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學開始于抬頭看天
說起泰勒斯(Thales),誰都知道他是西方歷史上第一個哲學家。然而,他活著時,可沒有人稱他為哲學家,那時Philosopher這個詞還沒有產生呢。
當年他是作為一個天文學奇才而名聲大振的,他家鄉(xiāng)的人最引以自豪的也是這一點,在為他立的雕像上鐫刻了這樣一句銘文:“這里站立著最智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他是米利都和伊奧尼亞的驕傲?!?/p>
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多次提到泰勒斯,其中一次是說他預言了某年會發(fā)生日全食,而后得到了應驗?,F在人們就是根據這次日全食的實際發(fā)生時間(公元前585年)來推斷泰勒斯的活動年代的。
此外,泰勒斯在天文學上的成就還包括:發(fā)現小熊星座,使航海者能夠據以導航;確定一年為365天,一個月大致為30天,等等。拉爾修援引前人的說法,說他是第一個研究天文學的人??磥恚├账棺鳛樘煳膶W之父的地位,是在他在世時或去世不久就已確立了的。
這些成就很了不起,但是,憑這些還不能說泰勒斯是哲學家。后世公認他為最早的哲學家,根據的是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提到的他的一個論斷,即“水是萬物的本原”。這個命題最早表達了“一切是一”的形而上學信念,是最早的哲學命題,泰勒斯因此也被尊為西方哲學之父。
哲學和天文學在歷史上同時產生,有一個共同的始祖,應該不是巧合。哲學開始于抬頭看天。
無論人類還是個人,倘若只埋頭于人間事務,就只是生活在局部之中。抬頭看天,意味著跳出了局部,把世界整體當作思考的對象了,而這正是哲學的特征。
泰勒斯抬頭看天,看出了宇宙的若干可以計算的小奧秘,成了天文學家,更看出了宇宙的某種不可言傳的大奧秘,成了哲學家。他用“水是萬物的本原”命題來表達他看到的這個大奧秘,表達得多么笨拙。
尼采惋惜地說:“泰勒斯看到了存在物的統(tǒng)一,而當他想傳達這一發(fā)現時卻談起了水!”然而,由于這個命題,人類用有限理性把握世界大全的努力拉開了序幕。這是偉大而又注定失敗的努力,不管后世哲學家提出的命題多么高明,距離哲學所要達到的這個目標都同樣遙遠。
從泰勒斯開始,哲學就是試圖超越人的限制而達于神的全知,在這努力中,人雖然永遠不能成為神,卻使自己達到了人的偉大的極限,從而最大限度地接近于神了。
二、因為抬頭看天而墜井
柏拉圖在《泰阿泰德》中講了一個著名的故事:泰勒斯在抬頭看天時不慎掉入井中,因此受到身邊一個聰明伶俐的女仆的嘲笑,笑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事情,以至于看不見腳邊的東西了。
柏拉圖接著議論說:這樣的嘲笑其實可以加在所有哲學家身上。按照他的描述,哲學家必定如此,也理應如此,因為習慣于也擅長于從總體上思考事物,不屑于關心世俗事務尤其是人際關系,在后一方面就會顯得笨拙,結果招來了俗人們的嘲笑。
這個故事一定流傳很廣,在流傳中出現了不同的版本。在拉爾修的筆下,泰勒斯因為抬頭看天而墜井之后,遭到了一個老太婆的斥責。老太婆氣勢洶洶地責問:“既然你連腳邊的東西都看不見,怎能指望知道天上的事情?”她的邏輯是,既然連小聰明也沒有,怎么會有大智慧?這個老太婆才真是俗到家了,相比之下,柏拉圖版本中的那個女仆多么可愛。
對于哲學家的拙于俗務,我們看到了三種評價:柏拉圖認為是優(yōu)點;女仆認為是可笑但可原諒的缺點;老太婆認為是不可原諒的缺點。這三種評價至今仍為不同的人們所主張。
蒙田認為,忽視腳邊的事物是一切哲學家的通病,所以他對揭露了這個通病的女仆十分贊賞。在他看來,善待日常生活不是小聰明,而正是大智慧的體現。
我也認為,一個人看腳邊事物的眼光完全可以是智慧的,不過我相信,這種眼光一定是在抬頭看天時形成的。那些從來不抬頭看天的人,他們看腳邊事物的眼光至多是精明的,不可能是智慧的。
在拉爾修的《名哲言行錄》中,墜井的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那里錄載了阿那克西美尼給畢達哥拉斯的一封信,其中說,泰勒斯年老時,有一天晚上走出庭院,帶著女仆去看星星,不慎跌下懸崖而死。
照這說法,墜井不是一出喜劇,而是一個悲劇。可是,在這同一部著作里,關于泰勒斯的死因,拉爾修又說,老年泰勒斯是在觀看一場體育比賽時死于中暑的。
也許泰勒斯根本就沒有墜井,墜井的故事只是一則關于哲學家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