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自己即將遠去,不知何時回家的詩句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形容快要回家的心情搞笑句子
1、飛吧,大雁!重振你矯健的翅膀。
等侯在前方的,不會永遠是暴雨和惡浪。
這世間還有真誠的友誼赤你輔展著寧靜的湖蕩。
2、朋友,再會!朋友,珍重!流水匆匆,歲月匆匆,唯有支情永存心中。
3、我用心與你握別,愿生活給你帶來無數(shù)希望的翠綠,把你引向理想的天地。
4、我們匆匆地告別,走向各自的遠方,沒有語言,更沒有眼淚,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發(fā)出深沉的共鳴。
5、我珍惜人生中每一次相識,天地間每一份溫暖,朋友每一個知心的默契;即便是離別,也把它看成是為了重逢時加倍的歡樂。
6、山和山無法相會,我與你總會重逢。
8、明天你要去遠航,請把這個小步的禮物裝在胸膛,它會化成你的信念和力量,鼓舞你去戰(zhàn)勝狂風(fēng)惡浪。
9、不要說珍重,不要說再見,就這樣,默默地離開。
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誼之樹上將垂下豐碩的果子。
10、你臨別的微笑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攝在我心的底片上,卻留下了永恒。
我時時將它托在思念的掌心里,那形象是那么真切,那么清晰! 11、藍天上縷縷白云,那是我心頭絲絲離別的輕愁;然而我的胸懷和長空一樣晴朗,因為我想到了不的重逢。
12、離情愁苦是因為相聚歡樂,假如重逢有加倍的歡樂,那么,我寧愿承受更大的愁苦。
13、火紅的彩霞在雨后,真誠的友誼在別后,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誼不因遠而疏。
14、離別,能使淺薄的感情削弱,卻使深摯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風(fēng)能吹滅燭光,卻會把火扇得更旺。
15、飄飄雪花,悠悠情思,望穿了秋水,望斷了天涯人的歸路。
16、你把花的形象留下,你把花的芬芳留下,你把我們共同澆灌的希望留下。
想起你,我的歲月永遠鮮艷,永遠芳菲。
17、明晨行別,但愿云彩,艷陽一直陪伴你走到遠遠的天涯;鮮花,()綠草相隨你鋪展遠遠的前程。
18、即將分別,要說的話太多太多,千言萬語化作一句,毋忘我。
19、讓春天的溫暖陪伴著你,讓小草的綠意陪伴著你,讓燦爛的陽光陪伴著你,伴你踏上征途,并早日獲得成功。
20、如果我能,我愿將心底的一切都揉進今日的分別。
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讓我們以沉默分手吧!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勝過一切話別! 21、揮手告別,揚帆遠航,別不了的,是你拋出的那根友誼的纜繩,無形中牢牢地系在我心上。
22、我們不得不分離,輕聲地說聲再見,心里存著感謝,感謝你曾給過我一份深厚的情誼。
23、默默地分手,正如當初默默地相遇。
愿這兒溫馨的微風(fēng),給你捎去我的深情的祝福和祈禱。
24、今天笑著和你握別,但愿不日笑著把你迎接。
25、認識你是快樂,離開你是痛苦,在離別的日子里,支持著我是對重逢之樂的深切期盼。
關(guān)于離別的句子 26、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終不能夠,我知道人間最難得的是友情,更寶貴的卻是自由。
27、我們用雙手緊緊地握別,讓感覺在手中輕輕撩過,共享一份難忘的溫馨。
28、憑著你的赤誠仁愛與多才多藝,縱使遠離故土,浪跡天涯,又何愁尋覓不到情投意合的知音?無論命運把我們帶到何方,友誼的紐帶總會把我們緊緊相連。
29、別離,有點難舍,但不悵然;有點遺憾,但不悲觀。
因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30、你走了,送你一束鮮花,那花是我的微笑,那綠葉是我常青的思戀。
