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座右銘 > 古詩韻味的座右銘

          古詩韻味的座右銘

          時間:2020-07-02 00:43

          求*男生宿舍*里成杰思、焦洋、袁一博的資料

          寫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怎樣引用古詩我來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個也有一點人影響人的成分吧)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前一句是好的影響,后一句是壞的影響)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這三條是一篇文章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什么是無言律詩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中國近體詩(格律詩)中的一種樣式。

          其格式是全詩共8句,每句5個字,有仄起、平起二格。

          三四句、五六句均為對仗句。

          代表詩作有唐代詩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隱《蟬》等。

          對于唐代人來說,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它繼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壓韻的原則,并且借鑒了駢體文的聲律和對偶原則,有多方面的發(fā)展:1、每首八句;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仗(或?qū)ε迹?、平仄必須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聯(lián)內(nèi)講對,兩聯(lián)間講粘;4、只能押平聲韻,并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數(shù)句押韻(也有首句入韻的);5、節(jié)奏形式是嚴格的兩個雙音步加一個單音步,并且單音步只能出現(xiàn)在句子的中間或者末尾,不能出現(xiàn)在開頭,兩個相鄰的雙音步的平仄必須相反。

          根據(jù)以上規(guī)則,五言律詩分為平起和仄起兩體,每體又分為正格和偏格二種。

          五律從五古中繼承了每句五個音節(jié)、全篇兩兩句一組、總句數(shù)為偶數(shù)的基本特征,同時增加了對偶和平仄的規(guī)則;而這些規(guī)則是從駢體文中借鑒過來的;駢體文則是由楚辭(騷體詩)到漢賦而產(chǎn)生的;因此,說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駢體文嫁接的產(chǎn)物,其發(fā)源都是詩歌。

          初唐五律已經(jīng)完全成熟。

          特別是沈佺期、宋之問等詩人,總結(jié)了南朝以來新體詩的成就,把已經(jīng)成熟的形式肯定下來,最后完成了“回忌聲病,維句準篇”的任務(wù),在創(chuàng)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

          《全唐詩》收宋之問詩三卷198首,沈佺期詩三卷156首,絕大部分是律詩。

          胡應(yīng)麟:“五言律體,兆自梁陳。

          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

          神龍以還,卓然成調(diào)。

          ”五律定型于初唐,沈宋之外,王績、蘇味道、“初唐四杰”、杜審言、陳子昂、李嶠、張說等人頗有佳作。

          五律定型于初唐,而最高成就卻在盛唐。

          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杜甫、李白、王維。

          明代胡應(yīng)麟在他的《詩藪》中說:“唯工部諸作,氣象巍峨,規(guī)模巨遠,當其神來境詣,錯綜幻化,不可端倪。

          千古以還,一人而已。

          ”評價之高達到極點。

          杜甫作詩,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座右銘,律詩和新樂府的成就確實無人可及。

          《全唐詩》收杜甫詩十九卷1300余首,其中近體詩占多數(shù),近體詩中律詩又占多數(shù)。

          其中五律名篇有:《登岳陽樓》、《春望》、《江上》、《旅夜書懷》、《江漢》、《月夜》、《春夜喜雨》等百余首,不愧是“千古以還,一人而已。

          ”杜甫的近體詩,以卓絕的工巧表現(xiàn)深邃的思想感情,形式和內(nèi)容都達到了前無古人后鮮來者的境界,表現(xiàn)出了儒家風范。

          中唐直到明清,學杜者一直是多數(shù),有的在思想感情上接近,有的在藝術(shù)形式上接近,這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了。

          至于兩相接近者,就寥寥無幾了。

          元稹以來,許多詩人抑李揚杜。

          如果就律詩而言,特別是就七律而言,是有道理的。

          李白浪漫豪放,不屑于受格律的約束,長處在于雜言,杜甫嚴謹刻苦,長處在于律詩。

          但是,五律形成于南朝,李白之精熟于五律,是韻味天成的。

          胡應(yīng)麟說:“太白風華逸宕,特過諸人。

          而后之學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

          ”充分肯定了李白五律的成就。

          李白的五律像他以道家為主的思想基礎(chǔ)一樣,是非常飄逸自然的,他的《塞下曲》、《夜泊牛渚懷古》、《送友人》、《渡荊門送別》等,沒有修飾雕琢的痕跡,平仄和對仗,都是渾然天成的。

