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
賞析:臉襯桃花瓣,就這一句就了得了,‘襯’字從宏觀上寫,寫出了女王臉型的嬌美,大約是瓜子臉吧;‘桃花瓣’,從微觀上看,也可聯(lián)想到女王膚質(zhì)的柔膩和白滑。
2、黃袍怪變動后的形象:
形容典雅,體段崢嶸。言語多官樣,行藏正妙齡。才如子建成詩易,貌似潘安擲果輕。頭上戴一頂鵲尾冠,烏云斂伏;身上穿一件玉羅褶,廣袖飄迎。足下烏靴花摺,腰間鸞帶灼爍。豐神真是奇夫君,聳壑軒昂美俊英。
賞析:從這段詞寫得著實是妙,硬生生把一個儒雅學士的形象刻畫的非常立體。重新到足,出奇的俊逸灑脫!形容典雅,體段崢嶸,怨不得天子也認不出來呀,只怕莪們見到也得生出戀慕交友之心呢!
3、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臉襯桃花瓣,鬟堆金鳳絲。秋波湛湛妖嬈態(tài),春筍纖纖嬌媚姿。斜亸紅綃飄彩艷,高簪珠翠顯燦爛。說甚么昭君仙顏,公然是賽過西施。柳腰微展鳴金佩,蓮步輕移動玉肢。月里嫦娥難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宮妝巧樣特別類,誠然王母降瑤池。
賞析:怎樣,若您是唐僧,只怕早已不取經(jīng)了罷?呵呵??!
臉襯桃花瓣,關(guān)這一句就了得了,‘襯’字從宏觀上寫,寫出了女王臉型的嬌美,約莫是瓜子臉吧;‘桃花瓣’,從微觀上看,也可遐想到女王膚質(zhì)的柔膩和白滑。
別的的更不消說了!絕色尤物呀!
4、沉沉宮漏,蔭蔭花香。繡戶垂珠箔,閑庭絕火光。秋千索冷空留影,羌笛聲殘靜四方。繞屋有花籠月燦,隔空無樹顯星芒。杜鵑啼歇,蝴蝶夢長。銀漢橫天宇,白云歸故鄉(xiāng)。正是離人情切處,風搖嫩柳更凄涼。
賞析:這是玉免精中的一段詞,主要是暗寫真公主的可憐遭遇。我尤為欣賞是其中的兩句:秋千索冷空留影,羌笛聲殘靜四方。此時正是深夜,玉宇無塵,秋千空懸,寒月留影,平日的歡鬧早已遠去;夜深人靜,羌笛聲起,悲韻不絕,更添凄涼;您動了側(cè)隱之心了嗎?
5、穿一件織金官綠纻絲襖,上罩著淺紅比甲;系一條結(jié)彩鵝黃美麗裙,下映著高底花鞋。時樣□(上“髟”下“的”)髻皂紗漫,相襯著二色盤龍發(fā);宮樣牙梳朱翠晃,斜簪著兩股赤金釵。云鬢半蒼飛鳳翅,耳環(huán)雙墜寶珠排。脂粉不施猶自美,風騷還似少年才。
賞析:這是第二十三回中刻畫的一位夫家姓賈,外家姓莫的婦人的形象。你看,一個是賈(假),一個是莫(沒);只可憐了八戒了。這一段寫得相稱流暢,色彩美麗奪目,重點刻畫頭飾,‘時樣’、‘宮樣’二字,闡發(fā)這個婦人還是相稱時興;‘飛鳳翅’、‘寶珠排’給人一種動感;末兩句更是畫龍點晴之筆:脂粉不粉猶自美,風騷還似少年才!您看看,可謂半老徐娘,風采猶存,怨不得斷港絕潢的'八戒要說:“娘啊,既是他們不肯招莪啊,你招了莪罷!”
6、半晌寂靜可愛,琪花瑤草常明。不亞天臺仙洞,勝如海上蓬瀛。
賞析:"第十九回寫浮屠山"山南有青松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鬧聒聒,山禽對語;舞翩翩,仙鶴齊飛。香馥馥,諸花千樣色;青冉冉,雜草萬般夸。澗下有滾滾綠水,崖前有朵朵祥云。真?zhèn)€是風物非常幽雅處,寂然不見往來人。"
7、第八十六回寫道:"石徑重漫苔蘚,柴門蓬路藤花。附近山光毗連,一林鳥雀嘩鬧。密密松篁交翠,紛紛異卉奇葩。地僻云深之處,竹籬茅舍人家。"
賞析:這些風物與天上皇宮、神圣西天、冥界、海底龍王天下的風景截然差別,是人間山川故鄉(xiāng)風物的大聚集。
8、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海。勢鎮(zhèn)汪洋,潮涌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幉萜婊ú恢x,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jié)果,修竹每留云。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賞析:長短句結(jié)合,一路對偶下來,讓人嘆服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字里行間,現(xiàn)出一個美麗神奇、鐘靈毓秀的花果山來。
9、好猴王,將身一縱,跳起去,一路筋斗,直至北下觀看,見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險峻。好山—— 筆峰挺立,曲澗深沉。筆峰挺立透空霄,曲澗深沉通地戶。兩崖花木爭奇,幾處松篁斗翠。左邊龍,熟熟馴馴;右邊虎,平平伏伏。每見鐵牛耕,常有金錢種。幽禽斯朔聲,丹鳳朝陽立。石磷磷,波凈凈,古怪蹺蹊真惡獰。世上名山無數(shù)多,花開花謝蘩還眾。爭如此景永長存,八節(jié)四時渾不動。誠為三界坎源山,滋養(yǎng)五行水臟洞。
賞析:十分佩服作者又用不同的筆法寫了另一座好閃,因為這一次凸顯其險峻,多的是山石,多的是龍虎,所以從挺立深沉來寫,又別有一番風味
10、煙霞散彩,日月?lián)u光。千株老柏,萬節(jié)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jié)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蘚長。時聞仙鶴唳,每見鳳凰翔。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鳳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細觀靈福地,真?zhèn)€賽天堂!