31、人生路漫漫,你我相遇又分離。
相聚總是短暫,分別卻是久長,唯愿彼此的心兒能緊緊相隨,永不分離。
32、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那塊綠洲,便不再瞻前顧后!關(guān)于離別的名人名言別語纏綿不成句。
——宋代詞人 黃大臨 《青玉案》 離別名言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唐代農(nóng)學(xué)家,文學(xué)家 陸龜蒙 《別離》唐·陸龜蒙《別離》。
這兩句大意是:男子漢并非沒有眼淚,但眼淚決不輕易在離別的時候灑落。
此名句可用以激勵別者慷慨地擊建功立業(yè),做出一番成就。
別離滋味濃于酒,著人瘦。
——北宋文學(xué)家 張耒 《秋蕊香》宋·張耒《秋蕊香》[簾幕疏疏]。
著:同“著”,教,使。
這兩句大意是:離別的滋味比酒還濃,使人消瘦。
這兩句將離別滋味與酒作比,認為這種滋味比酒還要濃烈,這種對比很新穎,含義也深。
一是說:酒味醇厚,能使人迷醉,而離別滋味比酒味更濃,更能使人如醉如癡;二是說:如果借酒消愁,因離愁比酒更濃,飲酒也難以清除。
這種長期的、折磨人的愁苦,自然令人消瘦。
一個“著”字,寫出了致瘦的的原因,那個憔悴、消瘦的抒情主人公也呼之欲出。
恰當?shù)谋扔鳎艽蟠笤黾颖砬檫_意的功能。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北宋文學(xué)家 蘇軾 《水調(diào)歌頭》 離別的名言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共:指共賞。
嬋娟:姿態(tài)美好的樣子,這里指美好的月色。
這兩句大意是:但愿離人健康長壽,雖然遠隔千里,還能共賞美好的月色。
這是蘇軾這首流傳千古的中秋詞的結(jié)尾兩句。
蘇軾秉性曠達,在明月朗照的中秋之夜,他因思念胞弟子由,一度情緒低沉,甚至埋怨明月“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但很快他就恢復(fù)了對人事的曠達態(tài)度,從離愁中解脫出來,寫出了充滿哲理意味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在這里,作者認為不必為“古難全”的離別悲傷,只要遠隔兩地的人心心相印,長久平安,也就滿足了心愿。
古人評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這種豪放的詞風(fēng),由此可見。
今天我們?nèi)猿R眠@些句子來寬慰離人的愁腸。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三國文學(xué)家 曹植 《贈白馬王彪》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比:近,挨著。
這兩句大意是:大丈夫有四方之志,即使相隔萬里,也感到就像近鄰一樣。
黃初四年,曹植與任城王曹彰、白馬王曹彪到京師洛陽朝會。
進京后,曹彰暴薨。
后曹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而行,以敘契闊之思,但監(jiān)國使者不許二人同行,曹植憤激之下寫下了這首贈別的名作。
此條直抒胸臆,于豪放之中蘊含無限離別之痛,曠達之外凝聚自慰之心,表情達意,不落俗套,為后人稱道。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名句,即從此化出。
云山萬里別,天地一身孤。
——清代詩人 陸蒼培 《詠懷》清·陸蒼培《詠懷》。
過兩句大意是:與親友分別之后,萬里云山相隔,在偌大的天地之間就只有孤身一人了。
前句寫與親友的萬里之別,后句寫別離之后的孤獨。
“云山萬里”寫與親友相距之遠,“天地一身”寫孑然獨處之孤,兩句寫盡別離滋味。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唐代詩人 李白 《勞勞亭》見唐·李白《勞勞亭》。
