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靠譜》讀后感1
最近閑來無事,在網(wǎng)上找了《馬克思靠譜》電子版讀了讀,這一讀,深陷其中,實在是一本讓人著迷的書。
恰好最近對哲學非常感興趣,所以帶著探討哲學的興趣來閱讀這樣一本書,其實我之前也是對馬克思主義一知半解的,并不是非常深入,讀罷此書,感覺馬克思的哲學觀開始在我的心中遍地生花了。
這是一本寫馬克思和他的哲學思想的一本書,他的思想隨著他的人生閱歷也在不斷的更新,揚棄,最終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哲學體系。書中文字毫不晦澀難懂,反倒是非常貼近90后或者新一代的青年們的日常用語,但是作者用深厚的功底把高高在上的哲學拉下來,變成了我們都能了解的概念體系。其中穿插了一些實例來解釋名詞的意思,這樣一結(jié)合,讓讀者很快就能明白,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書。
讀罷此書,收獲甚多。此書可以說是馬克思的一個小小的傳記,但是不是很詳細,只是摘出來幾個要點來寫他人生的某個階段,但是足矣!幾個階段就能讓讀者了解馬克思,崇拜馬克思,信仰馬克思。馬克思這一生,真的是艱難困苦的一生,在生活遭遇中,他喪子,顛沛流離,人生之艱難,可想而知??墒且彩切疫\的,幸運的是他的妻子一直在支持著他的事業(yè),還有革命朋友。
我實在是非常羨慕馬克思和先生之間的友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兩個人三觀一致,你懂我,我懂你。學識也能夠讓他們彼此可以溝通毫無障礙,甚至是一方缺錢,另一方就傾囊相助。兩個人可以坐在一起談論思想,毫不覺得疲憊。我對這樣的友情實在是非常羨慕,非常非常羨慕!
學到的除了馬克思先生一身的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浩然正氣,還有他的思想理論。通過此書,深入了解了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真諦,感覺這種哲學思想對我人生的道路也有巨大的指導意義。接下來還要進一步掌握運用這些哲學思想。
有的人活著,卻早死了。有的人死了,卻一直活著。我算是真正明白了這句詩的含義。馬克思雖然離開我們百年,但是他卻在這百年之中一直活著,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將延綿萬年,永不凋謝!
《馬克思靠譜》讀后感2
品味馬克思先生的事跡,感受偉人寬廣胸懷之余,又對馬克思的生命軌跡多了一些日常的了解,年少青春、友誼愛情、理想追求,暫且小談一部分。
關于外部環(huán)境對于自身的影響
書中提到馬克思在大學時期曾經(jīng)由三好學生變成一個“壞”小子,又從這個叛逆青年轉(zhuǎn)變?yōu)槌墝W霸。馬克思出生于德國的一個猶太律師家庭,中學時期成績優(yōu)秀,人生目標明確——“為人類幸福而工作”。原生家庭是一個人最開始接受教育的地方,馬克思的家庭富裕,律師家庭的教育熏陶也讓他成為了一個優(yōu)秀的少年。進入波恩大學后,一時脫離了家庭生活,開始獨立生活的馬克思,不經(jīng)意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耽于玩樂而一時遺忘了他最開始目標。因此他的父親安排轉(zhuǎn)學至柏林大學,柏林大學是一個學風嚴謹?shù)拇髮W,馬克思也在這一時期大量讀書,自學英語和意大利語,再次轉(zhuǎn)變成為了一個超級學霸。
從簡短的敘述來看,外部環(huán)境對于人的三觀形成、性格塑造都有很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并不是絕對的,有一個詞叫做“循序漸進”,我認為每個人不論好壞的經(jīng)歷都是成長,每一個選擇都是人生的一小部分,無數(shù)個選擇和實踐堆疊在一起,才是我們整個人生。外部環(huán)境對于我們的影響,無論是好是壞,都應該保持本真,保持本真才能讓環(huán)境成就我們,而不是讓環(huán)境掩蓋我們。現(xiàn)實有時候很冷酷,但我們不應該放棄我們的理想,不可自我放逐,需要接受現(xiàn)實但是并不被現(xiàn)實壓垮,我們要時刻保持對于生活的熱情和對于理想的追求。
關于思考和閱讀
不斷閱讀,不斷思考。其實閱讀一直在持續(xù)進行,但我不得不承認,比起五年前,我的閱讀量的確是少了太多。碎片化閱讀的當下,已然難以擁有大片大片屬于自己的時間去完整閱讀一本好書,隨意一鍵就可以搜到的大綱梗概,五彩斑斕的娛樂信息更能吸引我的視線,所幸一個學生在寒暑假還是有較為空余的時間去聆聽真知,去閱讀,去思考。閱讀是思考的前提,沒有閱讀的思考是空泛難以有所知的。我們既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要把握機會,吸取前人好的經(jīng)驗想法,從而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思考創(chuàng)造。
馬克思先生的哲學思想,絕不是胡思亂想的結(jié)果,而是在大量讀書的基礎之上的理性思考。有時候我們苦惱,并不在于我們不會反省思考,而在于我們讀書不多卻又想的太多。我想,小時候我們總想成為大人,可能是那時候的煩惱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是真的煩惱,而在有所經(jīng)歷、有所閱讀生活經(jīng)驗之積累后,我們才能解決這些煩惱,而不是胡亂思來想去。閱讀是思考的原料,思考是要消化能量的,而閱讀就是能量來源,沒有閱讀,思考就沒有了能源支撐。當然光閱讀也不夠,在閱讀的基礎上有所思,才能有所得。