賞析:此段作者又毫不吝惜筆墨地描畫了山下道觀的神圣莊嚴,先是寫植物之久遠之蒼翠,再是寫花朵之奇異之芬芳,最后寫鶴唳凰翔,非要把這道觀寫得舉世無雙、獨一無二不可。
擴展閱讀:西游記簡介
在遙遠的古代,東方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吸收日月精華,內(nèi)育仙胞,一日迸裂,產(chǎn)一個石猴。這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fā)現(xiàn)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石猴自告奮勇,鉆入飛瀑,發(fā)現(xiàn)里面竟然是一個寬敞、幽靜的石洞,眾猴拜石猴為王,稱他美猴王。
美猴王為能夠長生不死,遠離花果山去尋仙訪道。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來到靈臺方寸山,須菩提祖師收他為徒弟,賜名孫悟空。須菩提祖師認為他有靈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種變化和一個跟頭可以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qū)W成,孫悟空回到了花果山。為操練群猴,悟空使起法術(shù),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來,悟空入東海龍宮借寶,討得了定海神針做兵器,即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鬧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東海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
玉帝采納太白金星的建議,召孫悟空上天宮當了專管養(yǎng)馬的弼馬溫。當時猴王歡歡喜喜到任。事后,悟空發(fā)現(xiàn)這是個不入流的官職,知道受了愚弄,氣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簾洞,樹立了“齊天大圣”的旗幟。玉帝命托塔天王和哪吒太子帶著天兵天將來捉悟空,結(jié)果被悟空打得大敗。玉帝無奈,只好承認“齊天大圣”的名號,命令孫悟空到天宮管理蟠桃園。
蟠桃會這天,孫悟空喝光了宴會用的仙酒,還闖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盡了葫蘆內(nèi)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簾洞。玉帝對孫悟空擾亂蟠桃會甚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萬天兵被悟空打敗。玉帝又派二郎神來戰(zhàn)孫悟空。經(jīng)過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戰(zhàn)之際,太上老君拋下金剛琢擊中悟空,方才將他捉拿。
玉帝傳旨處死孫悟空,但因悟空吃過太上老君的仙丹,任憑刀砍斧剁,雷打火燒,皆毫發(fā)無傷。太上老君將悟空放進了八卦爐中,經(jīng)過七七四十九天燒煉,太上老君以為悟空已死,誰知悟空不僅活著,反而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爐,大亂天宮。玉帝束手無策,求助西天如來。孫悟空終究敵不過佛法無邊的如來,一路筋斗云卻翻不出佛掌。如來將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苦度了500年。
五百年后,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高僧玄奘得觀音開導之后,決定往西天取經(jīng)。唐太宗親自排駕送行,口稱玄奘為御弟,賜尊號為三藏,一直送到長安城外。
唐僧上路,饑餐渴飲,一日騎馬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活捉,太白金星趕來援救,唐僧脫險。幾天后來到了兩界山,唐僧揭去封條,孫悟空崩山而出,唐僧收悟空為徒,稱為行者,一同西行取經(jīng)。
過了數(shù)月,一天,行者殺了六個攔路搶劫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行者氣惱,不辭而別。正當唐僧一籌莫展的時候,觀音送來了一頂嵌金花帽,叫唐僧給行者戴上,并口授了緊箍咒。當行者往龍王那里玩兒了一陣返回后,唐僧讓他戴上了花帽,誰知一戴上,行者頭上就套上了一個金箍,怎么也取不下來。唐僧念起緊箍咒,行者頭痛難忍,就這樣,行者被唐僧束縛住,表示不敢再違背師言。
師徒繼續(xù)前行,途經(jīng)蛇盤山,唐僧的馬匹被鷹愁澗中待罪苦度時光的西海龍王之子吃掉了。觀音趕來,將它變成白馬,隨唐僧取經(jīng)。過了兩月,一天來到高老莊投宿,高太公因招了個妖怪女婿,正在煩惱,見來了唐僧師徒,就求降妖。行者變成太公之女,迷惑妖怪,隨后現(xiàn)出原身,同妖怪大戰(zhàn)。妖怪化為狂風逃入山洞,取出九齒釘耙來斗行者,當聽到行者說起唐僧的名字時,妖怪丟下釘耙,央求行者帶他去見師父。此怪原是天宮的天蓬元帥,觸犯天規(guī)被罰往人間時錯投了豬胎。唐僧收了他,取法名叫豬悟能,別號八戒。
離了高老莊,師徒三人在黃風嶺遭到了在如來佛那里得道的黃毛貂鼠精的暗算,脫臉后,他們到了流沙河。在這里,唐僧被河中的妖怪搶走了,悟空、八戒去戰(zhàn),妖怪鉆進水中不肯出來。悟空去求觀音,觀音派木叉前往,木叉叫出妖怪,讓他拜唐僧為師,這就是沙悟凈沙和尚,又稱沙僧。
過了流沙河,師徒四人曉行夜宿,來到了一座莊院。莊院內(nèi)住著一個45歲的寡母和他的三個女兒,他們要招四人為夫。原來這一母三女是黎山老母、觀音、普賢、文殊四位菩薩變來試控師徒四人取經(jīng)誠心的,結(jié)果只有豬八戒上當,愿為女婿,其余三人都經(jīng)受住了考驗。不久,眾人來到萬壽山五莊觀,悟空偷摘人參果,打倒人參果樹,闖下大禍,幸虧觀音趕來用凈瓶甘露救活了人參果樹,才避免了一場惡戰(zhàn),得以脫身繼續(xù)前行。
一天,眾人在山中碰見了白骨精,它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悟空睜開火眼金睛,揮動金箍棒打殺了妖怪。不料唐僧大怒,罵悟空肆意作惡,不聽教訓,念起緊箍罵,趕走了孫悟空。不幾天,眾人來到黑松林,唐僧被黃袍老怪變成了老虎,豬八戒斗不過老怪,只好去花果山尋找孫悟空。悟空去天宮請出玉帝,收了這個二十八宿中的奎星變成的怪物。
師徒繼續(xù)趕路。路過平頂山蓮花洞,撞上了老君兩個煉丹童兒變成的妖精。在烏雞國,又遇上了文殊菩薩的青毛獅子興妖作怪。在枯松澗火云洞,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又搶走了唐僧,幸虧觀音救助,收了紅孩兒去做善財童子,唐僧才脫離臉境。在車遲國,悟空幫助國王除掉了三個妖怪。到了通天河,觀音蓮池內(nèi)逃出的金魚也暗算唐僧,后來觀音收走了金魚。唐僧師徒被河中老黿馱過了通天河,老黿求唐僧在見到如來后代為詢問自己將來之事。唐僧允諾,告別老黿又踏上了西行的路程。