勞勞亭:三國吳時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為古代送別之所。
這兩句大意是:天下最人傷心的地方,就是送客作別的離亭了。
這是一首抒離別之情的小詩。
本來離別就是使人黯然銷魂的傷心事,但詩人不直說離別,而是說天下傷心之處是送客的離亭,這樣寫不僅開篇擒題,而且能使讀者因地(勞勞亭)及事(送客),因事(送客)及人(送客之人),因人及情(送別友人,自然傷情),把離傷別愁曲曲道出,含蓄而別致。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唐代詩人 王勃 《秋江送別二首》 離別的名言唐·王勃《秋江送別二首》其一。
這兩句大意是:誰說隔開兩岸的僅僅是一條江水,江南江北的山川風(fēng)物已使人覺得完全是兩個地方。
友人所要去的地方只隔一條江,一衣帶水,但已覺得山川迥異,好像遠去異域他鄉(xiāng)似的,惜別之情含在字里行間。
這和王昌齡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截然相反。
由于送別時人的感情不一樣,因情視物,物因情變,既可化“近”為“遠”,表現(xiàn)惜別的深情,也可化“遠”為“近”,抒發(fā)離別的厚意。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唐代詩人 戎昱 《移家別湖上亭》唐·戎昱《移家別湖上亭》。
這兩句大意是:我在這里住了這么久,跟湖上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已經(jīng)結(jié)成老相識了,如今移家別去,黃鶯頻頻啼叫,聲聲都含著惜別的情思。
黃鶯尚如此有情,更襯出人之多情。
作者視黃鶯為摯友,達到物我交融的境地,故發(fā)之為詩,才語出天真,詩趣盎然。
可引用表現(xiàn)離情。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南宋文學(xué)家 周紫芝 《鷓鴣天》宋·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
這兩句大意是:三更天里,梧桐葉上漓落著秋雨,一葉葉,一聲聲,都在訴說著別離。
這首詞寫秋夜懷人之苦。
這是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深夜,秋涼滿室,秋聲盈耳。
主人公離愁縈懷,輾轉(zhuǎn)難眠。
此時已是三更時分,燭已殘,夜已深,滴滴嗒嗒的秋雨落在梧桐葉上,傳入離人耳中,聽來特別凄涼,葉葉聲聲,似乎都在傾訴離情。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梧桐夜雨常常是觸發(fā)離愁的媒介,而這里的“梧桐葉上三更雨”是作者耳中之景,并未目見;“葉葉聲聲是別離”是作者心中之情,借梧桐夜雨披露。
人與物、情與景水乳交融,意境含蓄蘊藉。
后人評周紫芝的詞“清麗婉曲”,頗為中肯。
可化用以抒寫雨夜離情。
垂柳只解惹春風(fēng),何曾系得行人住。
——北宋詞人 晏殊 《踏莎行》宋·晏殊《踏莎行》[細草愁煙]。
垂楊:即垂柳。
這兩句大意是:低垂的柳絲只知道牽惹春風(fēng),何曾系住過行人的腳步
這是一首懷人之詞。
主人公憑欄遙望,面對雙飛的海燕,面對依依的垂柳,更增添了心中的離愁。
盡管“柳”、“留”同音,古往今來無數(shù)離人希望它能把行人留住,可是它只會以婀娜的身姿招惹春風(fēng),何能留住行人的腳步!作者在這里寫的是物性,寄托的是人情;埋怨的是垂楊,表達的是離恨。
這種托物寄意的寫法深婉細膩,可作借鑒。
少日猶堪話別離,老來怕作送行詩。
——南宋愛國詞人 辛棄疾 《定風(fēng)波》宋·辛棄疾《定風(fēng)波》[少日猶堪]。
少日:年輕時。
這兩句大意是:年輕時還能經(jīng)受話別的憂傷,年老后卻怕寫送行的詩行。
“多情自古傷離別”(見柳永《雨霖鈴》),無論對青年或老人,離別都是憂傷的。
