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天下第一關”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山海關的詩作很多,內(nèi)容豐富,色彩紛呈,它們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山海關的景觀、史事和抒發(fā)感慨,勾勒出不同時期的歷史畫卷.一、明代前期的山海關詩,多為贊美關城的險要和景觀的壯麗.弘治初年,順天巡撫閔的《山海關》詩:“幽薊東來第一關,襟連滄海枕青山.長城遠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還”,熱情洋溢地謳歌了山海關景色的雄奇.嘉靖年間,“后七子”領袖李攀龍送著名濤人王世貞赴遼,寫了《塞上曲?送王元美》七絕.“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關大海流.馬上白云隨漢使,不知何處不堪愁”,表現(xiàn)了詩人愉快的心境,對山海關景物充滿向往之情.二、明代后期的山海關詩多寫戰(zhàn)爭.隆慶至萬歷初年,愛國名將戚繼光鎮(zhèn)守薊鎮(zhèn)長城一線長達16年.他曾率兵出關作戰(zhàn),寫了《出榆關》詩:“前驅(qū)皆大將(大將,炮名),列陣盡元戎(元戎,炮名).夜出榆關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當時軍威之壯.萬歷中葉,女真族崛起,東北多事,黃洪憲《山海關》詩:“長城古堞俯滄瀛,百二河山擁上京.銀海仙槎來漢使,玉關秋草戍秦兵.星臨尾部雙龍合,月照平沙萬馬明.聞道遼陽飛羽急,書生急欲請長纓.”表達了作者請纓殺敵報效國家的壯志.明末,山海關有督師、經(jīng)略常駐,統(tǒng)率重兵與后金(清)作戰(zhàn).大學士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孫承宗寫的《重登山海關城樓》:“甲胄詩篇少,乾坤戎馬多.幻仍看海市,壯擬挽天河.塞上人先老,山頭月奈何.群雄驕語曰,一劍幾經(jīng)過.”抒發(fā)了人生易老、報國任重、壯志未酬的感慨.三、清代前期的山海關詩作,多反映時代的巨變、民生疾苦及個人遭逢,語多沉痛.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五言長詩《山海關》是一首懷古詩.全詩36句,前10句寫山海關的始筑及險要的地理形勢;中16句,敘述明清之戰(zhàn)及名將對山海關防務的經(jīng)營;后10句,寫吳三桂迎清兵入關及明亡后山海關環(huán)境的悲涼.風格古雅平實,慷慨生哀.陳天植、王模的詩則是把山海關作為一個古戰(zhàn)場來憑吊,抒發(fā)對李白成農(nóng)民軍與吳(三桂)清聯(lián)軍鏖兵的感慨:“疆場百戰(zhàn)地,煙火幾家殘”(陳天植《山海關》);“荒沙寒白骨,新鬼嘯黃泉”、“前年百戰(zhàn)地,遺恨至今存”(王?!队荜P》).尤侗的長詩《出關行》真實地反映了清初京畿鬧饑荒,清廷招募窮苦百姓經(jīng)由山海關向遼東移民,百姓扶老攜幼,哭泣上路的情景:“出關去,往遼東,詔徙十萬填新豐”; “白頭龍鐘扶老翁,紅顏伶俜攜兒童”;“親戚墳墓天一方,惜別臨歧淚如雨.”清初,發(fā)配到東北的文人路經(jīng)山海關多有抒懷之作.如詩僧函可流放沈陽時寫的《宿山海關》詩:“重關猶未度,破衲早生寒.大海依然險,危巒空白攢.鄉(xiāng)書萬里絕,鼓角五更寒.敢望能生入,回頭仔細看.”詩人吳兆騫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時寫的《出關》詩:“邊樓回望削嶙峋,篳篥喧喧驛騎塵”,“姜女石前頻駐馬,傍關猶是漢家人.”都深沉地表達了對中原故國的依戀.四、清代中葉以后,寫山海關的詩相對較少,但也有些詩連著時代風云.蕭德宣的《山海關雜詠》組詩吟詠了鴉片戰(zhàn)爭前夕山海關的風土民情及軍事政治情況:“小車軋軋獨輪摧,男女咨嗟面色灰.問是貧民勤服苦,一年一度出關來”.“副軍獨領駐防營,坐擁轅門大纛明.一片荒涼南北翼,最無生計是旗兵”.鴉片戰(zhàn)爭前夕,思想家魏源寫了《山海關》五絕;“嚴城當子夜,百道起邊聲.島嶼天風起,如聞鴨綠兵.”正確預見到帝國主義將對我國進行武裝侵略,表達出深深的憂國憂民之情.