師徒四人兼程前進,又遇到了許多磨難。在路過金兜山時,有李老君的青牛作惡。進入西梁女國,先是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的水,腹痛有胎;后來唐僧又被西梁女主留住要做夫妻。好不容易擺脫糾纏,踏上大路,不斷途中又碰上了強盜打劫。強盜將唐僧吊在樹上,為救師父,悟空打殺了兩個強盜,誰知唐僧竟火冒三丈,怪悟空殺人太多,又趕走了他。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獼猴變成孫悟空來害唐僧。真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帳,真假悟空在空中惡戰(zhàn),一直打到西天。最后,如來識破了真相,真悟空殺了假猴王。觀音送悟空回到唐僧身邊。
師徒行了數(shù)月,來到火焰山。悟空去向牛魔王妻子羅剎女借芭蕉扇,羅剎女因兒子紅孩兒被觀音收走而痛恨悟空,一扇竟將悟空扇到五萬里外。悟空從菩薩處得到定風丹,再找羅剎女,羅剎女扇悟空不動,又被悟空變成小蟲鉆進她腹內(nèi)翻騰,羅剎女答應(yīng)借扇。悟空帶上扇子是去扇,那火反而更大,悟空知道上當,于是心生一計,變成牛魔王去騙取真扇,但他只知道將扇變大的咒語,不知變小的方法,半路上把扇變大了縮小不得,而此時牛魔王趕來變成八戒,奪走了真扇。悟空無奈,請來托塔李天王和天兵天將幫助,降伏了牛魔王,從羅剎女那里再一次借出芭蕉扇,才熄了火焰山的火,過了火焰山,師徒四人急速行進。
一天,來到小雷音寺,唐僧入內(nèi)拜佛,師徒四人全被妖怪困在金鐃之內(nèi)。天神亢金龍用角尖鉆進金鐃救出悟空,悟空打碎金鐃,與妖怪多次搏斗,皆不能勝。彌勒佛突然降臨,說是他的司磬的黃眉童兒在此成精。唐僧被救,悟空放火燒了廟宇,繼續(xù)前行。
在朱紫國斗敗了觀音走失的獅猁王,治好了國王的病,救回了被搶走的正宮娘娘;在盤絲洞,悟空滅掉了蜘蛛精變成的七個妖女;在獅駝嶺,撞上了三個法力廣大的魔王,悟空抵敵不住,去西天求救,原來竟是如來的舅父金翅大鵬雕、文殊的青獅和普賢的白象作怪。唐僧脫險,來到比丘國。悟空斗敗了壽星的白鹿變成的妖道,進入陷空山。此后又經(jīng)過滅法國,悟空將全國上下所有人都變成了和尚使國王悔過自新,將國號改成欽法國。
一日走到玉華縣,悟空、八戒、沙僧三人的兵器被豹頭山虎口洞的妖怪盜走,太乙救苦天尊趕來,說妖怪是他走失的九頭獅子所變。悟空三人取回兵器,告別天尊。師徒四人到金平府看花燈,卻撞上了假冒佛祖的三頭犀牛精,悟空借助四木禽星的力量除掉了他們,不幾日來到天竺國。在這里,悟空識破了月宮玉兔變成的假公主,救回了真公主,國王感謝不盡,禮送唐僧。眾人匆匆而行,來到如來靈山腳下的玉真觀。師徒四人沐浴更衣,準備登入佛地。
第二天,師徒四人來到一條波浪翻滾的大江邊,橋邊的匾上寫著“凌云渡”三個字。這時,一個人劃著一條無底船過來,悟空知道他是接引佛但是并沒有說出來。唐僧感到恐慌,接引佛說∶“船雖然沒有底,古往今來都能普渡眾生。”
如來傳旨,面見唐僧,令阿儺、伽葉取來真經(jīng)交給唐僧。阿儺、伽葉趁機索取禮物,唐僧毫無準備,二人只給了無字經(jīng)書。唐僧再次求如來,悟空在旁嚷道:“如來,你把無字的白紙本兒給我們,我們拿他何用?”如來笑道:“因為經(jīng)不能隨便傳,也不能隨便取。原來比丘給人家講經(jīng),要三斗三升黃金,我還嫌他要得太少了。這本是無字真經(jīng),只是你們東土人看不懂罷了?!闭f畢,如來吩咐去換有字真經(jīng)。但阿儺、伽葉仍要禮物,唐僧無奈,只得把唐太宗賜的紫金缽盂送上,才換得真經(jīng)。
取了真經(jīng),師徒四人返歸東土。正在行云駕霧途中,四人突然跌落云端,原來,觀音菩薩在查看唐僧取經(jīng)路上的歷難簿時,發(fā)現(xiàn)佛門九九歸真,唐僧只受了八十難,還少一難,所以讓唐僧再遇一難。唐僧等人落地后,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來到通天河西岸,找不到船和橋,沒有辦法過河。這時,老黿來迎,馱唐僧四人于河中,問所托之事如何。唐僧此時才記起所托向如來詢問何日由黿身轉(zhuǎn)為人身之事,連連陪禮道:“忘了詢問?!崩宵x大怒,沉入河中,四人落水,經(jīng)書也全浸濕了。至此,唐僧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功德完滿。于是八大金剛將唐僧送往長安向太宗交割了真經(jīng),隨即又復轉(zhuǎn)靈山,唐僧師徒在如來身邊就職。
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命為八部天龍,還于龍身。孫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兒也自然脫落。從此以后,唐僧師徒各回本位,西天取經(jīng)。
央視版《西游記》忠于原著,唐僧穩(wěn)重端莊,孫悟空機敏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該劇通過描述唐僧師徒降妖服怪,歌頌了取經(jīng)人排除艱難的戰(zhàn)斗精神。幾乎全國的電視觀眾都收看過這部劇。全劇拍完歷經(jīng)17年之久,盡管今天看來,該劇的在特技方面顯得頗為幼稚,但是這并不影響該劇整體藝術(shù)上的成功。十幾年后,中央電視臺以“拍一部完整的古代名著”為由補拍了剩余故事共16集,收視率仍然很高。
東勝神州傲來國海邊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秉受日月精華,產(chǎn)下一個石猴。石猴在花果山做了眾猴之王,為求長生,出海求仙,在西牛賀州拜菩提祖師為師。祖師為其取法名孫悟空,并授與七十二般變化及翻筋斗云之法。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占山為王,號為美猴王??嘤跓o兵刃,遂去東海龍宮求取,龍王及兄弟送他一支如意金箍棒及一身披掛。孫悟空又去幽冥界把自己的名字從生死簿上勾掉。龍王,地藏王上天庭告狀,太白金星建議招安孫悟空,玉帝準奏。
玉帝封孫悟空做“弼馬溫”,著他看管馬匹。孫悟空后得知此官職卑微,大怒,打出南天門,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圣”。
托塔天王李靖及哪吒三太子奉旨興師捉拿孫悟空,被孫悟空打敗,回天庭復旨。太白金星奏請玉帝降旨封孫悟空為齊天大圣,但不給他事務(wù)與俸祿。玉帝準奏。孫悟空應(yīng)太白金星之請,再入天宮。玉帝封其為齊天大圣,并賜齊天大圣府。孫悟空在天上無事,每日交朋結(jié)義,不論尊卑。玉帝怕他閑中生事,讓其看管蟠桃園。孫悟空偷吃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懼禍,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天神捉拿孫悟空,雙方相持不下。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神制伏孫悟空,孫悟空被二郎神擒獲。玉帝令天神將其處死,孫悟空卻毫發(fā)無損。太上老君將其關(guān)人八卦爐,孫悟空不但不死,還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如來佛祖應(yīng)玉帝之請,降伏孫悟空,將其壓在五行山下,讓他饑食鐵丸,渴飲銅汁。
