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出版的圖書,由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又名《世說》。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世說新語經(jīng)典段落(一)
王藍(lán)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于地圓轉(zhuǎn)未止,仍下地以履齒蹍之,又不得①。瞋甚,復(fù)于地取內(nèi)口中,嚙破,即吐之②。王右軍聞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猶當(dāng)無一豪可論,況藍(lán)田邪③!”
【注釋】
①屐(jī):木板鞋。底部前后有兩塊突出的木頭,就是齒。
②內(nèi):同“納”。
③安期:王述的父親王承,字安期,清虛寡欲,為政寬恕,名望很大。豪:同“毫”。
【譯文】
藍(lán)田侯王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雞蛋,用筷子去戳雞蛋,沒有戳進(jìn)去,就大發(fā)脾氣,拿起雞蛋扔到了地上。雞蛋在地上轉(zhuǎn)個不停,他就下地用木履齒去踩,又沒有踩破。他氣極了,再從地上撿起來放進(jìn)口里,咬破就吐了。右軍將軍王羲之聽說了,大笑起來,說:“假使安期有這種性格,尚且沒有一點可取,何況是藍(lán)田呢!”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①。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②!”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注釋】
①避難(nàn):這里指躲避漢魏之交的動亂。輒:立即;就。
②疑:遲疑;猶豫不決。納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請求,指同意他搭船。
【譯文】
華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華歆馬上對這一要求表示為難。王朗說:“好在船還寬,為什么不行呢?”后來強盜追來了,王朗就想甩掉那個搭船人。華歆說:“我當(dāng)初猶豫,就是為的這一點呀。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迫就拋棄他呢!”便仍舊帶著并幫助他。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優(yōu)劣。
鐘毓、鐘會少有令譽①。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②于是敕見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④?!睆?fù)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⑤?!?/p>
【注釋】
①鐘毓(yù)、鐘會:是兄弟倆。鐘毓,字稚叔,小時候就很機靈,十四歲任散騎侍郎,后升至車騎將軍。鐘會,字士季,小時也很聰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遷鎮(zhèn)西將軍、司徒,因謀劃反帝室,被殺。令譽:美好的聲譽。
②鐘繇(yáo):任相國職。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戰(zhàn)戰(zhàn)惶惶:害怕得發(fā)抖。漿:凡較濃的液體都可叫做漿。按:惶、漿二字押韻。
⑤戰(zhàn)戰(zhàn)栗栗:害怕得發(fā)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韻。
世說新語經(jīng)典段落(二)
任誕 五十三
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簡傲 六
王平子出為荊州,王太尉及時賢送者傾路。時庭中有大樹,上有鵲巢,平子脫衣巾,徑上樹取鵲子,涼衣拘閡樹枝,便復(fù)脫去。得鵲子還下,弄,神色自若,傍若無人。
王平子:王澄。
王太尉:王衍,王澄之兄。
排調(diào) 六
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dāng)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p>
王武子:王濟(jì)。
排調(diào) 十一
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而猥頒厚賚?!钡坌υ唬骸按耸仑M可使卿有勛耶?”
元帝:司馬睿。
猥:受之有愧。
排調(diào) 三十一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p>
儉嗇 一
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與不過數(shù)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將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詣園,飽共啖畢,伐之,送一車枝與和公。問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汰侈 一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王丞相與大將軍嘗共詣崇。丞相素不能飲,輒自勉強,至于沉醉。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人,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yù)卿事!”
汰侈 二
石崇廁常有十余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沈香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王大將軍往,脫故衣,著新衣,神色傲然。群婢相謂曰:“此客必能作賊?!?/p>
(評:You bet!)
汰侈 十
石崇嘗與王敦入太學(xué),見顏回、原憲之象,顧而嘆曰:“若與之同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間。”敦曰:“不知余人云何,子貢去卿差近?!背缯唬骸笆慨?dāng)身名俱泰,何至甕牖哉!”
士當(dāng)身名俱泰,何至甕牖哉:你身名都安泰,何至于拿窮人作為談話對象?
尤悔 四
劉琨善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之中雖有數(shù)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fù)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尤悔 十五
簡文見稻田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云:“寧有賴其末而不識其本?”