但是對年輕人來說,來日方長,后會有期,因此離愁是有限的,其承受能力也強;而老人年事已高,精力衰退,在心理上已承受不了重大的憂傷,何況在風(fēng)燭殘年之際離別,重逢的機會越來越少,說不定就成永訣,因此一說送行,倍覺神傷,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一種畏懼心理。
這兩句通過對比,突出了老年人不忍離別、害怕離別的特殊心情,上了年紀的離人可以化用。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 《鳳凰臺上憶吹簫》 離別的名言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生怕:深怕。
這幾句大意是:深怕離別的愁苦影響了你,多少事,想說又罷休。
一般抒寫離愁的作品,多寫臨別之難舍及別后之思念,這首詞寫的卻是別前的情思。
李清照聽說丈夫要遠行,人還未走,就愁緒滿懷,日見消瘦。
想向丈夫訴說一下“離懷別苦”,卻又怕增添丈夫的煩惱,因此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寧愿默默地獨自承擔痛苦的折磨,心情自然也就更加悲苦。
兩句詞把對丈夫的一片摯愛、無限深情展露無遺,抒情真切而細膩,頗具柔腸百轉(zhuǎn)的女兒特色,比男子所作的女兒詩更顯深摯,文字也接近現(xiàn)代口語,可以活用。
我自只如當日醉,滿川風(fēng)月替人愁。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 《夜發(fā)分寧寄杜澗叟》宋·黃庭堅《夜發(fā)分寧寄杜澗叟》。
這兩句大意是:我自己只是和往日一樣痛飲至醉,不覺有離別之苦,可是滿川風(fēng)月卻替離人蒙上了凄苦的愁色。
這兩句是從歐陽修《別滁》名句“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脫出,都是故作曠達姿態(tài),但表現(xiàn)的情緒卻不甚相同。
這里作者本有離愁,卻硬說自己無愁,和平常一樣,只是風(fēng)月愛管閑事,替人發(fā)愁。
這樣表情,曲折含蓄,增加了詩味。
碧云日暮無書寄,寥落煙中一雁寒。
——南宋詩人 范成大 《鷓鴣天》宋·范成大《鷓鴣天》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想念你們而得不到你們的書信時,大概只能空對那橫空的孤雁了。
與君暫別不須嗟,俯仰歸來鬢未華。
——北宋文學(xué)家 蘇軾 《贈王寂》見宋·蘇軾《贈王寂》。
王寂:大約是作者在揚州的朋友。
俯仰:指俯仰之間,表示時間很短。
這兩句大意是:和你暫時分別,不必為此嘆息;很快我就回來,見面時鬢發(fā)還不會斑白。
蘇軾要遠行了,友人王寂依依難舍。
詩人為了緩解朋友的惜別之情,就安慰對方“~。
”接著又寫“記取江南煙雨里,青山斷處是君家。
”意思是到外地后我也會時時想起你,歸來時還要到這風(fēng)光優(yōu)美的地方來相訪。
從蘇軾對友人的細心開解中,可以體會到詩人的篤于友情和他的樂觀曠達胸懷。
此名句可用來在離別時勸慰親朋好友。
系春情外柳絲長,隔花人遠天涯近。
——明代小說家 吳承恩離別使愛情熱烈,相逢則使它牢固。
——英國歷史學(xué)家 托·富勒 離別名言東家西舍同時發(fā),北去南來不逾月。
——唐代詩人 李白 《江夏行》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北宋詞人 柳永 《雨霖鈴》見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那堪:這里是兼之、加上的意思。
這兩句大意是:自古以來多情人都為離別而悲傷,又加上這冷落凄清的寒秋時光
在這首詞的上闋中,作者描寫自己與戀人臨別時的留戀和憂傷,到這里則先宕開一筆,從個別說到一般,寫出了傷離惜別之情人人如此,自古皆然的人生哲理,這就把離愁擴展到極長的時間,極廣的空間。
緊接著又一筆收回,仍回到此時此地:我們兩人在這“冷落清秋節(jié)”離別,其傷懷比常人更甚,比平時更深。
在這一放一收之間,就把此時此人的離愁強調(diào)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這種層層推進、反復(fù)潑墨的寫法,古人稱為“點染”。