          沒有融會貫通的學識和才華,是很難學得好的。

          李杜之外,王維的五律最好。

          《全唐詩》收王維詩四卷387首,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五律。

          王維的思想基礎(chǔ)主要是佛家,他的詩歌也充滿了佛家“禪”的意境。

          他的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歸輞川作》、《秋夜獨坐》、《江漢臨眺》、《使至塞上》等幾十首。

          盛唐五律佳作浩淼,如孟浩然的《臨洞庭》、《過故人莊》、《舟中曉望》,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等,都很著名。

          盛唐中唐之際韋應(yīng)物、劉長卿稍好,“大歷十才子”等人偶有佳作。

          到了韓、柳、白、劉時代,又見中興。

          晚唐李商隱近體詩的境界直追杜甫,略見余響,成就在中唐諸人之上,名篇有《夜飲》、《楚宮》、《落花》、《裴明府居止》等。

          李商隱之外,許渾、溫庭筠、馬戴也有獨到之處。

          五言律詩最高成就在盛唐,中唐以后逐漸衰落,五代幾乎鮮可提及者。

          宋代近體詩多是七言,五律成就不高,佳作也少,名篇更是罕見,只有梅堯臣的《岸貧》、呂本中的《兵亂后雜詩》、汪藻的《己酉亂后寄常州使君侄》、戴復古的《庚子薦饑》、林景熙的《枯樹》等。

          元代崇尚唐詩,近體詩的藝術(shù)成就反高于宋代。

          比較著名的詩人和作品有吳澄的《送富州尹劉秉彝入京》、胡炳文的《拜岳鄂王墓》、汪珍的《山居夏日》、陳深的《江上》、黃庚的《漁隱為周仲明賦》、宋無的《銅陵五松山中》、吳鎮(zhèn)的《野望》、成原常的《賦林泉民》、傅若金的《金陵晚眺》、泰不華的《送友還家》和陳高的《新歲憶曾子白》等。

          明清以下,五律名作就更少了,只有屈大均的《于忠肅墓》、《云州秋望》、夏完淳的《即事》、《別云間》、吳偉業(yè)的《過吳江有感》、朱彝尊的《王處士》和趙執(zhí)信的《螢火》等數(shù)首有些特色。

          山居秋暝和題破山寺后禪院是是近體詩中的什么

          五言律詩,簡稱,近體詩的,發(fā)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期沈約等講究、對偶的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

          全詩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兩聯(lián)須作對仗。

            詩體簡介  五言律詩是律詩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guī)范的詩歌,屬于近體詩范疇。

          律詩發(fā)源于南朝,從南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演變而來,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

            對于唐代人來說,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它繼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壓韻的原則,并且借鑒了駢體文的聲律和對偶原則,有多方面的發(fā)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對仗;  3、平仄必須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聯(lián)內(nèi)講對,兩聯(lián)間講粘;  4、只能押平聲韻,并且押韻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數(shù)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5、節(jié)奏形式是嚴格的兩個雙音步加一個單音步,并且單音步只能出現(xiàn)在句子的中間或者末尾,不能出現(xiàn)在開頭,兩個相鄰的雙音步的平仄必須相反。

            根據(jù)以上規(guī)則,五言律詩分為平起和仄起兩體,每體又分為正格和偏格二種。

            發(fā)展歷史  五律從五古中繼承了每句五個音節(jié)、全篇兩兩句一組、總句數(shù)為偶數(shù)的基本特征,同時增加了對偶和平仄的規(guī)則;而這些規(guī)則是從駢體文中借鑒過來的;駢體文則是由楚辭(騷體詩)到漢賦而產(chǎn)生的;因此,說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駢體文嫁接的產(chǎn)物,其發(fā)源都是詩歌。

            初唐五律已經(jīng)完全成熟。

          特別是沈佺期、宋之問等詩人,總結(jié)了南朝以來新體詩的成就,把已經(jīng)成熟的形式肯定下來,最后完成了“回忌聲病,維句準篇”的任務(wù),在創(chuàng)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

