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4、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5、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6、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民之所惡惡之,民之所好好之。
7、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8、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9、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yuǎn)矣。
1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1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12、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13、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14、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15、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于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16、人靜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17、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18、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19、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窮其理也。
20、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財,有財有此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2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22、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23、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24、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25、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國戾,一國作亂。
26、知止而有后定,定而后能靜。
27、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