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友情斷絕的詩句
解連環(huán)周邦彥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邈。
縱妙手能解連環(huán),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
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
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
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詞作鑒賞此詞以曲折細膩的筆觸,婉轉(zhuǎn)反復地抒寫了詞人對于昔日情人無限繾綣的相思之情。
全詞直抒情懷,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情思悲切,悱惻纏綿。
上片由今及昔,再由昔而今;下片由對方而己方,再寫己方期待對方。
開頭三句,“怨懷無托。
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寫怨恨產(chǎn)生的根由;結(jié)尾三句,“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是最后的結(jié)論;中間的文字則交錯變換地描寫失戀者的思緒,全篇結(jié)構(gòu)層次清楚。
上片反復表示相思之情不能斷絕。
“怨懷”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情人斷絕”而且“信意遼邈”,致使?jié)M腹的哀怨無所寄托,無法排遣。
用連環(huán)比喻相思之情,謂相思恰如連環(huán),似是可解,然“解鈴還須系鈴人”,誰人可解此連環(huán)
也僅有擁有“妙手”的伊人了,而“情人斷絕,信音遼邈”,此連環(huán)即成不可解之連環(huán)。
那也還不免藕斷絲連,就像“風散雨收”之后,仍然會殘留下輕霧薄云一樣。
接著又用關(guān)盼盼“燕子樓”的典故述說縱然是人去樓空,也還剩得“一床弦索”。
“床”,是古代的一種較矮的坐具:“弦索”,總指樂器。
弦索仍然擺滿床上,蒙著一層灰塵,那是關(guān)盼盼的遺物,睹物思人,以喻相思之情不能斷絕。
下面寫芍藥花,又寓含著往日的歡樂與離別后的凄楚。
芍藥,是有特殊含義的。
《詩經(jīng)。
溱洧》:“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又,芍藥一名“將離”,行將別離之意。
“移根換葉”與“舊時紅藥”相關(guān)合,“手種”則是以親自栽種芍藥來象征精心培植愛情。
下片用《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句意,表示離別與懷念。
汀洲,是水邊送別之地。
人已乘舟而去,且遠天角,如今伊人不見,離去久遠,汀洲之杜若漸次成叢,而欲寄無出,亦似愁緒之與日俱增,而欲訴無地。
“謾記得”以下幾句,筆鋒陡轉(zhuǎn),忽作狠心決絕之辭,謂昔日往還音書,不過是些“閑語閑言”,人已斷絕,留它何用,點個火兒燒掉算了。
這是暗用漢樂府《有所思》“拉雜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句意,以示“從今以往,無復相思”之決絕態(tài)度。
可是,緊接著又拉轉(zhuǎn)回來,再暗用南朝樂府《西洲曲》“折梅寄江北”句意,請求對方把象征愛情的江南梅花寄來。
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啊。
最生總收一筆,表明至死不變的癡心,寫得極其凄苦。
“拚今生”,已站好退身步,作了終生不能遂愿的準備:“對花對酒”,是說今后雖然有花可賞,有酒可飲,卻唯獨意中人不得相見,那么,也就只好“為伊淚落”了。
此詞以寫情為主,寫主人公與情人斷絕之悲。
作者善用單字領起下文,如“縱”、“想”、“料”、“望”,“拼”諸字,都使感情深化,文勢轉(zhuǎn)折,有助于達難達之情。
全詞橫空結(jié)想,緣情而發(fā),筆觸細膩,想象豐富,構(gòu)思巧妙,層層鋪敘,連連轉(zhuǎn)折,癡情癡語,發(fā)自肺腑。
陳洵《海綃說詞》云:“篇中設景設情,純是空中結(jié)想,此固詞之極幻化者。
”此說言之成理,可資參考。
想要和前男友完全斷絕聯(lián)系,又什么好聽的詩句或成語嗎
人生何處不青山。
霸氣簡單有內(nèi)涵。
變相說外面比你好的人多了去。
形容路路斷絕的詩句
之行,始于足下 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 路遙力,日久見 ①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行處.(岑參) 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③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王安石) ④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揚系畫船.(范成大) ⑤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卷十七) 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 ⑦身為野老已無責,路有流民終動心.(陸游) ⑧云開巫峽千峰出,路轉(zhuǎn)巴江一字流.(吳本泰) ⑨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王維) ⑩路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韓愈)
形容斷絕關(guān)系 經(jīng)典詞句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路人甲,我就是路人乙,我們井水不犯河水,從今往后,誰也不認識誰。
急求 和一朋友斷絕關(guān)系的詩句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人何哉!
