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人格魅力是什么
1、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只有忠于事實,才能忠于真理。
3、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的源泉。
4、加緊學(xué)習(xí),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5、適當(dāng)?shù)匕l(fā)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
6、入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chǎn)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本質(zhì)。
7、有錯誤要逢人便講,既可以取得同志的監(jiān)督和幫助,又可以給同志們以借鑒。
8、青年人沒有不栽幾個跟頭的,沒有不碰幾個釘子的。
碰了釘子以后,不要氣餒。
9如果我寫書,我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都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xùn) 10.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來和鄧穎超的一生是怎樣的?
1、關(guān)于周恩來的人生成就:①樹立起古今中外難以逾越的人格高峰。
②與他的戰(zhàn)友一起建立起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③在文革中盡可能的保護他能保護的人,維持著中國的經(jīng)濟與國際地位。
2、對周恩來的簡單描述:用冰心的話來說就是:他是付出愛最多,也是得到愛最多的人。
他是古今中外第一位完人。
用梁衡的話說“魯迅說,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裂給人看。
是命運從總理身上一條條地撕去許多本該屬于他的東西,同時也在撕裂后人的心肺肝腸。
那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這遺憾又加倍轉(zhuǎn)化為深深的思念。
漸漸二十二年過去了,思念又轉(zhuǎn)化為人們更深的思考,于是總理的人格力量在濃縮,在定格,在突現(xiàn)。
” 用江主席的話說“周恩來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主要領(lǐng)導(dǎo)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
”用人民的話說“人民總理人民愛,人民總理愛人民,總理與人民同甘苦,人民與總理心連心。
”用我的話說:他是值得我一生去崇拜,去敬仰,去愛戴的人。
3、周恩來的志向:為了中華之崛起。
自從他年少時為自己定下這個志向,就一生為此不懈地奮斗,從沒有片刻的怠慢、消極、彷徨過。
4、周恩來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
他喜歡唱歌跳舞,喜歡各種體育運動尤其是乒乓球,喜歡各種文藝節(jié)目,喜歡看電影、話劇、京劇及各種地方戲劇,尤其喜歡越劇,喜歡朋友交往,喜歡請客,喜歡喝酒,他是一個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
5、周恩來具備的能力:各種能力都具備。
。
。
。
。
最突出的:超凡的記憶力,超強的組織能力,超強的協(xié)調(diào)能力,超強的溝通能力,超強的交往能力,超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超強的抓住問題實質(zhì)的能力,超強的親和力,有人說,只要周恩來看你一眼,就把你爭取過去了。
6、周恩來做出人生決定的時間和原因:我認為周恩來為自己做過三次最重要的人生決定:①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一生的信仰。
