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午的詩句
關(guān)于夏天景色的古詩,是古詩我來答zqx036978來自百度知道認(rèn)證團隊 2018-10-31《初夏即事》唐·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譯文:石橋和茅草屋繞在曲岸旁,濺濺的流水流入西邊的池塘。
晴朗的天氣和暖暖的微風(fēng)催生了麥子,麥子的氣息隨風(fēng)而來。
碧綠的樹蔭,青幽的綠草遠勝春天百花爛漫的時節(jié)。
2.《夏日登車蓋亭》宋·蔡確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
譯文:紙圍屏風(fēng)石作枕頭,臥在竹床多么清涼,久舉書卷手已疲累,拋書一旁漸入悠長夢鄉(xiāng)。
醒來后不覺獨自微笑,把世事細(xì)細(xì)思量,忽聽幾聲清亮的漁笛回旋在滄浪水上。
3.《晚晴》唐·李商隱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譯文:一個人深居簡出過著清幽的日子,俯瞰夾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飽受雨水的浸淹,終于得到上天的憐愛,雨過天晴了。
登上高閣,憑欄遠眺,天高地迥,夕陽冉冉的余暉透過窗欞。
越鳥的窩巢已被曬干,它們的體態(tài)也恢復(fù)輕盈了。
4.《夏晝偶作》唐·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譯文:永州的夏天又濕又熱,困得使人像醉漢打盹,推開北窗,憑案酣睡長精神。
中午醒來,只覺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靜,隔著竹林,惟有山童搗制新茶時敲擊茶臼的聲音。
5.《初夏絕句》宋·陸游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譯文:在春天開的那些大紅大紫的花朵都凋謝的時候,布谷鳥的聲聲啼叫喚來了夏天,我行走在兩邊種有桑麻的道路上,才知道我原來是在太平之世。
山間綠樹成蔭,稠密枝葉間看不到鳥兒的身影;桑麻地一塊連著一塊,水稻也是在不分晝夜的長高;路兩旁到處綠油油的,看上去生動極了,這是亂世難得的莊稼生長旺景。
找描寫中午的優(yōu)美詩句
句子:陽光燦爛的正午,烈日當(dāng)空的正午,驕陽肆虐的正午,太陽噴火的正午 中午,太陽火辣辣的,一絲風(fēng)也沒有,樹葉低垂著,蟬兒高叫著,大地好像處在蒸籠里,路上見不到一個行人.遠處,炊煙裊裊,家家戶戶都在做午飯,一縷縷青煙直線似的升上天空,看不出有一絲風(fēng).4Zj親子資源網(wǎng)中午時分,太陽照得五谷的葉子油亮油亮的,知了在樹上,蟈蟈兒在莊稼上,振著翅膀叫著.4Zj親子資源網(wǎng)中午,烈日炎炎,一絲風(fēng)也沒有,黃狗伸出了舌頭,雞耷拉著翅膀,蟬兒不停地高叫,人們心里更加煩悶.中午,當(dāng)陽光撒下它最強烈的光線、噴吐出全部熱量時,原野上的白雪凹陷下去,漸漸收縮,似乎更豁亮了,反射出耀眼的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段落:下午,天空一片青灰色,暴烈的太陽把地面烤得滾燙滾燙,一陣南風(fēng)吹來,卷起一股熱浪.蟬在樹上“知——了”“知——了”地叫著,聲音低沉而緩慢,像在述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老人們坐在樹陰下,耐心地?fù)u著扇子,嘴里一邊詛咒炎熱,一邊高興地議論天氣怎樣有利于稻谷抽穗.那些林中小鳥,都懶懶地歇在樹上,似乎正在做著“豐收”的夢.伏天的響午,風(fēng)不吹,鳥不叫,牛不走動,山溝里死一般沉寂\\\/極熱的中午,天上沒有一絲云彩,空間沒有一絲微風(fēng),空氣仿佛凝滯了\\\/中午,烈日當(dāng)頭,野草在酷熱中昏睡,沒有人敢在太陽下行走\\\/在這夏日的晌午,鏡子般的水面反射著強烈的陽光,岸邊的綠柳和白楊,給河面投出涼涼的陰影\\\/在中午的驕陽下人們都躲在屋內(nèi),只有樹枝間千萬只蟬在嘈雜地高鳴 作文:《迎春花》 中午的陽光,垂直地射著.黃壘河那泛著漣漪的澄清的水面閃耀著鯉魚般的光彩,水氣隨著微風(fēng),飄到河畔的村莊.村莊的屋頂,被溫暖的春陽曬著,發(fā)散出干焦的氣息.涼潤的水氣調(diào)劑了干焦的氣息,令人舒適、愜意.《駱駝祥子 》 傍晚:夏日的傍晚,是熱情而美麗的.像一個優(yōu)雅的少婦;穿著五彩的裙裾攏鬢輕挽;雍容華貴.天是一片淡淡的藍,時而浮云朵朵,一團團似潔白的棉絮.微風(fēng)吹動著它們?nèi)彳浀纳眢w,淺吟低唱著,一路悠哉游哉.當(dāng)你低下頭看著路邊,茵茵的綠草與鮮花兒呢喃,這的當(dāng)會兒再抬眼望去,那一片片似棉的白云,全變成“馬尾”絲絲縷縷向天空散去…… 斜陽似血,霞光滿天.我最喜歡夏天的傍晚,美的醉人,美的絢燦!那片火燒云籠罩了西邊的天際,似一幅絢麗繽紛的水彩畫.最初是一片鵝黃色打底,一層淡淡的橙紅;橙紅中加一條淡藍色的彩帶;彩帶的一端滿滿的展開,一面寬大的血色絲巾,漸行漸遠一直扯到天邊……就這樣把夕陽襯托更加鮮紅艷麗.暮色中的遠山,灰暗如岱樣的壯麗.蒼茫里,我看見那兩棵屹立在山巔之上的白楊和青松.微風(fēng)搖曳著它們的枝葉,在晚霞的映照下,顯得更加的蒼勁,更加的挺拔.婆娑的枝葉透著一抹斜陽的余暉,我看見斑駁的斜陽就掛樹梢上,一點點地墜落.趕忙拿起數(shù)碼相機,定格在那一剎那;啪!