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古詩的意思
《春望》是唐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
譯文:淪陷,國家破碎,山河依舊;春天來了,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延續(xù)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原文: 《春望》 (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①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②城:長安城。
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③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濺淚:流淚。
④恨別:悵恨離別。
⑤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⑥抵:值,相當。
⑦白頭:這里指白頭發(fā)。
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⑧渾:簡直。
欲:想,要,就要。
勝:受不住,不能。
簪:一種束發(fā)的首飾。
古代男子蓄長發(fā),成年后束發(fā)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春望詩句的意思
詩句譯文 國都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光明媚,只有荒草叢生。
感慨時局,看到花開也不禁掉淚。
悵恨離別,聽到鳥叫都難免心驚。
戰(zhàn)火連綿,已達三月,一封家信貴抵萬金。
搔頭之間,頓覺白發(fā)稀疏,幾乎難以插簪。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
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
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lián)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lián)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lián)思家之憂,尾聯(lián)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fā)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xiàn)了詩人愛國之情。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第一行詩句意思是
一個國家滅亡了,那里的山河還在;城市的春天里,卻到處生滿草木。
一片荒涼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