上個世紀20年代,周恩來尋找一條救國的道路,他研究過很多主義,最后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原因是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給救中國的。
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
②娶鄧穎超為妻。
他曾經(jīng)奉行獨身主義,后來不知為什么放棄了。
他曾經(jīng)有一段初戀,但當(dāng)他真正思考婚姻,尋找終身伴侶的時候,他選擇鄧穎超。
原因是他認為鄧穎超與他志同道合,她信仰堅定,能出生入死,與他共同經(jīng)歷驚濤駭浪。
事實證明他是英明的。
③在文革中他為自己選擇了一條最艱難最痛苦的道路:忍辱負重,因勢利導(dǎo),挽狂瀾于即倒,扶大廈于將傾。
原因是他要的不是青史留名,而是保住這個國家。
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7、周恩來一生重大影響的轉(zhuǎn)折點(這個問題問的不太清楚。
。
是對周恩來影響大,還是周恩來的影響大
):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對中國歷史來說是個轉(zhuǎn)折點,對周恩來個人來說也是一個轉(zhuǎn)折點--他由事實上的一把手,成為事實上的二把手。
8、周恩來的人生價值觀:他的人生價值在于為人民服務(wù)。
9、周恩來有那些名言警句:周恩來的名言警句并不是很多,他是一個注重做,而不注重說的人。
不過有一些很質(zhì)樸的話也算得上警句吧。
我最喜歡的一句就是:最老實的人是最聰明的人。
---這一句足夠一個人享用一生。
最有名的一句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如果每一個小孩子從小就懂這句話的含義就好了。
最讓人心碎的一句話:我這里沒事了,你們?nèi)フ疹櫰渌耐景伞?/p>
---他心里裝著所有人,但從來沒有他自己。
最簡單卻含義深刻的一句:求同存異。
---真正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最震憾的一句: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他從地獄里拯救了全中國。
最后送給所有只會高談闊論的人一句:坐著談,何如起來行
周恩來生平有什么重要事跡
簡練 概括的說成幾十個字就可以 快 謝謝
周恩來和鄧穎超是在1919年反帝建的“五四動中相識的。
那時,在北洋直隸女子師范讀書的超,是“女 界愛國同志會”的講演隊長,從日本留學(xué)歸國的周恩來,是《天津?qū)W生聯(lián)合會報》的主編,為了加強斗爭的力量,周恩來、馬駿、郭隆真、鄧穎超等二十名青年男 女,成立了天津?qū)W生愛國運動的核心組織——覺悟社,并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覺悟》。
在天津愛國學(xué)生運動中,周恩來與鄧穎超都是沖鋒在前的勇士,在覺悟社 內(nèi),他們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戰(zhàn)友。
照常情,青年男女,特別是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在交往中相互愛慕,是自然之理,但那時周恩來與鄧穎超這兩顆充滿激情的心, 卻絲毫沒有去顧及個人感情,他們一心一意忙著救國,忙著斗爭。
又因為那時社會上封建思想很嚴重,對于男女之間的社交,“道學(xué)家”們攻擊更甚,而“覺悟社” 的社員們懂得,他們的行動,是對流言與誣蔑最有力的回答。
因此,為了斗爭,他們都更加嚴格地克制著自己的感情。
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等197名 赴法勤工儉學(xué)的學(xué)生,乘坐法國郵船“波爾多斯”號,前往巴黎去進一步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而鄧穎超則到北京師大附小當(dāng)了教員,他們雖然相隔云山萬重,但從 來未間斷彼此的磷系。
憑著鴻雁傳書,他們交換著情況,交流著思想。
此外,國內(nèi)社友們還常會收到寄自法國的畫片或賀年片,其中許多是周恩來寄來的。
他曾在1922年底趁友人回國之便,給已轉(zhuǎn)到天津教書的鄧穎超帶去了一張附有題詩的賀年片。
正是在這種純真的,志同道合的通信中,他們的感情逐漸成長了,終于定情。
1924年7月,周恩來從巴黎動身回國。
