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中第六十三卦——既濟(jì),就是要告訴我們在成功之時要居安思危,才能永葆太平。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3、《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4、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5、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不知; 故君子之道鮮矣!
6、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7、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8、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9、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10、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11、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12、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
13、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14、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15、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16、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
17、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19、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20、君子以遏揚(yáng)善,順天休命。
21、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22、君子以獨(dú)立不懼,遁世無悶。
23、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4、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25、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
26、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27、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8、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1)如蘭。
29、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30、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31、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32、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33、尺蠖(2)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4、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35、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36、能經(jīng)眾正,可以王矣。
37、君子以作事謀始。
38、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39、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
40、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41、師出以律,失律兇也。
42、君子以蒞(3)眾用晦而明。
43、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44、君子以懿文德。
45、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46、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47、天地節(jié)而四時成。節(jié)以制度,不傷財(cái),不害民。
48、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49、有天地,然后有萬物; 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
50、損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決。
1、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易經(jīng)》
2、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 《易經(jīng)》
3、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經(jīng)》
4、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易經(jīng)》
5、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易經(jīng)》
6、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易經(jīng)》
7、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易經(jīng)》
8、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 《易經(jīng)》
9、君子以遏揚(yáng)善,順天休命。 《易經(jīng)》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11、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易經(jīng)》
12、《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jīng)》
13、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不知; 故君子之道鮮矣! 《易經(jīng)》
14、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易經(jīng)》
15、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經(jīng)》
16、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易經(jīng)》
17、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易經(jīng)》
18、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 《易經(jīng)》
19、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易經(jīng)》
20、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易經(jīng)》
21、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易經(jīng)》
22、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易經(jīng)》
23、君子以獨(dú)立不懼,遁世無悶。 《易經(jīng)》
24、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人生感悟,其臭如蘭。 《易經(jīng)》
25、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易》
26、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易經(jīng)》
27、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易經(jīng)》
28、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易經(jīng)》
29、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易經(jīng)》
《易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名句 中國有史以來,有過諸多的經(jīng)典傳世之作,可惜我讀的太少了?!兑捉?jīng)》作為中華經(jīng)典傳世之名著,對中國的哲學(xué)、文學(xué)、政治、法律、天文、歷法等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值得我們認(rèn)真地學(xué)習(xí)與品讀?,F(xiàn)摘錄部分名言,重溫先哲們那豐富而深刻、極富哲理性的思想。
一、上九,亢龍有悔。
譯文:上九天,龍飛的過高,必將造成后悔之事。
點(diǎn)評:古人都知道做事有度,也許正是中國人中庸思想的淵源吧。
二、《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譯文:天道的特點(diǎn)是永遠(yuǎn)不停的運(yùn)動變化,誰也不能阻擋,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強(qiáng),奮發(fā)向上,永不松懈。
點(diǎn)評:順勢而為,積極進(jìn)取。這是我們民族香火歷經(jīng)磨難而不倒的精神支柱。
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地的氣勢厚實(shí)溫順,君子應(yīng)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來包容萬物。 點(diǎn)評:心胸寬廣。
四、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坤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譯文:身居高位而不驕傲,屈居人下而不憂愁。所以說自強(qiáng)不息而又隨時反省,雖面臨危險(xiǎn)而無災(zāi)禍。
點(diǎn)評:不驕不餒。
五、同聲以相應(yīng),同氣以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各從其類也。
譯文:同樣的聲調(diào)能產(chǎn)生共鳴,同樣的氣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溫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燒,云隨龍而出,風(fēng)從虎而現(xiàn),說明天下萬物都是親附同類的。 點(diǎn)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六、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譯文:君子通過學(xué)習(xí)來積累知識,通過討論來明辯事理,用寬厚的態(tài)度處事,運(yùn)用仁義來行事。
點(diǎn)評:教我們做人做事。
七、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缺。
譯文:長期做好事的家庭,福址定會傳到后代;長期不會好事的家庭,禍害一定會害及子孫后代。
點(diǎn)評:正所謂善有善報(bào),惡有惡報(bào)。
八、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譯文:勞苦功高而又謙遜的君子,得到了百姓的敬服。
點(diǎn)評:企業(yè)管理同樣適用,有優(yōu)異業(yè)績且為人謙虛的管理人員,也會得到下屬的擁戴。
九、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譯文:昏昏沉沉的貪圖在自在安樂上,這種局面怎能長久保持下去呢? 點(diǎn)評:正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不知當(dāng)年任正非是否有感此言而作《華為的冬天》?
