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嶗山的詩詞
嶗山詩詞贈王屋山人李白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親見安其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
朱顏謝春暉,白發(fā)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云車。
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海上李商隱石橋東望海連天,徐??諄聿坏孟伞?/p>
直遣麻姑與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棋盤石明道觀自詠孫曇日上萬峰雪漸消,負(fù)笈攜鏟不辭勞。
一生采得長生藥,救生濟(jì)苦疾病消。
入覲回嶗山(一)劉若拙東來海上訪道玄,幸遇一見有仙緣。
宋祖天子丹書詔,奉命敕修道宮院。
入覲回嶗山(二)劉若拙海角天涯名景勝,秦皇漢武屢敕封。
古來游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
詠田單王安石湣王萬乘齊,走死區(qū)區(qū)燕。
田單一即墨,掃地如風(fēng)旋。
舞鳥怪不測,騰牛怒無前。
飄飖樂毅去,磊砢功名傳。
掘葬與劓降,論乃愧儒先。
深誠可奮士,王蠋豈非賢。
題下宮三官殿范仲淹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生。
禹終平絳水,舜亦改薰風(fēng)。
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
今人不知此,簫鼓謝年豐。
重陽師父作王重陽背上葫蘆蒲酒沽,無中卻是有中無。
清光墨臘般般顯,月黑叢林永不枯。
西江月·嶗山太清宮蒲松齡獨(dú)坐松林深處,遙望夕陽歸舟。
激浪陣陣打?yàn)╊^,驚醉煙波釣叟。
蒼松遮蔽古洞,白云靄岫山幽。
逍遙竹毫拿在手,描寫幻變蒼狗。
題白云洞蒲松齡古洞深藏碧山頭,羽士已去白云留。
愿扣柴扉訪逸老,不登朱門拜公侯。
硯水蕩凈海底垢,筆尖點(diǎn)消九天愁。
不求人間爭富貴,但做滄桑一嘹鷗。
八仙墩紀(jì)曉嵐陡壁東溟上,登臨意豁然。
鯨魚吹海浪,鷗鳥破螟煙。
足外真無地,眼中別有天。
餐霞誰到此,千古說表蓮。
獅子峰陳建熙仙人橋過豁心胸,曳杖更登獅子峰。
峭壁高懸滄海色,洪濤欲撼萬山松。
輕舟搖蕩閑鷗逐,落日蒼茫淡月溶。
回首太平宮在處,翠微深壑白云封。
太和觀鄭板橋板橋胸中無成竹,放性揮毫任意涂。
非為空心留色相,借他枝葉掃塵污。
節(jié)歷嚴(yán)寒骨堅(jiān)秀,風(fēng)搖清影淡而疏。
貞操廉潔獨(dú)幽雅,十八君子超塵俗。
海灘拾貝葉圣陶不觀滄海十年久,復(fù)狎風(fēng)濤五月晨。
猶有童心兄與妹,履灘揀貝折腰頻。
游嶗山柳亞子海上神仙事渺茫,嶗山金碧盡輝煌。
燕齊迂怪君休誚,謖謖松風(fēng)夾道涼。
華嚴(yán)寺中百花爭卉前所未見柳亞子爭春雜卉睹華嚴(yán),郁李辛夷取次翰。
開到酴醾?cè)A未盡,珠海蓓蕾耐冬殘。
青島葉劍英小樓明一角,深隱綠叢中。
海闊天如蓋,山遙島似熊。
輕波垂釣叟,旭日弄潮童。
忽憶劉亭長,蒼涼唱《大風(fēng)》。
自柳樹臺游靛缸灣蔚竹庵郁達(dá)夫柳臺石屋接澄潭,云霧深藏蔚竹庵。
十里清溪千盡瀑,果然風(fēng)景似江南。
田橫島郁達(dá)夫萬斛濤頭一島青,正因死士憶田橫。
而今劉豫稱齊帝,唱破家山飾太平。
南??祹熯w葬感賦(一)劉海粟華夏瘡痍痛陸沉,公車憂憤集松筠。
一書上闕原非妄,萬卷羅胸學(xué)是真。
海北天南思國淚,春花秋月故園情。
更新青史新人出,莫為前驅(qū)抱不平。
南??祹熯w葬感賦(二)劉海粟常把真知啟后賢,誨人不倦憶師嚴(yán)。
春風(fēng)滿座花如海,秋水連云月在天。
功過分明載史冊,詩文彪炳倍當(dāng)年。
無才愧我空頭白,勉寫新碑立墓前。
白云觀王統(tǒng)照幽谷叢篁一徑深,蕩胸云氣滌塵襟。
山中偶作今宵宿,拋卻滄溟萬古心。
游太平宮臧克家黃金足赤從來少,白壁無瑕自古稀。
魔道分明濃劃線,是非不許半毫移。
望石老人礁巖賀敬之觀海喜見潮,聽松樂聞濤。
風(fēng)雨尋常事,石老解逍遙。
游嶗山賀敬之黃山盡美恐非真,山川各異似才人。
嶗山遜君云如海,君無嶗山海上云。
田橫島賀敬之歷史是非置勿論,中華千秋浩氣存。
田橫五百殉此島,濤聲如鼓告來人。
詠嶗山英雄群體賀敬之西望華岳頌群英,東望嶗山又一峰。
神州生氣終可賴,思飛瀑洪熱淚傾。
訪嶗山吳太蜀膠東勝地有嶗山,道是神仙住此間。
峰插紫霄濃霧擁,巖封黃海碧波環(huán)。
上清宮里千年樹,梳洗樓前百丈泉。
最愛風(fēng)光奇絕處,天來飛瀑漲龍?zhí)丁?/p>
與戈寶權(quán)教授暢游嶗山周而復(fù)嶗山千仞,云霧繚繞。