如來因南贍部州之人貪淫樂禍,多殺多爭,令觀音菩薩去東土覓一人,來西天取經(jīng),以普渡眾生。
唐太宗開科取士,青年陳光蕊高中狀元,又娶相府殷小姐為妻。之后,官拜江州州主。陳光蕊攜妻赴任,路上,被賊航劉洪謀害,妻子被占。殷氏產(chǎn)下一子,拋人江中,被金山寺寺僧搭救。此子十八年后受戒,法名玄奘。玄奘終與母親相見,又求見外祖父,報了血仇。
涇河龍王觸犯天條,罪當斬首,求唐太宗搭救。太宗允諾,但未能救起。龍王至陰間,告太宗允諾而食言,太宗魂被迫人陰間對質(zhì)。還生后,太宗修建“水陸大會”,超度陰間所見孤魂。請玄奘主持法事,開經(jīng)講法。這時,南海觀音亦至長安,尋找取經(jīng)人,指化玄奘,令其去西天取經(jīng)。唐太宗認玄奘為御弟,賜號三藏,送出長安。
唐僧西行,出離大唐邊界,便遇魔王寅將軍,被太白金星搭救。至五行山下,救出孫悟空,賜號孫行者。路上,孫悟空打死六個強盜,不堪唐僧數(shù)落,一怒之下去了龍宮。唐僧接受觀音贈送的用來鉗制孫悟空的兩件東西——嵌金花帽與緊箍咒。悟空聽從龍王勸告,回到唐僧身邊,無意間戴上花帽,卻再也摘取不下。唐僧念咒,悟空頭痛。自此,悟空受制于唐僧。
二人至鷹愁澗,收了小白龍,小白龍化作白馬,供唐僧騎乘。在觀音院,悟空賣弄唐僧的錦褊袈裟,金池長老心生貪念,欲火燒唐僧師徒,卻被悟空弄法反燒了禪院。袈裟被黑風怪竊走。孫悟空求助觀音,設(shè)計讓觀音化作黑風怪的妖友,自己化作仙丹,誘黑風怪吞下,黑風怪降伏。
師徒繼續(xù)西行,至高老莊,得知莊主女兒被一妖怪強占,悟空擒拿此妖,追至云棧洞。知妖怪原是天庭的天蓬元帥,因調(diào)戲嫦娥,被貶下界,錯投豬胎,故形貌像豬。經(jīng)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jīng)人。孫悟空引他拜見唐僧,唐僧收其為徒,賜號八戒。
過浮屠山,烏巢禪師傳授唐僧《多心經(jīng)》。
過黃風嶺遇黃風怪,悟空請來須彌山靈吉菩薩,收伏此怪。
在流沙河,唐僧收被觀音點化的沙悟凈為三弟子,賜號沙和尚。師徒四人跋山涉水,往西天取經(jīng)。
觀音欲試四人道心,與黎山老母等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婿。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有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
到萬壽山五莊觀,悟空等偷吃人參果,并推倒仙樹,被拿獲。觀音應(yīng)悟空之請,用甘露救活仙樹。
白骨精要吃唐僧,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不識妖怪,聽八戒讒言,錯逐悟空,自己又被黃袍怪拿住,并被其變?yōu)槔匣?。沙僧亦被捉。八戒?jīng)白龍馬勸說,到花果山用激將法請悟空救師傅。悟空救出師傅,師徒言歸于好。
平頂山蓮花洞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捉住唐僧欲食其肉,悟空與之斗智斗勇,騙來妖精的五件寶貝,降伏二妖。
獅精把烏雞國國王推入井中淹死,自己化為國王。真國王鬼魂求唐僧搭救。悟空從太上老君處討來金丹,救活國王。
牛魔王之子紅孩兒據(jù)守火云洞,欲吃唐僧。悟空懼其三昧真火,請觀音幫忙。觀音降伏紅孩兒,收其為善財童子。
孫悟空又請西海龍王太子幫助擒獲黑水河鼉龍。在車遲國,悟空與三位妖魔國師——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斗法,妖魔戰(zhàn)敗,現(xiàn)了原形。
經(jīng)通天河,遇觀音座前蓮花池內(nèi)成精為妖的金魚,金魚作法把唐僧攝人水府。觀音趕來,收走金魚。
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偷了老君的金剛鐲下界為妖,在金兜洞把唐僧捉住。悟空請來天神助戰(zhàn),不能取勝,找到太上老君處,責其收伏青牛。
唐僧、八戒飲子母河水受孕。悟空取來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氣。西梁女國王欲強招唐僧為夫婿,悟空等智賺關(guān)文,出關(guān)西去。
琵琶洞蝎子精攝走唐僧,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星官化作大公雞,使妖怪現(xiàn)原形而死。
六耳獼猴變成悟空模樣,又令小妖們化成其他三人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jīng)。真假悟空大戰(zhàn),眾多神佛不能分辨,直到西天雷音寺,如來說出獼猴本相,悟空打死六耳獼猴。
為過火焰山,悟空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滅火。鐵扇公主恨悟空收伏其子紅孩兒,不肯借。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借天兵神力,降伏二怪,撲滅大火。
萬圣老龍和九頭蟲駙馬盜走祭賽國鎮(zhèn)國之寶舍利子。悟空斗敗二人,奪回佛寶。
荊棘嶺,唐僧被樹精、木怪迷惑聯(lián)句對詩。
彌勒佛前黃眉童子下界作怪,假幻雷音寺,唐僧上當被擒。彌勒佛收伏為怪的童子。
過小西天,悟空打死蛇精。八戒用嘴拱開稀柿衢。
悟空為朱紫國國王治病,敗獬豸洞妖怪金毛統(tǒng),救回王后。
盤絲洞蜘蛛精纏陷唐僧,悟空打死蜘蛛精。黃花觀蜈蚣精又藥翻唐僧,紫云山毗藍婆應(yīng)悟空之請,消除此怪。
經(jīng)獅駝山,又有青獅、白象、大鵬作怪,眾菩薩羅漢幫助降伏三怪。
比丘國王被壽星坐騎白鹿所化的國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心肝做藥引,悟空解救嬰兒,打退妖怪,壽星趕來收走白鹿怪。
陷空山無底洞老鼠精虜唐僧,欲與之成親。李天王押走老鼠精。
滅法國王發(fā)愿殺一萬僧人,悟空施法剃去國王、王后等人頭發(fā),國王回心轉(zhuǎn)意,改滅法國為欽法國。
隱霧山連環(huán)洞豹子精欲吃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蟲睡倒,八戒將其打死。
鳳仙郡大旱,郡侯張榜求雨。悟空勸郡侯向善,天降甘雨。
在玉華州,黃獅精盜走悟空等三人兵器。悟空等奪回兵器,黃獅精投奔九靈元圣,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九靈元圣,此怪為天尊坐騎九頭獅子所化。
金平府,唐僧被玄英洞妖怪攝去,悟空請?zhí)焐纤奈恍撬迬兔ψ焦?,把妖怪斬首示眾?/p>
月宮玉兔化為天竺國公主拋繡球給唐僧,欲招之為婿。悟空會合太白星君擒伏玉兔,救回真公主。
鎮(zhèn)臺府地靈縣寇員外家遭劫,員外喪生。唐僧師徒被當作強盜收監(jiān),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員外魂,真相大白。
師徒歷盡磨難,終至靈山,拜見佛祖如來,因不肯賄賂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jīng)。燃燈古佛指使白雄尊者奪落經(jīng)卷。四人又返回雷音寺,求有字真經(jīng)。四人在回東土路上,經(jīng)通天河,被老黿連人帶經(jīng)翻人河中,經(jīng)卷遭水,殘缺不全。