當(dāng)時,鄧穎超任中共天津地委婦女部長。
他們雖然在書信往來中間已經(jīng)定情,但周恩來歸國后近一年,卻不曾有機會同鄧穎超見上一面。
1925年1月,高君宇在上海參加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后,受周恩來之托,在返回北京的途中,特地在天津下車,到鄧穎超任教的學(xué)校去看望她,并帶給了她一封信,高君宇的這一次看望,對于他們的結(jié)合,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君字被鄧穎超稱之為她與周恩來之間的“紅娘”。
1925年8月, 周恩來與鄧穎超要在廣州結(jié)婚。
鄧穎超乘火車到達廣州那天,周恩來因公務(wù)纏身,實在不能去接,就將接新娘的“任務(wù)”交給了秘書陳賡。
周恩來進了一張相片給陳賡,陳一看相片,樂了:“我的周大主任,您這是從哪個博物館里掏出來的
”周恩來說:“這還是我去法國留學(xué)以前她送我的。
這,就要看你的眼力了。
”“我的眼力,您放心
”陳賡說著走了。
陳賡來到火車站,瞪圓了眼珠子。
注視著從車站走出來的每一個女郎,可是,下車的旅客都走空了,還是沒見到他的“準師娘”。
此時,周恩來住處已是賓客滿堂,大家都眼巴巴地等著看新娘于。
陳賡日來一見這局面,知道自己把新娘接丟了,大家不會放過他,于是來了個以攻為守。
他 一進門就嚷道:“沒接來,讓我把新娘接丟了
不過,這不能怪我,你們大家都看看
’他舉著那張舊相片,轉(zhuǎn)著圈兒讓大家瞧,“讓我拿著幾年前的相片去接人 ——應(yīng)該怪周主任自己……”。
陳賡正在“嫁禍于人”,門口忽然走進一位笑瞇瞇的姑娘,陳賡和她打了個照面,馬上愣住了,正是相片上的那位。
原來,鄧穎超在火車站沒有看到想念已久的周恩來,只好照著通訊地址,徑直找到他的住處,周恩來迎上去,拉著鄧穎超來到陳賡面前笑著說:“介紹一下,這就是我 常在信中提到的陳賡,今天我有了急事,請他去接你,誰想到他居然把我的新娘接丟了,還有理瞎嚷
”大家哄地圍上去:“罰他
周主任,狠狠地罰他
”眾人七 手八腳地將陳賡按倒在地給鄧穎超磕頭。
鬧過之后陳賡負疚地說:“我認罰,就罰我給周主任操辦婚禮吧。
” 就這樣,1925年的8月8日,找上門去的鄧穎超成了周恩來的新娘,他們結(jié)成了一對同心同德,患難與共,并肩戰(zhàn)斗的革命伴侶。
不論是戰(zhàn)爭環(huán)境,還是和平年代,因工作需要,經(jīng)常使周恩來與鄧穎超分離,但他們卻無論何時,都心心相印,相互夫懷,相互思念。
“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后,在撤退途中,周恩來患病發(fā)高燒到40°C。
他因抱病安排善后,勞累過度,神志昏迷.由聶榮臻等護送到香港治療,當(dāng)他第一次從昏迷中醒來時,便向在身邊作護理工作的一位女同志問道:“不知道鄧穎超有沒有消息
”這位同志答道:“到上海了。
”他又問:“你怎么知道的
”這位同志告訴他消息確實,他聽后十分高興。
1947年3月, 國民黨把向解放區(qū)的全面進攻改為向陜北、山東兩翼的重點進攻,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
、周恩來、任弼時等留在陜北指揮西北和全國的解放戰(zhàn)爭。
轉(zhuǎn)戰(zhàn)陜北戰(zhàn)場的周恩來,在戎馬俊炮之中,于中秋之夜仍抽暇給鄧穎超寫了信。
這封信輾轉(zhuǎn)托人送到鄧穎超手中時,她正在晉察冀邊區(qū)搞土地改革,和秘書楚平住在一個老 鄉(xiāng)家里。
楚平開玩笑說:“大姐的情書來啦
”鄧穎超愉快地間信后,詼諧地說:“什么情書,是形勢報告。
不信你看
”她大大方方地把信遞給楚平,楚平指著 “今日中秋,對月懷人”等處說;“這不是情書嗎
落款處還特地寫明了是舊歷中秋寫的哩
” 1954年, 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fù)印度支那和平問題,周恩來率領(lǐng)中國代表團,出席了在瑞士舉行的日內(nèi)瓦會議。
這時國內(nèi)家中的庭院里,嬌艷的海棠花正值盛開。
海棠, 是周恩來最喜歡的花。
鄧穎超趕緊壓了一枝,連同原來醫(yī)好的一片紅葉,一同裝在信封里寄去。
信里還寫道:“紅葉一片,寄上想念”,表示了真摯的思念之情。
周 恩來托人帶回了壓制好的日內(nèi)瓦出名的芍藥花與玫瑰花,作為回很親人的禮物。
這兩地的花和葉后來裝在一個鏡框里保存著,成為一件特殊的工藝品,更是他們情深 似海的見證。