          《全唐詩》收宋之問詩三卷198首,沈佺期詩三卷156首,絕大部分是律詩。

          胡應(yīng)麟:“五言律體,兆自梁陳。

          唐初四子,靡縟相矜,時或拙澀,未堪正始。

          神龍以還,卓然成調(diào)。

          ”  五律定型于初唐,沈宋之外,王績、蘇味道、“初唐四杰”、杜審言、陳子昂、李嶠、張說等人頗有佳作。

            五律定型于初唐,而最高成就卻在盛唐。

          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王維和杜甫。

            明代胡應(yīng)麟在他的《詩藪》中說:“唯工部諸作,氣象巍峨,規(guī)模巨遠,當其神來境詣,錯綜幻化,不可端倪。

          千古以還,一人而已。

          ”評價之高達到極點。

          杜甫作詩,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座右銘,律詩和新樂府的成就確實無人可及。

          《全唐詩》收杜甫詩十九卷1300余首,其中近體詩占多數(shù),近體詩中律詩又占多數(shù)。

          其中五律名篇有:《登岳陽樓》、《春望》、《江上》、《旅夜書懷》、《江漢》、《月夜》、《春夜喜雨》等百余首,不愧是“千古以還,一人而已。

          ”  杜甫的近體詩,以卓絕的工巧表現(xiàn)深邃的思想感情,形式和內(nèi)容都達到了前無古人后鮮來者的境界,表現(xiàn)出了儒家風范。

          中唐直到明清,學杜者一直是多數(shù),有的在思想感情上接近,有的在藝術(shù)形式上接近,這已經(jīng)是很了不起的了。

          至于兩相接近者,就寥寥無幾了。

            元稹以來,許多詩人抑李揚杜。

          如果就律詩而言,特別是就七律而言,是有道理的。

          李白浪漫豪放,不屑于受格律的約束,長處在于雜言,杜甫嚴謹刻苦,長處在于律詩。

          但是,五律形成于南朝,李白之精熟于五律,是韻味天成的。

          胡應(yīng)麟說:“太白風華逸宕,特過諸人。

          而后之學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

          ”充分肯定了李白五律的成就。

            李白的五律像他以道家為主的思想基礎(chǔ)一樣,是非常飄逸自然的,他的《塞下曲》、《夜泊牛渚懷古》、《送友人》、《渡荊門送別》等,沒有修飾雕琢的痕跡,平仄和對仗,都是渾然天成的。

          沒有融會貫通的學識和才華,是很難學得好的。

            李杜之外,王維的五律最好。

          《全唐詩》收王維詩四卷387首,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五律。

          王維的思想基礎(chǔ)主要是佛家,他的詩歌也充滿了佛家“禪”的意境。

          他的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歸輞川作》、《秋夜獨坐》、《江漢臨眺》、《使至塞上》等幾十首。

            盛唐五律佳作浩淼,如孟浩然的《臨洞庭》、《過故人莊》、《舟中曉望》,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等,都很著名。

            盛唐中唐之際韋應(yīng)物、劉長卿稍好,“大歷十才子”等人偶有佳作。

            到了韓、柳、白、劉時代,又見中興。

            晚唐李商隱近體詩的境界直追杜甫,略見余響,成就在中唐諸人之上,名篇有《夜飲》、《楚宮》、《落花》、《裴明府居止》等。

          李商隱之外,許渾、溫庭筠、馬戴也有獨到之處。

            五言律詩最高成就在盛唐,中唐以后逐漸衰落,五代幾乎鮮可提及者。

          宋代近體詩多是七言,五律成就不高,佳作也少,名篇更是罕見,只有梅堯臣的《岸貧》、呂本中的《兵亂后雜詩》、汪藻的《己酉亂后寄常州使君侄》、戴復古的《庚子薦饑》、林景熙的《枯樹》等。

            元代崇尚唐詩,近體詩的藝術(shù)成就反高于宋代。

          比較著名的詩人和作品有吳澄的《送富州尹劉秉彝入京》、胡炳文的《拜岳鄂王墓》、汪珍的《山居夏日》、陳深的《江上》、黃庚的《漁隱為周仲明賦》、宋無的《銅陵五松山中》、吳鎮(zhèn)的《野望》、成原常的《賦林泉民》、傅若金的《金陵晚眺》、泰不華的《送友還家》和陳高的《新歲憶曾子白》等。