美麗的剪影——樹:像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進入了我的“快門”里…… 夕陽中的山巔凝重而巍峨,它讓我陶醉,讓我癡迷!夜色見濃,夕陽終于耐不過時光磨礪,墜落在山谷里.山巔吞噬了最后一抹余暉.望斜陽我嗟嘆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美麗的斜陽是那么的壯觀,卻是曇花一現(xiàn)的瞬間.白晝更替日月輪回.人生呢?每人都從幼年,青年,壯年到老年.每個人的夕陽呢?都會如此燦爛嗎?歲月匆匆,時光荏苒,花落又花開,青春不再來!夜色濃了起來.那芽彎月不知什么時候已悄悄地掛上天空.華燈初上,霓虹閃爍.原來行人稀少的一隅,現(xiàn)已人潮如流.平素我就最怕?lián)頂D,便折身奔向那條幽靜的小路,回家去.此時,街上人聲漸漸鼎沸,車水馬龍.大都市陷入了一片夜的繁華.繞過熙熙攘攘的人流,漫過一片喧囂,我踏上小路.這兒有柔柔的垂柳;這兒有淡淡的草香,這兒有濃濃的夜來香,在晚風(fēng)里飄著迷人的芳香……
《夏日亭臺》古詩全詩是什么
山亭夏日 唐·綠樹陰濃夏日長⑴,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fēng)起⑵,滿架薔薇一院香⑶。
注釋譯文詞句注釋⑴濃:指樹叢的陰影很濃稠(深)。
⑵水精簾:又名水晶簾,是一種質(zhì)地精細(xì)而色澤瑩澈的簾。
比喻晶瑩華美的簾子。
唐:“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⑶薔薇:植物名。
落葉灌木,莖細(xì)長,蔓生,枝上密生小刺,,小葉倒卵形或長圓形,花白色或淡紅色,有芳香。
花可供觀賞,果實可以入藥。
亦指這種植物的花。
唐詩:“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
”白話譯文綠樹蔽日,遍地濃蔭,夏天白晝漫長。
樓臺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鏡中美景。
微風(fēng)輕拂,水波蕩漾,好像水晶簾幕輕輕擺動。
滿架薔薇,艷麗奪目,院中早已彌漫陣陣清香。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fēng)光的七言絕句,寫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閑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其實“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
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nèi),即樹陰密而且深。
里描寫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dāng)空,樹陰匝地”,即此意。
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lián)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筆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nèi)的樓臺倒影。
“入”字用得極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dāng)屬十分清晰。
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精簾動微風(fēng)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fēng)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
詩人用“水精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fēng)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fēng)了。
夏日的微風(fēng)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精簾動微風(fēng)起”。
如果先寫“微風(fēng)起”,而后再寫“水精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dāng)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看到了薔薇,十分漂亮,詩人精神。
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
此詩寫夏日風(fēng)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diào)清和的圖畫。
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
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xiàn),然而當(dāng)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