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最普通的角色》。
文中是這樣說的:有一位小朋友叫胖胖,今天他放學回家說:“幼兒園要選小朋友當舞蹈演員,還要幾名鼓手”。他說他相當演員,如果老師不選他,他就去當鼓手。因為他力氣大。過了幾天,他高興的跟家人說我被選上觀眾了。媽媽很不高興地說“觀眾也要選”。奶奶可不這么認為,說:“只要孩子高興就行”。胖胖說:”到那時候我一定要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
幼兒園這么多的孩子,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當演員,鼓手。還需要觀眾,只有觀眾出場這場演出才有意義。
在人生的舞臺,即使是別人認為很普通的角色,只要我們認為他不普通,并且努力去扮演好屬于自己的角色,那我們飾演的角色就不是普通的角色,而是主角了!
讀后感日記300字2
你看過《蘋果樹上的外婆》這本書嗎?你一定會很驚奇——外婆為什么會在蘋果樹上呢?讓我告訴你吧。原來故事的主人公安迪沒有外婆,然而有一天,外婆從天而降,來到了安迪家的蘋果樹上。外婆和安迪一起去游樂場、去套野馬、去海上冒險,而且外婆總有些大膽新鮮的主意,就算被警察處罰也不在意,是個“另類”的外婆。有一天,鄰居家搬來了一位新奶奶,她的故事也很奇特。而安迪在兩位老人的愛護中懂得了許多許多。
我被米拉洛貝的這本小說完全迷住了,這是一本讓我看了一生都難以忘記的好書。外婆的神秘、奶奶的慈祥,在此之前,安迪是如此的不幸,現在的安迪是如此幸福,讓我感覺世界是完全公平的。
《蘋果樹上的外婆》讓我懂得:幫助別人,幸福自己。
讀后感日記300字3
今天我預習了第9課——《自然之道》。
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和同伴們以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去哈巴拉哥島的海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事情?!拔覀儭本攘艘恢挥?,卻害了其他小幼龜被吃掉。事后,“我們”后悔不聽向導的話。
幼龜天生弱小,經不起食肉鳥的攻擊。而“我們”卻要“加害”于它們。故事中的“我們”真是愚蠢莫及,不知道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愿望相反的結果。不知道也就算了,還不聽向導的勸告,
“我們”雖然只做錯了一件事,可對幼龜的傷害是如此之大,它們本來可以安全步入大海的,可遭受了食肉鳥的突然來襲,它們不可能受得起這種傷害的!
或許,這樣的'思想還會造成甚至我們永遠都無法彌補的過失。
讀后感日記300字4
《走遍天下書為侶》這篇文章你們讀過嗎?
我讀了這篇文章后,知道了,讀書的方法,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你獨自周游世界你會選擇什么?作者選的是書,因為他想把書讀上一百遍,讀到能背下來的程度。
作者告訴我們讀書首先會思考,故事中的人為什么這樣做,作家為什么這樣,然后繼續(xù)把這個故事編下去,回過頭來品味最好的片段,問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
作者教我們這樣讀書,作者的眼里的書,是他的好朋友、是他的家人。
從作者的眼里,書代表了全部的美麗,愿意把書讀上一百遍。
是啊!“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書如藥也,善讀可以醫(yī)愚”這些名言,都可以說作者的愛讀,像我們學的沒有一艘戰(zhàn)艦,能像一冊書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
作者的讀書情景令我震撼。
讀后感日記300字5
今天我讀了《牛郎織女》一文,出生家境不夠好的牛郎好不容易取了一個仙女,可以過著男耕女織很幸福的生活,可是很討厭的王母娘娘不近人情,故意把七仙女抓回去隔了一道天河,害的牛郎織女不能相聚,還是定時每年的七月七日通過喜鵲搭橋才能會面,還有那可憐的牛郎帶著孩子見不到自己的母親,讓他們母女不能相聚,讓孩子不能感受到人間最溫暖的家庭關愛。我讀了這篇文章從中悟出熱人要懂得寬容與關愛,才能造就和諧美好的生活,不要像王母娘娘一樣不懂得寬容與關愛,最終造成了大錯,讓牛郎織女痛苦一生。
