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講座觀后感1
金教授所說的美軍是如何保持隊伍的戰(zhàn)斗力,其中精髓就和企業(yè)管理是一致的。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先進的管理理念、激勵制度。美國軍事法典規(guī)定軍`官既要遵守命令又不能盲從命令,當上級命令打了敗仗要問責,不遵守打了敗仗也要問責,唯有帶鄰隊伍奪取勝利才是唯一出路。而晉升機制就是向聽得到炮火的一線傾斜。制度設計的激勵到位,是美軍保持強大戰(zhàn)斗力的物質基礎,也是結果導向的典范。
嚴格規(guī)范的人才選拔。美軍軍`官都是從全美優(yōu)質高中的優(yōu)先生中選拔,制度激勵的作用,他們會爭先到一線部`隊去履職,這就使這些受到過良好教育加之擁有豐富前線
榮譽感。誠實、勇敢、服從等優(yōu)秀品質的培養(yǎng)貫穿整個士兵的軍旅生涯。每個兵種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不服輸的精神 。對外是一個整體,對內都以一種不服輸的態(tài)度較勁,就如我們所說的,五個手指頭有長有短,但撰成拳頭的力量就是驚人的。
回看企業(yè)的管理也同于此道,一方面企業(yè)的的生存與發(fā)展離不開制度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yǎng);另一個方面企業(yè)的成功更是以結果為導向,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永比從成功中總結經驗更能使人提升,員工只有不斷的'在學習和總結中完善自己,才能完成企業(yè)的最終愿景。
金一南講座觀后感2
4月18日上午,我有幸通過視頻聆聽了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所作的題為《苦難輝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勝利》的講座。
我個人對金一南將軍算得上是很熟悉了,在我從部`隊轉業(yè)到政法系統(tǒng)之前,就曾經多次聽過他的講座和授課,也曾拜讀過他的幾部著作,《苦難輝煌》《浴血榮光》等,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將軍的書和講課,每每聽到總有一種振聾發(fā)聵之感,這次也不例外。
這次講課中,金一南將軍以其著作《苦難輝煌》為基礎,用珍貴的史料、生動的例證,闡釋了中華民族經歷苦難和挫折,從挫折走向勝利,從苦難走向輝煌的歷程。以中華民族的百年救亡、百年復興為主線,圍繞“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偉人與偉業(yè),真人與真理”等主題,著重講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存在并且成為中國的執(zhí)政黨;我們應該建立怎樣的精神家園;信仰的力量無窮,我們究竟應該堅持一種怎樣的信仰等問題。下面,我寫下了聆聽此次講座的一些感悟和
一、有責任意識——“想做大事”
如果沒有對中國共產黨堅持走自己道路的執(zhí)著,沒有他把馬克思主義一般理論同中國具體國情的結合,我們不知還要在黑暗中奮斗多少年?如果沒有朱德沉著鎮(zhèn)定地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黑暗是暫時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敝袊t軍這只堅強的武裝力量也許就蕩然無存了!如果沒有偉大的長征,革命的火花也許早已被撲滅;如果沒有艱苦的長征,共產黨人和紅軍也不會如此成熟和壯大!如果沒有周恩來在長征前和毛主席的徹夜長談,也許毛主席就留在了蘇區(qū)戰(zhàn)斗象許多留下來的同志一樣犧牲,這將是革命多么巨大的損失!歷史有它的方向,但是無數巧合又讓這個方向發(fā)生了不可逆轉的偏移!
中國共產黨人以其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艱苦奮斗的革命作風,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心為人民謀福祉,才能最終成大事——贏得革命的勝利。
二、有責任作風——“可做大事”
我們黨的三大作風:一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歷史充分證明,前進和發(fā)展的道路從來不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而是處處有荊棘密布、時時有暗流涌動,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創(chuàng)造、去改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實事求是地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走自己的路”,“不盲從、不照搬”。二是與人民群眾密切聯(lián)系的作風。人民群眾是共產黨人從苦難走向輝煌的力量源泉,共產黨人的勝利,國民`黨人的失敗,絕不是偶然。這既是歷史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選擇。因為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推動歷史、書寫歷史的真正主人。三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遵義會議后四渡赤水中毛主席是承認過自己打過敗仗的,并不是歌詞中唱到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歷史從來都不是電視畫面中南湖紅船上霞光萬道,遵義會議后紅軍的一帆風順,歷史就是讓中國共產黨人在無數次失敗中清醒,在歷盡坎坷中找到中國革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毛主席為首的領導集體在這個過程中無比堅定的信念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才讓中國革命在黑暗中看到到了勝利的曙光。失敗、錯誤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勇于面對、聽進批評、自查自糾。
三、有責任成果——“做成大事”
我們的黨從1921年黨的一大時全國50多名黨員,到今天,全國黨員總數達8千多萬名;我們的國家從20世紀初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如今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泱泱社會主義大國。正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畏艱辛、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勇往直前,讓人民走進小康、邁向富裕,活的幸福而有尊嚴。雖然,如今就說“做成大事”的確為時過早,但是,中國式的發(fā)展奇跡依然舉世矚目,西方發(fā)達國家越來越深切感受到了來自這個古老東方大國的挑戰(zhàn)。
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fā)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經歷過了大災大難,便知道了災難的沉重?,F在,我們的祖國走出了陰霾,我們日益強大,但絕不忘記歷史,只有對歷史的不斷學習和了解,我們才能真正明白中國共產黨人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才能真正明白“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深刻內涵。無數革命先烈年紀輕輕鬧革命,年紀輕輕丟性命,用巨大的犧牲換來了今天我們強大的新中國,正如金一南將軍在他《苦難輝煌》一書的序言中寫的那樣:他們歷盡苦難、我們獲得輝煌!