佛經(jīng)送回長安,四人真身重返靈山聽封:三奘被封旃檀功德佛;悟空為斗戰(zhàn)勝佛;八戒為凈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白龍馬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
【拓展:《西游記》主要人物簡介】
1、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于父母凄慘、離奇的.經(jīng)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jié)拜并前往西天取經(jīng)。
在取經(jīng)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并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后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jīng)。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唐僧慈悲心腸,一心向佛,為人誠實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2、孫悟空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圣”。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只石猴。他發(fā)現(xiàn)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lǐng),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后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圣”,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jīng)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zhàn)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成功取到了真經(jīng),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zhàn)勝佛”。
3、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diào)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只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
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耙,全名為上寶沁金鈀。豬八戒只會天罡數(shù)的三十六種變化。
4、沙和尚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后觀音菩薩收服,命沙河尚拜唐僧為師,保他去西天取經(jīng)。因他最好拜唐僧為師,知道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取經(jīng)后被封為金身羅漢。
有關(guān)西游記的主要內(nèi)容: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產(chǎn)下一猴。石猴求師學藝,得名悟空,學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去可行十萬八千里,自稱“美猴王”。他盜得定海神針,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馬溫。當猴王得知弼馬溫只是個管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咤二將。悟空又被請上天管理蟠桃園。他偷吃了蟠桃,攪鬧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又派天兵捉拿。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zhàn),不分勝負。太上老君用暗器擊中悟空,猴王被擒。經(jīng)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丹爐鍛煉,悟空毫發(fā)無傷。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如來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一取經(jīng)人,來西天取經(jīng),勸化眾生。觀音點化陳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經(jīng)。唐太宗認玄奘做御弟,賜號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悟空。悟空被帶上觀世音的緊箍,唐僧一念緊箍咒,悟空就頭疼難忍。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在高老莊,收伏豬悟能八戒,豬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凈,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經(jīng)。
觀音菩薩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一女,招四人為婿,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有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在萬壽山五莊觀,悟空等偷吃人參果,推倒仙樹。為了賠償,悟空請來觀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樹。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識破。唐僧不辨真?zhèn)危致犘虐私渥嬔?,逐走悟空,自己卻被黃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成老虎。八戒在白龍馬的苦勸下,到花果山請轉(zhuǎn)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xù)西行。烏雞國國王被獅精推人井內(nèi)淹死,獅精變作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一尸一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要來金丹,救活國王。