同時我感到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的寬容與關愛是如此的強大,而我們卻不能理解。這篇文章教育了我,使我認識到只有懂得寬容和關愛的人大家才會喜歡他。
《星空
星空日記觀后感1
《星空日記》講的是一個鄉(xiāng)下孩子,從小有一個摘星星的夢想,但卻一直被人嘲笑,在現實和夢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學習了經濟學,天文學,倆個完全不同的學系,代表著他的現實和夢想。糾結徘徊中他漸漸長大,漸漸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漸漸一點一點的糅合這現實和夢想的差距。整個微電影中,現實,夢想,愛情,親情交替,一點一點闡釋了北大精神。
微電影開頭,主人公說自己來北大之前已經成功忘掉自己的夢想,可是果真如此嗎?那一段孩童聲音的夢想“摘一顆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個夾子,星星很燙,不能直接用手摘?!彪m然聽上去很幼稚,也有一點點可笑??墒沁@卻是一個孩子真實的夢想,一個很樸素卻又很偉大的夢想。可是,畢竟這只能說是一個夢想。在那個鄉(xiāng)下的環(huán)境里,沒有人會把天文當做是一個職業(yè),更多的只是當成一種笑話。所以,主人公一直被嘲笑著,而這在父親知道他要上天文學時體現的一清二楚。摔書本,摔筆,生氣,這也許就是主人公的可悲之處。
十八歲,母親去世,家里欠債,大學志愿改報經濟專業(yè)。那是,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很傷心。我想,這眼淚里,包含的不僅僅是對他對母親的不舍和思念,還有他對夢想的放棄,對現實的屈服。
大學第一年,報到,主人公想,從那時起,不會再讓人笑我,北大將是他新的起點。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張全是對勾的表格,可是在那一張滿滿對勾的表格后面,我想隱藏的確實一顆空虛全是叉的表格吧。因為那并不是他想要的。
這樣去定義一個人?是他所處的位置?不是!是他前進的方向??墒欠较虻降资鞘裁矗吭诒贝竽莻€有無數可以隨時進去的課堂里,他再一次迷惑了。
“如果夢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學是我穿不起的品牌”很形象的比喻,卻能很好的闡明現實和夢想的差距。夢想真的如此遙不可及嗎?
星空日記觀后感2
看這部微電影第一遍,自己就哭得稀里嘩啦的。一個窮小子,從小立志摘星星,想學天文學;后來生計所迫,學了經濟,堅持旁聽、輔修天文學。雖然獲得國際投行的工作邀請,但是最終撕毀協(xié)議,選擇堅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出色的畢業(yè)設計征服了天文系的評委們。
就讓夢想比現實,高那么一點兒吧。
小時候在家中,每當有親戚朋友來串門,小孩子不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當叔叔阿姨面帶笑容地、用和他們平時說話不一樣的溫柔語氣問:“孩子,以后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會自豪地說:“我以后要當一個科學家!”這種社會期許的回答自然能夠收到良好的反響,大人們聽到以后總會交口稱贊,說這孩子真懂事。
“我一直在逼自己長大,逼自己走正確的路?!倍?,而不是夢想,伴隨我從小到大。每一個階段,我都生活在社會的意見里;這也要拜自己出色的社會化所賜。我不至于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那樣,因為堅持自己的夢想而挨打、被嘲笑。我相信任何一個性格正常的孩子,經過常規(guī)的家庭熏陶、學校教育,都能通過社會化而習得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所認可的一套價值。除非,家長或學校試圖通過暴力的方式改變現實。