簡文:東晉簡文帝。
紕漏 一
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干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干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尚主:娶了公主。
惑溺 四
孫秀降晉,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篤。妻嘗妒,乃罵秀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復(fù)入。蒯氏大自悔責(zé),請救于帝。時大赦,群臣咸見。既出,帝獨留秀,從容謂曰:“天下曠蕩,蒯夫人可得從其例不?”秀免冠而謝,遂為夫婦如初。
曠蕩:寬大為懷。
從其例:照例。
惑溺 七
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預(yù)政事,納貨。蔡公謂之“雷尚書”。
蔡公:蔡謨。
一、課文悟讀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及其門客所撰的一部魏晉志人小說,是記述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軼聞瑣事、言談舉止的小說集,是魏晉志人小說的典范。該書分德行、言語、文學(xué)、政事等36門,課文所選的三則故事分別出自《言語》《方正》和《容止》門。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記敘孔融小時候的一件軼事,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和層層烘托的手法,表現(xiàn)了孔融的聰慧機智。李元禮聲名顯赫,官位極高,非英才名士清譽之人及內(nèi)親外戚是見不到的,但孔融欲觀其為人,就對門吏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孔融得以被接見。這便罷了,他還抬出老祖宗孔子和李元禮扯上關(guān)系,讓元禮和賓客都倍感驚奇。這是用他人的反應(yīng)烘托孔融之聰明。陳韙的一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則又引來了孔融的反唇相譏,機敏之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在此將情節(jié)推向高潮。
《陳太丘與友期》通過元方的言行表現(xiàn)了他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腿瞬恢v信用,卻當(dāng)著元方的面罵陳太丘不是人,元方據(jù)理以對:您和我父親相約在正午,但您正午沒趕到,您這是不講信用;對著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您這是沒有禮貌。試想,如果元方自己不明白何為信用,何為禮貌,能說出這番話嗎?這則故事也啟示我們:做人就要有誠信,講禮儀。
《魏武將見匈奴使》通過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曹操陰險、狡詐、狠毒的個性特征。曹操認(rèn)為自己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懾遠(yuǎn)方國家的使者,所以在會見匈奴使者時,讓相貌威武清朗的崔琰代替,自己則充當(dāng)侍衛(wèi),手握鋼刀站在坐榻旁,會見完畢后又派間諜去問使者:你覺得魏王怎樣?使者答道:魏王風(fēng)度儒雅非同一般,但坐榻旁那個握刀的人,才是位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警覺起來,生怕使者察覺了個中情形,有損形象,于是馬上暗中派人殺死了使者。作者正是通過對這一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栩栩如生地刻畫了曹操的個性特征。
二、亮點探究
1.結(jié)合這三則故事,談?wù)勀銓€性化語言的理解。
探究學(xué)習(xí):
個性化語言是指最能表現(xiàn)人物個性特征的語言,是特定的這一個,是其他任何人都難以替代的。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把陳腐不堪的知識當(dāng)作學(xué)問,到處賣弄,滿口之乎者也,即使在小孩子面前也不例外,這就是個性化的語言。在這三則故事中,前兩則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如第一則中孔融回答元禮所問時說: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短短一句,足見其機智超群、聰明絕頂。別人都對孔融的話感到驚奇,認(rèn)為是個奇才,偏偏后到的陳韙卻不以為然,認(rèn)為小時聰明,長大后未必出眾,孔融的機智、聰明又表現(xiàn)出來,奚落道:想君小時必當(dāng)了了。這就是個性化的語言。再如第二則中的元方對友人的怒罵不卑不亢,針鋒相對,充分表現(xiàn)出其落落大方和明信懂禮,是一個頗有教養(yǎng)、明白事理的孩子。
2.《魏武將見匈奴使》通過對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試簡述。
探究學(xué)習(xí):
通過對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征,是《世說新語》一書的主要特色之一。
《魏武;將見匈奴使》突出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匈奴使節(jié)來訪,曹操應(yīng)親自接見,但他認(rèn)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威懾外國使節(jié),于是讓相貌俊偉而威重的崔琰代替,自己則站在旁邊,持刀而立,會見完畢后,還讓間諜去打探消息,狡詐到何等程度!匈奴使節(jié)據(jù)實以對,哪曉得遭來殺身之禍!曹操追殺使節(jié),何其兇狠!這則故事僅僅69個字,卻勾勒了一個奸詐、陰險、狠毒的魏王形象。