雄風(fēng)臨海,分外妖嬈。
描寫嶗山的詩句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fēng)景的特色。
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
當(dāng)你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你會感到心胸開闊,氣舒神爽。
但是,螃山的主要特點(diǎn)還是“奇”:山峰像駱駝,像獅子,像烏龜,像蛇頭,像鷹嘴,像竹節(jié),真是無奇不有。
嶗山有黃山的氣派。
可是黃山七十二峰,都有路可通,而螃山奇峰林立,都可望而不可及。
嶗山的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我國離海最近的山。
嶗山因此被譽(yù)為“海上名山第一”。
在山頂觀看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嶗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嶗山的海真清啊,清得好像能看到海底的魚蝦;嶗山的海真靜啊,靜得好像一塊透明的大玻璃;嶗山的山真奇啊,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嶗山的山真險(xiǎn)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倒掉下來。
這樣的山,這樣的海,令人陶醉。
“太清水月”是嶗山十二景之一。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
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
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
悄然成獨(dú)坐,細(xì)數(shù)曉鐘聲。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yōu)質(zhì)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于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凈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
太清宮的全部建筑。
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
風(fēng)格清淡簡樸。
三官殿這組建筑最大,前后三進(jìn)院落。
三皇殿院子里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
太清宮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diǎn)和刻石。
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游覽區(qū)的中心。
嶗山的上清宮附近景色也很好。
多奇峰異石,古樹清泉。
嶗山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名泉勝水是嶗山一大特色,巨峰頂上的“天乙泉”、太清宮的“神水泉”、上清宮的“圣水洋”等都是嶗山名泉。
嶗山的特產(chǎn)礦泉水,有人譽(yù)之“積年之疾,一飲而愈”。
贊美嶗山的詩句
海上神仙事渺茫,嶗山金碧盡輝煌。
(《游嶗山》柳亞子)嶗山遜君云如海,君無嶗山海上云。
(《游嶗山》賀敬之)膠東圣地有嶗山,道是神仙住此間。
(《訪嶗山》吳太蜀)嶗山千仞,云霧繚繞。
雄風(fēng)臨海,分外妖嬈。
(《與戈寶權(quán)教授暢游嶗山》周而復(fù))望采納
~
有關(guān)嶗山的詩句
(一)嶗山的海很美——藍(lán)藍(lán)的,清清的。
嶗山是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
站在山上看滄海,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yù)。
神話傳說中的東海即指嶗山海域,民間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敝f。
據(jù)說當(dāng)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藥,派徐福帶領(lǐng)500童男童女東渡,就是從嶗山始發(fā)渡海前往日本的。
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