在來到北大之前,我并未成功地忘掉自己的夢想。我記得接到招辦老師電話的時候,問我想報什么專業(yè),我欣喜地說:“德語?!彪娫捘穷^短暫的沉默,然后說:“抱歉,德語系今年在山東沒有計劃?!?/p>
“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蹦兄鹘亲龅米钫_的一個選擇,或許是選修天文學雙學位,而不是從經濟學院轉專業(yè)到天文學。想從政管轉專業(yè)到外院學德語,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做得最“錯誤”的決定——我自認為我堅持了自己的夢想,得到的卻是家里冷冰冰的回復:“你要是敢轉專業(yè),你以后休想得到家里的一分錢?!?/p>
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們終于改變了回復:“你要是敢轉專業(yè),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p>
于是我還是覺得,現實支撐了夢想。等到父母確信我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以后,輔修和雙學位他們也沒怎么太多插手。不過現實是,大一上績點太低以至于不夠修德語輔修;到了大二,興趣轉向了社會學,于是選了社會學的雙學位。
我直到現在還暗自慶幸沒有告訴父母,北大的雙學位除了CCER的經雙,其他都不是教育部級別承認的學位。我還很慶幸我向父母撒了謊,說我的成績不夠修經雙;不然估計要被逼著修個經雙,可是自己數學又不好腦子又笨,經世濟民個蛋,最后還不是經家濟自己。
突然發(fā)現做這種決定不需要多么宏大的理由,沒人在意修雙學位是出于功利目的還是從小到大的夢想。夢想,存在自己心里就好。
來北大的學生不可能都像《星空日記》的男主角一樣,出身貧寒、堅守夢想、績點第一、實現夢想。至于男主角的未來,影片也沒有展示。選了天文學這條路,注定和很多基礎學科一樣要苦苦耕耘,不知什么時候能多發(fā)幾篇paper熬出頭,真正讓人類的知識領域擴展一點點。這對于一個堅持夢想但是家境一般的學生來說,能不能在這個時代經得住物質的匱乏、家庭的催促,真的是個未知數。
但是這就是北大最好的地方??!至少,你可以享受選課輔修雙學位的自由,而不是學校教務規(guī)定你只能修這幾門課、每個學期都安排好、一切按部就班;至少,你可以在4年的本科生涯中,讓夢想高于現實;至少,能讓夢想發(fā)亮那么一會兒,能夠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暫時的安寧。
以及歡迎大家報名社會學雙學位,別看它不怎么火,可是必修學分多得一比啊。
星空日記觀后感3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大家會想起我們北大的一部著名的微電影《星空日記》。它講述了一位少年追逐自己的摘星夢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朱軍所扮演的老師用諷刺和蔑視的語氣念出孩子的
夢想猶如浩瀚夜空中的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在無盡的黑夜中指引著我們的方向。夢想的星光,雖微弱卻一直閃耀,雖遙不可及卻常駐銀河。夢想不分高低貴賤,就像每一顆星星都散發(fā)著獨特的光芒。
或許,我們應該思考,有多少次,我們的夢想被粉碎在我們自己手中,有多少次,我們的滿腔熱情被自己無情的否定,又有多少次,我們對自己說:“不,這太難了;不,那根本不可能;不,我根本沒有那個時間?!笔獠恢?,有多少看似不可能的幻想正在便利我們的生活,又有多少不可能的夢被人們從星空中摘下。
所以,盡情的夢想吧,讓思維綻放光芒。在這個提倡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只有敢夢想,才能有創(chuàng)造。作為新時代有著旺盛活力的年輕人,我們不該讓懦弱制約了我們的腳步,不該讓順從禁錮了我們的思想。能打敗我們的,不是社會的浮華,也不是生存的約束,只是放棄了夢想的自己。在青春的大好年華,我們有資本,有潛力去夢想,去闖蕩,如同《星空日記》的主人公一般,去追尋自己的摘星夢。
