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化具體為抽象,以語言文字凝聚文化自信,可以點(diǎn)綴話語,搞活氣氛,原意是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的,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始見于中國。那么,俗語“比下有余”上一句是什么?該句話表達(dá)的是什么意思?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俗語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意思是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后面的。語出漢·趙岐《三輔決錄序》:“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余。”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注意!這句話最初是比書法的。春秋·老子《太一生水》:“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強(qiáng);地不足于東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
詳細(xì)解釋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是滿足現(xiàn)狀,不努力進(jìn)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英文解釋
Worse off than some, better off than many.
To fall short of the best, but be better than the worst.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近義詞
1、甘居中游
2、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3、不上不下 ∶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進(jìn)退兩難之意把妹子的終身誤得不上不下,也不是個長久之策。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反義詞
1、力爭上游 盡力爭取先進(jìn) 動員大家力爭上游,完成計(jì)劃。
2、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 學(xué)問、成績等達(dá)到很高程度后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進(jìn)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