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棵長在桂畔海邊的樹,它挺直脊梁站在時光里,不依靠也不尋找,那么沉默和驕傲。風(fēng)來時,才會在風(fēng)中飛揚,雨來時,才會擁抱下雨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它多大了,以前沒怎么在意,去年我開始跑步了,每天早晨從它旁邊經(jīng)過,看著它那么漂亮,我就會停下來,多看它幾眼。
它是一棵樹,沒有偉岸的身子,反而有點內(nèi)秀,它每天靜靜地站在海岸邊,看著海面,海鳥在海面上飛過,在空中舞蹈,不知道它羨慕小鳥的自由不?它不言不語,只會倔強(qiáng)的向上生長。每天在它身旁來來往往的人那么多,它可能也不會寂寞。
春天來了,樹上的枝椏吐出新芽,由一棵樹上的點點綠,慢慢變成滿樹綠,葉子由小變大,由鵝黃變嫩綠再變深綠,滿樹枝椏慢慢變得豐滿,葉子一天天繁茂起來,看著滿眼的綠,心情越來越好,像心中的希望在萌芽,長大,開花。
它就這樣站著,頭上是藍(lán)天,腳下是土,從春到夏,從夏到秋,從秋到冬,葉子綠了又黃,花兒開了又開,它只是沉默的站著,努力的生長。一年年迎著陽光,微風(fēng),雨露,有時是大風(fēng)冷雨,它就這樣慢慢長高長大,陽光照在它的葉子上,綠得可愛又閃亮,那是生命的力量和堅強(qiáng)。它不說話,有時風(fēng)吹拂它,撫起它的葉子沙沙響,似它的聲音,在和風(fēng)說話。有時小鳥在它枝頭唱歌,像是它的.朋友,嘰嘰喳喳。有時孩子們在它身邊嬉鬧,淘氣時還會拽拽它的頭發(fā),它也不說話,始終那樣溫柔典雅。大風(fēng)刮來時,才會看到它在風(fēng)中枝葉亂舞,頑強(qiáng)的與風(fēng)戰(zhàn)斗。它是一棵樹,一棵在陽光風(fēng)雨中慢慢成長的樹。
經(jīng)過春的溫暖,夏的火熱,秋的成熟,迎來了冬天,它開出了滿樹的繁花,吸引很多人觀賞,人們贊嘆它的朦朧,夸獎它的漂亮,它用它的美麗點綴著不太寒冷的南方冬季,溫暖著喜歡它的人們的心。從遠(yuǎn)處望去,它像穿著粉色紗裙的羞澀少女,那么浪漫,那么美麗。一陣陣輕風(fēng)吹來,它灑下花瓣在風(fēng)中飛舞,舞姿翩翩,讓人流戀。
它是一棵樹,一棵很普通的樹,沒有人會太在意它。它沉默而又堅強(qiáng)的生長著,它的綠葉給別人閃亮,它的花給別人芬芳,它是海岸邊的一道風(fēng)景,它只知道給予而從不知道索取,它是那么平凡而又是那么偉大。經(jīng)歷著風(fēng)霜,豐富著閱歷,閱過著滄桑,從容著心境,觸摸著歲月,豐富著底蘊(yùn)。
人就應(yīng)像是一棵樹,春華秋實,年年繁茂。
我來到“梧桐文苑”文學(xué)社團(tuán)學(xué)習(xí)交流,無意間引起我對梧桐樹的聯(lián)想。這一聯(lián)想又竟然勾引起我對自己過去生活的回憶。
我小時候生長在農(nóng)村。老家的院子里長著幾棵高大的梧桐樹?,F(xiàn)在我已經(jīng)記憶不起當(dāng)初是父親,還是母親栽種的這幾棵梧桐樹。不過,我認(rèn)為還是母親栽種的可能性大。因為父親是公家人,常年工作在外,回到家里的機(jī)會很少。母親不會把載幾棵樹的事情專門留給父親回來去做。
自家房前的這幾棵梧桐樹,其中有兩棵據(jù)母親給我說,是當(dāng)年我?guī)妹玫酵饷嫱嫠?,是在馬路上撿到?jīng)]人要的兩棵小樹苗,和我當(dāng)時一般高。母親看是我和妹妹撿回來的,舍不得當(dāng)柴火,又帶著點根,就栽在了廚房的前面。沒有想到它們竟然活了。
那個時候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在家?guī)е液兔妹?,還要種地。那時我和妹妹都小,種地的苦力活我是幫不上忙的,妹妹就更不用說了。母親實在辛苦。我的外公知道我家里的情況,常常自帶農(nóng)具從三四里外他的家,直接來到我家的地里,幫著母親耕種。多數(shù)時候是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直到鄰家地里的人告訴母親,母親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我姨媽的孩子、我的那幾位表哥,他們都比我大許多。每到耕種收獲的季節(jié),他們都會來到我家的地里幫助母親。這其中還有我的舅舅。這些人在我的母親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都來了。我對他們終生不能忘記,他們都是我的親人!