            明清以下,五律名作就更少了,只有屈大均的《于忠肅墓》、《云州秋望》、夏完淳的《即事》、《別云間》、吳偉業(yè)的《過吳江有感》、朱彝尊的《王處士》和趙執(zhí)信的《螢火》等數(shù)首有些特色。

            典范詩作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駱賓王《在獄詠蟬》  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過故人莊》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與諸子登硯山》  孟浩然《留別王維》  王維《終南山》  王維《山居秋暝》  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酬張少府》  王維《使至塞上》  王維《觀獵》  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贈孟浩然》  李白《塞下曲》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渡荊門送別》

          帶1到9數(shù)字的唐詩宋詞

          唐詩一只一只復一只,五六七八九十只。

          鳳凰何少鳥何多,食盡人間千萬石。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李白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第三首)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白居易 虛似天臺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白居易《買花》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井底銀瓶》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白居易《琵琶行》轉(zhuǎn)軸拔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陳子昂《送魏又從軍》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王維《老將行》節(jié)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高適《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云,寒聲一夜作刁斗。

          李商隱《馬嵬》此日六軍同牽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一、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齊己《早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過華清宮》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葬江邊。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二、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賈島〈題詩后〉 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李白〈月下獨酌之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效《游子吟》四、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李紳〈閔農(nóng)詩〉 五、五獄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而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 七、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白居易〈長恨歌〉 八、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九、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劉禹錫〈浪淘沙〉

          古詩30首(8字)

          ============================= 《鹿柴》 作者: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柵為欄,謂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時分,陽光返射到東方的景象。

          【韻譯】: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評析】: ??這是寫景詩。

          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

          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 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zhuǎn), 引出“人語響”來。

          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寫幾點夕陽 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fā)人幽暗的感覺。

          ============================= 《竹里館》 作者: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長嘯:長聲呼嘯。

          【韻譯】: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 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 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評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

          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 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

          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筆調(diào),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 藝術(shù)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 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 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 《送別》 作者: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注解】: 1、柴扉:柴門。

          2、王孫: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

          【韻譯】: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陽西墜我關(guān)閉柴扉。

          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 游子呵你能不能回歸

          【評析】: ??這首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依依不舍,卻更進一層寫冀望別后重聚。

          這是超出 一般送別詩的所在。

          開頭隱去送別情景,以“送罷”落筆,繼而寫別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濃更稠,為望其再來的題意作了鋪墊,于是想到春草再綠自有定期,離人回歸卻難 一定。

          惜別之情,自在話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別運,高人一籌。

          ============================= 《相思》 作者: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qū)的植物,結(jié)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 ??色。

          2、采擷:采摘。

          【韻譯】: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chǎn)于嶺南; 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飾佩帶; 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評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

          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

          起 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shè)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 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guān),既 切中題意,又關(guān)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

          全詩情調(diào)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 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

          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 《雜詩》 作者: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來日:指動身前來的那天。

          2、綺窗:雕飾精美的窗子。

          3、著花:開花。

          【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xiāng)出來, 一定了解家鄉(xiāng)人情事態(tài); 請問您來時我家綺窗前, 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評析】: ??這是一首抒寫懷鄉(xiāng)之情的詩。

          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二首。

          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 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xiāng)的情感。

          對于離鄉(xiāng)游子而言,故鄉(xiāng)可懷念的東西很 多。

          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

          ”真是“于 細微處見精神”,寓巧于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 《送崔九》 作者: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的武陵漁人。

          【韻譯】: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淺都要去看看; 山巒溝壑清凈秀美要盡情地賞玩。

          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 只在桃花源游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評析】: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 出,不甘久隱。

          語言雖淺白,含意卻頗為深遠。

          ============================= 《終南望余雪》 作者: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終南:山名,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霽色:雨后的陽光。

          【韻譯】: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頂上的積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樹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漸生,城中覺得更冷更寒。

          【評析】: ??據(jù)《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這是作者在長安的應(yīng)試詩。

          詩寫遙望積雪,頓覺雪 霽之后,暮寒驟增;景色雖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凍。

          詠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樸實俏麗。

          =============================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游子新添幾分鄉(xiāng)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評析】: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