關于這一段時間的生活感知,很多事情,你去做了,才會有結(jié)果,做的好得到鼓勵之后,會激勵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去做,沒做好就思考另外一種可行的做法,從而形成一種工作理念。我想我們的危機感不應該僅僅是來源于外部環(huán)境的改變,應該來源于對自己的期待,來自于對自己能有多少超越,是跟上一秒的自己之間的較量。
《馬克思靠譜》讀后感3
馬克思,一位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課本中的人物,一直在提到他偉大的思想理論,也經(jīng)常把馬克思主義掛在嘴邊,經(jīng)常說他的思想對我們中國的建設有著重大的影響。那么,他究竟是誰,他這一生又是怎么過的,和我們這些普通人有什么不同,怎么他就有了這么先進的思想,對現(xiàn)代依舊有著這么深厚的影響?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馬克思靠譜》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這本書,語言沒有其他思想政治類那么復雜難懂,還帶有一些詼諧幽默,其中還有不少其他書中的名句,恰當?shù)囊迷诒緯?,使閱讀本有些枯燥的內(nèi)容變成享受,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與馬克思成為朋友,與他一同學習。
書中所描寫的青年時期馬克思,仿佛印證了那句話,誰的青春不叛逆,誰的青春不彷徨。馬克思也曾擁有著叛逆的青春。根據(jù)書中所描寫馬克思在波恩大學上學時,是個十足的“問題少年”,花錢大手大腳,還經(jīng)常出去花天酒地,一年甚至能花掉700塔勒,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有14萬。而且,當時的馬克思并沒有工作,這些錢自然都要由他父親來支付。除了揮霍金錢,馬克思還加入了一個叫做“特里爾同鄉(xiāng)會”的組織,去波恩各地的酒館吃飯,酒后甚至和其他學生打架決斗。因為打架,馬克思還曾被關過24小時的監(jiān)禁。這樣的一個問題少年被父親強制轉(zhuǎn)到柏林大學,此后,馬克思也開始了他真正的學術(shù)生涯。柏林大學是德國的最高學府,可謂是大師輩出,群星璀璨,有濃重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想不學習都難。后來的事情也證明,這樣的環(huán)境的確適合學習。但只學不思或者只思不學都是不會有進步的,要把學和思結(jié)合起來,認真分析,結(jié)合實踐,才能成為真正對自身有用的東西。我記得書中說過的一句話,我認為說的十分正確,也一陣見血“浮躁其實就是不知以為知,少知以為多知,說白了就是不讀書,但又自以為是,就是俗語所言,一瓶不滿半瓶咣當?!啊睂W習就像思考吃東西,得有原料,不然只能消化自己原有的組織,長久下去新陳代謝必然失調(diào)?!?/p>
細品這些語句,看似淺顯易懂,實則富有較強的道理。再看愛情,書中標題寫為“黑矮富平逆襲白富美貴”,可見馬克思的外表并不出眾,而且家庭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就只是家庭富裕的平民階級罷了,怎么就追上了舞會上的皇后,出身名門的千金,特里爾城最美的女孩子?他的計劃分為三步,先是給燕妮大膽些情書,但是得到了幽默但否定的回答,再是搞好燕妮身邊的人,比如燕妮的閨蜜和弟弟,甚至還有她的父親,都和馬克思的關系很好。最后一步便是用自己的.才華去征服燕妮??梢?,才華在那個年代對于求愛也是很重要的。他們排除萬難走到一起,一走就是一輩子。兩人在共產(chǎn)主義的道路上相互陪伴,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著,這樣偉大的愛情,令人羨慕。
有的人活著,卻早死了。有的人死了,卻一直活著。馬克思就是這樣的人,他雖然離開我們百年,但他卻在這百年中一直活著,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思想一直流傳。
《馬克思靠譜》讀后感4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相信大家對馬克思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吧。他對于社會主義的構(gòu)想在今天仍影響著許多國家的發(fā)展。他的偉大不言而喻,可能正是因為他的偉大,我們總是以瞻仰偉人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直到最近,我閱讀了《馬克思靠譜》一書,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彩色的,依然“活”著的馬克思。馬克思的青春被柏林大學嚴謹?shù)膶W風“閃了腰”,柏林大學讓一個叛逆青年完成了到超級學霸的華麗轉(zhuǎn)變,同時也重新點燃了馬克思“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理想與抱負,也讓我們青年明白,在面對理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之后,一味地逃避和離經(jīng)叛道,并不能讓我們重回夢想的軌道,而我們該做的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質(zhì)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繼續(xù)懷揣著夢想的行囊,不斷地豐富靈魂,豐盈精神,因為人生路上,目之所及,雖有荊棘,也有花香。