形容斷絕關(guān)系的詩詞
管寧割席, 割袍斷義原文:管寧、 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 廢書出看。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成語故事:管寧學識淵博,見識超群,是三國時一位名士。
不幸的是十六歲那年,他就死了父親。
親朋好友見他們孤兒寡母日子過得艱難,就時常周濟他們,捐錢送糧讓他們渡過難關(guān)。
但管寧卻發(fā)誓要憑自己的智慧干出一番事業(yè),因此他婉言謝絕親友的資助,自己發(fā)憤讀書學習知識和本領。
在管寧的同學當中,就數(shù)華歆和他最要好,兩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
學習的時候,他們倆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
勞動的時候,他們倆又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澆園。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在后園鋤地,華歆一镢頭下去,忽然挖出一塊黃澄澄的金子。
華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萬分,俯下身來把金子擦了又擦,反復把玩,愛不釋手。
正當他準備把金子往口袋里裝時,卻發(fā)現(xiàn)管寧不為所動,若無其事地還在那里鋤地。
華歆害怕管寧笑話自己,只得把那塊金子又埋入土中。
有一天,管寧和華歆并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
忽然,外面?zhèn)鱽硪魂囆[聲。
原來是一個朝廷命官從外面的大路經(jīng)過,這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轎,前呼后擁鳴鑼開道,一派威風八面的樣子。
管寧依然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地專心讀書。
可華歆就不一樣了,他不時把目光離開書本,從窗戶偷看那大官的威儀。
最后終于忍不住,拋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了。
過了好半天,華歆才從外邊走進來,他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道:“做大官真是過癮啦,你瞧人家,呼風喚雨,威風八面。
唉
要是有一天我能夠混到這份上,也就不枉此生。
”華歆一邊說,一邊摸起書本。
但他再也沒有心思讀下去,腦子里總是浮現(xiàn)那位大官峨冠博帶、高頭大馬的威風派頭。
管寧本來就對他的浮躁和虛榮十分不滿,現(xiàn)在看到他六神無主、羨慕不已的樣子,不禁深深地為他慚愧起來,同時也后悔自己看錯了人。
他知道如果再和華歆交往下去,已經(jīng)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了,于是管寧站起來,拿起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劃開,然后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從此以后,管寧和華歆再也沒有交往過。
評價:管寧,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南)人,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的后代,華歆為漢末三國時期名士。
這件事是說,管、華二人一起在菜園里鋤地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塊黃金。
管寧繼續(xù)揮鋤,把黃金看得如同瓦石一樣,而華歆把黃金拿起來,然后又扔掉了。
管、華曾同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正好在官員坐著車經(jīng)過門口,管寧仍在讀書,而華歆卻扔下書出去了。
從對金錢和權(quán)勢的態(tài)度,可以判斷人的思想意識的傾向。
故事雖小,映照卻大。
正如《 大學》所說:“誠于中,形于外。