星空日記不應該只是放在那里,我選擇將他翻轉,日記星空。
尼克胡哲曾說:“nogoalistoobig。nodreamistoofartobefetched?!敝灰覀兏蚁?,愿意去想,用群星點綴夜空,前方的道路便不在黑暗,灑滿星光。
星空日記觀后感4
《星空日記》是北京大學今年推出紀念畢業(yè)季的微電影,這是一個關于追夢的
故事的'主人公——何曉冬,從小就有著一個夢想——摘天上的星星,對于一個家境困難、長相困難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讓人為難的奢侈夢想……
五歲,他第一次因為夢想挨了父親一記耳光,從此他的星空開始黯淡。十六歲,他第三十一次因為夢想被人笑話。十八歲,母親去世,為了還債,他不得不聽放棄自己鐘愛的天文學,報考經濟學專業(yè)。
終于他不負期望,考上了全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他努力讓自己的生活做成全是一張對勾的表格:在中國最知名的大學,身邊有中國最精彩的老師和同學,學經濟,獲得了校方的學費減免,自己還在勤工儉學……
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夢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學是我穿不起的一個牌子。”但繁忙的生活沒能打消他心中微弱的夢想,在學習經濟學的期間,他也會偶爾獎勵自己一下——旁聽天文學的課程。也因為偶爾去天文課當旁聽生,他認識了一個對他生命中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力的老師——王老師,第一個不僅沒有嘲笑他的夢想反而不斷鼓勵他去追夢的人。
但為了家庭的經濟,為了不再受到別人的嘲笑,他又一次屈就于現實。他決定用現實去支撐他的夢想。終于他成為了全班第一個獲得國際投資銀行工作邀請的人。從此,他再也不用擔心有人笑話了。同時,小時候那個摘星星的夢想又開始變得明朗起來。于是,他又重新去上課。這時,他才發(fā)現,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
于是,他決然放棄外資銀行拋出的橄欖枝,參加天文系的畢業(yè)設計。現實與夢想之間,這一次,他選擇了夢想。他又一次選擇了鄭重向人們說出那個無數次被嘲笑的夢想??墒沁@一次沒有人笑了,因為何曉冬做到了,他不僅抓住了星空,而且還帶給了更多人星空。于是,全場嘩然,何曉冬的星空夢不再被人嘲笑,而是點亮了更多人心中夢想。
我們不得不說,故事的主人公,何曉冬,是有毅力的。歷經千辛萬苦,受盡各種挫折,面對好幾次暫時的屈就,他都沒有徹底放棄心中“摘星星”的夢想,最終才能抓住了星空,并且還帶給了更多人星空。
都說,不忘初心,放得始終。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夢想是被早早扼殺在搖籃里,死在了別人的閑言碎語當中。我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陚ゴ笾荆魏蝿e人會說我不自量力;我愿“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奈何總會有人告誡我:別忘了擁有這樣美好愿望的海子臥軌自殺了;我想“一生一代一雙人”,奈何社會總會層出不窮地曝出“小三”事件……夢想本就十分脆弱,偏偏還要抵抗來自現實四面八方的壓力和攻擊。于是,有多少人就此放棄夢想,面對現實。
《星空日記》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何曉冬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唯有努力拼搏,唯有將夢想高出現實一點,我們的生命之花方能絢爛開放!因為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是夢想為我們的現實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夢想給了我們奮進的動力。每個人的生命都僅有一次,請讓我們的夢想高出現實一點吧!