          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

          一隱一現(xiàn),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gòu)成一個特殊的意境。

          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 《春曉》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解】: 1、春曉:春天的旱晨。

          【韻譯】: 春意綿綿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猛然一覺驚醒來,到處是鳥兒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風雨聲; 呵風雨風雨,花兒不知吹落了多少

          【評析】: ??這是一首惜春詩,詩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剎那,鐫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發(fā)了對爛漫醉人春光的喜悅,對生機勃勃春意的酷愛。

          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悠遠深沉,韻味無窮。

          可以說是五言絕句中的一粒藍寶石,傳之千古,光彩照人。

          ============================= 《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注解】: 1、舉:抬。

          【韻譯】: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xiāng)思連翩呵連翩。

          【評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 豐富深曲的內(nèi)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

          無 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

          ============================= 《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注解】: 1、深坐句:寫失望時的表情。

          顰蛾眉:皺眉。

          【韻譯】: 美人兒卷起珠簾等待等待, 一直坐著把雙眉緊緊鎖閉。

          只看見她淚痕濕滿了兩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還是恨己。

          【評析】: ??這是寫棄婦怨情的詩。

          若說它有所寄托,亦無不可。

          詩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閨 人幽怨的情態(tài)。

          著重于“怨”字落筆。

          “怨”而坐待,“怨”而皺眉,“怨”而落 淚,“怨”而生恨,層層深化主題。

          至于怨誰

          恨誰

          作者鋪下了無限的空地,解詩 人可以自解。

          ============================= 《八陣圖》 作者: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遣恨失吞吳。

          【注解】: 1、八陣圖:由八種陣勢組成的圖形,用來操練軍隊或作戰(zhàn)。

          2、三分國: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

          3、石不轉(zhuǎn):指漲水時,八陣圖的石塊仍然不動。

          4、失吞吳:是吞吳失策的意思。

          【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 他創(chuàng)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 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評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

          作者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 建樹。

          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統(tǒng)一中國的宏圖大業(yè),表 示惋惜。

          末句照應(yīng)開頭,三句照應(yīng)二句;在內(nèi)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 《登鸛雀樓》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注解】: 1、鸛雀樓:在今山西省蒲縣西南,傳說鸛雀經(jīng)常棲息于此。

          【韻譯】: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評析】: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

          寥寥數(shù)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 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詩的兩聯(lián)皆用對仗,而且對得順乎自然,氣勢充沛,浩大無 邊,渾然天成。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被作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遺芳 千古。

          ============================= 《送靈澈》 作者: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

          【注解】: 1、杳杳:深遠貌。

          2、荷:負。

          【韻譯】: 在蒼翠的竹林寺院中, 遠遠傳來深沉的晚鐘。

          他身背斗笠披著晚霞, 獨自歸向青山最深重。

          【評析】: ??這首小詩,是寫詩人送名詩僧靈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詩的意境清晰,畫面秀 美,人物動人。

          詩人即景生情,構(gòu)思精湛。

          先寫寺院傳來暮鐘聲聲,勾起人的思緒, 再寫靈澈歸去,詩人目送。

          表達了詩人對靈澈的真摯情誼。

          詩一反送別感傷之態(tài),而 富于清淡雅氣,成為中唐山水詩的名篇之一。

          ============================= 《彈琴》 作者: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條弦,故稱七弦琴。

          3、松風寒:松風,琴曲名,指《風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韻譯】: 凄清的音樂發(fā)自七弦古琴, 靜靜細聽是風入松的古音。

          我就愛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評析】: ??這是一首借詠古調(diào)的冷落,不為人所重視,來抒發(fā)懷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詩。

          前兩句描摹音樂境界,后兩句抒發(fā)情懷。

          全詩從對琴聲的贊美,轉(zhuǎn)而對時尚慨嘆,流 露了詩人孤高自賞,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 《送上人》 作者: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注解】: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縣東,相傳僧支遁曾于此放鶴養(yǎng)馬,道家以為第十二福 ??地。

          【韻譯】: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鶴, 怎能在人世間棲居住宿

          要歸隱請別買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處。

          【評析】: ??這是一首送行詩,詩中的上人,即靈澈。

          詩意在說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 要歸隱,就別往這樣的俗地。

          隱含揶揄靈澈之入山不深。

          ============================= 《秋夜寄邱員外》 作者:韋應(yīng)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