3.語言簡潔、凝練、樸素是這三則故事的共同特點,請舉例說明。
探究學(xué)習(xí):
語言簡潔、凝練、樸素,是《世說新語》一書的亮點之。這三則故事只求將事件交待清楚,不作過多鋪陳,也不用華麗詞藻,只幾句便描述一件事。如第一則寫孔融到李元禮的府上和李元禮坐在一起,只用既通,前坐,何其簡潔明了。又如寫陳韙受奚落后的神情:韙大踧踖。陳韙那種尷尬不堪、局促不安的神態(tài)便躍然紙上。再如第三則中魏武聞之,追殺此使,簡要交待結(jié)果,至于曹操聽說后的心理、追殺的過程,都沒作過多的陳述。
4.試比較這三則故事在寫法上的異同。
探究學(xué)習(xí):
同:敘事簡潔,語言樸實、凝練。異:第一則、第二則通過個性化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三則通過典型事件的概括描述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點;第一則還通過層層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聰明機智。
5.這幾則故事都充分運用了藝術(shù)空白,請你找一找:哪些地方運用了這種手法?并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探究學(xué)習(xí):
第一則,孔融見李元禮的心態(tài),見到元禮時的神情,元禮及賓客奇的言談舉止,陳韙說話的神態(tài),孔融答話時的心理;第二則元方入門不顧,友人的反映;第三則,曹操聽到匈奴使節(jié)答話后的心理,追殺匈奴使節(jié)的過程等地方運用了這種手法。好處:使敘事簡潔,給讀者留下想像、聯(lián)想的空間。
三、選題設(shè)計
1.《世說新語》內(nèi)容的積極意義。
研究方法:
先通讀《世說新語》,可找有譯文的書籍,文白對照閱讀,然后逐條歸納,并參讀必要的書籍。
參讀書目:
《世說新語新譯》,巴蜀書社,1991年版;
《(原注)世說新語》,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劉慶華譯注《世說新語》,廣州出版社,2001年版;
游國恩、王起等編《中國文學(xué)史》;
《中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題解》,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2.《世說新語》的藝術(shù)成就。
研究方法:
在精讀《世說新語》各篇的基礎(chǔ)上,從整體上勾勒全書的藝術(shù)成就。
參讀書目:
除上題中所列外,還可參讀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
3.《世說新語》的影響。
研究方法:
借助些研究資料,從文學(xué)史這個角度描述它對后世文學(xué)的影響。
參讀書目:
劉義慶著、劉孝標(biāo)注《世說新語》,上海古藉出版社,1984年版;
余嘉錫撰《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
徐震著《世說新語校箋》,中華書局,1984年版;
游國恩、王起等編《中國文學(xué)史》;
《世說新語選譯》,巴蜀書社,1991年版。
4.文言文詞類活用研究。
研究方法:
將初中《語文》1-5冊中的詞類活用的例句找出來,然后分門別類地歸納整理。
參讀書目: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wù)印書館;
程湘清主編《古漢語實詞釋辯》等。
四、備教卡片
●卡片①
《世說新語》
一般認(rèn)為原稱《世說》,采用了漢代劉向用過的書名。唐以前的材料,包括《隋書·經(jīng)籍志》《南史·劉義慶傳》等均稱為《世說》。其后則《世說新書》與《世說新語》并稱。前者見于段成式《酉陽雜俎》、唐寫本《世說新書》殘卷等,后者見于劉知幾《史通·雜說》。魯迅也認(rèn)為此書原名《世說》,后人見它與劉向書同名,因增字以別之也(《中國小說史略》)。至于通稱《世說新語》,則不遲于宋代。兩宋之交的汪藻作《世說敘錄》,其中就曾提到今以《世說新語》為正。
(摘自《世說新語選譯》,巴蜀書社,1991年版)
●卡片②
《世說新語》的藝術(shù)成就很高。第一,善抓典型事件進(jìn)行概括描寫,三言兩語,就可使人物的性格、神態(tài),躍然紙上;第二,記言記行緊密結(jié)合;第三,記人物語言能傳達(dá)出人物說話語氣和心理活動;第四,人物語言往往富有個性化;第五,具有口語化風(fēng)格。
(摘自《中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題解》,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有刪改)
稱父曰君,稱人之父曰尊君,自稱其父曰家君。
(摘自徐震著《世說新語校箋》,中華書局,1984年版)
摘自《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通訊》2002年8月
鐵飯碗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童話作家鄭淵潔談“鐵飯碗”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yōu)勢上。
新員工希望老員工“指點”,而不是“指指點點”。
“他們給我減少了100歲,我的生命又從頭開始?!?/p>
——由于計算機誤將其歲數(shù)減掉了100歲,101歲高齡的.波蘭婦女海倫娜·巴容又被當(dāng)做新生兒叫去接種疫苗時幽默地說
在課堂上,中國學(xué)生為了裝懂而不發(fā)問,美國學(xué)生則為了裝懂而發(fā)問,這就是中西文化的不同。
——一位訪問學(xué)者發(fā)出的感慨
一個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是散文;被人突然推下水去,就是小說了。
少年的時候想逃家,青年的時候想成家,中年的時候想離家,老年的時候想回家。
——作家隱地的目光夠犀利 (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