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嵃鍢颉秾β?lián)》
3、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4、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顧憲成
5、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怨矣。——《論語》
6、“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薄墩撜Z》
7、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睹魅崭琛?/p>
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度龂尽?/p>
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
10、“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1、“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弟子規(guī)》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
13、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对鰪V賢文》
14、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妒酚洝?/p>
15、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吨芤住?/p>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稇?zhàn)國策》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墩撜Z》
18、“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1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20、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犊鬃蛹艺Z》
21、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
22、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2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洞髮W(xué)》
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睹献印?/p>
2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p>
2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峨x騷》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肚f子》
28、功不可以虛成,名不可以偽立。——《答賓戲》
2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嵃鍢颉吨袷?/p>
3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櫻孜?/p>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于道?!币馑际钦f,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于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學(xué)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于此。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2、大智若愚,勿恃聰明
大智若愚,中國古代成語。出自宋·蘇軾經(jīng)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苯忉專翰胖呛芨叨宦朵h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致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xiàn)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按笾侨粲蕖?,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dāng)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3、淡泊恬適,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
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xué)習(xí)。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4、滴水穿石,貴在堅持
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宋朝張乖崖在崇陽當(dāng)縣令。一天,他看見小吏從府庫慌張出來,頭巾下藏著一文錢。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錢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大怒:"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斬首。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5、厚積薄發(fā),以柔克剛
厚積薄發(fā)源于“君子厚積而薄發(fā)”一句。意思是經(jīng)過長時間有準(zhǔn)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蘇軾嘗在《稼說送張琥》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吾告子止于此矣?!币匀峥藙偟膽B(tài)度用柔軟的去克制剛強的,暗合道家主張的學(xué)說,順其自然。萬物相生相克,剛勁的東西不一定要用更剛勁的征服,有時最柔軟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點。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6、海納百川,包容涵藏
海納百川出自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p>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币庵复蠛?梢匀莸孟鲁砂偕锨l江河之水。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說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人們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廣闊胸懷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四川大學(xué)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校訓(xùn)。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7、戒驕祛躁,平等待人
在《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說:“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的態(tài)度,同時也是老子“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條六尺巷,是指清代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爭宅基時,張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對待。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8、涵養(yǎng)心性,靜定歸真
這種返璞歸真的態(tài)度,是一種道教教義。道教學(xué)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自身的修行和修煉,使生命返復(fù)到始初的狀態(tài)。他們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們常說兒
童天真無邪。但由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欲念不斷萌生,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影響和情色財貨的誘惑,不斷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純樸天性,若進一步嗜欲無止,將嚴重損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從此背道而馳。而學(xué)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純樸純真的狀態(tài)。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9、心誠則靈,唯德感天
心誠則靈,關(guān)鍵是要做到“心”、“誠”兩點。
其如《禮記》中所講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一樣,只要虔心誠意,就能產(chǎn)生靈驗;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心態(tài),愿望就會實現(xiàn),這就是心誠則靈。
到目前為止,佛教中的禮佛者更是以“心誠則靈”來形容拜佛求簽者的心意。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0、大道至簡,淳樸自然
大道至簡,是中華道家哲學(xué)。道在中國哲學(xué)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此一概念,不單為哲學(xué)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簡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規(guī)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zhèn)饕痪湓?,假傳萬卷書”。
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3、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
6、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西晉陳壽三國志)
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雜詩)
8、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9、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南朝蕭鐸
1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傳)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1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1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漢書枚乘傳)
1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疾風(fēng)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王霸傳)
1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1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9、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
20、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后漢書)
21、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 (新唐書元行沖傳)
22、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太宗贈蕭禹)
2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25、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2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論詩)
27、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唐李白上李邕)
28、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餞別校書叔云)
2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3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唐李白將進酒)
3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32、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 (唐李白江上吟)
3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35、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36、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37、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唐杜甫)
38、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
3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40、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41、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
4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唐劉禹錫浪淘沙)
4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
4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唐劉禹錫陋室銘)
4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46、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唐白居易長恨歌)
47、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diào)張籍)
48、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唐韓愈進學(xué)解)
49、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劉禹錫秋詞)
50、沉舟側(cè)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