          【注解】: 1、邱員外:名丹,蘇州人,曾拜尚書郎,后隱居平山上。

          2、屬:正值。

          3、幽人:悠閑的人,指丘員外。

          【韻譯】: 懷念您啊,在這悲涼的秋夜; 我獨自散步訪詠嘆涼爽的秋天。

          空山寂靜能聽到松子落地聲, 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難以成眠。

          【評析】: ??這是一首懷人詩。

          詩人與丘丹在蘇州時過往甚密,丘丹臨平山學道時,詩人寫此 詩以寄懷。

          詩的首兩句,寫自己因秋夜懷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兩句想象所懷的人 這時也在懷念自己而難以成眠。

          隱士常以松子為食,因而想到松子脫落季節(jié)即想起對 方。

          一樣秋色,異地相思。

          著墨雖淡,韻味無窮;語淺情深,言簡意長。

          全詩以其古 雅閑淡的風格美,給人玩繹不盡的藝術(shù)享受。

          ============================= 《聽箏》 作者: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注解】: 1、金粟柱:古也稱桂為金粟,這里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

          【韻譯】: 金粟軸的古箏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 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 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評析】: ??“聽箏”應(yīng)是聽奏箏有感。

          但從題意看似乎應(yīng)作“鳴箏”來得有味,來得生動。

          詩描摹了一位彈箏美女,為博取青睞而故出差錯的情態(tài)。

          透視心理狀態(tài),洞察入微, 描寫細膩婉曲,十分傳神。

          ============================= 《新嫁娘》 作者: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注解】: 1、未諳句:意思是還不熟悉婆嫂的口味。

          【韻譯】: 新娘三朝下廚房, 洗手親自作菜湯。

          不知婆婆啥口味, 先叫小姑嘗一嘗。

          【評析】: ??詩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態(tài)。

          第一次燒飯菜。

          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 婆婆養(yǎng)大的小姑嘗試。

          語雖淺白。

          卻頗為得體,合情合理。

          新娘的機靈聰敏,心計巧 思,躍然紙上。

          “先遣小姑嘗”,真是于細微處見精神。

          ??有人認為此詩是為新入仕途者而作。

          在情理上,作為新入仕途者的借鑒亦未嘗不 可。

          ============================= 《玉臺體》 作者:權(quán)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注解】: 1、?子:長腳蜘蛛,也作喜子。

          2、鉛華:指粉。

          3、莫是:莫不是。

          【韻譯】: 昨晚我裙帶忽然松弛解開, 早晨又看見?子雙雙飛來。

          要趕緊描眉擦粉梳妝打扮, 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來。

          【評析】: ??這是一首描寫婦女盼望丈夫回還的詩。

          開頭以“裙帶解”、“?子飛”即征兆喜 事的習俗進入題意,三句以梳妝打扮,點出內(nèi)心的喜悅,結(jié)句和盤托出主題。

          感情真 摯,樸素含蓄,語俗而不傷雅,情樂又不淫靡。

          =============================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解】: 1、蹤:腳跡。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

          【韻譯】: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 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 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評析】: ??這是一幅江鄉(xiāng)雪景圖。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飛鳥絕跡,人蹤湮沒。

          遐景蒼茫, 邇景孤冷。

          意境幽僻,情調(diào)凄寂。

          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詩采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

          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

          千古丹青妙手, 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

          ============================= 《行宮》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注解】: 1、寥落:寂寞冷落。

          2、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

          【韻譯】: 早已空虛冷寞的古行宮, 零落宮花依然開行艷紅。

          有幾個滿頭白發(fā)的宮女, 閑坐談?wù)摦斈甑奶菩凇?/p>

          【評析】: ??這是一首抒發(fā)盛衰之感的詩。

          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 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閑坐說玄宗。

          構(gòu)筑了一幅完整動人 的圖畫。

          當年花容月貌,嬌姿艷質(zhì),輾轉(zhuǎn)落入宮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紅顏憔悴;閑坐無聊,只有談?wù)撘淹?/p>

          此情此景,好不凄絕

          ============================= 《問劉十九》 作者: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注解】: 1、綠蟻:指浮在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的綠色泡沫。

          2、醅:沒有過濾的酒。

          【韻譯】: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 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要來啦…… 能否共飲一杯否

