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字是真字的詩句
憶江南 作者:馮延巳 玉人貪睡墜釵云, 粉消香薄風(fēng)天真 ----------------------------------------------- 浣溪沙 作者:賀鑄 巧笑艷歌皆我意,惱花顛酒拚君真。
物情惟有醉中真。
----------------------------------------- 采桑子 作者:晏幾道 淺笑微顰, 恨隔垂簾看未真。
----------------------------------- 采桑子 作者:晏幾道 歌罷還顰, 恨隔爐香看未真。
---------------------------------------------- 采桑子 作者:晏幾道 齊斗堆金, 難買丹誠一寸真。
------------------------------------------------ 鷓鴣天 作者:姜夔 嬌兒學(xué)作人間字, 郁壘神荼寫未真。
-------------------------------------------------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天凈沙》喬吉 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
——《己亥雜詩》龔自珍 圣人秘元命,懼世亂其真。
——《感遇》九 陳子昂 懸之千金價,舉世莫知真。
——《觀荊玉篇》陳子昂 今朝紫氣新,物色果逢真。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陳子昂 惠風(fēng)吹寶瑟,微月憶清真。
——《喜遇冀侍御●【左王右圭】崔司議泰之二使 》陳子昂 何事須夫子,邀予谷口真。
——《戲贈張五弟諲三首》王維 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xué)人二首>王維 跡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
——《過太乙觀賈生房》王維 泣盡繼以血,何由辨其真。
——《為張(亻貴)贈閻使臣》王昌齡 寒夜天光白,海凈月色真。
——《送韋十二兵曹》王昌齡 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
——《琴》王昌齡
【魔道祖師】宋嵐說“待他醒來,說對不起,錯不在你”這是他生前沒能
我來介紹一些吧,恩恩,我明白樓主的意思,像這種午后茶香慵懶靜謐清爽(好多的形容詞啊- -)的歌我也很喜歡呢~樓主聽一下吧:1.Valder Fields——Tamas Wells 這首一定要聽,我不說了,撞著墻的推薦~2.never grow old——cranberries 聽著這首歌讓我有種想躺在草地上被太陽曬死的沖動。
3.heaven please———Devics 一首很悲傷充滿哥特氣質(zhì)的歌曲,鋼琴很凄美映射著夏季側(cè)面的悲傷。
4.Love In December——Club 8 這首可是壓軸的哦
絕對符合你的口味,還帶一點(diǎn)迷幻的味道,一定要從頭聽到尾。
5.Let the sun shine in——frente 這首歌應(yīng)該聽過吧,很可愛的腔調(diào)。
6.My Prayer——Devotion 一首很適合晚上聽得歌,歌詞大意是一個男孩在為心愛的女孩祈禱。
7.The Saltwater Room ——Owl City 可是我的空間的背景音樂哦~據(jù)說是一個人失眠的時候?qū)懙摹?/p>
8.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藤田惠美 歌手誰然是日本的,但歌曲是英文的,很濃郁的田園味道9.Love Has It All—— 王菀之 歌手誰然是香港的,但歌曲是英文的,很濃郁的田園味道- -【友情提示】我推薦的歌最好到“搜狗音樂”去找,百度太少,有些找不到,那里的歌較全。
恩恩,就是這樣,望采納,有問題CO我。
最后加上一句:原創(chuàng)成果,轉(zhuǎn)載無礙,抄襲可恥
求《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及賞析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 作杜甫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傾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亦足
題解 這是杜甫自傷貧困的“歌”,作于上元二年(761)秋八月。
安史之亂中,杜甫歷經(jīng)坎坷,被俘復(fù)逃離,為官又棄官,“三年饑走荒山道”,輾轉(zhuǎn)來到成都。
上元二年春天,知命之年的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草堂,總算有了一個暫時的棲身之所,并靠故交嚴(yán)武的接濟(jì),過上了稍稍安定的生活。
不料到了八月,怒號的秋風(fēng)卷走了杜甫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場大雨,弄得屋漏床濕。
仕途多蹇、衰老貧困的詩人感慨萬千,寫就了這首感人至深的詩篇。
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杜甫的這首詩正是這樣。
面對苦難的處境,杜甫不止于哀嘆自己的遭遇,而是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免受其苦。
并且表達(dá)出寧苦己以利人的高尚情懷。
這種先人后己的精神境界,激勵和感染了無數(shù)的讀者。
宋代詩人鄭思肖《杜子美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圖》就寫道:“雨卷風(fēng)掀地欲沉,浣花溪路似難尋。
數(shù)間茅屋苦饒舌,說殺少陵憂國心。
” 句解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八月的秋空,遼遠(yuǎn)高闊,誰料想忽然刮起一陣狂風(fēng),怒吼著,霎時間把我茅屋上的三層茅草都給掀掉了。
茅草飛越了江水,散落在江對岸,有的高掛在林梢,有的沉落在塘坳。
起句交代時間,然后用五個開口呼的平聲韻腳,句句押韻,給開篇就帶來一股氣勢。