關于天下第一關的詩詞有哪些
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
“天下第一關”是指我國現(xiàn)在的山海關,它的得名據(jù)說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明朝宰相嚴高,一心想當皇帝,一天,嚴篙與他的幾個狐群狗黨飲酒作樂,幾杯酒下肚,這幫人拍起嚴篙的馬屁來了,說嚴篙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嚴篙被拍得昏昏然,他命人取來筆墨,乘著酒興,在府內(nèi)墻上寫下了“天下第一”四個大字,然后命手下人將“天下第一”四個字制成匾額,懸掛在大廳里。
不料,這件事傳到了嘉靖皇帝的耳里,把嘉靖皇帝氣得發(fā)顫,你嚴篙天下第一,那我皇帝算老幾?一怒之下,要傳嚴嵩進殿問罪。
嚴篙聞訊,嚇得六神無主。
大管家獻計說:“當今圣上正降旨征求山海關城門上的匾額,只要您在‘天下第一’的后面再添個‘關’字,就是為山海關做的匾,不就化禍為福了嗎?”嚴嵩聽后大喜,趕忙操起大筆在“天下第一”的圓額上補了個“關”字,令人當即刻好,靜候圣旨進殿。
當捧旨大臣帶著錦衣衛(wèi)來到宰相府宣讀圣旨后,嚴嵩急忙抱起“天下第一關”的匾額進殿跪見皇上,皇帝一見“天下第一關”的匾額,正合自己的心意,立刻轉(zhuǎn)怒為喜,身離御座,親手扶起了嚴嵩。
從此,山海關就掛上了“天下第一關”的匾額,山海關也由此得名為“天下第一關”。
天下第一關是什么
山海關啊
天下第一關包括山城、城以及“天下第一關”城靖邊樓、牧營樓、臨閭樓等。
山海關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墻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樣,特別是保存眾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樸。
使古城最為增色的是關城東門,天下第一關城樓,聳立長城之上,雄視四野。
登上城樓二樓,可俯視山海關城全貌及關外的原野。
北望,遙見角山長城的雄姿;南邊的大海也朦朧可見。
天下第一關城樓南北,還有靖邊樓、牧營樓和臨閭樓等建筑。
“天下第一關”即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山海關。
雄關緊扼要隘,成為華北通往東北要沖。
古人稱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
”確也當之無愧。
這里位置優(yōu)越,形勢險要,文物眾多,氣候宜人,風光絢麗,又是旅游者向往的游覽勝地。
山海關之所以被譽為“天下第一關”,一是從地理位置上,為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再就從地理形勢上,依山鄰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貢。
長城東部起點的山海關,成為明清以來特別是近代史上“關”的代表稱號了。
在高山大海相距7.5公里之間,長城縱貫南北,山海關城緊扼隘口。
并且東有峻嶺是一道天然屏障西的石河,成為一條自然壕塹,從而構(gòu)成名副其實的戰(zhàn)略要地。
山海關歷悠久,文化繁衍。
遠在新石器時期,這里已是人民勞動生息之地了。
山海關南臨渤海,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自古以來,四海咸通,“風帆易達”。
東西道口“扼其咽喉”位居要津。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形成起來的碣石港,為我國古代五大港口之一。
被稱為“天下第一關”的是
1、當然是山海關; 2、詳解如下: “天下第一關”,即山海關,又稱“榆關”,以古渝水而得名,位于潼關城東約1500米處。
北臨黃河天險,南依牛頭山源,用磚砌筑高墻,是古潼關門戶。
門外橫額書“第一關”,里額書“金陡關”,字跡豐滿圓潤,蒼勁有力,均為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手筆。
關隘當險而立,高原夾道,僅容單車,行走五里,視力所及,一線青天。
入關經(jīng)第一寨,始見潼關東門。
唐代詩人杜甫有“丈人視要處,窄路容單車,艱難奮長戢,萬古用一夫”的詩句,以贊其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