          老兄

          【評析】: ??詩意在描寫雪天邀友小飲御寒,促膝夜話。

          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 信手拈來,遂成妙章。

          語言平淡而情味盎然。

          細細品味,勝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 《何滿子》 作者: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注解】: 1、故國:指故鄉(xiāng)。

          2、君:指唐武宗。

          【韻譯】: 故鄉(xiāng)遠隔三千里,(別了兄弟父母); 深宮幽閉二十年,(好比籠中鸚鵡)。

          聽一聲何滿子曲,(不禁想我身世); 雙眼落淚在君前。

          (你害得我多苦)

          【評析】: ??這是一首短小的宮怨詩。

          首句寫宮女離家遙遠;二句寫入宮多年;三句寫悲憤到達極點;四句寫君前落淚以示抗議。

          一般宮怨詩多寫宮女失寵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詩卻一反其俗,寫在君前揮淚怨恨,還一個被奪去幸福與自由的女性的本來面目。

          這是獨到之所在。

          ??全詩只用了“落”字一個動詞。

          其他全部以名詞組成,因而顯得特別簡括凝煉,強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數(shù)目字,把事件表達得清晰而明確。

          ============================= 《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解】: 1、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2、古原:即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陜西省長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韻譯】: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評析】: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

          首二句寫驅(qū)車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適”。

          后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二句,素來人們多解為“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認為:“只是”二句,“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

          ”這種看法,雖有新意,卻不合詩人的身世,也不合詩人當時的情緒。

          ============================= 《尋隱者不遇》 作者: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解】: 1、云深:指山深云霧濃。

          【韻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蹤。

          【評析】: ??這是一首問答詩,但詩人采用了寓問于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盡致。

          其言繁,其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

          以白云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

          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

          這首詩有人認為是孫革所作,題為《訪夏尊師》。

          ============================= 《渡漢江》 作者: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解】: 1、嶺外:大庾嶺之外,就是廣東。

          【韻譯】: 久在嶺南居住,家鄉(xiāng)音訊全無; 經(jīng)歷一個寒冬,又到立春時候。

          距離家鄉(xiāng)越近,心中越發(fā)不安; 遇人不敢相問,唯恐消息不祥。

          【評析】: ??這是久離家鄉(xiāng)而返歸途中所寫的抒情詩。

          詩意在寫思鄉(xiāng)情切,但卻正意反說。

          寫愈近家鄉(xiāng),愈不敢問及家鄉(xiāng)消息,擔心聽到環(huán)的消息,而傷了好的愿望。

          語極淺近,意頗深邃;描摹心理,熨貼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 《春怨》 作者: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解】: 1、遼西:東北遼寧省等地。

          【韻譯】: 快趕走樹上的黃鶯, 別讓它在枝頭長啼; 啼聲會驚破我好夢…… 害我夢不到那遼西。

          【評析】: ??這是春閨望夫詩。

          正面似寫兒女情,實則卻寫征婦怨。

          詩意連綿,環(huán)環(huán)相扣。

          首 句寫“打起黃鶯”,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的。

          如此連綿反復,句句相承,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讀來余音滿口,韻味無窮。

          ============================= 《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注解】: 1、窺:竊伺。

          2、臨洮:今甘肅泯縣,秦筑長城西起于此。

          【韻譯】: 黑夜里北斗七星掛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

          吐蕃族至今牧馬只能遠望; 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評析】: ??這是西域邊境人民歌頌哥舒翰戰(zhàn)功的詩。

          詩以北斗起興,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馬,喻哥舒翰功勞的影響深遠。

          全詩內(nèi)容平淡素雅,音節(jié)鏗鏘和順,既有民歌的自然流暢,又不失五言詩的典雅逸秀。

          所以,沈德潛說:“與《敕勒歌》同是天籟,不可以工拙求之。

          ”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難道就失其俊美感人嗎

          =============================《長干行·其一》作者:崔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注解】:1、長干行:樂府曲名。

          2、橫塘:現(xiàn)江蘇江寧縣。

          【韻譯】:請問阿哥你的家在何方

          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橫塘。

          停下船吧暫且借問一聲,聽口音恐怕咱們是同鄉(xiāng)。

          【評析】:??這兩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悅的問答詩,恰如民歌中的對唱。

          第一首是天真無邪的少女起問;第二首是厚實純樸的男子唱答。

          詩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刻劃了一對經(jīng)歷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識恨晚之情。