這兩句的意境寫離愁時可作參考;點染手法可資借鑒。
無人為唱《陽關(guān)》曲,惟有青山送我行。
——明代詩人 鄭之升 《留別》明·鄭之升《留別》。
《陽關(guān)》曲:古人送別時所唱之曲。
這兩句大意是:我要遠行了,沒有人唱著《陽關(guān)》曲為我送行,只有路旁的青山與我依依惜別。
離別是令人難堪的,無人送行更令人感到孤寂和蕭索;從低沉情緒中看到連綿不斷的青山,好像脈脈含情,送了一程又一程,則又轉(zhuǎn)過一陣心靈的慰藉。
以無情送有情。
這感情的情結(jié)當然是含蘊在遠行者的意識中,這一方面是于離別的冷落中更覺冷落,一方面則是對離別之地的戀戀不舍。
詩句從無人送別寫到惟有青山送行,反面正面皆寫?yīng)氉噪x去,于蕭然中見慰藉,兩句之中情緒一伏一起,甚有情致。
可用來寫蕭索的離別之情。
一帆秋色共云遙,眼力不知人遠,上江橋。
——北宋詞人 張先 《虞美人》 離別的名言宋·張先《虞美人》已是去遠,望不見,還要上橋遙望,離情可見。
獨自莫憑攔,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南唐第三任國君,后亡國被俘,被宋太宗毒殺 李煜 《浪淘沙令》南唐·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這幾句大意是:不要獨自去憑欄遠望,故國的無限江山令人心傷。
離別的時候那樣容易,想再見卻是如此困難
李煜本為南唐國主,過著豪奢的帝王生活。
開寶七年,宋破金陵,他倉皇辭廟,被押北上,成為亡國之君,想再回到金陵已是不可能的事了,故吐出這無可奈何的苦語,抒發(fā)了無限的辛酸和悔恨。
此句雖為李煜懷念故國之作,但它以精辟的語言道出人類共有的對離別的惆悵,因而能引起讀者對離愁別恨的共鳴,收到了異乎尋常的藝術(shù)效果。
可用以抒發(fā)離別的痛苦。
白云飄飄,舍我高翔,青云徘徊,為我愁腸。
——西晉初年文學(xué)家、思想家 傅玄 《云歌》晉·傅玄《云歌》。
這幾句大意是:天空飄浮的幾朵白云,隨微風(fēng)漸漸遠去,似乎不愿伴我;青云徘徊身邊,似乎知我愁緒,為我分擔憂愁,排解郁悶。
這幾句寫閨怨。
前兩句以景寫情,以“白云”象征丈夫,“高翔”象征求宦,從白云高翔的自然景象聯(lián)想到離別空守的孤獨處境。
后兩句融情于景,通過移情的手法把眼前景物擬人化,賦予客觀景物以主觀情感。
詩句在空靈的景物中表現(xiàn)出極度的滯重,對比手法的采用,使形象鮮明突出,別具情采。
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已經(jīng)發(fā)不出聲音來了。
——中國現(xiàn)代作家 張愛玲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jīng)》 《詩經(jīng)·燕燕》《詩經(jīng)·燕燕》。
之子:這個姑娘。
于歸:出嫁。
弗及:看不見。
涕:淚。
這幾句大意是:這個姑娘出嫁走了,我送她到遙遠的郊野。
眼望她漸漸遠去直至看不見,禁不住淚下如雨。
這幾句可供引用描寫女伴遠嫁分手時戀戀不舍的情況。
也可只引后兩句,用于描寫與親朋好友離別時的情景。
那些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已經(jīng)發(fā)不出聲音來了。
——女作家,原名勵婕 安妮寶貝 離別名言美麗短暫,渺渺茫茫,離別時候,藏著多少凄涼。
——原名陳喆,臺灣女作家 瓊瑤 《煙雨斜陽》短暫的離別會促進愛情,長久的分離卻會將它扼殺。
——17世紀法國作家 夏爾·德·圣埃弗雷芒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
金釧(chuàn串):戴在手腕上的金鐲子。
長亭:古代設(shè)在大道旁邊為送行餞別而用的亭子。
這幾句大意是:(鶯鶯)剛聽見說一聲張生要走,手晚上戴的金鐲子立刻就松了下來;遠遠看見送別的十里長亭,身材馬上就瘦了下來。
《西廂記》中這一折,通常稱作“長亭送別”,是全戲的高潮,主要是寫鶯鶯和張生被迫離別之情。
~幾句用高度夸張的手法寫鶯鶯聽到張生要走的剎那間產(chǎn)生的悲傷欲絕的心理感受。