母親那時的苦,不只是體力勞動帶來的勞累。也有精神上的。這并不是父親常年不在身邊的緣故。父親作為村里為數(shù)不多能到外面工作的人,母親也視他為驕傲。我和妹妹雖然小,但也是較為聽話的孩子,不惹母親生氣。當(dāng)然,即使我和妹妹有時不懂事惹母親生了氣,母親也是說過就過去了。有哪位母親會把自己十歲左右孩子的氣長時間放在心上。我的母親不會。母親心情的不好和苦悶,來自于父親的那個家庭。
我的爺爺去世較早,我都未能見上。我的父親經(jīng)常給我提起我的爺爺,說爺爺是個有本事的人,是個顧大局的人,是個不會讓別人看自己笑話的人。爺爺去世了,我的奶奶健在。奶奶的身體一直很好。她和我們共同生活在當(dāng)年我爺爺在世蓋下的同一座院里。不過是,爺爺去世后不久,奶奶就讓父親和他們分家過。父親說,那時他不想分開過,因為爺爺去世了,奶奶他還要照顧。要是分開,他心情上也難以接受。但在奶奶的堅持下,父親和母親分到爺爺手里蓋的一間半廈房,另起了鍋灶。奶奶和父親的一個妹妹弟弟一起生活,當(dāng)時父親的弟妹都還沒有成家。在我記事的時候,我就以一個孩子的直覺,感到奶奶他們對母親是不友好的態(tài)度。當(dāng)我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先在我的父親和母親身上找原因,是否父親和母親做錯了什么,惹的奶奶他們對他們感情上不友好。但我沒有找到原因。到了多年以后,事久則明。知道我家情況的人,都說我母親當(dāng)年受苦和受委屈了。連我的'奶奶在晚年也醒悟過來,說她當(dāng)年把母親給的太苦!
母親在這種家庭內(nèi)部不友好的氣氛中和我們一直生活了好多年,這當(dāng)中還發(fā)生了許多自己不說別人都想不到讓人傷心的事情。直到后來父親在村子另外要了宅基地,蓋了房,才幫助母親脫離了那種環(huán)境。
在老家的院子里成長的時期,我覺得我內(nèi)心的歡樂,總比別家的孩子少得多。但也還是有讓我高興和快樂的時候。那兩棵被我撿回來,被母親栽下的梧桐樹,就給我和母親帶來了高興和歡樂。
梧桐樹是生長的很快的。那兩棵栽下的小梧桐,第一年就長到房檐底下,第二年就高過了房頂,第三年就枝繁葉茂連成一片,給屬于自己的小天地?fù)纹鹆艘黄G傘。
春節(jié)剛過,季節(jié)變暖,梧桐樹枝頭的小芽芽一個個漲開。很快,這些小芽芽變成花骨朵,一夜春風(fēng)過后,早晨醒來便看見一樹的梧桐花全開了。一團(tuán)團(tuán)一簇簇,在陽光下隨風(fēng)輕搖。勤勞的蜜蜂早已經(jīng)飛來,在粉紅的,紫的,白的花芯里忙忙碌碌。滿院清香。
地上也有掉落的梧桐花瓣。我撿起來用舌頭舔花瓣的根部,驚喜的告訴母親,這是甜的。妹妹也和我一樣撿著地上飄落的花瓣,放在嘴里,同時向母親證實著哥哥說的沒錯。
我看到母親這時是最高興的。是花,是梧桐,是自己的孩子,都給她帶來了希望。這成長之快的梧桐,讓母親也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快速長大。這是每一位母親的心愿呀。何況,在那不好的家庭環(huán)境里,母親的這種心愿又是何等的迫切!
