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亚洲综合精品在线

  •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cite id="fsfwt"></cite></strong></rp>
    <track id="fsfwt"></track>

      <track id="fsfwt"></track>
      1. <rp id="fsfwt"><strong id="fsfwt"><pre id="fsfwt"></pre></strong></rp>

          歡迎來到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網(wǎng)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當(dāng)前位置: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 名言 > 佛教經(jīng)典名言古語大全收集100句

          佛教經(jīng)典名言古語大全收集100句

          時間:2019-06-08 01:01

          1、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獵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5、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于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6、欲學(xué)無上菩提,不得輕于初學(xué)。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9、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11、不識本心。學(xué)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14、三世諸佛。十二部經(jīng)。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17、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18、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nèi)心謙下是功。外行于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yīng)用無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23、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nèi)不亂為定。

          24、諸佛妙理。非關(guān)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華轉(zhuǎn),心悟轉(zhuǎn)法華。

          27、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28、見聞轉(zhuǎn)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zé)o非自性戒,心地?zé)o癡自性慧,心地?zé)o亂自性定。

          31、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32、學(xué)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yīng)當(dāng)盡除。無名可名。名于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于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

          33、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34、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35、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nèi)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36、說一切法。莫離自性。

          37、外于相離相。內(nèi)于空離空。若全著相。即長邪見。若全執(zhí)空。即長無明。

          38、于一切處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

          39、若識眾生。即是佛性。若不識眾生。萬劫覓佛難逢。

          40、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自性平等。眾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眾生。

          41、一念平直。即是眾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

          42、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

          44、菩提心是為度化一切眾生而修持成佛。

          45、無論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發(fā)出來了,無論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為眾生,說話和念咒沒有區(qū)別,說什么都是咒語,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為眾生著想,為眾生服務(wù),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則,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緣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不喜歡你,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別人嗎?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執(zhí)著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別的沒有什么障礙。不相信不可思議的東西,就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別心念佛是雜修雜念,無分別心念佛是專修專念。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

          1、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2、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3、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4、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5、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6、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7、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8、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9、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0、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11、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12、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13、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14、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15、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16、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17、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

          2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22、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23、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24、凈心之要,無如念佛。一念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25、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26、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亦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7、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28、念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

          29、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30、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31、千悟萬悟悟不到,原來一句佛名號。

          32、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33、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34、善惡報應(yīng),禍福相承,身自當(dāng)之,無誰代者。

          35、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36、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7、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38、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39、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40、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yǎng)不夠。

          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yuǎn)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nèi)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學(xué)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yuǎn)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遠(yuǎn)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十二、你隨時要認(rèn)命,因為你是人。

          十三、你永遠(yuǎn)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十五、當(dāng)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dāng)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認(rèn)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十七、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時候放下,什么時候就沒有煩惱。

          二一、內(nèi)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學(xué)佛第一個觀念,永遠(yuǎn)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yuǎn)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二四、業(yè)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二五、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二六、當(dāng)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dāng)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yīng)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當(dāng)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么?

          三一、當(dāng)你未學(xué)佛的時候,你看什么都不順。當(dāng)你學(xué)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順。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xué)學(xué)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xué)學(xué)怎樣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認(rèn)自己的偉大,就是認(rèn)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三五、醫(yī)生難醫(y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三六、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nèi)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yuǎn)不會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yuǎn)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三八、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當(dāng)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四二、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四三、永遠(yuǎn)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四五、戀愛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墒侨藗冎了蓝歼€在執(zhí)著與追求。

          四六、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創(chuàng)造機(jī)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jī)會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dá)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五一、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dāng)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五四、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dāng)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zāi)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五九、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六十、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1、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2、我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3、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4、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5、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6、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7、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8、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萬物。

          9、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

          10、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11、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12、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13、凈心之要,無如念佛。一念相應(yīng)一念佛,念念相應(yīng)念念佛,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14、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德。

          15、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亦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6、世出世間思維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17、念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

          18、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

          19、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20、千悟萬悟悟不到,原來一句佛名號。

          21、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22、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nèi)發(fā)者,方謂真慧。

          23、善惡報應(yīng),禍福相承,身自當(dāng)之,無誰代者。

          24、一切皆為虛幻。

          2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6、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27、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8、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9、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30、一切皆為虛幻。

          31、不可說,不可說。

          3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3、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34、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5、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3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37、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38、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39、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4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41、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42、緣來則去,緣聚則散,緣起則生,緣落則滅,萬法緣生,皆系緣分。

          43、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44、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45、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46、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47、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48、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49、一切皆流,無物永駐。

          50、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拓展:佛經(jīng)的作用

          佛經(jīng)有三個作用,一是誘你起信,二是據(jù)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傳說部分也許是為了展現(xiàn)佛教的.神奇之處;哲學(xué)與修行部分是值得學(xué)習(xí)與深思的道理;其將一世因果擴(kuò)至三世因果無論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釋一些科學(xué)中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達(dá)到導(dǎo)人向善的作用。有許多佛經(jīng)表達(dá)的是佛之“心印”,故達(dá)摩把《楞伽》付與慧可(神光),說可以“印心”。至黃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剛經(jīng)》印心。對照《楞伽》,則認(rèn)為香嚴(yán)擊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們看來,有許多對佛提持心印的經(jīng)文的解讀文章,大多是從義理到義理的東西,可能會誤人子弟。怪不得聲聞乘的人要講,不提倡讀經(jīng)書,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即可。

          的確如此,只要能“一念”代“萬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維摩詰所說經(jīng)》中說:“菩提煩惱無異境界”一句,你不達(dá)到一定程度根本無法領(lǐng)會,只有當(dāng)你能“轉(zhuǎn)”能“化”后才能深會其意。又如靈云的禪詩:“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庇秩缢幧降模骸霸圃谇嗵焖谄俊?,也是一樣的道理。

          聲明 :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lián)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話經(jīng)典語錄 jinzzs.com 版權(quán)所有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