馬克思的偶像是普羅米修斯,他的一生雖沒有光鮮的物質(zhì)生活,卻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yè),因為他在選擇職業(yè)上,所依據(jù)的標準是“為人類的福利而勞動”,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所反復強調(diào)的“為人民服務”,他的一生所為也讓我們青年明白,人的尊嚴不能僅用金錢來包裹,不能僅用物質(zhì)來粉飾,不能僅用財富來假扮,一個有趣的靈魂,能讓人身安為富,心安為貴。
馬克思和的友誼讓我感動著,從他們的友誼中,讓我看到了真正而偉大的友誼。在兩位偉人的感情波折中,馬克思表現(xiàn)了偉人的真誠坦率和自責精神,而則表現(xiàn)了偉人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寬宏大度,這就是他們偉大友誼的真正密碼,也讓我真正明白了友誼的偉大。偉人寬廣的胸懷鑄就了偉大革命事業(yè)的成功和理論成果的輝煌,也成為我們今天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而今,馬克思主義依然如同“馬克思”這個名字,活在世人的心中,而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愿意去相信,沿著馬克思的理論前進,我們將越來越接近客觀真理,而實踐也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舊占據(jù)著真理和道德的制高點。愿在馬克思的啟迪下,我們可以不斷進步,為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了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而努力。
《馬克思靠譜》讀后感5
這本書,描述了一個真實的、彩色的、依然“活”著的馬克思。
讀這本書,不會覺得枯燥,不會覺得無聊,不會覺得是學術(shù)說教,而是“親其師,信其道”。
讀這本書,你的思緒會在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穿越在馬克思那個時代,你會感受到他的獨特的個人魅力與能量,你會被深深吸引,于是崇拜也油然而生。
在書里你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是與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如此貼近,作者利用漫畫、互動、朋友圈一一動態(tài)展現(xiàn)了馬克思及他的親友身上發(fā)生的內(nèi)外環(huán)境,動感元素十足。這些不正就是我們現(xiàn)今生活所特有的事物嗎?但放在書中,卻讓書中的人物變得鮮活起來,書中的社會時代描寫成了腦海里一幕幕具體的場景,一切就如同觀影,直觀而又質(zhì)樸的氣息撲面而來。
在書里,年輕的馬克思也會思想叛逆,而最終從叛逆青年到超級學霸的經(jīng)歷著實令人驚嘆;曾經(jīng)因為酒后打架決斗,被學校關24小時監(jiān)禁;給白富美燕妮寫情詩等等,這些都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偉人的日常往事,可見,偉人跟我們平凡人沒什么區(qū)別,馬克思也是一個平凡的、普通的人。
書中令我最難忘、感動的的有幾點:
一是馬克思和之間偉大的友誼。兩人的友誼不似我們常見的那種酒肉朋友之間的所謂的“兄弟情誼”,而是真正的同志之間的革命友誼、并肩戰(zhàn)斗的友誼,他們之間的友誼絕不以利益為紐帶,是謀求共同理想,經(jīng)得起歷史考驗的友誼。他們的友誼,詮釋了友誼的真諦。偉人的胸懷鑄就了偉大革命事業(yè)的成功和理論成果的輝煌,也成為我們今天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一個一名思想先進的大學生,繼承和發(fā)揚這樣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本人放在心中的重要任務。
二是在品讀本書時,我深刻地領會了當時鮮活的馬克思非凡的理論勇氣、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堅忍不拔的歷史擔當。馬克思的著作是具有科學性、規(guī)律性和革命性的,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學習馬克思思想的同時,更是感嘆馬克思的偉大。他將全人類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用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奉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馬克思正是將自己年輕時的“高調(diào)”依靠堅定的信念發(fā)展成了無人能及的“高尚”,這便是根正苗紅的我們需要借鑒學習的地方。
