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師詩句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坐在千秋亭上悶悶不時有高俅、楊戩在侍,高俅見便進言道:“陛下貴為天子,何事不可為
正可及時行樂,以期不負韶華,況人生如白駒過隙,若不自尋歡樂,未免老大徒傷。
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當排遣愁懷,力尋歡樂,以免辜負年華。
”正說著,忽然一陣風飄過管弦之聲。
徽宗說:“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這樣快樂。
朕欲出觀市廛景至,恨無其由。
”楊戩立即說:“這個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樣。
我等裝成仆從,自后窄門出去私行,就可以暢觀市廛風景了。
”就這樣徽宗被兩個奸里引出皇宮。
一路穿大街、過小巷,但見到處是歌臺舞榭,酒市花樓,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興,天色將暮的時候,來到金環(huán)巷。
這里的風趣又與他處不同,戶戶家家,簾兒底笑語喧嘩,門兒里蕭管嗷嘈。
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來高俅常常在這里出入,尤其認得名妓,特地把徽宗引來。
有詩一首形容的美貌: 嚲眉鸞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
裁云剪霧制衫穿,束素纖腰恰一搦。
桃花為臉玉為肌,費盡丹青描不得。
歐陽修晏殊同時代的“張三中”(因其詞中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張三影”(因其曾自舉平生得意之三詞帶影字詞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之稱的著名詞人張先張子野,曾專門為新創(chuàng)詞牌,并有一詞曰: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
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彩衣長勝未起。
縱亂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
問東風何似。
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于珠子。
正是殘英和月墜。
寄此情千里。
“”之一、善寫男女情愛、“文麗而思深”的秦觀秦少游,描寫李師師妝容相貌的詞作,就更加言簡意賅,生動傳神。
一首,廣為傳唱: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
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秦觀另一首贈給李師師的詞作寫出了一代名妓的風情韻致。
詞曰:年來今夜見師師。
雙頰酒紅滋。
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裊涼口。
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假期誰料久參差。
愁緒暗縈絲。
相應妙舞清歌夜,又還對、秋色嗟咨。
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而最富傳奇色彩的是精通音律、享有“詞家之冠”美名的周邦彥(字美成)的幾首詞。
南宋張端義記載:一天,風流皇帝宋徽宗趙佶突然駕臨李師師寓所。
先他而至的周邦彥避之不及,情急之下,便躲到了睡床底下。
宋徽宗當時給李師師帶去了一枚江南進貢的新鮮橙子,對坐享用,一番繾綣言談。
徽宗離去之后,周邦彥根據(jù)床下親聞,寫成一首《少年游》詞,如下:并刀如水,吳鹽勝雪。
纖手破新橙。
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
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后來有一次李師師在徽宗面前唱起這首詞,徽宗問是誰的作品,李師師不敢隱瞞,據(jù)實以告。
宋徽宗聽后,狎妓秘密被人窺知的惱怒和醋意兼而有之,心中不悅,很快便下令將周邦彥“押出國門”。
一二天后,徽宗再到李師師寓所時,適逢李師師給周邦彥餞行去了。
坐等至深夜初更的宋徽宗,見到愁容滿面、臉帶淚痕的李師師,怒問其何事晚歸。
得知是餞別被自己黜出京城的周邦彥去了,便問周邦彥離別之際有何詞作,李師師告以有一首《蘭陵王》,“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
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
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不料,聽李師師唱罷此曲,徽宗龍顏大悅,隨即下令召周邦彥回汴京,委以“大晟府樂正”一職——當時朝廷音樂機關的最高長官。
故事可能系附會演義而成,未必真有其事。
但周邦彥跟李師師往來,寫過跟她有關的詞作,大約卻是事實。
宋代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周邦彥有一首《玉蘭兒》,記錄了他初見李師師的印象,“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
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
。
。
”。
宋人陳鵠《耆舊續(xù)聞》記載,周邦彥到過李師師家后,寫了一首《洛陽春》,“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
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
。
“
誰能提供一下有關于描寫李師師的詩句
詩詞 李師師是北宋末年色藝雙名伎,其多見于野史,筆記小說。
李師師最擅長的是“小唱”,所唱多“長短句”,即今之宋詞。
宋代有多位著名詞人曾經(jīng)李師師有過交往,留下了多首跟她有關的詞作。
張先曾專為李師師創(chuàng)作新詞牌《師師令》,并有一詞云: 香鈿寶珥。
拂菱花如水。
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
蜀彩衣長勝未起。
縱亂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
問東風何似。
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
正是殘英和月墜。
寄此情千里。
武功員外郎賈奕曾與李師師交情深厚,由于宋徽宗常去李師師處,別人去不大方便,頗有怨言。
一日偶遇李師師,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發(fā),寫了一首諷刺宋徽宗的詞: 閑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琿似夢,追歡執(zhí)手,蘭房恣意,一夜說盟言。
滿掬沉檀噴瑞煙,報道早朝歸去晚回鑾,留下鮫綃當宿錢。
宋徽宗聽說后大怒,差點殺了他,最后被貶到瓊州做了個參軍。
秦觀曾作《生查子》詞寫她的色容: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裊。
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