“風(fēng)怒號”三字,寫出秋風(fēng)來勢猛,聲音大,速度快,力量強(qiáng)。
“卷”有連底刮跑的意思,不僅富有動感,而且滿含濃烈的感情色彩。
詩人好不容易蓋起茅屋,剛剛定居,秋風(fēng)卻好像故意和他作對,使他不得安居,這怎能不令詩人萬分焦急
“掛罥”,懸掛,纏繞。
“坳”,低洼之處。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南村的一群頑童欺我年老無力,竟忍心當(dāng)面作起了盜賊,公然抱起茅草,躲入竹林里。
我唇焦口燥,不能再繼續(xù)呼喊了,回家來扶著拐杖,空自嘆息。
這里又從天地寫到人。
前三句寫群童大搖大擺地當(dāng)面“行搶”,后二句寫自己的無可奈何。
前后一對照,群童頑皮無賴、詩人體衰無力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
“忍能”句表現(xiàn)的是詩人焦躁憤慨的心情,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
用詩人《又呈吳郎》詩中的話說,即“不為困窮寧有此”
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fēng)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
這一切,都是結(jié)尾的伏線。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愿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xiàn)實基礎(chǔ)上產(chǎn)生出來的。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過了一會兒,狂風(fēng)停息,黑云如墨,秋空陰沉迷蒙,一下子就昏暗了。
蓋了多年的布被冷硬如鐵,嬌兒的睡相不好,被里被他雙腳亂蹬,都蹬破裂了。
正當(dāng)詩人無奈和嘆息時,天色又變了,這是風(fēng)雨的前兆。
“俄頃”兩句,以飽蘸濃墨之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烘托出詩人的心境。
“布衾”兩句,寫生活的窘困,被子用了多年,又破裂了,已不足以御寒,隱含著詩人難以為家的隱痛和不安。
“俄傾”,不久,頃刻之間。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茅屋漏雨,床頭被淋濕了,屋子里沒有干的地方;而雨仍密密麻麻,不肯停歇。
自從變亂以來,我就很少睡眠;在這樣漫長的夜晚,濕漉漉的,如何才能捱到天亮
這一段雖是些瑣事的絮叨,卻能讓人清晰地想見詩人獨(dú)坐床上、仰天長嘆的凄苦情景。
“自經(jīng)”兩句,一縱一收。
一縱,從眼前的處境擴(kuò)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jīng)歷,從風(fēng)雨飄搖中的茅屋擴(kuò)展到戰(zhàn)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一收,又回到“長夜沾濕”的現(xiàn)實。
“喪亂”,指安史之亂。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高樓大廈,讓普天下貧寒的人們都得到庇護(hù),個個歡樂開懷;無論風(fēng)雨如何吹打,房屋都安穩(wěn)如山
這幾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貧寒者“俱歡顏”的理想。
詩句情感愉快,境界闊大,聲音宏亮,鏗鏘有力,從詩人自己痛苦生活的體驗中,迸發(fā)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著讀者的心靈。
“安得”句,是欲得而不能的一種想象。
“大庇”,全部遮蓋、保護(hù)起來。
“寒士”,本指貧窮的讀書人,這里泛指所有貧寒的人們。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亦足
唉,什么時候,我眼前能突然見到這樣的房屋
到那時,即便惟獨(dú)我的房子破漏,讓我受凍甚至凍死,我也心甘情愿
詩人從安居推及人情,大有民胞物與之意。
他寧愿凍死,以換取天下窮苦者的溫暖。
對比白居易《新制布裘》詩的“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
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那只是推身利以利人,尚不及杜甫的“寧苦身以利人”。
詩人博大的胸襟、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不過,詩人欲以“吾廬獨(dú)破”為代價,幻化出“廣廈千萬間”,這與其說是詩人“不愛一身而愛天下”,倒不如說是詩人激憤郁結(jié)之情的體現(xiàn)。
評解 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句式長短不齊,韻腳兩韻一轉(zhuǎn),多次變換,有一種參差錯落、曲折跌宕的感覺,這有助于表現(xiàn)坎坷生活和悲涼郁塞的心情。
《唐宋詩醇》評價這首詩說:“極無聊事,以直寫見筆力,入后大波軒然而起,疊筆作收,如龍掉尾,非僅見此老胸懷,若無此意,詩亦不可作。
” 全篇可分為四段。
從開頭至“塘坳”為第一段,寫面對狂風(fēng)破屋的焦慮。
從“南村”至“嘆息”為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
從“俄頃”至“何由徹”為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
從“安得”至最后為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
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