          清脆洗練,玲瓏剔透,天真無邪,富有魅力。

          =============================《長干行·其二》作者:崔顥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è)。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注解】:1、九江:今江西九江市。

          【韻譯】:我的家臨近九江邊,來來往往在九江畔。

          你和我同是長干人,從小不相識真遺憾。

          【評析】:??這兩首可以看做是男女相悅的問答詩,恰如民歌中的對唱。

          第一首是天真無邪的少女起問;第二首是厚實純樸的男子唱答。

          詩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刻劃了一對經(jīng)歷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識恨晚之情。

          清脆洗練,玲瓏剔透,天真無邪,富有魅力。

          古詩,最好是5言絕句

          鹿柴 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雜詩 王維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送崔九 裴迪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春曉 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怨情 李白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八陣圖 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遣恨失吞吳。

          登鸛雀樓 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送靈澈 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

          彈琴 劉長卿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送上人 劉長卿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秋夜寄邱員外 韋應(yīng)物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yīng)未眠。

          聽箏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新嫁娘 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玉臺體 權(quán)德輿昨夜裙帶解,今朝?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江雪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行宮 元稹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問劉十九 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何滿子 張祜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登樂游原 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渡漢江 李頻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春怨 金昌緒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登飛來峰改寫200

          改寫:聽說城外的寶林山有一座應(yīng)天塔,我想應(yīng)該是很美麗的吧。

          于是,我收拾好行囊,登山上塔去。

          走到山腳下,抬頭一望,高峰入云啊

          我邁出腳步,向森林走去。

          這時是清晨,露水還沒有干透;土地也是濕濕的,周圍長滿了雜草。

          多么幽靜的山林啊

          我懷著愉悅的心情加快了前進的步伐,走著走著,聽著小鳥的鳴叫聲,像一首天籟之音;看那淘氣的小猴子,在樹枝上翻來覆去,就只為摘那紅通通的蘋果,真是可愛;再看看那赤青的蛇,不要說碰啦,看了都嚇得腿軟啦

          好久沒有看見這么怡人的美景了。

          山是盡管很高,但我一路看到美景都幾乎忘了時間,忘了山的高了。

          幾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登上了寶林山,但心里卻又高興,是那種說不出的滋味。

          再望望應(yīng)天塔,一共十二層,外面鋪著古銅色的瓷磚,更顯韻味。

          我已迫不及待地登上塔頂,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正好聽到雞的啼叫,再看看那遠處的群山,太陽正升起,那陽光正刺眼呢。

          不用怕飄浮的云層,因為我已經(jīng)處于人間最高處,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遮擋我的視線,我大叫一聲“啊”,幾乎整個世間都聽到,我很自豪。

          看,那綠油油的草地;看,那蔚藍的大海,看,那金黃的田野,簡單直高興地流淚。

          于是,我留在那里,吃著可口的點心,喝著濃濃的紅茶,欣賞那天上有地下無的天下美景,那是我一生難忘的地方。

          我喜歡那登山的滋味,喜歡那自然的美麗風光。

          我一定會再去那里,那欣賞那美景,享受那種美好的感覺

          賞析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

          詩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diào)。

          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

          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前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yīng)該放眼大局和長遠。

          在寫作手法上,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有寫峰上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

          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

          承句寫目極之遼遠。

          承句用典,《玄中記》云:“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

          ”以此驗之,則“聞?wù)f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

          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閑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

          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

          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后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wù)f日升聽雞鳴”,而說“聞?wù)f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后日升”。

          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

          ”浮云遮望眼”,用典。

          據(jù)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

          ”王句即用此意。

          他還有一首《讀史有感》的七律,頷聯(lián)云:“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欲成就大事業(yè),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敗于此。

          詩人良苦用心,于此詩已見端倪。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

          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jié)語。

          若就情境說,語序應(yīng)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后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zhuǎn)換。

          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gòu)思的精深。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

          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

          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

          前者表現(xiàn)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xiàn)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一脈相承,表現(xiàn)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

          ”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

          心理測試 圖片大全 壁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