”可見加強思想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
但須指出的是,雖然故事里是褒管貶華,但歷史上的華歆,卻是一個 嚴于律己,淡于財欲,富于經(jīng)邦治世才能的人物。
形容“我心里有好多想法,但卻不能說出口” 的詩句有哪些
門開芳杜徑,室距桃花源 正對著房門,有一條幽深、靜穆的小道,兩邊杜若等花草繁茂,芬芳四溢,令人留戀。
曲徑通幽,離居室不遠處又是美麗迷人的桃花源。
詩人借用兩個典故,狀難寫之景于目前,把那種絢爛多彩、讓人陶醉的景色,宛如一幅畫卷般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注:徑,小路。
初院里,何處染囂塵 大雨剛剛過去,天空格外晴朗,萬物清新。
座落在翠綠叢中的庭院,更加整潔、明亮,一塵不染,更聽不見喧嘩嘈雜之聲。
恬靜、幽深的環(huán)境,如世外桃源,流露出詩人對渾濁現(xiàn)實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愛慕之情。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 松林中的房屋,靜靜地沐浴著明月的清輝。
太陽撥云而出,雞犬在晨曦中喧鬧。
詩人用以靜寫動,以動襯靜的手法,表現(xiàn)了田園生活的恬靜悠然。
注:房櫳,窗戶,這里指房屋。
狹徑花障迷,閑庭竹掃凈。
翠羽戲蘭苕,赬鱗動荷柄 彎曲的園中小徑旁,春花即將凋盡,空蕩蕩的庭院里,已被我用竹帚打掃得干干凈凈。
翡翠鳥在蘭花上歡啼嬉戲,金鯉魚在池中荷花邊翻騰游動。
詩句充分表現(xiàn)出春夏交替時期的景致,精巧細膩,生動活潑。
注:赬(chēng),紅色。
苕(tiáo),草花。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杜甫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了草堂。
詩中描繪了草堂幽美的自然景色——用白茅覆頂?shù)牟萏帽诚虺枪?,鄰近錦江,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俯瞰郊野一片青蔥。
榿林蔽日,風吹葉響,似在細聲吟詩。
輕煙籠罩竹林,竹葉梢頭露珠欲滴。
更令人欣慰的是烏鴉燕子都攜兒帶女來草堂筑巢定居。
詩句生動細致地表現(xiàn)了詩人歷盡兵燹之后,攜妻子兒女初定新居時的喜悅心情。
“將數(shù)子”、“定新巢”,不只言禽鳥,亦暗比詩人一家。
注:榿(qī),一種喬木。
止,棲息。
將,攜帶。
月高雞犬靜,門掩向寒塘。
夜竹深茅宇,秋庭冷石床 夜空晴朗,浩月當空,四周萬籟俱寂,緊閉的屋門對著寒冷的池塘。
蒼翠的竹林掩映著茅舍,秋風吹得庭院中的石床冰冷。
詩句渲染了盧處士庭院的幽雅、寧靜和略帶寒涼的氣氛,為抒發(fā)作者對社會的不滿,對才智之士無用武之地的怨恨做了鋪墊。
閉門寂無事,滿院生秋草 時世混濁,家中無人來尋訪,院門緊緊地關(guān)閉著,院落之中野草叢生。
滿院秋草叢生曲折暗示主人不愿料理庭院的心境。
詩句充分反映出了主人公孤單、寂寞和宦途受挫后的惆悵。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寬廣的庭院中,幾乎青苔鋪地,桃花都不見了,菜花正在開放。
種桃的道士去哪里了?前度看花的劉郎現(xiàn)在又回來了。
用比喻的方法寓示了作者的政敵或死或失勢,而作者以不屈的形象再度回到朝廷上。
注:桃花,喻那些新貴。
道士,喻指當時打擊革新運動的當權(quán)者。
劉郎,指詩人自己。
在此之前,詩人曾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其中以桃花喻保守派新貴,加以諷刺,因之二次被貶連州。
十四年后返回長安,又寫此詩。
汾陽舊宅今為寺,猶有當時歌舞樓。
四十年來車馬絕,古槐深巷暮蟬愁 昔日名將郭子儀去世已多時,他住過的宅院四十年后化作了寺廟。
內(nèi)中歌臺舞榭尚存,但已是古槐幽深、車馬斷絕,人煙稀少了。
在茫茫的暮色中不時傳來哀傷的蟬鳴。
詩人落筆于郭子儀的舊宅悲涼景色,抒發(fā)了對平叛復國名將的無限敬仰之情。
注:汾陽,即郭子儀,華州(今陜西華縣)人。
玄宗時為朔方節(jié)度使,平“安史”,聯(lián)回紇,征吐蓄,以一身系國家安危二十年。
累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