求有關于描寫李師師的詩 貶低的不要
李是北宋東京名妓。
《東京夢華錄》記載:“李師角妓也。
”所謂“角妓”,乃歌妓。
李師師最的是“小唱”。
徽宗時期,她的小唱在東京瓦肆獨占鰲頭,《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云:“崇觀以來,在京瓦肆伎藝……小唱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等,誠其角者。
”因李師師所唱多“長短句”,即今之宋詞,故與北宋詞人多有交往,如張先、秦少游、晏幾道、周邦彥等。
關系最為密切者,只有周邦彥一人。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
妙解音律、工于文詞,少年時代所寫的《汴京賦》深得神宗、哲宗賞識,“貴人、學士、妓女,皆知美成詞為可愛”。
他結(jié)識李師師時,年紀雖已過了60歲,仍風流不減當年,因其詞句綺麗絕倫,京城歌妓無不以唱他的新詞為榮。
初見李師師時,周邦彥便覺相見恨晚,即填了一首《玉蘭兒》記錄了他對李師師的印象:“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
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
爐煙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
賴得相逢,若還虛度、生世不足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這句是什么意思
“直是少人行”指路上行人稀少。
這首詞乃感舊之作。
上片描繪室內(nèi)情景:破新橙,焚獸香,坐吹笙。
這是實寫。
下 片想象室外情景:時已三更,馬滑霜濃,行人稀少。
前者用實物烘托室內(nèi)溫馨氣氛,后 者以語言渲染室外寒冷景象。
曲折細致地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表露出彼此相愛的心情, 為歷來詞家所稱賞。
關于李師師的故事
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內(nèi)經(jīng)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認為她很象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師師。
過了一年,父親因罪死在獄中。
她又鄰居撫養(yǎng)長大,漸漸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膚白皙,被經(jīng)營妓院為業(yè)的李媼將她收養(yǎng),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
一時間李師師成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
最后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親芳澤。
高俅、楊戩自然慫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證不會走漏消息。
一見到李師師,宋徽宗就覺得這些年簡直是白活了。
李師師不卑不亢、溫婉靈秀的氣質(zhì)使宋徽宗如在夢中。
李師師與高俅早就相識,見位高權重的高大人竟然對這位陌生的客人畢恭畢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確定這也是得罪不得的達官顯貴,于是殷勤侍奉。
第二天天還沒亮,宋徽宗急忙穿好衣服,與高俅楊戩趕回去上朝。
從此宋徽宗對后宮佳麗視若無睹,隔三差五就以體察民情為由,出宮來李師師這里尋歡作樂,有時還叫著大學士王黼同去。
李師師漸漸也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萬歲爺駕臨,怎敢不百般奉承
如今的李師師可非往日可比,身份雖然仍是名妓,卻也“名花有主”,有權勢的王公貴族也只能望“師”興嘆。
可是偏有武功員外郎賈奕以前與李師師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師師,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發(fā),寫了一首諷刺宋徽宗的詞:閑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琿似夢,追歡執(zhí)手,蘭房恣意,一夜說盟言。
滿掬沉檀噴瑞煙,報道早朝歸去晚回鑾,留下鮫綃當宿錢。
宋徽宗聽說后大怒,差點殺了他,最后還是貶到瓊州做了個參軍。
其實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師師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彥。
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彥趁著這個空兒前來看望李師師。
二人正在敘闊之際,忽報圣駕前來,周邦彥躲避不及,藏在床下。
宋徽宗送給李師師一個新鮮的橙子,聊了一會兒就要回宮,李師師假意挽留道:“現(xiàn)已三更,馬滑霜濃,龍體要緊。
”而宋徽宗正因為身體沒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
周邦彥酸溜溜地添了一首詞: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錦幃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箏。
低聲問:向誰行宿
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豈知宋徽宗痊愈后來李師師這里宴飲,李師師一時忘情把這首詞唱了出來。
宋徽宗問是誰做的,李師師隨口說出是周邦彥,話一出口就后悔莫及。
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彥也一定在屋內(nèi)。
臉色驟變,過了幾天找借口把周邦彥貶出汴京。
李師師為其送行,并將他譜的一首《蘭陵王》唱給宋徽宗聽:柳蔭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讖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桑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映離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凄側(cè)。
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
斜陽冉冉春無極,記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宋徽宗也覺得太過嚴厲了,就又把周邦彥招了回來。
宋徽宗玩物喪志,對邊境上的危機滿不在乎,終于在靖康之難成了俘虜。
金軍本想連李師師一起俘虜,但沒有成功。
宋朝南渡后,李師師的下落不明,有人說她捐出家產(chǎn)抗金,自己遁入空門。
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吞金自殺。
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后來在錢塘江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