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jù)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紅孩兒的三昧真火,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西梁女國國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賺關(guān)文,堅意西行,唐僧卻被毒敵山琵琶洞蝎子精攝去。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雙冠子大公雞,才使妖怪現(xiàn)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攔路強盜,再次把他攆走。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搶走行李關(guān)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jīng)。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菩薩、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認真假,直到雷音寺如來佛處,才被佛祖說出本相,獼猴精被悟空打死。
師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協(xié)力,趕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鐵扇公主惱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紅孩兒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撲滅了大火。比丘國王受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悟空解救了嬰兒,打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滅法國王發(fā)愿殺一萬僧人,悟空施法術(shù),把國王后妃及文武大臣頭發(fā)盡行剃去,使國王回心向善,改滅法國為欽法國。在天竺本國,唐僧被月宮五兔變化的假公主拋彩球打中,欲招為駙馬,悟空識破真相,會合太-陰-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于來到靈山圣一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jīng)。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jīng),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jīng)卷,至今《佛本行經(jīng)》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經(jīng)送還大唐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為斗戰(zhàn)勝佛,八戒受封凈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加升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各章回內(nèi)容:
石猴出世(1回):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塊石頭受天地之靈氣,享日月之精華,忽然有一日崩開,里面出現(xiàn)一只石猴。該猴發(fā)現(xiàn)水簾洞后被群猴擁戴為王。
石猴拜師(1—2回):
石猴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獨自駕筏出門求學,師承菩提祖師,得名悟空。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云”。一日,悟空變?yōu)樗蓸?,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自稱美猴王。
官封弼馬溫(3—4回):
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厲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將其封為弼馬溫。
大鬧天宮(4—7回):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樹起“齊天大圣”旗號。玉帝派十萬天兵天將捉拿悟空。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毫發(fā)無損,還煉成火眼金睛,便一路打往天庭。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困囚五行山(7回):
玉帝請來西天的如來佛祖,如來與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來掌心。如來將五指化作“五行山”,將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經(jīng),觀音點化唐僧在五行山揭去如來壓帖,收悟空為徒,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
唐僧身世(8—9、12回):
(觀音奉旨到東土尋找取經(jīng)人。他變化為老和尚,在長安酒店中了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選他去取經(jīng)。)玄奘姓陳,前世是如來徒弟金蟬子,因不聽說法,轉(zhuǎn)生東土。父親陳光蕊得中狀元,攜夫人赴仕途中被強盜所害,賊人擄去陳夫人,夫人生下遺腹子,忍痛將嬰兒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金山寺長老救起嬰兒,取名江流兒。日后,成長為高僧玄奘。玄奘立志西天取經(jīng),唐太宗李世民與他結(jié)為兄弟,將觀音所贈袈裟賜予玄奘。(玄奘只身上路,夜宿獵戶茅棚,想到明天就要跨越兩界山,勾起思念故國之情,輾轉(zhuǎn)難寐。)
雙叉嶺唐僧遇難(13回)
唐僧及隨行三人在鞏州城受接待,唐僧趕路心切,天不亮聞雞鳴就出發(fā),不想走錯路掉進妖怪洞穴,兩隨從被三妖怪吃掉,唐僧綁于洞內(nèi)。太白金星變?yōu)橐焕衔叹攘颂粕?,原來此地為雙叉嶺虎狼巢穴,三妖怪分別為野牛精、黑熊精與虎精。離開洞穴,路上遇毒蟲猛獸時又獲獵戶劉伯欽相助,一路護送至五行山下。
緊箍咒來歷(14回):
因悟空打死劫經(jīng)的強盜,唐僧數(shù)落,悟空一怒離去,觀世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悟空的手段。
收馬鷹愁澗(15回)
