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的寫作格式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
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么?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么
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fā)、發(fā)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fā),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
寫法上,可采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fā)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
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
可以進一步抒發(fā)理想或希望與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范文:一站到底觀后感
戰(zhàn)勝自我,做真正的贏者
昨天晚上,我觀看了江蘇衛(wèi)視頻道由李好和陳爍主持的《一站到底》節(jié)目,這個節(jié)目非常好,主持人出題,選手來答題挑戰(zhàn),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吸引了好多的學歷較高或名校畢業(yè)的選手來參戰(zhàn),最終獲勝的選手可以與機器人“汪仔”對決,并有相對應的獎品。而昨天,節(jié)目中出現了一位不同尋常的選手。
這位選手就是梁藝,也是節(jié)目開辦以來唯一一位坐著的選手,曾做過節(jié)目主持人,因為一場疾病而導致了下半身癱瘓,只能坐在輪椅上。當時的梁藝因為這場變故,很自卑,整天待在家里,不敢出門,經過了14年的灰暗狀態(tài),她戰(zhàn)勝了自我,走出了自卑。而且她用自己的.力量做公益活動,資助了2名小男孩上學,同時梁藝還是北京殘奧會火炬手、宋慶齡基金會全國青少年生命教育愛心大使、小雨點愛心助學發(fā)起人。她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讓人感動,值得我們學習,而今天她敢到這個節(jié)目來挑戰(zhàn),更證明了這一點。
梁藝的精神也感動著來節(jié)目參賽的每一位選手,當雷兆云選手打敗了3位選手選擇帶著獎品離開時,他選擇把接下來挑戰(zhàn)的位置讓給梁藝;當張櫻芳被梁藝打敗后,她決定把跟隨她6年的項鏈送給了梁藝。隨后梁藝勇往直前,憑著自己真正的實力,獲得了最終挑戰(zhàn)成功的人,雖然在與機器人“旺仔”的對決中被打敗了,但是她感到了無限地滿足。
這讓我感受到了:有時,當命運的不公平降臨到你的身上時,不要自卑,也不要退縮,懷著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迎接命運,挑戰(zhàn)命運,或許會成功。即使不成功,也沒有關系,因為你已經努力去嘗試過了,你還是真正的勝者。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肯定會為你敞開一扇窗”,這是我看完這期《一站到底》的一些感想。
導語:
觀后感的格式
1、由讀而引出感
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么?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2、具體談感受是什么
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fā)、發(fā)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fā),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3、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
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4、文章的結尾
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fā)理想或希望與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5、寫法上,可采用夾敘夾議的`形式
“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fā)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寫作時要注意:
重在“感”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后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jié)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fā)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么細致的描寫。
離不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后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啟發(fā)”等字樣,以后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
聯系實際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fā)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后感格式
觀后感的寫作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么。
寫法上,可采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fā)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fā)理想或希望與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觀后感的寫作方法
1、 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觀后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觀”生發(fā)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fā)“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fā)“感”的.要點。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如所看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 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在引出“觀”的內容后,要對“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寫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4、 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
一篇好的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jié)。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觀后感始終要受“觀”的約束,開頭要引“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觀”的內容不放松。以上四點是寫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觀后感寫作注意事項
1、重點在“感”字
很多人開始寫觀后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jié)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fā)表“感”的文字卻很少。這就搞錯了觀后感的重點。觀后感不是要你講故事,而是讓你談體會,寫感想。
2、離不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后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啟發(fā)”等字樣,以后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
3、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fā)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