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開國君主湯,有一個洗澡盆,上面刻著一段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
湯之《盤曰:‘茍,日日新,又日新。
做新民是中國的帝王成湯的座右銘導代表人類不斷發(fā)展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是一個日積月累的變化,從量變到達質(zhì)變的必然趨勢和結果,是人類思想進步和物質(zhì)創(chuàng)新的哲學。
商湯王的臉盆上刻著九個字:“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間斷地更新。
據(jù)稱“創(chuàng)新”一詞即濫觴于此。
創(chuàng)新是需要勇氣的。
所謂不破不立,沒有打破舊的框架、舊的體系的勇氣,就難有理論上和實踐中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
中國什么時候知識至上
中國雄踞世界第一的那一千多年里,就是知識至上的。
在那個歲月里,成湯的澡盆上都刻著“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做新民是成湯的座右銘,倡導代表人類不斷發(fā)展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知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變化,從量變到達質(zhì)變的必然趨勢和結果,是人類思想進步和物質(zhì)創(chuàng)新的哲學。
在那個歲月里孔夫子教導我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正是在那個歲月里中國上上下下莫不以博聞強識為榮,莫不以探索創(chuàng)新為己任。
所以才會創(chuàng)造出以四大發(fā)明為代表的光輝燦爛的古文化,并在千年后直接推動了全世界的發(fā)展。
甚至在北宋末年就制造出大型計算機——水運儀象臺。
但是自從蠢顥、蠢頤、豬熹閹割儒學搞出“蠢豬理學”之后文化人兒成了酸秀才、臭老九,陶成道(萬戶)等探索科技的先驅成了瘋子,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發(fā)展停滯了,逐漸被西方趕上、超越、欺辱。
如今中華民族王者歸來,重返世界民族之巔的歷程中最大的瓶頸就是不尊重知識、不尊重科技工作者。
如果社會對知識的態(tài)度得不到撥亂反正,即使中國GDP高居世界第一、即使中國人均GDP高居世界第一、即使中國武裝可以碾壓全球、即使中國科技得以領先宇宙,中國依然無法笑傲江湖。
求《大學》的全文和譯文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一章明明德康誥曰:“克明德。
”大甲曰:“顧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第二章新民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詩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第三章止于至善詩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詩云:“綿蠻黃鳥,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詩云:“贍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澗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澗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
中國電視劇一片“致富經(jīng)”的現(xiàn)象,其實是在向資本主義低頭,忘卻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善治、德治等優(yōu)良傳統(tǒng)
您表述的不明白。
搜索:蘇軾 《赤壁賦》 《桃花源記》 《陳情表》 《愛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