從昨天到今天,從歷史到現(xiàn)實,馬克思主義依然煥發(fā)著經(jīng)久不衰的活力與生命力。馬克思,靠譜。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何不寫一篇
馬克思是對的觀后感1
作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偉大導師,馬克思和他所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彪炳史冊、流傳千古,被后人銘記和景仰。我們說馬克思是“千年思想第一人”,是因為無論對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沒有一個偉大人物能像馬克思一樣,具有如此深刻、持久、廣泛的影響。那究竟是什么讓馬克思取得如此偉大成就?
一、馬克思的偉大成就來源于對高遠志向的執(zhí)著。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在中學畢業(yè)前夕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中曾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萬人?!痹谥袑W時期就有如此胸懷天下、胸懷人類的志向,讓常人無法想象。馬克思在倫敦居住時,因為反動勢力的壓迫,窮得有時連衣服、鞋子都拿去抵押,患上了肺炎、胸膜炎、肝炎等疾病,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始終滿懷熱情、堅忍不拔地執(zhí)著于自己的事業(yè)。我想,正是這種對自己高遠志向的執(zhí)著才會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二、馬克思的偉大成就來源于學習的無比勤奮??戳艘曨l介紹之后,我對馬克思勤奮學習的事例感到無比震驚。視頻中一句話到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大意是“大學時期,馬克思一年中讀的書抵得上其他同學十年”。之后,我還特地查了很多資料,發(fā)現(xiàn)馬克思確實是一位“學霸中的學霸”。馬克思17歲進入波恩大學攻讀法學,除了研究法學,還研究了歷史、哲學,19歲開始認真鉆研黑格爾哲學,23歲就獲得博士學位。為了學習所需,馬克思31歲時努力學習英語,不久就能用英文給一家美國報紙撰寫稿子。50多歲時,馬克思覺得研究俄國形式很重要,于是開始學習俄語,半年之后就達到了閱讀俄文文章和新聞的程度。對于如何學習外語,馬克思在他的一本書中還提出了一些建議,當人們學習一門外語時,不應該翻譯成自己的語言,在使用外語時應當盡力完全忘掉本族語言。馬克思一生博覽群書,學識淵博,雖然記憶力驚人,讀過的書能記得異常深刻準確,但讀書時總有作筆記。例如,為寫作《資本論》,馬克思就研讀了1500多種書籍,記了100多本筆記。因此,馬克思的偉大成就正是來源于無比勤奮的學習和正確的學習之道。
三、馬克思的偉大成就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馬克思創(chuàng)立了馬克思主義,它的科學體系為無產(chǎn)階級認識與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武器。該體系有很鮮明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才讓馬克思主義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不同的國家取得了適應各自國情的發(fā)展。一是闡述的客觀規(guī)律有高度的真理性,集中體系在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個成就無論如何高估也不過分。而剩余價值的發(fā)現(xiàn),使資本主義內(nèi)在矛盾及其歷史命運被清晰的認知。二是對現(xiàn)實的批判具有徹底的革命性。馬克思不是為理論而理論,期研究具有非常明確的現(xiàn)實指向性。三是理論體系具有內(nèi)在開放性。馬克思主義關注實踐,要求與現(xiàn)實實踐相結(jié)合,因此,馬克思主義在不同時空不同地域因為實踐不同而會有不同的結(jié)合成果。因此可以說,馬克思主義開辟了在實踐中不斷認識真理的道理。
馬克思是對的觀后感2
觀看了理論對話節(jié)目《馬克思是對的》,對于馬克思生平有了更全面細致的了解。作為文科生,雖然學了多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但始終沒有去細究偉大理論究竟來源于如何偉大的靈魂。而如今已懂得,世上哪有隨便的成功,正是馬克思從青年時代就樹立了為人類事業(yè)而奮斗的偉大理想,并為之而不懈奮斗,才最終形成如此深邃的思想理論體系。也正是馬克思與之間超越人類普通定義的友情,才能相互扶持,共同形成智慧的結(jié)晶。
一、關于理想