蛇盤山鷹愁澗的白龍把行經(jīng)此地的唐僧的馬給吃了,悟空與之打斗,白龍打不過,躲在澗內(nèi)不出,土地神告知悟空白龍被菩薩救下并在此等候取經(jīng)人,眾神請來菩薩,原來白龍為西海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犯死罪,菩薩救下,讓他當唐僧腳力。白龍在菩薩點化下,變?yōu)橐话遵R,隨唐僧西天取經(jīng)。
禍起觀音院(大鬧黑風山)(16—17回):觀音院老住持為謀占唐僧袈裟欲火燒禪院,燒死唐僧師徒。黑風山黑熊怪趁亂偷走了袈裟。悟空追尋袈裟,大鬧黑風山,后請觀音菩薩收服了黑熊怪,悟空奪回了袈裟。
計收豬八戒(18—19回):
唐僧悟空來到高老莊,莊主女兒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占。悟空追趕妖怪來到云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diào)戲嫦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經(jīng)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jīng)人,遂引來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
大戰(zhàn)黃風怪(20—21回)
師徒三人來到黃風嶺,唐僧被虎先鋒捉走,后豬八戒打死虎先鋒,悟空為營救師傅與黃風怪打斗,被黃風怪“三昧神風”吹傷雙眼,護法伽藍幫忙治好眼疾。悟空變?yōu)橐晃蔑w入洞中,探知黃風怪最怕靈吉菩薩,便請來靈吉菩薩幫忙收服妖怪,原來黃風怪是靈山腳下得道老鼠,因偷了清油,下界為妖。
大戰(zhàn)流沙河(22回):
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畔,流沙河中妖怪搶奪唐僧,八戒悟空去戰(zhàn),妖怪鉆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凈。唐僧收悟凈為徒,悟凈以頸下骷髏結(jié)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四圣試禪心(23
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為夫,并要將三個女兒嫁給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試探師徒四人禪心是否堅固,唯八戒意動神搖,溜進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樹上,八戒十分羞愧。
偷吃人參果(24—26回):
唐僧師徒到五莊觀投宿。兩位道童清風明月奉命,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八戒慫恿悟空偷果,遭到二道童怒罵。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參果樹后逃離,卻被鎮(zhèn)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觀音醫(yī)活果樹,二人結(jié)為兄弟。
三打白骨精(27回):
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長生不老,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均被悟空識破,打死妖怪,唐僧以為濫殺無辜大怒,逐走悟空。
雙戰(zhàn)黃袍怪(28—31回):
唐僧誤闖黃袍怪的波月洞。黃袍怪的夫人放走唐僧給父王送信。國王懇請八戒、沙僧降妖。黃袍怪變做俊俏郎君拜見國王,將唐僧變做老虎囚禁籠中。白龍馬變作宮女刺殺黃袍怪受傷。八戒來到花果山,用激將法請回悟空。悟空請來星神收回,救出公主,恢復唐僧原身,師徒重歸于好。
奪寶蓮花洞(32—35回):
悟空讓八戒巡山探路,被蓮花洞銀角大王捉去。銀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壓住悟空,將唐僧、沙僧和白馬掠回洞府。悟空掙扎脫險后,經(jīng)過幾番周折,終將銀角大王裝進葫蘆內(nèi),這時,太上老君趕來,收走了由煉丹的金、銀二道童變幻的金角、銀角大王。
除妖烏雞國(36—39回):
烏雞國國王被獅精推入井內(nèi)淹死。獅精變化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討來金丹,救活國王。獅精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所化。國王讓悟空設(shè)計引太子來,告知他真相,最后由悟空除去妖精。
大戰(zhàn)紅孩兒(40—42回):
火云洞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縱風將唐僧擄走,并口噴三昧真火燒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請來龍王灑下雨水,反被燒傷。八戒去請觀音,被紅孩兒假扮觀音捉去,最終真觀音用蓮花寶座降伏紅孩兒,收他做了善財童子。
黑水河遇險(43回)
師徒四人行至黑水河,無法過河,河中住一妖怪,乃西海龍王外甥鼉龍,霸占河神神府。妖怪變?yōu)橐粷O夫駕小船渡唐僧與八戒,至河中捉了兩人,沙僧下河與妖怪打斗,救師傅不得,悟空到西海龍王處請來太子將妖怪捉拿,師徒四人在河神幫助下過河。
車遲國斗法(降三怪)(44—46回):
車遲國國王興道滅佛,寵信三位道士,封他們?yōu)閲鴰?。他們作威作福,欺壓僧人,悟空大為不平,設(shè)計戲耍國師,在三清殿,以尿水作圣水賞賜給三大仙。三大仙欲報受辱之仇,與唐僧斗法。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現(xiàn)出原形死于非命。
魚籃收魚精(47—49回):
師徒途經(jīng)通天河受阻,聽說河中妖怪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化作小兒誘妖怪出來大戰(zhàn),妖怪躲入河中,將通天河凍住引誘唐僧踏冰而渡,冰裂攝走唐僧。徒弟三人在水底勇斗妖怪,悟空尋來觀音菩薩,用竹籃收服妖怪,原是觀音蓮花池中的金魚。
大鬧金兜洞(50—52回):
唐僧師徒經(jīng)過金兜山,(悟空前去化齋,)八戒悟凈偷穿妖怪的衣服師徒三人被抓。悟空大鬧金兜洞,結(jié)果金箍棒被收了去。最后悟空請來太上老君收服妖怪,原來是老君坐騎青牛下界為妖。悟空救出師傅師弟。
趣經(jīng)女兒國(53—55回):
師徒途徑女兒國,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水懷胎。悟空取來落胎泉水。唐僧八戒飲水解胎。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唐僧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隱藏宮中的琵琶妖女,乘機把他攝入琵琶洞,悟空與八戒與妖女酣斗被刺傷。后經(jīng)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蝎子精。