星空日記觀后感5
今天看到了一個北大的立志宣傳片,十分感動,有許多感慨。
《星空日記》講的是一個男孩子,從小有一個摘星星的夢從小就被人嘲笑,在現實與夢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學了經濟學,天文學兩個學系,代表著夢想與現實。糾結中漸漸長大明自自己想要的。
電影開頭,主人公以為自己來到北大已經放下了天文,忘記了,這時有一段童聲正是主人公小時候說的:“摘一顆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個夾子,星星很燙,不能直接用手摘?!甭犐先ズ苡字梢埠芸尚?,但這是一個孩子樸素而偉大的夢想,但沒有人把天文學當一個職業(yè),只是當作一個笑話,父親也不支持他。
十八歲母親去世,他改了志愿,家里欠著債他哭了,眼淚中含著對母親的思念和不舍,還有他對夢想的放棄,現實的屈服。
大學報到第一年,主人公想不會有人笑話他了,北大是他的新起點,努力的將他的人生做為一張滿滿的都是對勾的表格,我知道他的心中是空虛全是叉的表格,他知道這不是他想要的。
在課堂上老師說:“怎樣去定義一個人?是他所處的方向?不是!是他所前進的方向?!倍魅斯睦锼氲氖牵嚎墒欠较蚴鞘裁??在北大那個有無數可以隨時進去的課堂,他迷惑了。
王老師在和他的談話中,他贊賞了他的夢想,可是在對于這個夢想被人笑話而放棄,王老師笑了然后停下:
“笑了,現在笑完了,又能怎樣?是啊笑完了,那又能怎么樣?能怎么樣?一百多年,我們就是被人嘲笑了一百多年后才來到這的!”可是主人公選擇了輔修天文學雙學位,可是對于已經被笑怕的他現實更重要。
第四年,他有一個機會,想找一個公司實習,支持他天文學的學位,可是,老板倒了一杯酒把簡歷撕掉告訴他:“這才是最重要的,醒醒吧,別做夢了?!彼艞壛耍骸霸僖姡强?,你好,現實?!?/p>
他去面試,很快傳來消息他在全班第一個獲得了國際銀行的邀請,在車上他拿著應聘紙,對面的孩子唱著小星星,他再一次哭了,他不怕別人笑話他,再也不用了。
別人對他說過一千次:“別做夢了?!笨赏趵蠋熣f:“夢才是最真實的?!敝魅斯l(fā)現:不是現實支撐了夢,而是夢想支撐了現實?!?/p>
他放棄了工作選擇了天文,再見,現實,你好,星空。
他站在舞臺上,面對評委,過往的經歷一一喚起,嘲笑,無盡的嘲笑,最后王老師的話響起,結束了無盡的嘲笑“笑完了,又能怎樣?”
“如果人只能活一次,那就讓夢想比現實高一些吧!”面對何曉冬的作品,王老師笑了,在場所有人驚訝的起身鼓掌,而他自己也愣了,手伸向一顆星星,從此便有了勇氣。
我看了許多遍,感觸的十分多?,F實很殘酷卻艱很溫存,我相信一個溫暖的地方讓你在殘忍的現實中堅持你的夢想,過程會很漫長,痛苦但結果總會很好。
這部電影給我們上了一課,只有努力拼搏,才會讓夢想高出現實,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現實,人只能活一次,那就讓夢想比現實高一些吧!
暑假到了,媽媽給我買了楊紅櫻阿姨寫的書——《笑貓日記》全套。其中,我認為《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這本書最有趣。
為什么說這本書有趣呢?那是因為這本書里有一只活了大約一千萬年的大烏龜,這只大烏龜可以聞出孩子味兒。就因為能聞到孩子味兒,所以它才能活這么久??墒乾F在城市里的孩子幾乎都失去了孩子味兒,只有馬小跳和他的伙伴們有孩子味兒,大烏龜聞著味兒就可以找到他們。烏龜在天沒亮時,可以穿墻而過;向人吐一口氣,就可以讓人的嘴腫起來;堅硬的龜殼上還有一些密密麻麻的甲骨文。這龜殼還被一只很老很老的老鼠——老老鼠,當成了“活動餐桌”。只要老老鼠的“餐桌”不見了,它就會吃不下飯的。還有笑貓,笑貓,笑貓,顧名思義,就是一只會笑的貓,它會微笑、狂笑、獰笑、嘲笑、苦笑,甚至還會皮笑肉不笑。還有一只京馬狗,名叫地包天,是一只非常非常崇拜笑貓的女狗。