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如此抑揚(yáng)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顛,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這句話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dá)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在自己如此落魄的情況下 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而是天下如此之多的很自己情況相通的人 希望他們有一間可以遮風(fēng)擋雨的 遮蔽之所
求帶晚字和涼字的詩句(>ω<*) 或者說古風(fēng)一點(diǎn)編出來的也行叭 七字以內(nèi)
帶晚字:寒雨晚來風(fēng)李煜《相見歡·林紅》晚涼天凈月華開——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且向花間留晚照——宋祁《玉樓春》寂寞空庭春欲晚——劉方平《春怨》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柳永《雨霖鈴》晚來天欲雪——白居易《問劉十九》興盡晚回舟——李清照《如夢令》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李清照《聲聲慢》看取晚來風(fēng)勢——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帶涼字: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碧天涼冷雁來疏——李郢《江亭晚望》北風(fēng)其涼——《詩經(jīng)·邶風(fēng)·北風(fēng)》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一番雨,一番涼——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涼生枕簟淚痕滋——李清照《南歌子》無處話凄涼——蘇軾《江城子》涼冷三秋夜——白居易《秋雨夜眠》“涼”字開頭的詩句可以參考 接龍大全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誰寫的?
“,無夢到徽州”,這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留下的千古絕唱,意思是一輩子想去人間仙境,可做夢也沒夢到人間仙境原來在徽州。
也就是說,徽州之美是人的想象力抵達(dá)不到的地方。
想去而去不成這詩要結(jié)合當(dāng)時的背景來看的。
最后他還是沒去成 原因也就成了一個懸念 要沾財氣,多半得到黃山白岳之間的徽州去。
游黃山白岳不果 序: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無夢到徽州。
詩序說明了湯顯祖當(dāng)時的生涯狀態(tài):乏絕者,潦倒也,困窮也。
那么在窮困潦倒時他的朋友為啥要建議他去徽州呢
那可絕不是現(xiàn)在的休閑體驗游哦,肚子沒著落,休啥閑哦。
無非希望到徽州尋求復(fù)出的機(jī)會,而這機(jī)會應(yīng)該還是寄托在身上。
萬歷十九年(1591),就已退休回徽州歙縣故里。
只要看如今還矗立在內(nèi)的八腳牌坊,就知道許國當(dāng)年在朝廷的身價地位。
雖然退了休,但許國既曾是皇帝的老師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薦,湯顯祖的人生就會發(fā)生變化。
所以湯顯祖的友人吳序當(dāng)是勸湯顯祖到徽州去晉見許國,以消除隔閡,重修師生之誼,只要許國肯對皇帝說句話,就能改變自己的困境。
詩句“黃白”,明指黃山、白岳(齊云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
無論是什么原因使其黃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
事實上,詩一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一個充滿銅臭味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得到黃山白岳之間的徽州去。
這也許還真符合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因為明清時期名滿天下,,徽州自然也當(dāng)是個俗人羨慕的流金之地。
但這一切與風(fēng)光之美無關(guān),與潦倒的劇作家又有啥關(guān)系呢
湯顯祖那時被建議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許國也,仙道者齊云山也,而最現(xiàn)實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風(fēng)景扯不上半點(diǎn)關(guān)系的。
因此,這首詩如被理解為作者對徽州風(fēng)光的贊美,就大錯特錯。
它應(yīng)該表達(dá)作者不肯低頭求人的一種心態(tài):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一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如果把“”改為“一生痛絕處”,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
這可不是我改的,見于署名文章,其原文是“大戲劇家湯顯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絕處,無夢到徽州”的詩句。
”這“痛”似乎是因為沒有做夢到過徽州而來的,殊不知湯顯祖后半生之痛來自徽州啊。
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話,他應(yīng)該會模仿南朝民歌的結(jié)尾兩句:“,吹夢到西洲。
”不是徽州不美,是顯祖先生生不逢時也。
不過,原來徽州治下婺源終于劃在湯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許算是對誤解的補(bǔ)償
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的詩句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