真假美猴王(56—58回):
悟空因打死強盜被唐僧趕走,去見觀音被留。六耳獼猴乘機假冒悟空打倒唐僧,搶去文牒,去西天取經(jīng),沙僧求助觀音。觀音與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真假悟空惡戰(zhàn),真假難辯。后如來使他現(xiàn)了原身,被悟空一棒打死,觀音送悟空回唐僧處。
三調(diào)芭蕉扇(59—61回):
火焰山擋路,悟空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一扇將他扇到九萬里外。悟空得到定風丹二借寶扇,不料卻是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變做牛魔王形狀,三借得寶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騙,變?yōu)榘私溆帜米吡松茸?。悟空與天將惡戰(zhàn)牛魔王,收服牛魔王。悟空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
還寶金光寺(62——63回)
祭賽國金光寺眾僧因佛塔寶物舍利子被盜而獲罪,唐僧與悟空深夜掃塔,抓獲二小妖,獲知偷寶物者是碧水潭龍王附馬九頭怪。悟空與八戒前往捉妖索寶,打死龍子,在二郎神幫助下趕跑九頭怪,追回舍利子和九葉靈芝草,寶塔重放光明,金光寺也改名伏龍寺。
木仙庵三藏談詩(64回)
師徒四人途經(jīng)荊棘嶺時,樹精荊棘嶺十八公擄走唐僧至木仙庵,與其月夜談詩敘事,后逼唐僧與杏樹精成親,唐僧不從。天亮后徒弟們找到唐僧,知道真相后八戒把修道成精之樹一一砍倒,才繼續(xù)西去。
誤入小雷音(65—66回):
唐僧師徒經(jīng)過 “小雷音寺”。唐僧虔誠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卻是妖精幻化,將悟空扣入金鐃,唐僧等束手被擒。悟空方與妖精交戰(zhàn),卻被妖精收入寶袋之中,后請來彌勒佛,在西瓜田里設(shè)下巧計,終于擒住黃眉童妖。
拯救駝羅莊(67回)
駝羅莊有一巨蟒精作怪,吃童男女,殘害百姓,村民請來道僧降妖均不成功。悟空主動為百姓鏟除妖怪,與八戒大戰(zhàn)蟒妖,妖怪敗走鉆入洞中,悟空讓八戒守住后洞,用金箍棒搗洞,妖怪逃出洞并吞進悟空,悟空破腹而出,妖怪喪命。
計盜紫金鈴(68—71回):
唐僧師徒經(jīng)過朱紫國,國王因金圣宮娘娘三年前被妖怪攝走而憂思成疾,悟空醫(yī)好國王的病,并前往降妖。與娘娘設(shè)計以假換真偷了紫金鈴,正要打死妖怪,觀音趕到收服妖怪,原是菩薩坐騎金毛犼下界為妖。悟空救出娘娘與國王團聚。
盤絲洞斗妖(72—73回):
盤絲洞蜘蛛精七女妖把進來化齋的唐僧被蛛絲纏住。悟空打死小妖,救下師父,七女走脫。師徒們來到黃花觀。觀主多目怪用毒茶加害唐僧師徒,被悟空識破。悟空請來毗藍婆菩薩,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眾蛛女。
救難小兒國(78—79回):
比丘國國王被壽星坐騎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從一千一百一十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悟空解救嬰兒,敗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
無底洞逼婚(80——83回)
師徒四人在一處林間救一被綁樹上女子,一起投宿鎮(zhèn)海寺,不想該女子為無底洞鼠精,在鎮(zhèn)海寺吃了幾僧人后抓唐僧至洞中逼唐僧成婚,悟空與唐僧設(shè)計進妖怪腹中,沒能降伏妖怪,唐僧又被抓,洞深不知去處,后發(fā)現(xiàn)此妖乃托塔天王義女,在托塔天王與哪吒幫助下,抓獲妖怪,救出唐僧。
滅法國更名(84回)
滅法國國王許愿要殺一萬個和尚,師徒四人恐遭禍害,悟空趁夜盜取商人衣服,四人打扮成商人住進旅館,睡于大柜里,不想半夜被強盜抬走,后落入官兵之手。悟空怕和尚身份致禍,就半夜施法,讓國王王后及所有大臣一夜之間皆變光頭。第二天國王深知錯誤后宴請師徒四人并改國名為欽法國。
連環(huán)洞徒弟祭師(85——86回)
隱霧山連環(huán)洞洞主是一豹子精,因敵不過豬八戒,便讓三小妖變?yōu)橥?,使調(diào)虎離山計抓走唐僧,又用一假人頭騙三徒弟唐僧已被吃,不明真相的三徒弟哭祭師傅人頭,后悟空變化進入洞中才發(fā)現(xiàn)真相,便救出師傅,綁捆并打死妖怪。
施雨鳳仙都(87回)
鳳仙都長年干旱,郡主張榜求雨,悟空揭榜,請來龍王降雨,不想當年郡主得罪玉皇大帝,玉帝大怒,設(shè)置了米山、面山及鐵鏈三道難題,悟空想法說服玉帝,解除誤會,為百姓求得甘霖。
玉華城奪兵(88——90回)
三徒弟收玉華城三王子為徒,兵器被借卻被虎口洞妖怪偷走,后得知妖王欲買豬羊慶祝,三人扮作小妖和販豬羊者,收回兵器并與妖怪打斗。黃獅怪請來竹節(jié)山盤桓洞祖翁九頭獅,抓走唐僧、玉華王父子和徒弟們,悟空走脫,請來太乙天尊,降伏九頭獅。
大戰(zhàn)犀牛怪(91——92回)
師徒宿金平府慈云寺,入城看燈,空中突現(xiàn)三妖,抓走唐僧,悟空斗不過妖怪,后八戒沙僧先后被抓,原來三妖為青龍山玄英洞犀牛精,悟空請來木禽四星降妖,三犀逃到西海,眾神在龍王幫助下除了妖怪。
天竺收玉兔:(93—95回)
天竺國公主騎象擇親,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國王為公主和唐僧舉行盛大婚禮。悟空救起欲投河自盡的寺中女子,問明女子原是天竺國真公主,一年前被黃風刮走。悟空揭破秘密與假公主打斗。嫦娥下界收伏假公主——月宮搗藥的玉兔,真公主才得與父母團聚。
被誣地靈縣(96——97回)
地靈縣一寇員外,性喜僧人,唐僧投宿其家并為他做一萬圓滿道場,寇員外為師徒送行,大哭而返。后一伙強盜夜入寇家踢死員外,其妻赴官府誣告師徒,師徒被押入城中,悟空假冒員外和刺史之魂,使師徒被釋,又至羅森殿招員外之魂,使其回家。
波生極樂天(98回):
唐僧師徒過凌云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阿儺、伽葉引他們選經(jīng)。悟空不肯行賄,結(jié)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經(jīng)。他們重返靈山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jīng),并一一受封佛號。
最后一難(99回):
因九九八十—難還缺一難未滿,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龜。老龜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jīng)卷。(曬經(jīng)石:晾曬經(jīng)文時不少經(jīng)頁沾在了石上。)
功德圓滿(100回)
四眾回到長安,受到唐太宗和眾官歡迎。次日,太宗升朝,作《圣教序》以謝唐僧取經(jīng)之功。如來授唐僧為旃檀功德佛;悟空為斗戰(zhàn)勝佛;豬八戒為凈壇使者;沙僧為金身羅漢;白龍馬為八部天龍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