理想是什么?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理想是實現(xiàn)人生的某個目標,多為物質(zhì)性的。再高尚點,就是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體現(xiàn)人生的意義。但馬克思的理想是實現(xiàn)全人類的幸福,這個出發(fā)點就決定了馬克思的思考層次必定超越常人。站在人類視角、歷史視角、社會視角、宇宙視角思考問題,才會不在意眼前的得失、個人的得失、物質(zhì)的得失。馬克思的一生雖然生活窮困潦倒,但其精神世界的富足無人能及。只有偉大信念的指引,才能排除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艱辛,用一生去踐行為人類奮斗的偉大事業(yè),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影響人類命運的偉大思想,指引了千千萬萬的無產(chǎn)階級從資本主義的剝削中站立起來,站上人類歷史的舞臺中央。作為年輕干部,要學習馬克思,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以此為目標追求一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個初心一定是那個偉大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關于友情
友情是什么?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友情就是三五好友聚聚會、聊聊天,亦或是相互之間幫個忙、搭把手。這是常人之間的友情,無可厚非。但馬克思和卻為世人樹立了偉大友情的榜樣。為了讓馬克思能安心從事理論研究,長期在經(jīng)濟上贊助馬克思,而當陷入困境時,馬克思也毫不猶豫地將全部積蓄寄給。他們之間有共同的理想,為了追求真理,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不計個人物質(zhì)上的得失,在生活中相互幫助,在思想上一起探討。馬克思和之間之所以有如此偉大的友情,正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信念和偉大的人格。作為年輕干部,也要多交有共同理想和高尚人格的朋友,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馬克思是對的.觀后感3
《馬克思是對的》五集有理論深度、思想溫度的通俗理論對話節(jié)目,通過故事講述和互動問答,重溫馬克思光輝足跡?!赌愫?,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資本論》《解放全人類的胸懷》《千年思想家》每集都圍繞馬克思思想的形成展開,集集精彩,從中本人有感有四。
一是要有夢想,勇于實踐。馬克思在他中學畢業(yè)后,樹立了“為全人類而工作”的理想信念之后就開啟了不斷奮斗的狀態(tài),踏上了走向偉大事業(yè)的征程。期間他經(jīng)歷了被剝奪國籍,窮困潦倒,妻子病重,喪子之痛,這些并沒有將他打倒;他書寫《資本論》自學6國語言,研讀了近本書籍;他在研究理論的同時,注重與實踐相結(jié)合,總結(jié)實踐
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革命情誼堅如金。1844年8月馬克思和在法國巴黎的咖啡館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會面,成就了兩人近40年的革命友誼。在長達40年的漫長革命歲月中,他們始終如一的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互相關心,結(jié)成了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情誼和偉大的革命友誼。至此本人感覺,成就偉大的事業(yè)除了個人的努力,家庭支持,同樣離不開志同道合的同志,需要一個團隊和組織去共同完成。
三是緊隨時代,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大道至簡。偉大的理論枯燥而深奧,我們總是以瞻仰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對于新時代的青年朋友們或許無心去研讀馬克思的偉大著作,無法走進馬克思的內(nèi)心世界同樣也領略不到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但是通過《馬克思是對的》這種大型通俗理論_對話節(jié)目,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多媒體場景仿佛還原的歷史,語言樸實,通俗易懂,感覺馬克思就在我們身邊,也一下子拉近了馬克思與我們的而距離,使我們對馬克思產(chǎn)生興趣,對研讀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興趣。這讓我想到,我們作為機關工作人員,在學習理論,宣傳政策的時候,也要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用平實的語言,貼近群眾的生活,將政策的宣傳融入到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當中去,在潛移默化之中宣教于民。
馬克思是對的觀后感4
1818年5月5日,一個偉大而富有傳奇的生命在特里爾市誕生,馬克思于此開啟了他不朽的一生。他為解放人類奮斗終身,用真理之光照亮了成千上萬個心靈。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而推出的5集通俗理論對話節(jié)目《馬克思是對的》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熱議的背后,是我們廣大青年值得思考的問題:馬克思究竟給我們青年帶來了什么?我們要從馬克思身上學習什么?