那些老家院里的梧桐,成了我對老家記憶最深的景象之一。后來,整個村子重新規(guī)劃蓋房。我們搬走以后,老家的地方又成了別人家的宅基地。這時那些梧桐樹都長大了,有近乎一抱粗。我們要給別人家蓋房騰地方,就把它們伐倒了。父親讓人把它們都扯成了板,在我結(jié)婚的時候,又用它給我做了家具,放在老家后來新蓋的家中。
如今每當(dāng)我回到老家時,看見新做的衣柜和書桌,我都會用手撫摸幾遍。它們的功能我?guī)缀醪挥茫巧钌畹那楦?,使我感慨生活和歲月的滄桑。在那滄桑的感覺之下,過去的苦難已經(jīng)不值一提??粗巴獾奈嗤┗ㄩ_,努力展現(xiàn)自己的生命風(fēng)采,才是我們好好生活的方向。
我喜歡樹,尤其喜歡村子里那些土生土長的樹。村子里的許多故事,村里人的許多記憶,都和樹有關(guān)。
那時候,村子里種花的人家不多。在連肚子都填不飽的年代里,人們是沒有那份閑情雅致去養(yǎng)花、賞花的。就連一般的花都很少有人種,更甭提什么芍藥、牡丹了。印象中,那時誰家里如果有棵盆栽的柳桃就算不錯的了。不過村子里種樹的倒不少。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隨處可見枝繁葉茂的樹。
農(nóng)村院落一般都比較大,人們就在不礙事的地方種上楊樹、桐樹,還有榆樹、槐樹、棗樹或是香椿樹。石榴樹也有種的,不過比起前面提到的幾種樹來,種的相對要少一些。村子主要道路的兩邊也沒閑著,依依垂柳早巳在那里垂手而立。至于桃樹、杏樹、梨樹、蘋果樹,鄉(xiāng)親們則把它們的家安到了離村子不遠(yuǎn)的果園里。
村子里的樹,不擇地方,種上就長,和人們天天相伴,年年相依。春天,柳樹率先發(fā)出嫩芽。隨后,整個小村便會蕩漾起一波又一波融融的春意。香糯可口的榆錢,讓人齒頰留香的槐花,有著特別香味的香椿,成了艱苦歲月里生活艱辛的人們難得的美味。它們和那些扎根在田野里的野菜一起,讓當(dāng)時原本難熬的春天變得有滋有味。
用柳條兒做成的柳哨把春天吹得那么清脆,吹得蔥蘢的綠意四處流淌,就如無拘無束瀟灑奔流的江水。暖意越來越深,棗樹也情不自禁地開起了雖不起眼卻引得蜂飛蝶舞的花兒。它那飽經(jīng)滄桑的龜裂的樹身,在春天里變得滋潤。有了水分,樹便有了精神。
夏天,屋里熱,晚飯后人們便到村子中心街路口的那棵大槐樹下乘涼。搖來搖去的蒲扇,被太陽曬得黑黑的面龐,扣人心弦的三國故事,洋溢著童真的.歡樂的笑聲,寫在了每一片槐葉的記憶中。
小村的悠悠歲月,在槐樹葉上鋪陳。
要蓋新房了,那些已經(jīng)夠做材料的樹便義無反顧地?fù)?dān)當(dāng)起做房梁、檁條的重任,為人們搭起遮風(fēng)擋雨的棲身之所。孩子們也被寄予厚望。家家都在盼著自家的孩子在像樹一樣經(jīng)風(fēng)歷雨之后,能夠成為頂天立地的棟梁之才。
樹與人們朝夕相處,密不可分,就像一個不善言辭但卻與人們親密無間的家人。兩棵樹牽著一條繩子的兩頭就做成了秋千。有了樹,樹下的土里才會鉆出帶著泥土氣息的蟬。而榆樹的樹皮既曾成為人們維系生活的食糧,也曾被做成細(xì)細(xì)的香,繚繞成裊裊的煙霧,訴說著人們祈盼香火綿延不斷的愿望。
過去,家家院里種樹,院中有樹。粗壯的樹身,濃密的綠葉,華蓋一般的樹冠,讓勃勃生機(jī)在整個村子里蔓延。一歲歲,一年年,它們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這里,經(jīng)受住了風(fēng)雨的洗禮,霜雪的考驗,見證了村里人的來來往往,沉浮變遷。
村子里的樹,像鄉(xiāng)間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但卻給了人們那么多的喜悅,那么多的思索,那么多的期盼。所以,當(dāng)鋼筋混凝土硬生生地闖進(jìn)視野里的時候,哦會深深地感到村子里的那些樹是多么的熟悉、親切而又溫暖?,F(xiàn)在,村子里的樹越來越少了。因為通街盡是翻蓋的新房,那些老樹已經(jīng)所剩無幾。院子里的地面已經(jīng)被人們用水泥抹上,不留一絲縫隙。樹就這樣沒有了立身之地。小鳥兒的叫聲也隨之漸去漸遠(yuǎn)。
我懷念村子里那林成陰,樹成行,槐花撲鼻香的日子。因為只有那樣,我才能聞到大自然那清新怡人的氣息,聽到鳥兒歡快的啼鳴,還有風(fēng)兒吹過時樹葉那輕聲的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