻上或?qū)懺诠P記本扉頁上,有的則貼在桌上.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是:思考一切.著名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chuàng)造者達爾文的座右銘是:老老實實,簡單明白.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的座右銘是: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
名人自己的座右銘是怎么來的
請你說一說它的來歷,和它的故事
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座右銘——早魯迅刻早字的故事魯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紹興城內(nèi)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魯迅原名周樹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里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xiàn)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里越來越窮,他經(jīng)常到當鋪賣掉家里值錢的東西,然后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jīng)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座右銘這個稱呼的由來?
我找到的有兩種說法,這些也不好考證,所以也不必放在心上,畢竟年代久遠。
東漢書法家崔瑗年輕時好意氣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殺害,大怒之下殺了仇人,只身逃亡.幾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鄉(xiāng).崔瑗自知因一時魯莽起大禍,吃足苦頭,就作銘(文體的一種)放在座位的右側(cè),用以自戒.每個人都有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座右銘是恪守這一原則的較常見的形式.座右銘的內(nèi)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 座右銘一般包括三種形式:一是自題;一是筆錄經(jīng)典言論或名人格言;一是請人題.座右銘多置于人們能常見的地方,以時刻提醒自己.較常見的或貼在屋里顯眼的墻上或?qū)懺诠P記本扉頁上,有的則貼在桌上. 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是:思考一切. 著名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chuàng)造者的座右銘是:老老實實,簡單明白.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的座右銘是:今天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去做. 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銘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銘文,而是一種稱為歌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有關(guān)。
歌器是一種奇特的盛酒器,空著的時候往一邊斜,裝了大半罐則地直立起來,裝滿了則一個跟頭翻過去。
這種歌器給人以不能自滿,自滿就要翻跟頭的啟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生前非常喜歡這種歌器,座位右邊總是放著一個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死后,國人為他建造廟堂時也沒忘記將此器皿放人廟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率弟子朝拜齊桓公廟堂,見到這種器皿,不知是何物,便間廟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
知道歌器的來歷,便給弟子講述當年齊桓公置歌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并教育弟子,讀書學習也是這樣,驕傲自滿必然會招來損失。
回去之后,也請人做了一個,放在座右警戒自己。
南北朝時,著名科學家也曾為的兒子做過一個歌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來這種歌器失傳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于是,改用銘文代替歌器放在座右了。
這使成了名符其實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