這本書里的人物很有趣,故事更有趣。它講的是一只大烏龜到處尋找真正的孩子,想聞孩子味兒。笑貓有一個秘密山洞,就在翠湖公園里。有一次,下起了大雨,把笑貓的秘密山洞給淹沒了,里面足足積了一尺深的水,已經沒有辦法住了。幸好有大烏龜讓笑貓騎在它的身上,游啊游,游啊游,終于游出了山洞,游到了馬小跳的家,馬小跳和他的爸爸媽媽熱情地款待了烏龜和笑貓。后來,馬小跳的爸爸媽媽要去旅行,沒人照顧馬小跳、笑貓和烏龜,馬小跳的媽媽只好把他們交給馬小跳的姨媽也就是杜真子的媽媽了。杜真子的媽媽給馬小跳和杜真子制定了一張“學習計劃表”,這張計劃表可把馬小跳和杜真子害慘了。這下,烏龜看不下去了,就往杜真子的媽媽身上吐了一口氣。你可不能小瞧這一口氣,這口氣是烏龜肚子里積了一千萬年的氣體,是一種可以讓人嘴腫起來的氣體。結果,把杜真子的媽媽嚇壞了,嚇得她趕緊離開家,只能用電話“遠程控制”了……
烏龜是因為能聞到孩子味兒才能找到馬小跳的,如果馬小跳沒有孩子味兒的話,那全世界的小孩子都不會有孩子味兒了。你可能會問,孩子味兒是什么味兒呢?其實孩子味兒是什么味兒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有孩子味兒的孩子才是真孩子。真孩子的眼睛里有一種純純的感覺,而且真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而那些小秘密是天真無邪的,是小孩子們心里不能對別人說的一些事。
讀了《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這本書,我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的小孩子為什么會沒有孩子味兒呢?可能是因為小孩子的壓力太大,提前長大了吧。如果我說了算的話,我就會讓所有的老師給學生少布置一些作業(yè),沒有
我的感想是小孩子就應該有小孩子的味道,不要去學大人。比如說大人要喝酒,大人要抽煙等,小孩子都是不應該學的。小孩子有自己的味道,天真、可愛、童趣、調皮、活潑。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特點,不要什么事兒都跟著別人學。
我喜歡讀楊紅櫻阿姨寫的書。
讀后感
暑假里我讀了《女生日記》這本書。這是一部以校園和家庭為題材的寫給小學生的成長小說,同時也是寫給家長和老師閱讀的一部關于兒童教育的教科書。
《女生日記》描寫了六年級女生冉冬陽在成長中的快樂和煩惱。冉冬陽有很好的爸爸媽媽,她們與眾不同。畢業(yè)考試前她們不是把冉冬陽關在屋子里學習,而是帶她出去玩;她想資助好朋友的媽媽開小店,爸爸媽媽全力支持;為了幫助同學馬加,她的爸爸媽媽竟然同意她一個人呆在家里……
冉冬陽還有很好的老師。她的班主任羅老師,每學期都給每位同學美麗的寄語表,鼓勵同學們;數學舒老師為了不傷學生的自尊心,考試成績只批“A、B、C、D”;音樂米老師利用一個小小的計謀,使同學在歌唱比賽時,綻放出快樂的笑容,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我雖然不像冉冬陽那么優(yōu)秀,但是我也有一個和她一樣的家庭。每當我考試不好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很少責備我。有一次我因為考試沒考好而傷心,媽媽不但沒吵我,卻反過來勸我說:“過去的事情不可能再改變,在這樣懊惱下去,不又耽誤了以后的學習嗎?索性忘掉這次考試,好好的為下一次做準備,未來永遠比過去重要啊!”聽了媽媽的話我又振作起來了。在下一次的考試中我考了好成績,這時我想到了媽媽說的話確實有道理,我非常感謝媽媽。
《女生日記》這本書讓我度過了快樂的時光,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書中大家都那么寬容友愛,我就會快樂起來,這是一本讓我感動、讓我流淚、讓我難忘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