過于憂愁和悲傷容易憔悴消瘦,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憂愁和悲傷在剎那間使人“松了金釧”、“減了玉肌”卻是不可能的事。
由于崔、張二人相愛得探,感情篤厚,剛把婚事定下來就被強行拆開,所以~幾句不僅不顯得“夸張”,反而使人感到非常真切自然,情味濃郁,形神畢現(xiàn),并贏得人們的深深同情。
這種使用高度夸張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強烈感情的方法很值得借鑒,但一定要運用得當,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北宋詞人 柳永 《雨霖鈴》 離別的名言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經(jīng)年:一年又一年。
風(fēng)情:風(fēng)流情意。
這幾句大意是:這一去年復(fù)一年,良辰好景該是形同虛設(shè);即使心中有干種柔情,又能向誰去訴說?柳永遠離汴京之際,其戀人到城外十里長亭置酒相送。
兩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依依不忍離別。
這幾句寫柳永臨別時對別后景況的設(shè)想。
良辰美景,年年都有,處處皆在。
以往,兩人在花前月下共度良辰,同賞美景,自有無數(shù)賞心樂事;而“此去經(jīng)年”,形單影只,良辰美景無心觀賞,滿腹心事無處訴說,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這幾句鋪陳離情,曲折委婉,淋漓盡致。
設(shè)想、虛擬、反問的交錯運用,大大增強了表情達意的功能,將愛情的真摯、專一、久長表露無遺。
寫久別景況可以借鑒。
我們一直是在離別中,比如和愛的人,和傷害,甚至和時光…… ——女作家,原名勵婕 安妮寶貝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唐代詩人 溫庭筠 《更漏子》唐·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不道:不理會,不管。
這幾句大意是:夜雨打到梧桐樹的葉子上,不管離別的人情思正苦,任自嘀嘀嗒嗒,在冷落的石價上一直滴到天明。
秋雨淅瀝,本來就容易引起人的愁思,何況又在三更人靜之時,滴在梧桐枯葉之上,又是離情正苦之際。
一點一滴的秋雨,與其說滴在葉上,不如說敲打在離人的心上,牽人愁緒,促人失眠,把人弄到極為難堪的地步。
人自情傷,而對雨聲深致怨尤,看似無理,卻寫出了至情,手法十分含蓄。
離別之于愛情好比風(fēng)之于火,它能將小火熄滅,使大火熊熊燃燒。
——法國作家 比西·拉比旦人生何處無離別
最重要是你們各自在對方的生命里起過一些作用。
——香港女作家 張小嫻離別對于愛情,就像風(fēng)對于火一樣:它熄滅了火星,但卻能煽起狂焰。
——前蘇聯(lián)作家 阿·巴巴耶娃 離別名言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fēng)不改舊時波。
——唐代詩人 賀知章 《回鄉(xiāng)偶書之二》當愛情來臨,當然也是快樂的。
但是,這種快樂是要付出的,也要學(xué)習(xí)去接受失望,傷痛和離別。
從此,人生不再純粹。
——香港女作家 張小嫻一朝離別,愛人的魔力更加強了。
我們的心只記著愛人身上最可寶貴的部分。
遠方在朋友傳來的每一句話,都有些莊嚴的回聲在靜默中顫動。
——法國思想家,文學(xué)家 羅曼·羅蘭 《約翰·克利斯朵夫》離別和重逢,早不是我們難舍的話題。
褥子上,繁花已開,開到茶蘼,到底來生還有我們的花季。
今夜,星垂床畔,你就伴我漂過這最后一段水程,了卻塵緣牽緊。
——香港女作家 張小嫻 離別的名言這個微笑,用盡我痛苦悲傷的力氣;這回釋然,用盡我銘記的場地;這場離別,用盡我去愛你的勇氣;這次我真的會哭泣,用盡我愛你的表情;由于這——是最后一次愛你。
