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所寫的自傳,作品主要寫海倫變成盲聾人后的生活,文中作者字字如泣,飽含熱淚地表達(dá)了自己對光明世界的向往。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600字直戳心靈,值得收藏。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不只寫了假如海倫凱勒獲得三天光明,她想要做的事情,還寫了海倫凱勒和她身邊朋友的傳記。海倫凱勒,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那種對生活的渴望,她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她那種缺失了光明卻依然堅強(qiáng)的品格,讓我感慨萬千,贊嘆不已。
她缺失了光明,但卻增加了對生活的渴望,又聾又盲的她,居然考上了全世界知名的哈佛大學(xué),這是一個頭腦靈活,四肢健全的人都很難辦到的事。海倫凱勒不但做到了,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影響世界的輝煌事業(yè)。
可能那些五官健全的人,會喪失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也或許是他們不夠努力。而海倫凱勒,因為失去得太多,所以才倍加珍惜,不斷追求,創(chuàng)造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奇跡。
在海倫凱勒的一生中,影響頗為巨大的是莎莉文老師。在海倫成長的過程中,她的父母與其相對于莎莉文老師,并不能給她多少成長的驅(qū)動力,可是她的老師莎莉文,卻給了她活下去的動力,讓她見識到了看不見光明,照樣活得很灑脫。
莎莉文老師傾注她的一生,造就了海倫凱勒這個傳奇的人物。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最后情節(jié),寫出了她對人類歷史、文物、戲劇、藝術(shù)、日常生活的熱切渴望。她活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見到一束光,對她來說簡直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而我們每天都能看見她所期待著,渴望著的生活場景,但我們卻司空見慣,習(xí)以為常,不懂得好好珍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也給了我夢想與期待。戰(zhàn)勝困難,抗拒挫折,才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