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金一南
“百年滄桑,從東亞病夫到民族復興”報告會,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2016年11月在香港的一次演講視頻,讓我不禁淚流滿面!新中國一路走來是如此得不易,100年前多少仁人志士嘗試拯救山河破碎的中國,他們前赴后繼,無畏無懼,九死一生,真可謂驚心動魄!
多災多難的中國之所以屹立不倒,只因不同時代都有中華民族的脊梁出現,這些民族之魂奉獻了自己的生命,奉獻了自己的人生,無私無畏,只為救國圖強。
我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只在歷史書上模糊而知,我不知道我們的先輩是如此得擔當,如此得拋頭顱灑熱血,在黑暗中尋找一條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光明之路,路在何方?!
當我的心與先輩鏈接起來時,心中隱隱地痛,在車上痛哭了一場。他們年紀輕輕干大事,年紀輕輕丟性命,現如今我們不配做他們的子孫,因為我們活得沒有擔當!
良知之心是如此地柔軟,如此地易痛,如此地易感,當心漸漸開始光明起來,那一刻我觸到了先輩的心靈,致良知喚醒了我那顆久被塵封的心!
當年四萬萬中國人就如一盤散沙,沒有國家觀念,沒有民族觀念,沒有組織觀念,人民的心在昏睡。當年抗日英雄楊靖宇被身邊的人出賣,很多人沒有理想、沒有信念,只有功利。老鄉(xiāng)勸楊靖宇不如投降,楊靖宇說過一句話:“老鄉(xiāng),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驚天動地的一問,視死如視歸,中國的脊梁就是心中的那份擔當。
中國共產黨一大代表十三人,有的犧牲、有的叛變、有的被開除、有的當漢奸,最后只剩下了兩個人從頭走到尾:和董必武。
幾十年之前,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之路如此艱難,沒有紅地毯,沒有夾道歡迎,不盡的流血犧牲與叛賣,為了什么?為了這個民族,為了這塊土地上人民的覺醒!
說:“沒有,我們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喚醒民眾、動員民眾、組織民眾,讓侵略者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我們的先輩如此轟轟烈烈、前赴后繼,而我們如今做了什么?我們?yōu)檫@個國家奉獻了什么?此心被問得實在慚愧,此心被問得生生地疼!
歷史選擇了黨,人民選擇了黨,一路走來,今天我們物質富裕,豐衣足食,但我們又在一個十字路口上無盡地迷茫,路在何方?!
是醒來的時候了,因為我們的先輩肩膀頭子很硬,扛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前三十年,我們建立了強大的工業(yè)體系,為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三十年需要我們醒來,繼承! 擔當!中國夢需要我們的脊梁!
如今的我們,肩膀頭子也要像先輩一樣很硬,扛起我們的責任,祖國再也不會是過去那個積貧積弱的東亞病夫啦!
我接受了一次真正的心靈洗禮與愛國主義教育!感恩老師們的覺醒和對我們的喚醒,我要去入黨!不為名不為利,只為后代子孫,只為這個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祖國,肩膀頭子硬一回,像先輩一樣成為后人的脊梁!
作者(張晨)
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金一南觀后感篇二
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在香港會展中心演講“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震耳發(fā)聵,發(fā)人深省。
2016年11月18日,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董建華創(chuàng)辦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舉辦中華大講堂,邀請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部金一南教授主講“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
金一南教授細說中國近百年的苦難與輝煌,有識之士是如何探索中國擺脫衰敗,從東亞病夫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
從百年滄桑到大國崛起金一南觀后感篇三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近日推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起強烈反響。對于眾多國人來說,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fā)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
用電視畫面展現曾經的大國興衰,顯然沒有浩瀚的歷史典籍來得深刻。但是,電視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轉變形象地將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榮譽、血戰(zhàn)前行和繁華散盡形象地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將歷史反思從精英的書齋挪移到草根大眾思考的有益嘗試。央視將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濃縮,絕非大眾娛樂的電視劇快餐,而是品讀歷史的鏡鑒和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
在過去的500年間,中國所謂的盛世已經持續(xù)至清康乾時代,期間還包括明初鄭和浩大船隊的遠洋。但這只不過是古老的“中華龍”慣性繁華的回光返照。而從14世紀開始的300年間,歐洲文興復興擊碎了中世紀宗教的神學桎梏,將人們從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解放出來,在精神方面為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翹楚的新時代。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yè)制度創(chuàng)立的商業(yè)帝國,還是率先發(fā)起工業(yè)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后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chuàng)新、科學和文化的.發(fā)展、將商業(yè)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于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后發(fā)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zhàn)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占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并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fā)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于意識形態(tài)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沖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chuàng)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
半個世紀前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對新中國如何擺脫歷代王朝“興勃亡忽”的質疑時,給出的藥方是“人民民主”。今天,這句話對中國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當綜合實力成為衡量大國地位的標準時,作為硬實力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作為軟實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響力一個都不能少。美國的強國之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列。
必須厘清的是,和上述9個大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強國之路有著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絕少侵掠他國的文化傳統(tǒng)的貪婪品格。也正因為如此,在學習9大國優(yōu)點的同時,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強國最終“亡乎”的歷史宿命。
不過,僅有和平的理性,經濟的勢力和開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實現強國之夢。如中國兩宋,經濟文化發(fā)展俱佳,政治也相當開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終被異族所滅。去年5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fā)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云”。這雖是對美國提出的警醒,但也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須要保持軟硬力量的綜合平衡,綜合國力的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