——臺灣女詩人,散文家 席慕容現(xiàn)在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離別也是美好的,如果沒有經(jīng)過離別的折磨又怎么會嘗到歡聚的幸福。
離別我經(jīng)歷的痛苦,在歡聚時又以幸福回報了我,有離別才有歡聚,有痛苦才有幸福
——中國現(xiàn)代作家 張愛玲萬物有時,離別有時,相愛有時。
花開花落,有自己的時鐘,鳥獸蟲魚,也有感應(yīng)時間的功能。
懷抱時,惜別有時,如果永遠不肯忘記過去,如果一直戀戀不舍,那就是永遠看不見晴空。
——香港女作家張小嫻生死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
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nèi)耸嵌嗝葱?,多么?/p>
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象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中國現(xiàn)代作家張愛玲沒有枯澀的淚水,也沒有遺憾,離去的人根本不知道那即將是一場告別。
帶著微笑遠離,是最幸福的一種離別。
所有的不舍,留給等待的那個人。
一天將盡,離別之后,明日我們還會相見嗎
明日,也許是天涯之遙。
——香港女作家 張小嫻 離別名言愛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并不是愛的全部禮遇。
愛是團聚,但沒有分離也就無所謂團聚。
在愛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結(jié)在快樂和贊美之中。
然而,倘若沒有先前的離別,就不會有眼前的團聚。
愛一旦被固定在某個團聚的圈子里,就不會有新的內(nèi)容,就像潮汐,愛的運動在得到了滿足以后,就勢必會退落下去。
——英國文學(xué)家,詩人 勞倫斯 《愛情》我想詩人卡恩在祝福人們的時候,他是作假的,因為離別永遠是苦痛。
哪怕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討厭鬼,你都有點舍不得離別他。
即使是那個吹牛拍馬的趙金斯吧,假如我最后一次向他握手道別,心里也會熱辣辣的。
我想一個神經(jīng)健全的放逐罪犯在告別流放地凡第門而回家來的時候,他的心里一定也不好受。
一個圣誕節(jié)啞劇團在最后一晚演完落幕的時候,那個老丑角的心里一定很難過準的。
——英國作家 薩克雷命運常常會使人遭遇到一些奇奇怪怪,誰也無法預(yù)料的事。
命運也常常會使人落入某種又可悲又可笑的境遇中,使人根本沒有、完全沒有選擇的余地。
命運更常常會使一些根本不可能不應(yīng)該在一起的人相遇,而讓一些不應(yīng)該不可能分手的人離別。
只不過真正有勇氣的人,是永遠不會向命運屈服的。
他們早已在困境中學(xué)會忍耐,在逆境中學(xué)會忍受,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挺起胸膛,繼續(xù)掙扎奮斗。
只要他們還沒有死,他們就有抬頭的時候。
——武俠小說家 古龍 《邊城刀聲》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
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 徐志摩 《再別康橋》 離別的名言倘若我們各自有自己的軌跡,那么,若非平行,我們總會相遇。
倘如沒有他人。
也許我之軌跡與你之軌跡,終會交疊至一處。
倘若……沒有他人。
其他事。
沒有屬于彼此的心結(jié),那么我們的軌跡也不會忽然失衡,如此這般,只在一處相會,而后各自離別。
行駛至天涯之遠。
可這個世界,卻存在著那么多種未知。
那么,就讓我去一個永恒的空間。
以永恒的生命,來達成永遠的存在。
讓我以永恒來證明你追尋的彼岸,一直就在這里。
幸虧你能忘記我。
因為,喜歡著、卻又隔著一個世界之遠的悲傷,我一個人承受便好。
——中國80后作家,暢銷小說家 郭敬明 《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