十、同人于宗,吝道也。
譯文:團(tuán)結(jié)限于宗族內(nèi)部,說明走的道理令人惋惜。
點(diǎn)評:毛主席說過,要團(tuán)結(jié)一切可以團(tuán)結(jié)的人。
十一、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辯物。
譯文:天與火在一起象征團(tuán)結(jié),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種人的是非善惡,辨別事物的差別同異。
點(diǎn)評:明辯是非。
十二、《象》曰:飲酒濡道,亦不知節(jié)也。
譯文:《象傳》說飲酒弄得滿頭是酒,說明放縱沒有節(jié)制。
點(diǎn)評:“節(jié)制”,昨晚喝過了經(jīng)歷的那種痛苦,才更明白它的重要性。 教你為人處世的《易經(jīng)》名句
1、慢藏誨盜,治容誨淫.
2、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3、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4、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
5、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fā)乎跡,見乎遠(yuǎn);言行,君子之樞機(jī),樞機(jī)之發(fā),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6、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7、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8、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9、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10、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11、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12、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13、君子安其身而后動,易其心而后語,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不與也;懼以語,***不應(yīng)也;無交而求,不與也.莫與之,則傷之者至矣.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兩人意氣投合,會形成一股鋒利得可以切玉斷金的力量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意氣相投的言論,其氣味就象蘭草那樣芬芳。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不去嚴(yán)密地收藏財(cái)物,就等于引人行竊;妖冶地打扮容姿,就等于引人***。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書面文字不能完全表達(dá)人的語言,而言語也不能完全表達(dá)人的思想。
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
《易》中諸卦的類比規(guī)則是就近援取人身器官,至遠(yuǎn)援取各類物形作為卦象的象征。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云朵紛飛,甘霖普降,宇宙萬物因此而流布成形。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陽氣乃是宇宙的本原,它創(chuàng)始萬物,使天下萬物都得到安寧。 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君子的聲勢在伸張,小人的'聲勢在消退。
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居于上位而不驕傲,居于下位而不憂慮。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積德修善的家族,必然多有吉慶,作惡損德的家族,必然多有禍殃。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 天與地上下違逆,但化育萬物的事理卻是相通的,男女陰陽違逆,但交感求合的心志卻是相通的,天下萬物形態(tài)違逆、情志隔膜,但稟受天地陰陽之氣的情狀卻是相同的。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平易就容易為人明了:簡約就容易使人順從,容易明了則有人親近,容易順從則能夠建功。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yè) 有人親近則處世就能長久,建功立業(yè)則立身就能宏大,而處世長久是賢人的美德,立身宏大是賢人的事業(yè)。
“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各從其類也?!?/p>
同樣的聲調(diào)能產(chǎn)生共鳴,同樣的氣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溫的
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燒,云隨龍而出,風(fēng)從虎而現(xiàn),說明天
下萬物都是親附同類的。
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yīng),自然地結(jié)合在一起。物以類 聚,人以群分。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天真?zhèn)ゴ蟀?!萬物萌生都要依靠它。它行云施雨,萬物才能化成。日月終而復(fù)始地運(yùn)行,象征六氣的生成。天的運(yùn)行剛健不輟,君子應(yīng)當(dāng)象天那樣自強(qiáng)不息。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廣大,品物咸亨。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大地真是廣大?。∪f物靠她生長,而且順承于天,大地負(fù)載萬物,其德無限,包含的內(nèi)容十分廣大,萬物都能亨通。君子應(yīng)當(dāng)效仿大地負(fù)載萬物的厚德。大地的性質(zhì)極為柔順,但當(dāng)它變動時卻很剛健。大地的形態(tài)極為安靜,但它的品德卻很方正。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四時不忒;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
天地順自然而動,所以日月運(yùn)行不會有差錯,四季的更替也不會有差錯。圣人順自然之理而動,則刑罰清明而百姓順服。人們的行為準(zhǔn)則也有一定之規(guī),人難道可以逆天行道嗎?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該停止的時候就停止,該行進(jìn)的時候就行進(jìn),動與靜都不失時機(jī),君子之道就能光明。君子所想的不會超出他所處的位置。君子要有自知之明。
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日月依天而行,百谷草木依附地而生存。天和地是日月、人類和草木依存的載體。人類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倒行逆施嗎?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上有多少不順從天地的做法,人類自以為發(fā)明了科學(xué)技術(shù),就認(rèn)為可以隨心所欲,恣意妄為。
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天威下達(dá),雷厲風(fēng)行,萬物不敢虛妄,先王辦事,就好象四時使萬物茂盛一樣,不虛妄地養(yǎng)育萬物??萍紩r代的規(guī)律也同此一樣。
觀天下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shè)教而天下服。
觀察天下的造化之道,四季周而復(fù)始不變,圣人仿效自然造化萬物之道教化人民,而使天下信服。
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天地革而四時成。
水中有火,為水火相革之象,君子應(yīng)修訂歷法以闡明天時的變化。天地不斷變革而四時形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革的時用意義真大啊!