勾畫理想的藍圖。青年時期的馬克思在他的高中畢業(yè)
唱響奮斗的樂章。人生之路,難免會遇到泥濘與荊棘,青年時期的馬克思雖顛沛流離,歷經(jīng)苦難,但他依然不忘初心,風雨兼程,用奮斗的青春來書寫“為人類解放事業(yè)奮斗終身”的不朽詩篇。他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每天工作長達16個小時,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進行鉆研和思考,用這個年紀少有的沉著與堅毅詮釋了“拼搏”二字。習總書記也曾寄語青年“奮斗的青春最美麗”,青年人承載著國家與個人的希望和夢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不應在這本該奮斗的年紀坐享其成,也不該在這本該奮力一搏的年紀邁不開步子、放不開手腳。
書寫奉獻的詩篇。馬克思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為人類解放不懈努力,奮斗終身,將自己畢生心血奉獻給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yè),為人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他的學說依然為當今社會發(fā)展提供巨大的能量,“真理的光芒”熠熠生輝。青年時期就要樹立奉獻的意識,用滿腔熱情為社會發(fā)展涂上一抹屬于自己的青春色彩。
青年向上,則時代向前。青年人肩負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讓我們以馬克思身上不朽的精神為指引,砥礪向前,用理想信念、奉獻擔當譜寫青春美好的新篇章。
馬克思是對的觀后感5
當人們開始談論馬克思主義的時候,就說明目前主流的資本主義出現(xiàn)了問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資本主義內(nèi)部的城鄉(xiāng)差距、貧富不均和金融霸權(quán)等痼疾紛紛顯露,尤其是近年爆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這些由資本主義引起的一系列社會危機讓資本主義制度受到廣泛質(zhì)疑。
片中對十個西方常見的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逐一進行了反駁,從而還原了馬克思的本質(zhì),并做了形象的比喻:馬克思主義者就像一名醫(yī)生,醫(yī)生深知有病的人才會找醫(yī)生,疾病被治愈后自己就會失去價值,但還是盡心竭力救治病人。馬克思主義批評者提出“馬克思主義最為過時之處在于它過分癡迷于乏味的階級問題”,然而這個問題恰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一直都在為整個社會這個病人盡心竭力地救治。
階級的定義不是由風格、地位、收入和職業(yè)來確立的,階級問題談論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產(chǎn)模式中所處的地位,當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之間出現(xiàn)矛盾時,便會有階級斗爭。隨著時代變遷,階級構(gòu)成一直在變,但是階級從未消失,經(jīng)濟基礎決定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這些上層建筑的理論沒有改變。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家與工人階級之間的剝削、壓迫關系,到如今企業(yè)與勞工之間的勞動法保護,以及近幾十年來興起的女權(quán)運動和環(huán)境保護運動,這些都是受馬克思主義影響下的演變結(jié)果,這也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一直都在救治社會這個病人。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注重實踐的理論,不是一個預測未來的理論,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質(zhì)看現(xiàn)象,只有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與內(nèi)在,才不會在不斷變化的階級構(gòu)成和生產(chǎn)關系中驚慌失措,不知如何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