嶗山,故鄉(xiāng)的明珠,東海的仙境,你永遠(yuǎn)鑲嵌在我的心中。
嶗山,臨海而踞,受海水之滌蕩,遼闊之渲染,退去了尖峰利角,坡緩石圓,呈現(xiàn)出閑適安詳?shù)纳駪B(tài),是歷代道士修身養(yǎng)性之地。
許明霞洞前,平崖如臺,霞光萬丈,崖下林木蔥蘢,深不見底,剛才逼仄于面的巍然山脈,似乎也已悄然遠(yuǎn)退,成為天海之間的點(diǎn)綴。
我一凡夫俗子,沒有太白的仙氣,游嶗山只為一瞻太清宮的“尊容”,雖說心思沒在游山觀海上,可走在去太清宮的山道上,還是被嶗山的雄奇壯美,大海的波瀾壯闊所震撼。
盤山公路緊靠著海岸線,人行棧道緊貼著盤山公路。
此時(shí)天色蔚藍(lán),海水墨綠,煙波浩渺,水天一色。
大海潮水初生,遠(yuǎn)處暗潮涌動,近岸潮水親吻著礁石,卷起朵朵白色的浪花。
嶗山的山不是險(xiǎn)山峻嶺、也不是青蔥密布。
它們綿延不絕,在這里看不到地平線只有海平線,似是被山圍著又似這些山爭寵般讓你瞧個(gè)夠,就連山后的云都有山的影子,且有著地中海式的發(fā)型,放眼望去盡是碧碧蔥蔥,只有山頂是光禿禿的,露出來的石頭看起來,有些剛毅,許是被那綠色抹胸長裙,襯托著的緣故。
(二)我不想走了,這里的一切真美。
這里的山,這里的樹,這里的海,還有這里的小草......它們都是那樣的悠閑,那樣的快樂。
在這里有我的童年,有我兒時(shí)的夢。
雖說是過去的時(shí)光已經(jīng)過去,那終不能忘記的卻一直在我眼前盤旋。
看,它們都在那里,幽幽的竹林、樹梢上“唧唧”叫的小鳥,還有剛剛睡醒的蘆筍,好像都在說:“瞧,那是誰
怎么這樣的熟悉。
”我笑了。
“哈哈
老朋友,還記得我嗎
我走了很久很久,但我連做夢都思念這里。
(三)數(shù)十年來隱海山,清泉明月真神仙。
也效太白一壺酒,借得酣氣濡風(fēng)煙。
五月海山翠更青,山花草卉兩欣榮。
欲求新意望極處,波山濤谷一零丁。
海天玉芴又逢春,但聽曲水繞石吟。
好景早入篋中稿,巧筆猶自解清音。
終日高臺云為朋,得道真仙步蟾宮。
縱目輔唐連碧海,時(shí)隱時(shí)現(xiàn)美人峰。
海天失界渺無邊,輔唐虛空遠(yuǎn)浮船。
高臺七月連雨天,獨(dú)憑危欄冷翠禪。
湛堂樓高湛上臺,千尺欄桿鎖云回。
紅瓦綠樹層層密,巨峰遠(yuǎn)投入若懷。
第一名山海上有,華樓自在最上頭。
瓊漿已滿玉盆水,仙髻晨妝梳洗樓。
翠屏高聳白云里,列閣逶迤境通幽。
丹丘崢嶸成一景,不須拽杖遍山游。
(四)我見過黃山的云海、泰山的云濤,和它們比嶗山的云瀑更顯壯美
隨著山道的不斷升高,低頭看深淵下的大海,一列列涌起的巨浪,恰似碧空下聳入云霄的群山,巨浪頂峰激起的白色浪花,好似山頂常年不化的積雪,大有乘坐飛機(jī)飛臨雪山的感覺。
山與海結(jié)合的如此完美,真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
世人每每吟詠不過黃山、泰山之巍峨,舒萬丈豪情,展無盡才華,對其贊美不絕。
在我看來,黃山、泰山固有其雄偉之勢,但總少了一絲,柔美的情懷,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今見嶗山以其淡雅秀麗之態(tài)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即可親近,又給人以威嚴(yán)之感。
走著聽著,看著想著,不覺疲倦地就爬上了嶗山之巔——巨峰。
走到山上遠(yuǎn)眺,頓覺心胸開朗。
這里既具有北方的粗野,又具有南方的清秀。
群山深奧,流水清幽,山海景色,融為一體,猶如一幅錦繡的畫卷。
深感身在云霧中,心曠仙境里。
我盼望再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視覺盛宴
(五)“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
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清代即墨文人 黃襀(六)柳臺石屋接澄潭,云霧深藏蔚竹庵。
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風(fēng)景似江南。
——作家郁達(dá)夫(七)海上第一山,山下有太清。
依山傍大海,聆聽雙濤聲。
游人絡(luò)不絕,世代香火濃。
院內(nèi)有奇樹,芳年七百齡。
花開紅似火,根深葉茂盛。
傳為一花仙,隱身變耐冬。
牡丹仙香玉,相戀愛黃生,中途玉夭折,黃欲絕悲痛。
絳雪重情義,友情助愛情。
真情感天地,香玉得復(fù)生。
她卻獨(dú)自守,含笑對眾靈。
后人懷其善,紛至睹芳容。
不見花仙面,只有花兒紅。
游人寄相思,依樹留倩影。
絳雪何所在
去問蒲松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