1960年, 鄧穎超在協(xié)和醫(yī)院做手術(shù),正值暑天,周恩來的外事活動已安排的滿滿的,無法抽身。
他就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在手術(shù)那天不斷同醫(yī)院取得聯(lián)系,以便隨時知道手術(shù)后 的情況。
有一天,他還利用去機場接外賓之便,順便到醫(yī)院去看望。
鄧穎超見他日程排得那樣緊,“還抽身來看望她,于心不忍,反勸他適當(dāng)注意休息,不要以她為 念。
周 恩來工作的特點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都隨時批閱文件。
有時沒有桌子,他就順手拿本書墊,但書寫起來不太方便。
后來他發(fā)現(xiàn)用一塊小三合板來襯墊就方便多 了,從此以后臥室和沒有桌子的地方便都放上一塊小三合板,以備隨時可用。
周恩來盤膝坐在床上墊著三合板,批改文件,實在辛苦。
特別是在他高齡,重病之后更 是不免感到勞累,為了改善他的工作條件,鄧穎超親自設(shè)計了一個一邊高、一邊低,適合周恩來靠坐在床上伏案工作的小床桌。
為了不使文件散落到床上,減少他用 左手去扶持文件的力量,在桌面四周還加了邊框。
這張作為他們恩愛見證的小床桌,曾出現(xiàn)在周恩來生平事跡展覽會上。
1963年1月, 周恩來曾去拜訪老作家,盆景藝術(shù)家周瘦鵑,周恩來一邊與瘦老交談,一邊抱起了瘦老最小的女兒全全,逗著她玩,給她糖果吃。
周瘦鵑見此情景,老淚盈眶地對周 恩來說:“總理,您為中國革命奮斗了幾十年,聽說還沒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我這個全全就送給您吧。
”周恩來聽后,朗聲笑道:“周瘦老啊,全中國萬萬千千個兒 童都是我的孩子,都是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
這樣,不是就不分你的我的了嗎
” 1972年,周恩來得了癌癥,一直拖到1974年夏才住進醫(yī)院。
在這一年半中,鄧穎超不論陰晴風(fēng)雨,每天都要去看望周恩來,有時還參加醫(yī)療組織會議,討論治療方案,在需要作手術(shù)時,鄧穎超總是守候在手術(shù)室外邊,直到深夜、凌晨…… 1976年1月,周恩來逝世了。
同半個多世紀同生共死的親人訣別,鄧穎超的心都碎了,她用周恩來生前對她的愛稱,獻上了用鮮花扎成的花圈,花圈上寫著“戰(zhàn)友——小超哀獻”。
早在50年 代初,周恩來考慮到中國人多地少,曾倡導(dǎo)過殯葬改革,改土葬為火葬。
后來,他便與鄧穎超相約,死后連骨灰也不保留。
那時他說,這一點我做得到,不知你能不 能做到。
鄧穎超回答說,你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周恩來訣別人世后,鄧穎超申述了他的遺愿:“把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
” 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因病逝世。
她生前所在的黨支部,遵照她的遺囑,用曾裝過周恩來骨灰的骨灰盒,將她的骨灰撒向曾撒過周恩來骨灰的江河大海中,從而使兩位偉人的恩愛之情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同在
周恩來夫婦的婚戀觀樸素而深刻,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 導(dǎo)下確立的無產(chǎn)階級的婚戀觀,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同無產(chǎn)階級世界觀的有機結(jié)合。
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婚姻,是兩情相悅、志同道合、同甘共苦、忠貞不渝,是愛情 與事業(yè)的完美結(jié)合,表現(xiàn)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特有的、將革命事業(yè)和個人幸福完美結(jié)合的精神風(fēng)貌。
周恩來永遠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學(xué)習(x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